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表的制作
晋宁职中计算机组 陈开丽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Word的制表功能。
2、使学生熟练掌握在Word中绘制简单的表格。
3、使学生掌握表格的编辑。
教学重点、难点:1、绘制简单的表格。
2、表格的编辑。
教学准备:教学软件、计算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见到各种表格如:课程表、成绩单、个人情况登记表等(通过教师机展示),这些表格让我们非常清晰、有条理化的看到相关信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也可以利用Word绘制各式各样的美观的表格,我们本节课就围绕着学习创建课程表进行。
一、创建表格
方法一:
讲解、演示具体的操作步骤:
1、移动光标到目标位置。
2、按下“插入表格”按钮。如图1
3、选择表格的行数及列数。当鼠标移过时,示例表格会呈蓝色显示。
4、单击鼠标左键。一个简单的表格就创建成功了。
通过制作表格,我们发现用这种方法创建表格有一定的局限性(行、列数有限),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
方法二:
讲解、演示具体的操作步骤:
1、移动光标到目标位置。
2、单击“表格”菜单中的“插入”—“表格”命令,如图2,就弹出一个“插入表格”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就可以选择自己所创建的表格的行数及列数,如图3。
3、单击“确定”按钮。
任务一: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创建一个简单的8行7列的表格。(课程表的雏形)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学习了怎样创建表格,但是我们看到这个刚刚创建的表格并不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对比课程表实例),因此,我们还要通过进一步的处理让它更适合自己信息处理的需要,这就是表格的编辑。(让学生看原来的课程表,找出刚才师生共同创建的表格与实例的区别,如大小、位置、具体的行列中也有不同,引出编辑表格。)
二、编辑表格
通过对照实例,我们看到实例课程表的上面还有一行字“课程表”,因此同学们要将刚才创建的表格向下移动一下,并且为了让表格更美观,我们要将表格调整一下大小。
1、表格的移动和缩放
(1)表格的移动:当鼠标指针指向表格的左上角时,鼠标指针变成 的形式,这时拖动鼠标,到达目标位置后松开鼠标就完成了表格的移动。如图4。(虚线表示表格移动后的位置)
任务二:让学生将任务一中的表格改变一下位置。
(2)表格的缩放:当鼠标指针指向表格的右下角(小方块)时,鼠标指针变成 的形式,这时拖动鼠标,当表格达到合适大小时松开鼠标就完成了表格的缩放。如图5(虚线表示表格缩放后的大小)
任务三:让学生将任务一中的表格改变大小。
2、单元格的拆分与合并
对比我们的课程表,现在需要将第1列进行一些拆分与合并。具体要求(1)将第1列的2~7个单元格拆分成2列。操作步骤:先选定2~7这几个单元格(回顾以前讲的文本的选定:从插入点处拖动鼠标);然后用“表格”菜单中的“拆分单元格…”命令,在弹出来的“拆分单元格”对话框(如图6)中输入拆分后的行与列数;单击“确定”。(如图7)
任务三:让学生将任务一中的表格按照要求进行拆分单元格。
要求(2)将拆分后的第1列的2~5单元格合并,6~8单元格合并。具体操作:先选定要合并的单元格,用“表格”菜单中的“合并单元格”命令就可以了。如图8
任务四:由拆分单元格,推理出合并单元格的操作步骤,同时找一位学生实际操作,完成要求(2),并将第1列及第1行的相关信息输入。
3、绘制斜线表头
方法:用“表格”菜单中的“绘制斜线表头…”命令,在弹出的“插入斜线表头”对话框中选择合适的表头样式,并添加行列标题。如下图所示
任务五:找学生完成斜线表头的绘制,并添加行、列标题。
经过一节课的努力,我们的一张空白课程表就基本上完成(展示师生本节课共同操作的结果)。最后我们就只剩下通过以前讲的文本的输入操作,向我们的课程表中添加内容了,这些可以到下节上机课时自己练习操作。
三、课后作业
每位同学准备一份自己设计的个人简历表格,下节上机课制作所准备的表格。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在Word中对表格进行处理。首先我们通过讲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创建一个简单的表格,然后对表格进行一些细化工作:表格的移动、缩放、单元格的拆分与合并、绘制斜线表头等。另外,由本节课的操作过程可以看出,对于表格的操作,几乎所用的命令项都是在“表格”菜单中。当然,对于表格的进一步深层次的处理,如:边框和底纹、在表格中进行数据的计算等等,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研究性学习。
五、反思(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