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2口腔解剖生理学考试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0:22:26
文档

2012口腔解剖生理学考试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考试大纲一、编写目的本考试大纲的编写目的在于通过提出主要知识点,考核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结合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运用的能力情况。二、考试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和目的: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第一节、牙的演化特点1.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动物进化过程中牙的演化特点,第二节牙的分类、功能及临床牙位记录1.牙的分类: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时间的久暂分类;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2.牙的功能:咀嚼;发音和言语;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
推荐度:
导读《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考试大纲一、编写目的本考试大纲的编写目的在于通过提出主要知识点,考核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结合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运用的能力情况。二、考试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和目的: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第一节、牙的演化特点1.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动物进化过程中牙的演化特点,第二节牙的分类、功能及临床牙位记录1.牙的分类: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时间的久暂分类;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2.牙的功能:咀嚼;发音和言语;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编写目的

  本考试大纲的编写目的在于通过提出主要知识点,考核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结合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运用的能力情况。

二、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和目的: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

第一节、牙的演化特点

1.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动物进化过程中牙的演化特点,

第二节 牙的分类、功能及临床牙位记录

1.牙的分类: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时间的久暂分类;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

2.牙的功能:咀嚼;发音和言语;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

3.临床牙位记录:部位记录法;

第三节、牙的组成部分

1.外部观察:牙冠;牙根;牙颈;

2.剖面观察: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牙髓;

第四节、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

1.一般应用名词:线角与点角,牙体三等分;唇面,舌面,近中面与远中面,牙合面和切嵴,

2.牙冠表面解剖标志:牙冠的突起部分:牙尖;切缘结节;舌面隆突;嵴及分类;牙冠的凹陷部分:发育沟及分类;点隙;窝;斜面: 

第五节、牙体外部形态

1.恒牙外形:各切牙的外形特点:各尖牙的外形特点:各前磨牙的外形特点:近中沟;横嵴;尖;各磨牙的外形特点:六龄牙;第五牙尖,斜嵴; 

2.乳牙外形:乳切牙组的特点;乳尖牙组的特点;乳磨牙组的特点;

3.乳牙及恒牙的萌出和更替:牙的发育过程:三阶段,出龈,萌出,萌出的生理特点;乳牙的萌出时间及萌出顺序:恒牙的萌出时间:替牙牙合期,恒牙牙合期,乳、恒牙更替的关系,恒牙的萌出顺序;

4.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切端及牙合面形态的生理意义;牙冠轴面突度的生理意义;牙冠邻面突度的生理意义;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

第六节、牙髓腔解剖

1.髓腔各部名称:髓室:髓室顶,髓室壁,髓角,根管:根管系统的组成;根管的形态分型;

2.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

3.恒牙髓腔形态:切牙的髓腔形态特点:尖牙的髓腔形态特点:前磨牙的髓腔形态特点:磨牙的髓腔形态特点;C形根;

4.乳牙髓腔形态:乳牙髓腔形态的特点;

第三章、牙列、牙合与颌位

第一节、牙列

1.牙列分类:按构成牙列的牙的类别分类:乳牙列;恒牙列;混合牙列;按牙列形态特征分型:尖圆型;方圆型;椭圆型;按牙列中牙的排列情况分类:正常牙列;异常牙列;

2.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近远中向的倾斜:倾斜情况及倾斜大小的表示;唇(颊)舌向的倾斜:倾斜大小的表示;垂直向关系:牙合平面,解剖学牙合平面,

3.牙列牙合面形态特征:纵牙颌曲线: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Spee曲线;上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补偿曲线;横牙合曲线:Wilson曲线,

第二节、牙尖交错牙合

1.牙尖交错牙合的名称及定义: 

2.牙尖交错牙合的咬合接触特征::近远中向关系:牙合关键;唇(颊)舌向关系:覆牙合及分类;覆盖及分类;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分类;后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分类;

