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全球气候变暖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0:34:20
文档

全球气候变暖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地理(鲁教版)第1册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活动课教学设计江苏省东台中学张晓林一、教案背景:伴随着北极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生态环境的恶化,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不争的事实引发了全球关注,从1992年开始相继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再到哥本哈根会议、坎昆会议、德班会议等密集召开,国际社会关注全球变暖的热度上升。关注气候变暖,了解气候变暖的影响是地球村民的责职。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
推荐度:
导读普通高中地理(鲁教版)第1册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活动课教学设计江苏省东台中学张晓林一、教案背景:伴随着北极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生态环境的恶化,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不争的事实引发了全球关注,从1992年开始相继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再到哥本哈根会议、坎昆会议、德班会议等密集召开,国际社会关注全球变暖的热度上升。关注气候变暖,了解气候变暖的影响是地球村民的责职。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
普通高中地理(鲁教版)第1册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活动课教学设计

江苏省东台中学 张晓林

一、教案背景:

伴随着北极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生态环境的恶化,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不争的事实引发了全球关注,从1992年开始相继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再到哥本哈根会议、坎昆会议、德班会议等密集召开,国际社会关注全球变暖的热度上升。关注气候变暖,了解气候变暖的影响是地球村民的责职。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鲁教版教材中《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呈现。

二、教学课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鲁教版)第1册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本节内容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在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必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应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分析它对人类活动产生的一系列的影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能把全球气候变化狭义理解成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针对近些年气温增高而提的,并且强调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则是就地理环境的演变而言的。教材中重点讨论的是全球变暖的影响。体现了课程标准理念的时代性、生活性。

四、教学方法:

  践行“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本课型以活动课为主,教学重点是讨论温室效应的影响,教学难点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互联网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然而,面对海量资料,如何甄别提炼出有效信息,避免信息“迷茫”,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高中信息技术模块四《网络基础及其应用》中“搜索引挚的使用”为学生开展网上自我搜索提供了信息素养支持。百度中文搜索平台提供了资源搜索平台。基于以上条件,本节课还课堂给学生,通过学生自主搜索查询,提炼观点并搜索出相关信息,佐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交流讨论,在辨析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教学事件1】多媒体展示:漫画《地球出汗了》

【提问】该漫画反映了当前全球关心的什么问题? 

观看图片,并思考归纳。从漫画切入,引入课题——全球变暖

2.展示目标

提出要求

【提问】了解一下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哪些认识?

【教学事件2】通过BBS论坛展示对温室效应的不同观点。

【教学事件3】针对资料查阅及讨论交流提出具体要求。

1.个人自主浏览校园网论坛中有关全球变暖的讨论。

通过自主浏览论坛相关内容,了解他人对全球变暖的认识,激发自我探究意识。明确相关要求,为分组活动确立规则。
3.搜集整理

提炼观点

【教学事件4】出示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的利与弊两种观点,提出要求――“你支持哪种观点?”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组合,构建学习小组,合理分工,百度搜集,记录整理,提炼观点。

学生自由选择一种观点,通过论坛交流,持相同观点的同学组建学习小组,并进行内部分工,利用搜索平台查询相关信息,为自己的观点寻求论据,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为辨析交流做准备。  

4.探究、质疑、辨析、交流【教学事件5】以“全球变暖是利还是弊?”为话题展开讨论。

教师适时引导。

小组推选发言人,阐述观点。 其他成员可以对反方进行质疑、可对其它同学的观点进行补充。

课堂引入辩论机制,观点发生碰撞。一方面需要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对方。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以理服人。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提高。
5.小结提升【教学事件6】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对课后活动提出要求。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拓展到课外。

六、教学反思:

活动教学论认为,活动课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对信息的选择、处理和改组的能力,要求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和不断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拥有多元化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并能与周围人达成理解和合作的共识。本节活动课让学生围绕讨论的主题,自己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提炼出观点。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与辨析,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学生通过活动课的讨论学习,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技能,学会批判性思考,学会理解和合作,培养质疑、探究、创新的思维品质。课后,利用教学网站论坛,把学生的活动延伸到课外。总之,本次活动课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承担活动的主体角色搭建适宜的舞台。

文档

全球气候变暖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地理(鲁教版)第1册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活动课教学设计江苏省东台中学张晓林一、教案背景:伴随着北极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生态环境的恶化,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不争的事实引发了全球关注,从1992年开始相继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再到哥本哈根会议、坎昆会议、德班会议等密集召开,国际社会关注全球变暖的热度上升。关注气候变暖,了解气候变暖的影响是地球村民的责职。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