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题目标 | 爱听童话故事,喜爱观察照顾小兔,并有兴趣参加装扮活动。 | |
| 实施时间 | 建议开展的时间:12月 操作时间:2周左右 | |
| 环境创设 | 室内: 班级环境:“小兔的家”主题墙 游戏环境:小舞台 墙面环境:小兔种萝卜等 | |
| 室外: 外面环境:童话剧场、小森林、不同的小兔 户外运动环境:动物钻爬路 | ||
| 内容安排 | 第一周 1、学习 集体: 小兔乖乖(偏语言领域) 小兔家的门帘(偏科学领域——科探) 走路(偏艺术领域——音乐) 妈妈的歌声(多彩表演1) 个别化:小乌龟、喂小动物 2、游戏:小兔和大灰狼 3、运动:小兔找家 4、生活:红眼睛 | 第二周 1、学习 集体: 喂小兔(偏艺术领域——美术) 小兔找山洞(偏科学领域——数) 小兔(偏语言领域) 是谁来敲门(多彩表演2) 个别化:小兔家的门帘 2、游戏:小兔乖乖 3、运动:小兔 4、生活:狗狗的生日 |
| 家园共育 | 1、建议家长利用休息日带孩子上动物园看看动物或到花鸟市场等地方观察小兔。 2、请幼儿说说小兔子的外形,带一个小兔子的玩具。 3、给孩子讲讲有关小兔子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小兔的兴趣。 | |
| 资源支持 | 图片:小兔图片 实物:小兔 操作包:“小兔”等操作材料 多媒体:小兔乖乖 家长:收集小兔的图片及其资料 社区:参观宠物店 | |
| 反思与 调整 | 喜欢小动物似乎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这一点在小班孩子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近阶段,我们班的孩子和小兔交上了朋友。小兔不时地出现在好听的故事里、有趣的儿歌里、好玩的游戏里,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孩子。我们在进行这个主题时不需要把动物的常识性活动关注过多,着重对小兔角色的装扮和模仿故事中的角色,以及他们投入幼儿园表演活动的专注程度的发展。另外,在活动中,我们还结合家里饲养活动,引发幼儿关爱小兔的情感,使孩子在经历这个主题的过程时,仿佛进入一个童话的世界一样充满情趣。 | |
第一周
活动名称:小兔乖乖(偏语言领域)
活动目标:
1、看图欣赏故事,感知理解故事内容,能复述大灰狼、兔子之间的对话。
2、通过讨论,感知聪明勇敢的三只小兔子,初步建立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小兔子乖乖flash一套,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小兔子,兔妈妈,狼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欣赏视频小兔乖乖——引出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一起来听一听。
重点提问:这首歌曲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小结:根据歌词进行小结。
二、看图欣赏故事《小兔子乖乖》——感知理解故事。
(一)完整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
重点提问:故事里面有谁?三只小兔子叫什么名字?
小结: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大灰狼,兔妈妈。
(二)分段欣赏,理解内容,学习对话。
重点提问: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三只小兔子是怎么做的?
兔妈妈敲门的时候是怎么唱歌的?小兔子听见妈妈的声音,他们会做什么?
大灰狼想吃小兔,是怎么唱的?小兔们又是怎么说的?想到了什么办法对付大灰狼?
小结:根据幼儿回答以及故事内容进行小结。
三、讨论——帮助幼儿感知理解故事,学会自我保护
重点提问:当妈妈外出不在家的时候,为什么兔妈妈要小兔子把门关的紧紧的呢?
你喜欢小兔子吗?三只小兔子是勇敢的聪明的小兔子吗?
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
小结: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们不能随便开门,要像小兔子一样,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名称:小兔家的门帘(偏科学领域——科探)
活动目标:
1、初步区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
2、用符号或图像画出想象中的物体。
活动准备:
1、三片不同形状的树叶(材料操作包)
2、各色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纸片若干、串联玩具。
3、彩色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观察不同形状的树叶
1、情景导入:秋天到,天气凉,风爷爷呼呼地吹,把小白兔的门帘吹坏了,小兔在家里冷极了,想出门去找一幅新的门帘,小兔出门低头一看说:“有了”,他看见了什么?
