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总分 |
| 得分 |
一、语文知识与应用(20分)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酝酿yùn niàng 窠巢kē cháo 静谧jìng mì 吝啬lìn sè
B.菜畦:cài qí 竦峙sǒng zì 憔悴qiáo cuì 匿笑nì xiào
C.秕谷bǐ gǔ 贪婪tān lán 尴尬gān gà 狭隘xiá ài
D.恍惚 huǎng hū 怂恿sǒng yǒng 褴褛lán lǚ 蹒跚pán shā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花枝招展 贮蓄 咄咄逼人 莅临
B.翻来覆去 烂漫 人迹罕至 徘徊
C.截然不同 奥秘 油然而生 诅咒
D.饥肠漉漉 殉职 拈轻怕重 缥缈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行其是,终不愿意
B.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C.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
D.“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困难像一张,只要敢于面对并奋力拼搏,就能摆脱困难,成为胜利者。
B.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钟情于月色,他们赏月、颂月,表达心中美好的情愫和祝福。
C.我们要把每一次的测验当成一个台阶,步步为营,稳中求胜,去打开成功之门。
D.一到秋冬季,不少人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瘙痒甚至皲裂等。
5.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所写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杨柳风”指的是春风。
B.《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均是儒家经典著作,被称之为“四书”,其中的《论语》首创了语录体散文形式。
C.世界四大经典寓言作品是《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莱辛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的寓言散见于诸子百家著作。
D.素有“秋思之祖”之称的元曲作家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所写的“小桥流水人家”与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样,都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表达自己浓烈的思乡之情。
6.下列句子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B.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老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C.“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
D.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7.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句子(10分,每题1分)
(1)曹操《观沧海》中表明自己扩大胸襟和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 , 。
(2)王湾《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句子是 , 。
(3)《论语》中阐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4)岑参《行军九日长安思故园》中寄托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句子是 , 。
(5)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
(6)刘禹锡《秋词(其一)》中隐含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的句子是 , 。
二 、语文综合性学习(6分)
8.班级准备开展“我爱文学”综合实践活动。
如果让你组织这项活动,你准备怎样使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又富有成效?请简要写出你的设计方案。(2分)
②如果让你编辑一份“文学手抄报”,请你先为小报起一个有文学色彩的名称,并设计三个栏目拟定栏目名称。(4分)
小报名称:_________________
栏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30分)
(一)古诗文赏析。
9、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4分,每题2分)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 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一/犬坐于前B.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恐前后受其敌( ) (2)屠自后断其股( )
12.下列语法现象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止有剩骨”中“止”是通假字,通“只”,副词。
B.“投以骨”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应理解为“以骨投之。”
C.“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之”和“禽兽之变诈”中的“之”用法是一样的。
D.“一狼洞其中”的“洞”是名词用作动词,指打洞、挖洞。
1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1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7~11题。(18分)
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 。八 岁 那 年 ,母 亲 听 村 里 的 人 说 ,“冲 喜” 也 许 能 让 我 说 话 ,正 好 又 凑 上“ 八 ” 这个 吉 利 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 ,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⑪我 心 里 万 分 紧 张 ,不 知 所 措 。我 很 想 告 诉 母 亲 我 在 这 里 ,不 用 担 心 ,可 我 叫 不 出 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⑫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⑬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⑭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⑮我 猛 地 站 起 身 来 ,迅 速 拨 开 草 丛 :跌倒在 泥 泞 中 的 母 亲 ,正 吃力 地 向 上 爬 着 ,暴 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⑯我 激 动 万 分 ,紧 紧 抱 住 母 亲 “ 啊 啊 ”地 大 哭 起 来 。母 亲 一 边 用 沾 满 泥 土 的 双 手 替 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⑰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16.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选文⑦~⑨段的内容。(3分)
答:
17.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3分)
答:
18.请简要分析选文第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5分)
答:
19.选文中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4分)
答:
