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一第二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0:22:35
文档

高一第二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高一级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卷)地理(注意: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Ⅰ卷单项选择题(此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读图完成1~2题。1.升空后的“嫦娥一号”不属于()A.地月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2.卫星发射时,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区时为()A.23日10时05分B.24日5时05分C.25日7时05分D.24日10时05分2007年12月1日至14日,中国国家天文台观察到太阳表面有一个重要活动区,预计可能会有通讯
推荐度:
导读高一级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卷)地理(注意: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Ⅰ卷单项选择题(此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读图完成1~2题。1.升空后的“嫦娥一号”不属于()A.地月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2.卫星发射时,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区时为()A.23日10时05分B.24日5时05分C.25日7时05分D.24日10时05分2007年12月1日至14日,中国国家天文台观察到太阳表面有一个重要活动区,预计可能会有通讯
高一级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卷)

地  理

(注意: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此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读图完成1~2题。

1.升空后的“嫦娥一号”不属于(    )

A.地月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2.卫星发射时,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区时为(    )

A.23日10时05分               B.24日5时05分

C.25日7时05分                D.24日10时05分

2007年12月1 日至14 日,中国国家天文台观察到太阳表面有一个重要活动区,预计可能会有通讯干扰事件发生。据此完成3~4题。

3.太阳辐射是(    )

A.地球上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B.地球内部能量的主要来源

C.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D.地球上产生极光现象的主要原因

4.有关太阳活动的不正确叙述是(    )

A.黑子出现在太阳色球层            B.耀斑是太阳活动激烈的表现形式

C.太阳活动可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    D.太阳活动可对地球电离层产生影响

读右图,完成5~6题。

5.图中四地自转速度的正确排列是(    )

A.线速度:丁>乙     B.角速度:乙>丙

C.角速度:丙>乙     D.线速度:甲>乙

6.当丁地出现极昼现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甲>乙    B.正午太阳高度:乙>丙

C.昼长:甲>乙            D.昼长:甲>丙

7.2009年1月26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下图中能表示春节日照情况的是(    )

右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

A.a点时,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B.b点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

一年最大值

C.c点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D.d点时,太阳黑子数目最多

9.当你做到本题时,太阳直射点(    )

A.位于d-a之间    B.位于b-c之间

C.将向北移动      D.将向东南移动

10.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下面三幅经纬网图中,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⑤

12.下图的四幅图中等高距相同,坡度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无法判定

13.关于两图中河湖补给关系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甲河补给A湖 

B.A湖补给甲河 

C.B湖补给乙河

D.乙河属于外流河

14.如果两幅图中等高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河比乙河流速快            B.乙河比甲河流速快     

C.甲河、乙河流速相同          D.无法确定

读某地区热力原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分布图,回答15~17题。

15.图中①②③④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16.有关甲乙两地气温和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的是(    )

A.甲地气温低,晴朗天气        B.甲地气温高,阴雨天气

C.乙地气温低,阴雨天气        D.乙地气温高,晴朗天气

17.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A.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B.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

C.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D.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岛环流。下图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

A.气温高,气压高

B.气温高,气压低

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

19.为了减少对市区空气的污染,该城市火电厂厂址应选择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右图为“全球性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正确的是(    )

A.a为东北信风带      B.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c为东南信风带      D.d为极地东风带  

21.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副极地低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

B.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C.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

D.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固定不变

22.下面四幅天气系统中能表示我国长江流域“伏早”的天气系统是(    )

23.下列对右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a-d环节反映的是陆地水循环 

    ②b环节直接为陆地降水输送大量水汽

  ③c环节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有重要意义 

  ④d环节水量受地表植被条件影响不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右图为“部分海域洋流模式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该图表示(    )

A.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

B.北半球中高纬大洋环流

C.南半球中高纬大洋环流

D.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

25.若该图表示太平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洋流①属于暖流     

B.洋流①加剧了沿岸地区的干燥程度

C.洋流②属于寒流         

D.洋流④是受信风推动而形成

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26~27题。

26.图中字母和箭头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

A.a代表岩浆岩

B.若b代表沉积岩则③代表外力作用

C.①表示变质作用

D.④表示高温熔化作用

27.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正确叙述是(    )

A.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B.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没有影响

C.岩石圈物质循环,只能进行物质交换不能进行能量传输

D.沉积岩能转化变质岩,但变质岩不能转化为沉积岩

28.右图所示范围从东到西自然景观的变化,属于(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200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据此完成第29~30题。

29.造成“冰川消融,后果堪忧”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      B.大面积植树造林

C.人类大量利用冰川淡水              D.地球正处于冰期

30.“冰川消融,后果堪忧”中的“后果”是指(    )

A.酸雨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大    B.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C.城市光化学烟雾事件多发    D.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

31.下图表示的地貌形态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    )

    A.植物的蒸腾作用                B.动物能够运动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蓝色农业是以海洋水生生物和浮游生物为资源,进行加工利用的海洋农业。彩色农