2、老师出示三种不同形状的树叶。看一看,说一说:小兔找到了什么样的树叶?
3、老师:小兔把这些小树叶一片一片捡回家,大家一起帮助小兔区别不同的树叶形状,分类摆放。
二、参与小兔做门帘的过程——激发幼儿大胆想象画画
1、观察老师将“树叶”用串联玩具串联起来的方法。
2、师:小白兔回到家,正在做树叶门帘,忽然听到小小的声音:“我们能到树叶门帘上去玩吗?”哦,是他的玩具小兔,“当然可以”,小白兔回答,幼儿观看老师在图形上画小兔。
3、玩具好朋友一个个“跳”上来,幼儿在小纸片上画画,由老师把它们串联起来,串成一幅长长的门帘,小兔把它挂在门上,小动物们看见了,羡慕地问:“小兔,你的门帘是从哪里买来的?”小兔说:“不是买的,是我自己做的呀”。
三、大家一起做门帘——鼓励幼儿大胆操作
分享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名称:走路(偏艺术领域——音乐)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在模仿小动物走路的活动中获得快乐,并能情绪愉快的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小兔、小鸭子、小乌龟、小花猫图片,《走路》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韵律活动《走路》——回忆歌曲
今天呀,我们这儿来了好多小动物,它们想请宝宝们和它们一起唱歌,你们愿意吗?
二、歌表演《走路》——用动作模仿小动物走路
师:宝宝们的本领真大,你们好听的歌声把其他小动物也引来啦,你们知道想知道是谁来了吗?”(想)“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好吗”
(一)听歌曲录音一遍
提问:你们听到是谁来啦?(幼儿回答出一个,即出示相应的图片)
(二)听录音歌曲第二遍
提问:1、小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呀?
2、小鸭子是怎么走路的呀?
3、小乌龟是怎样走路的呀?
4、小花猫是怎样走路的呢
(三)教师弹琴,幼儿集体跟唱歌曲
“宝宝唱的真好听,你们想不想学学小动物走路的样子呀?”
(四)幼儿跟着录音边唱歌曲边模仿小动物走路
活动名称:妈妈的歌声——小兔乖乖(多彩表演一)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故事《小兔乖乖》的基础上,尝试模仿狼和兔妈妈两者不同的唱歌声音。
2、尝试用夸张的动作表现狼与兔子的角色形象,体验和同伴一起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熟悉《小兔乖乖》的故事
材料准备:小兔及大灰狼头饰、音乐、兔妈妈的篮子、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声音的模仿——分别模仿狼和兔妈妈的歌声
1、音乐游戏:谁来了
规则:小兔们在一起玩,如果大灰狼来了就要赶快躲起来。仔细听音乐,想想什么时候该躲起来了。
重点提问:你们刚才听到什么声音的时候躲起来了?(粗粗的、难听的、恐怖的声音)
为什么听到粗粗的、难听的声音要躲起来呢?
小结:大灰狼学兔妈妈唱歌骗小兔开门时的声音也是粗粗的,不好听。
重复游戏:仔细听,这次是谁来了。(可多次重复游戏)
重点提问:兔妈妈唱歌时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
小结:兔妈妈的声音和大灰狼完全不一样,她是轻轻的、柔柔的。
4、分两组模仿,然后互换角色(教师唱小兔)
二、动作的模仿——在表演过程中用夸张动作表现狼与兔子的角色形象
1、重点提问:表演大灰狼和小兔时要模仿不同的声音,他们的动作分别是怎么样的?