3.牙尖交错牙合的正常标志:

4.异常牙尖交错牙合:安氏Ⅰ类错牙合;安氏Ⅱ类错牙合;安氏Ⅲ类错牙合;

第三节、颌位

1.牙尖交错位:定义;正常的标志;特点;意义;

2.后退接触位:定义;形成机制;意义;获取方法;

3.下颌姿势位:定义;特点;息止牙合间隙;垂直距离;形成机制;意义;

4.三个基本颌位的关系:后退接触位与牙尖交错位的关系,长正中;下颌姿势位与牙尖交错位的关系;三个基本颌位的相互关系;

5.前伸牙合颌位与侧牙合颌位:前伸牙合颌位:定义,对刃颌位及其咬合接触特点,最大前伸位,侧牙合颌位:定义,工作侧,非工作侧,尖对尖颌位,尖牙保护牙合,组牙功能牙合,

第四章 颌面部骨

面部的境界及分部,

第一节 上颌骨

1.外形:上颌体:前外面:眶下孔、尖牙窝的位置及意义;后面:牙槽孔、上颌结节的位置及意义;上面:眶下沟、眶下管的位置及意义;内面:翼腭沟、翼腭管的位置及意义;

额突:颧突:腭突:切牙孔、腭沟的位置及意义;牙槽突:牙槽窝,牙槽嵴,牙槽间隔,牙根间隔,腭大孔的位置及意义,

2.结构特点:支柱及支架结构:尖牙支柱、颧突支柱、翼突支柱的位置及意义;

第二节 下颌骨

1.外形:下颌体:外面;内面;下缘;下颌支:喙突;髁突;内面;外面;

第五节 腭骨

水平部;垂直部;3个突起,眶突,蝶突,锥突;

第六节 蝶骨

1.蝶骨体:

2.大翼:颞面;颞下面;眶面;

3.翼突:外侧板;内侧板;

第七节 颞骨

1.颞鳞:外面;内面;

2.乳突:乳突切迹,

3.岩部:三叉神经压迹,面神经管,茎乳孔,

第八节 舌骨

第五章 颞下颌关节

第一节 颞下颌关节的构成

1.颞下颌关节窝及关节结节: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形态,毗邻;关节结节的位置,形态;

2.髁突:髁突的形态,

3.关节盘:关节盘的形态结构,分部;关节盘的附着;关节盘在牙尖交错位时的对位关系;关节盘的功能;

4.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囊的位置及结构,关节腔的分部,

5. 颞下颌关节囊外韧带:颞下颌韧带的位置及作用;蝶下颌韧带的位置及作用;茎突下颌韧带的位置及作用;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

颞下颌关节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

第五节 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1.两侧髁突同时转动:两侧髁突同时在关节窝内转动的情况;两侧髁突同时在关节结节下方或前下方转动的情况;

2.两侧髁突同时转动和滑动:两侧髁突在大开口运动时沿冠状轴同时转动和滑动的情况;两侧髁突在下颌前后运动时同时转动和滑动的情况;

3.一侧髁突转动,另一侧髁突滑动:在下颌侧方运动时,一侧髁突转动,另一侧髁突滑动的情况;在后牙咬碎大块食物过程中,一侧髁突转动,另一侧髁突滑动的情况;

第六章 口腔颅面颈部肌

第一节 表情肌

1.口周围肌:口周围肌上组各肌的名称及作用;口周围肌下组各肌的名称及作用;口轮匝肌的组成及作用;颊肌的作用;

第二节 咀嚼肌

1.咬肌:位置、形态及作用,

2.颞肌:位置、形态及作用,

3.翼内肌:位置、形态及作用,

4.翼外肌:位置、形态及作用,

第三节 腭部肌

1.腭舌肌:位置及作用,

2.腭咽肌:位置及作用,

3.腭垂肌:位置及作用,

4.腭帆张肌:位置及作用,

5.腭帆提肌:位置及作用,

第四节 咽部肌

1.咽缩肌:咽上缩肌的位置及作用;咽中缩肌的位置及作用;咽下缩肌的位置及作用;