业是指未来的农业将随着基因工程等技术应用而呈现多彩的局面,如棉花纤维不再是白色,玉米籽粒不再只是黄色或白色。绿色农业是指在农业种植中不使用化肥和杀虫剂等合成化学制品的农业。白色农业亦即微生物农业,它是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开发微生物资源的工程农业。据以上材料,回答33~35题。

33.日常食用的粮食和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过量,会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

因此应该大力推广(    )

    A.蓝色农业       B.彩色农业    C.绿色农业      D.白色农业

34.白色农业是在工厂化条件下生产的,其分布应为(    )

        A.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B.接近光热充足、地势平坦的地区

        C.接近资金充足、科技发达的地区

D.接近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的地区

35.在当今社会,“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为了身体健康尽量多食用蔬菜,少吃肉产品

    B.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

    C.购买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的蔬菜

    D.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36.美国商品谷物农业、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共同条件是(    )

    A.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高度发达的工业

C.优越的自然条件      D.地广人稀

读图,完成37~38题。

37.图中A区域是世界著名的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相比,该新兴工业区的特点是(   )

    A.资本集中程度高,主要行业往往包括数百个中小 

企业

    B.工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

    C.生产过程较为集中,自动化程度高

    D.工业以机械制造、石油加工和微电子工业为主

38.上述地区植物特征的主要作用是(    )

    A.耐旱    B.防晒

C.防风    D.耐湿

读下图,完成39~40题。

39.图示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40.从图中可以看出(    )

A. 中国和印度城市人口数量相同

 B.巴西和美国城市化速度相同

C.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第Ⅱ卷  综合题

(此题共24小题,共60分)

读世界大洲大洋简图,据图回答1~4题。(12分)

1.写出图中A、B、C、D点所在地区最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填序号)(4分)

   ①混合农业;②大牧场放牧业;③商品谷物农业;④季风水田农业。

   A            ,B            ,C            ,D            。

2.D处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为促进农业的发展,当地人民主要做了哪几方面的工作?

                                                                      。(3分)

3.B处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        ,商品率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        ;水利工程量        。(4分)

4.下列条件中,不属于A 处农业发展区位条件的是(    )(1分)

A.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B.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C.交通运输便利         D.自然条件优越

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9题。(15分)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工业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组,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工厂废气、废水等的排放,建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一些老工业建筑物和工业废墟上的遗物,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高级餐厅,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                                            

5.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_________、         、         、          和           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5分)

6.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          取代         。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____________工业迅速衰退。(3分)

7.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          (多项选择)(2分)

A.废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固体废物污染        D.辐射污染

8.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           (多项选择)(2分)

A.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

B.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

C.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D.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9.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          、             和             等措施。(3分)

读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10~13题。(10分)

10.图中

A代表                系统、

B代表                系统、

C代表                系统、

D代表                   。(4分)

11.可持续发展目的是字母            所代表的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            、            

和            原则。(4分)

12.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是(    )(1分)

A.牧童经济             B.循环经济

C.先污染,后治理       D.生态经济

1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1分)

A.拾粪回田             B.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围湖造田

读下图,回答19~24题。(23分)

14.D点海拔是      米,C陡崖的相对高度最多不会超过       米。(2分)

15.图中的地质构造属于         ,判断的依据是                        。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5分)

16.甲地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地。据图判断,该地吸引游人的自然景观可能是          。(2分)

17.乙、丙分别发现了矿产,是否会一样,为什么?(4分)

18.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建一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该建在何处比较合理?理由是什么?(5分)

19.甲镇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5分)

静宁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期末考试

地理答题卡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此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
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
答案
第Ⅱ卷  综合题

(此题共19小题,共60分)

读世界大洲大洋简图,据图回答1~4题。(12分)

1.A            ,B            ,C            ,D            。(4分)

2.                                                                     。(3分)

3.        ,        ;        ;        。(4分)

4.(    )(1分)

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9题。(15分)                          

5.___________、      __   、  __  __     、      __    和    __       。(5分)

6.          取代     __    。______________。(3分)

7.          (多项选择)(2分)

8.          (多项选择)(2分)

9.     ____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__       ____。(3分)

读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10~13题。(10分)

10.              、              、                、                   。(4分)

11.            。   __         、       ___     和       ___     原则。(4分)

12.(    )(1分)

13.(    )(1分)

读下图,回答14~19题。(23分)

14.________      米,________       米。(2分)

15.     __   ,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16.        ____________  。(2分)

17.(4分)

18.(5分)

19.(5分)

文档

高一第二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高一级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卷)地理(注意: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Ⅰ卷单项选择题(此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读图完成1~2题。1.升空后的“嫦娥一号”不属于()A.地月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2.卫星发射时,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区时为()A.23日10时05分B.24日5时05分C.25日7时05分D.24日10时05分2007年12月1日至14日,中国国家天文台观察到太阳表面有一个重要活动区,预计可能会有通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