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一种基于TL494脉宽调制的保护电路[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0:33:29
文档

一种基于TL494脉宽调制的保护电路[实用新型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45)授权公告日(21)申请号202021022339.9(22)申请日2020.06.06(73)专利权人西安甘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地址710000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电子西街3号西京三号第三幢七层30703号房(72)发明人马超超谢国鹏马晓程(51)Int.Cl.H02H3/06(2006.01)H02H7/12(2006.01)H02H3/24(2006.01)H02H3/20(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
推荐度:
导读(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45)授权公告日(21)申请号202021022339.9(22)申请日2020.06.06(73)专利权人西安甘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地址710000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电子西街3号西京三号第三幢七层30703号房(72)发明人马超超谢国鹏马晓程(51)Int.Cl.H02H3/06(2006.01)H02H7/12(2006.01)H02H3/24(2006.01)H02H3/20(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1022339.9

(22)申请日 2020.06.06

(73)专利权人 西安甘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电子西

街3号西京三号第三幢七层30703号房

(72)发明人 马超超 谢国鹏 马晓程 

(51)Int.Cl.

H02H 3/06(2006.01)

H02H 7/12(2006.01)

H02H 3/24(2006.01)

H02H 3/2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基于TL494脉宽调制的保护电路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TL494脉宽调制

的保护电路,属于电力电子技术,该保护电路包

括由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

二极管和第五二极管组成的过压保护电路,以及

由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一二

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组成的欠压保护电路。本实用

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实现TL494芯片的过压保护

和欠压保护,可以在故障解除后自动恢复工作,

无需重新启动,解决了现有保护电路容易锁死输

出、

需要从新启动才能解除保护的技术问题。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212114762 U 2020.12.08

C N 212114762

U

1.一种基于TL494脉宽调制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五二极管(D5),其中:

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端口(VCC),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十电阻(R10)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DTC端口;

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接地端口(LGND),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二电阻(R12)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七电阻(R7)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输出端口(OU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L494脉宽调制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第一二极管(D1)和第四二极管(D4),其中:

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八电阻(R8)连接电源端口(VCC),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十一电阻(R11)连接电源端口(VCC),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

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第三电容(C3)连接CT端口,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接地端口(LGND);

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输出端口(OUT),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第九电阻(R9)连接接地端口(LGND),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接地端口(LGND),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电源端口(VCC),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DTC端口,第四二极管(D4)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第二电容(C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L494脉宽调制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和第五三极管(Q5)均为NPN型三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L494脉宽调制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容(C1),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相互串联、设置在接地端口(LGND)和电源端口(VCC)之间,所述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阻(R2)并联。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12114762 U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电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TL494脉宽调制的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0002]电力电子变换器是当今电子行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内芯片厂商提供了多种PWM(脉宽调制)芯片,其中,TL494芯片以其出色的性能受到大部分工程师的青睐。现有技术中,针对TL494芯片的保护电路基本都是外围器件搭建,或者按照官方推荐电路实现,大部分电路无输出过压、欠压自恢复保护,使其在多数条件下无法满足客户要求,保护后需要人为重新启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TL494脉宽调制的保护电路,能够实现TL494芯片的过压保护和欠压保护,可以在故障解除后自动恢复工作,无需重新启动,解决了现有保护电路容易锁死输出、需要从新启动才能解除保护的技术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基于TL494脉宽调制的保护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五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端口,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十电阻连接第五二极管的阳极,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DTC端口;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接地端口,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二电阻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七电阻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输出端口。

[0006]优选的,还包括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一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八电阻连接电源端口,第三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十一电阻连接电源端口,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四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容连接CT端口,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接地端口;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六电阻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输出端口,第四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九电阻连接接地端口,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接地端口,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连接电源端口,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阳极,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DTC端口,第四二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第二电容。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

[0008]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相互串联、设置在接地端口和电源端口之间,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二电阻并联。

[000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TL494脉宽调制的保护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该保护电路包括由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五二极管组成的过压保护电路,以及由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一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组成的欠压保护电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实现TL494芯片的过压保护和欠压保护,可以在故障解除后自动恢复工作,无需重新启动,解决了现有保护电路容易锁死输出、需要从新启动才能解除保护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根据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0013]如图1所示,该基于TL494脉宽调制的保护电路包括由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五二极管D5组成的过压保护电路和由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第一二极管D1和第四二极管D4组成的欠压保护电路,图中,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端口VCC,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十电阻R10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DTC端口;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接地端口LGND,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二电阻R12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七电阻R7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输出端口OUT。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八电阻R8连接电源端口VCC,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十一电阻R11连接电源端口VCC,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第三电容C3连接CT端口,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接地端口LGND;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输出端口OUT,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第九电阻R9连接接地端口LGND,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接地端口LGND,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电源端口VCC,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DTC端口,第四二极管D4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第二电容C2。

[0014]本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和第五三极管Q5均为NPN型三极管。

[0015]具体实施中,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容C1,其中: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相互串联、设置在接地端口LGND和电源端口VCC之间,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阻R2并联。

[0016]需要说明的是,该保护电路在于可以当电压超过输出设置过压阀值后,通过第三二极管D3使三极管Q2、三极管Q1导通,使PWM脉宽关闭,当输出电压降至接近0V时,由于第三二极管D3的钳位作用使三极管Q2、三极管Q1截止,PWM脉宽调制芯片从新启动,实现了过压保护和延时重启功能,使得整个系统后级电路在保护后可以自动恢复工作。

[0017]同时,该保护电路在于可以当输出电压低于设置输出一定阀值后三极管Q4截止,电容C2通过电阻R3充满到5V左右关闭PWM脉宽调制,当PWM脉宽调制无输出时,CT端口无三角波,电容C3无耦合电压三极管Q5截止,导致三极管Q3开通,三极管Q3开通后VCC通过电阻R8使三极管Q4导通给电容C2放电,PWM脉宽调制再次打开,实现输出欠压保护与自动重启功能。使得整个系统后级电路在保护后可以自动恢复工作。

[001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图1

文档

一种基于TL494脉宽调制的保护电路[实用新型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45)授权公告日(21)申请号202021022339.9(22)申请日2020.06.06(73)专利权人西安甘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地址710000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电子西街3号西京三号第三幢七层30703号房(72)发明人马超超谢国鹏马晓程(51)Int.Cl.H02H3/06(2006.01)H02H7/12(2006.01)H02H3/24(2006.01)H02H3/20(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