2.咽提肌:茎突咽肌的位置及作用;

第六节 颈部肌

1.颈浅肌群:颈阔肌的位置及作用;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及作用;

2.颈中肌群:舌骨上肌群各肌的名称、位置及作用;舌骨下肌群各肌的名称、位置;

第七节 口颌系统肌链及其临床意义

1.水平肌链:组成及意义,

2.垂直肌链:组成及意义,

3.姿态肌链:组成及意义,

第七章 唾液腺

第一节 腮腺

1.腮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外面,上面,前内侧面,后内侧面;分叶及分叶标志;

2.腮腺鞘:浅层、深层的结构特点及意义;

3.腮腺管:位置,上下毗邻结构,意义,

4.腮腺的血管分布、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血管分布;腮腺淋巴结;神经支配;

第二节 下颌下腺

1.下颌下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浅部:外侧面,下面,内侧面各面的毗邻结构;深部:

2.下颌下腺鞘:浅层,深层,

3.下颌下腺管:位置,意义,

4.下颌下腺的血管分布、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血管分布;下颌下淋巴结;神经支配;

第三节 舌下腺

1.舌下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外侧面,内侧面,前端,后端,

2.舌下腺管:位置,意义,

3.舌下腺的血管分布、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神经支配;

第八章 面颈部血管

第一节 动脉

1.颈总动脉:位置;颈动脉窦,颈动脉体;

2.颈外动脉:位置;甲状腺上动脉的走行、分支及意义;舌动脉走行、分段、分支及意义;面动脉走行、分支及意义;上颌动脉走行、分段、分支及意义;

第二节 静脉

1.口腔颌面部浅静脉:面静脉走行、意义;

2.口腔颌面部深静脉:翼丛的位置及其与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及意义;下颌后静脉;面总静脉;

第九章 面颈部淋巴结和淋巴管

第一节 环形组淋巴结

1.腮腺淋巴结:浅淋巴结的位置及分群;深淋巴结;

2.下颌下淋巴结:位置及分群,

3.颏下淋巴结:位置及分群,

第二节 纵形组淋巴结

1.颈外侧群:颈浅淋巴结;颈深淋巴结的分群及意义;

第十章 口腔颌面颈部神经

第一节 三叉神经

1.纤维成分:

2.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分段、分支及意义;下颌神经分支及意义;

第二节 面神经

1.纤维成分:

2.分支:面神经管段的分支及作用;面神经主干的位置,进入腮腺前发出的分支,在腮腺内的分支及其临床应用;

3.与面神经相联系的副交感神经节:翼腭神经节的位置及作用;下颌下神经节的位置及作用;

4.面瘫及面神经损伤的定位:面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

第三节 舌咽神经

1.纤维成分:

2.分支:鼓室神经的作用;舌支的作用;

3.与舌咽神经相联系的副交感神经节:耳神经节的位置及作用,

4.舌咽神经损伤:损伤的表现及诊断;

第四节 迷走神经

1.纤维成分:

2.分支:咽支;喉上神经;喉返神经;

3.迷走神经损伤:损伤的表现;

第六节 舌下神经

1.纤维成分:

2.舌下神经襻:组成及作用:

3.舌下神经损伤:损伤的表现及诊断,

第十一章 口腔局部解剖

1.口腔的境界和分部:境界,分部,

2.口腔前庭及其表面解剖标志:口腔前庭沟;上下唇系带;颊系带;腮腺管乳头;磨牙后区;翼下颌皱襞;颊垫尖;

3.唇:境界,表面解剖标志;层次及各层次意义;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4.颊:境界;层次及各层次的特点及意义;