20.“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作答。(3分)
答:
(二)阅读《子夜昙花》,完成文后题目。(20分)
(1)恩师过世。其子邀我去拿些物品,留作永久的纪念。于是,我去他家搬回一株昙花。
(2)也许是对老师的感情难以割舍吧,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鸟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
(3)昙花搬回来,静静紧靠屋檐下数月。自春入夏,人花无语,岁月无声,只有偶然翠绿,显示出它对环境的适应。新叶缓慢自旧叶中长出。黑斑渐褪,花树重新有着雍容气度,一如恩师寡言的性格,在低调行事风格中,始终带着浓郁而清晰的自信。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
(4)就在寻常一天,竟意外发觉昙花已垂首含苞了。
(5)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不是花开花落,而是花的讯息。像久别的人,传来心花怒放的约会,直教人朝夕亟待。
(6)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便决心迎接它来临的启迪。
(7)A.那几乎是即时降临,一旦发觉满蕾的翌夜,便有如忍俊不禁的笑容,迫不及待地绽开。黑暗夜晚,洁白花朵,如冬天雪夜,没有月光,星星也暗淡。
(8)犹如一张昂首的脸,花容就是一世青春。然而此花与众不同,它的才情志向极端隐秘,因而选择了寂静无人之夜,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
(9)它极端美丽。尤其在孤独时,要在众芳国里遗世独居,又是何等勇毅果决?花开之夕,遂自有清雅幽香。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有如昭告天下:在这一夜里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为了此夜,必须是另一朵花,另一种香。永远没有重复,像一段情,或一个名字。
(10)它的性格极其刚烈。它幽雅绝俗,不只有意逃避四周繁华,甚至鄙弃热闹,喜欢冷清。
(11)B.它一夜尽情绽放无悔。花期虽短,绽放姿态却极为狂放,有一种壮士舍身之悲壮。但每年花季有如转世,无悔依然。
(12)我随即发觉,即使在短暂漆黑夜里,它的笑容已日渐难以为继,并带着英雄的疲惫。本来雪白如银的花瓣,光芒四溅,几可灼伤人目;而后却是慢慢苍白如纸,只隐约露出些许其原来的风骨神韵。这一张脸,我想我最熟悉,最会为之伤心垂泪。那不只是物伤其类,更是命运中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和挽留。
(13)生命的确如此!许多灿烂时光,有如昙花一现。花开刹那,如幻如梦,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觉自己在幻梦。惟有梦醒花凋,方悉前尘过往。我知道今夜花会尽情怒放,正如黎明一定会来临。
(14)辞世恩师如此幻过,今日我也如此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最终我们便会-------走入夜里。留下一生的纪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
21.解释词语的含义:(2分)
忍俊不禁:
22.作者写到“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继而又说“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作者“心满意足”和“惊喜”分别是何原因?(4分)
23请从文中A、B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答:选( )句 ,赏析:
24、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写了恩师,而中间部分却写昙花,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25. 联系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第六段中加点句子“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的理解。(3分)
26.读了本文,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3分)
四、写作(50分)
27.请以“记忆中的一朵浪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校名;
(2)不得少于600字;
(3)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1.B竦峙sǒng zhì2.D饥肠辘辘3.A4.D5.B6.A7.B8.D 9.C10.B
11.参考①示例:一、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进行分工,分别进行“文学阅读”“文学创作”“文学小报”“文学鉴赏”的准备工作;二、一周后,组织全班进行大组总结交流,可以选好主持人,按一定程序组织交流评比活动;三、请老师点评,并提出意见;四、宣布评比结果。
②不设标准答案。手抄报名称和栏目名称具有文学色彩即可。手抄报名称,如“火花”“文学少年”“萌芽”“文学之星”“新视窗”等;栏目名称,如“我与名著”“名家简介”“文学新星”等。13.略
14.(1)、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15.A(1分)
16.(1)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1分)(2)大腿(1分)
17.C
18.(1)骨头已经扔尽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2分)
(2)狼狗狡猾的,但一会儿工夫就被杀死了。禽兽的狡诈手段又有多啥呢?只不过增添笑料罢了。
19.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3分)
20.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2分)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2分)(意同即可)
21、(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7~11题。(18分)
7.(3分)我用母亲的头巾捕鱼。8 .(3分)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1)写出叶子繁密的特点。(1分)9.(5分)动作描写、外貌描写,(2分)生动地表现出母亲担心、寻找孩子的焦急心理,(2分)体现出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1分)10.(4分)母亲具有坚强、细心、(勤劳)等性格特点。(2分)如坦然接受“我”不能说话的事实表现出母亲坚强的性格;(1分)叮嘱“我”听到呼喊后举起头巾表现出母亲细心的特点,等等。(1分)11.(3分)(1) 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 形象地表现出母亲对“我”无私的爱;(3)表现“我”对母爱的理解等 。(每点1分)(3分)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7.(2分)忍不住的笑。
28.(4分)昙花如恩师一样性格寡言,“我”能够与之沉默交流。本来对花树没有期待的“我”发现昙花已经垂首含苞了。
29(4分)示例:选A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昙花勇毅果决地尽情绽放,无比灿烂;赞扬了恩师就像昙花一样在寂静无人之夜绽放,短暂而毫无保留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昙花的喜爱之情。选B句,运用了“绽放”、“狂放”等词语,写出了昙花无悔开放的壮烈,表达对昙花的敬意,以及对恩师的怀念之情。
30.(4分)作者借花喻人,赞颂恩师就像昙花一样,生命虽短暂,却能尽情绽放,把最光辉的一面留给人们,表达了对恩师的深切怀念之情。
31.(3分)生命奋发”指昙花勇毅果决地尽情绽放,无比灿烂;“无常”指昙花不同于其他花,是在寂静无人之夜绽放,短暂而毫无保留。
32.(3分)生命是美好的,也是多彩的,生命应该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应该像昙花一样,花期虽短,却尽情绽放,充满活力,把最美的一面留给人们,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大意正确即可)
33.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