2、幼儿自选角色进行模仿(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
3、小结:每只兔子和每只狼都长的不一样。所以我们表演大灰狼和小兔的时候,也可以试着用很多不同的动作来表现。
4、游戏:123不许动(继续引导幼儿用不同动作进行模仿)
规则:三个幼儿扮演狼,其他孩子作兔子,边念儿歌边用各种动作模仿各自扮演的动物,儿歌念完,小兔们摆出各自的不同的动作不能动。大灰狼可以去抓正在动的“小兔”。
三、完整表演——鼓励幼儿大胆自主选择角色进行表演,体验与同伴共同表演的乐趣。
要求:请你想好要演什么角色,大灰狼偷偷地躲在树后,小兔子回到小兔的家里。
四 、欣赏老师的表演——进一步感知两个角色声音的不同及其夸张的动作
过渡语:老师们也一起表演了这个故事。看看老师们演的大灰狼和兔子们唱歌的声音是不是不一样?老师们演的大灰狼和兔子们做了什么样的动作?
小结:老师们会和自己的朋友一起表演,下次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表演哦。
五、延伸活动
在个别化学习或者小舞台进行故事表演。
第二周
活动名称:喂小兔(偏艺术领域——美术)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小兔的基本特征。
2、有兴趣用白色颜料以手指点画的形式装饰小兔的毛发,并用添画小草喂小兔。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包“喂小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兔——引起兴趣
重点提问:看看谁来啦?(小兔)你从哪里看出来它是一只小兔子呀?(跟老师一起观察小兔,分辨它的耳朵、短尾巴、红眼睛等明显特征)
小结:小兔子有长长的耳朵、短短的尾巴、红红的眼睛。
二、动手操作——尝试手指点画和添画。
(一)装扮小兔
重点提问:
1、小兔子是什么颜色的呀?
示范操作:介绍手指点画的方法。
1)小手点点白色的颜料。
2)蘸有白色颜料的手指按在兔子的身上。
3)身上、头上点满,然后手指在抹布上擦一擦。
4)注意:有颜料的小手不要擦到别的小朋友身上。
(二)喂小兔
重点提问:
1、现在小兔子说“我好饿哦”怎么办呀?
2、小兔子喜欢吃什么?(青菜、萝卜、青草等)
3、今天我们给小兔子喂青草吃好不好?
小结:小兔说我吃得好饱呀,谢谢你。
(三))幼儿自己操作
三、分享交流
我们的小手真能干,小兔今天可开心啦!它要谢谢我们的小朋友,谢谢你们把我打扮的这么漂亮,我的毛发变成雪白的真好看,还给我吃了好多青草哟,我吃得好饱呀,谢谢你们!
活动名称:小兔找山洞(偏科学领域——数)
活动目标:
1、在小兔找山洞的游戏中,尝试认识并能辨别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激发幼儿对智力游戏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兔、大灰狼头饰、地上画有各种图形、青草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重点提问:
1、草地上有很多不同形状的洞洞,你们认识吗?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草地上有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的洞洞。
二、玩一玩——尝试认识并能辨别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重点提问:
1、兔妈妈和孩子一起念“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吃饱肚子睡一觉。”当妈妈说到“天黑了,快快回家吧。”就躲到山洞里。
2、听妈妈的指令:到三角形洞里。
游戏后提问:你躲进什么样的山洞?这个山洞里一共有几只小兔?
3、躲开大灰狼,根据游戏指令躲进相应的山洞里。
(1)、大灰狼要抓躲在三角形洞里的兔子。
讨论:为什么有的小兔被大灰狼抓走了?
(2)、大灰狼要抓躲在红色方形洞里的小兔。
三、活动延伸:
战胜大灰狼回家。
活动名称:小兔(偏语言领域)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小兔》,了解小兔的基本特征并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
2、在和同伴的游戏中,体验扮演小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喜欢小兔,并且对于小兔有所了解。
2、材料准备:小兔图片,小兔头饰若干,萝卜、草材料若干,圆圈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引起兴趣并了解小兔的基本特征等
1.导入语:沈老师,今天请来一位你们的好朋友,先请小朋友们来猜谜,请你们听仔细,猜猜它是谁?