5.牙龈:结构及意义,

6.腭:硬腭表面解剖标志及意义,硬腭的层次及结构特点;软腭的表面解剖标志及意义,软腭的层次及意义;腭的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7.舌下区:境界;表面解剖标志;内容及其排列;

8.舌区:上面:分部,四种舌乳头;下面:舌系带、伞襞及两者间排列的血管、神经;肌层:舌内肌,舌外肌;舌的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第十二章 面颈部局部解剖

第一节 面部局部解剖

面部的境界,分部

1.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

面部分区;唇区;颊区;腮腺咬肌区;面侧深区;

面部表面标志:唇面沟;口裂;口角;唇红;唇红缘;人中;人中嵴;颏唇沟;

面部常用测量点及体表投影:颏上点;颏前点;颏下点;眶下孔;颏孔;

面部比例及其他关系:面部水平比例:大三停;小三停;侧三停;面部垂直比例:五眼,

2.腮腺咬肌区:

境界、表面标志及体表投影:境界,各结构体表投影及意义,

层次及内容: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筋膜的分层、结构特点及其意义;腮腺的形态、毗邻、分叶,腮腺管的位置及意义;腮腺与血管神经的关系:面神经分段,穿经腮腺的主要血 管、神经,腮腺浅叶上缘、前缘、下端血管神经的排列,腮腺深叶深面的血管神经;

显露面神经主干的标志:乳突前缘标志,

显露面神经分支的标志:

3.面侧深区:

境界:层次及内容:翼丛的位置及意义;上颌动脉的位置及分支;下颌神经的位置及分支;

4.面部和口腔蜂窝组织间隙及其连通:颊间隙及其连通;咬肌间隙及其连通;翼颌间隙及其连通;腮腺间隙及其连通;翼腭间隙及其连通;舌下间隙及其连通;

第二节 颈部局部解剖

1.概述:

颈部的境界和分区:颈前区的境界及分部;颈侧区的境界及分部;

颈部的外形及体表标志:舌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气管颈段;胸锁乳突肌;

颈部主要血管、神经干和胸膜顶的体表投影:颈总动脉;

颈筋膜:颈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颈深筋膜中层,颈脏器筋膜,椎前筋膜;

颈部筋膜间隙及其交通:下颌下间隙;颏下间隙;内脏周围间隙

2.颏下三角:境界及内容,

3.下颌下三角:

境界:层次: 内容及毗邻: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静脉;面动脉;舌神经、下颌下腺管、舌下神经的排列及识别;

4.颈动脉三角:

境界:层次:内容及毗邻:颈总动脉的位置及意义;颈内、外动脉的鉴别;舌下神经的位置;

第十五章 口腔功能

第一节 下颌运动

1.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导路径:传入路径;传出路径;

2.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关节;牙合力;神经肌肉结构;

3.下颌运动的形式及运动范围:运动形式三种;运动范围三种;

第二节 咀嚼功能

1.咀嚼的神经控制:咀嚼的发动;周期性 咀嚼运动的神经控制;

2.咀嚼运动过程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切割运动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捣碎磨细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3.咀嚼周期:

4.咀嚼运动的类型:

 三、考试标淮

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

考试试卷分值分配如下:

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总计
1分ⅹ30=30

1分ⅹ20=20

1分ⅹ10=10

3分ⅹ4=12

8分ⅹ2=16

12ⅹ1=12分

100分

四、参考资料

1.邱蔚六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翰章主编,中华口腔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张震康,邱蔚六主编,口腔颌面外科临床解剖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文档

2012口腔解剖生理学考试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考试大纲一、编写目的本考试大纲的编写目的在于通过提出主要知识点,考核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结合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运用的能力情况。二、考试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和目的: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第一节、牙的演化特点1.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动物进化过程中牙的演化特点,第二节牙的分类、功能及临床牙位记录1.牙的分类: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时间的久暂分类;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2.牙的功能:咀嚼;发音和言语;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