谜面:长耳朵,红眼睛,蹦蹦跳跳,它是谁?(幼儿回答:小兔。)
2.出示图片(请出主人公:小兔,幼儿和小兔打招呼。)
重点提问:
1)看看小兔有些什么特征?
小结:小兔真可爱,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短尾巴。
2)那么你们知道小兔喜欢吃什么?有什么本领吗?
小结:小兔真可爱,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跳啊跳。
二、学习儿歌——尝试用肢体表现不同特征的小兔
1.师:小兔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大家都爱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儿歌《小兔》。
2.幼儿跟着老师学念儿歌1-2遍。(幼儿边念教师边出示相应图片。)
儿歌《小兔》: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短尾巴。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跳啊跳。
3.请幼儿肢体表现: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短尾巴这四种小兔的不同形态。
三、小游戏:机灵小兔赶回家——体验扮演小兔的快乐
1.过渡语:瞧瞧谁来了?(老师带起兔妈妈头饰。)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怎么样?请小朋友们来做一回聪明又机灵的小兔。
2.介绍游戏玩法:
1)老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不同特征的小兔并给自己取个名字:如我叫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短尾巴等……(幼儿分两组进行,每组6人。)
(引导幼儿发挥现象,可以扮演和同伴一样的小兔,也可以扮演不同特征的小兔。)
2)边念儿歌《小兔》边做动作,念完儿歌跳进家里(各自圆圈里)吃萝卜吃草。
(幼儿齐念:小兔们真可爱,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跳啊跳。)
3. 师:小兔们,你们都玩累了,让我们回家吃东西去吧!(游戏开始。)
四、延伸活动
下一次我们把这首儿歌也去小舞台里表演给大家看一看。
活动名称:是谁来敲门——小兔乖乖(多彩表演2)
活动目标:
1、乐意在音乐情境中表现前来敲门动物的形象,初步尝试在音乐暗示下出场表演。
2、愿意和同伴、老师一起表演,体验表演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熟悉故事内容,对于动物特征有一定了解。
2、物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兔妈妈出门——情境性导入,吸引幼儿兴趣,经验重现。
导入语:小兔子们,今天兔妈妈又要出去买萝卜了,你们要乖乖看家哦。
重点提问:
1、妈妈没回来的时候能开门吗?
2、除了妈妈还有谁可能会来敲门呀?
3、这么多小动物可能会来敲门,你们怎么知道是妈妈回来了?
小结:妈妈敲门的声音是轻轻的,很温柔地,还会用好听的声音让你们开门。除了妈妈,谁来都不能开门。即是是好朋友来看你们,也不可以!要保护好自己!
二.森林里的动物们——尝试在音乐情境中表现动物
过渡语:兔妈妈出门了,小兔们乖乖在家等妈妈,这时候有动物来了。
播放音乐(恐怖)
重点提问:
1、谁来了?你怎么知道是它来了?它是怎么来的?
小结:森林里想吃小兔子的凶恶的动物们(狮子、老虎、大灰狼···)来了,我们听到了恐怖的,让我们害怕的音乐。
2、这次谁来了?为什么是他们来了?
小结:我们听到了欢乐的音乐,原来是小兔的朋友们(小鸟、树懒、小象···)来找小兔们玩了。
三.动物来敲门——片段内容完整表演
过渡语:森林里有这么多动物,他们都想来敲小兔家的门。请小朋友来表演这些想敲门的动物们。
重点提问:
1.你想表演哪个动物?听到怎么样的音乐你就可以出场了?
小结:根据音乐特征对应动物特征进行小结。
幼儿进行表演。
四.兔妈妈回家了——结束活动
播放音乐——小兔乖乖
结束语:兔妈妈回来了,兔宝宝们可真棒!乖乖等妈妈回家,没有给别人开门!我们一起去品尝兔妈妈带回来的好吃的萝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