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
现金周期来实现。首先,可以要分析基本的经营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可以通过其结构分析判断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结构;其次,理论上,现金周期等于存货周转天数加上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减去应付帐款周转天数。所以企业的实际现金周转天数取决于这三个阶段占用现金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企业对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管理效率。一般来说,现金周转天数越少,表明现金的周转速度就越快,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越强,其他情况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就越强。
第二,企业的紧急筹资能力。借新债还旧债是很多企业都会采用的一种还债技巧,所以短期债务偿还能力当然也应该包括这方面的能力。但企业短期融资能力往往不能直接从财务报表的项目上看出来,它主要取决于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所处的融资环境、
企业自身的信誉和实力以及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如企业若已经将应收账款出售或将商业承兑票据贴现,如果到期购货方无力或者暂时无法支付货款,而此时银行又具有追索权,这样则会增加企业短期债务的数量,使得实际的短期偿债能力比指标表示的要差。又如,企业存在或有负债,如为他人提供的信用担保或者一些未决的诉讼,这些情况都会增加企业的短期支付要求,从而为进一步融资设置了障碍。
第三,结合具体情况评价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变现能力。现有评价指标中的速动比率产生的原因就是,硬性地认为存货的变现能力比较差,其实是不科学的。例如处于增值而存储的存货、一些非再生能源和稀缺资源存货等等,其变现能力非常强且价值相对稳定甚至还有很强的增值潜力,所以并不一定是存货的变现能力就比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差,还应结合具体的环境。因此要结合市场情况,对存货资产进行细分,分别考虑其变现能力及价值。对应收账款也不可一概而论,可以应采用账龄分析法,分别考虑其变现力及净值。此外,随着企业所处的宏观及微观环境的变化,存货及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也会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的,必须随时加以追踪、评价及调整,以便该指标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二)长期偿债能力评价体系的改进
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资产负债比率指标的补充。根据传统的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长期资金占长期资产的比重上来分析价企业用长期资产对长期负债的保障程度。现提出以下指标加以补充说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长期负债比率是指长期负债占长期资产的比例。因为长期资产占用资金时间长,回收速度慢,因此对应资金的筹集一般主要用长期资金,长期负债比率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是从长期来看,一般情况下,比率越高,说明购置长期资产所需资金的的筹集比例中负债越多,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就越差,风险越大;相反,比率越低,长期偿债能力越强,风险越小,但同时也说明企业对长期债权人资金的利用程度不高,可能过度保守,财务杠杆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对此,企业需要充分考虑收益、成本及风险等因素,适当选择长期债权资金的数量,确定企业最合适的指标值,以求企业在合适的风险下追求较高的收益。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时期,最合适的比率值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企业在具体选择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慎重抉择。通常,在不知道企业合适的比率值的情况
下,可以参考同行业的平均值来对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作出初步判断。
但有时,行业的平均值也很难获得,这时,可以参考经验值。经验值大都是很多企业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经验规则,一般认为,长期负债比率约为1/3。
第二,利息保障倍数指标的补充。鉴于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存在的问题,可以在利息保障倍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以下两个指标以补充说明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的长期债务偿还情况:
固定性费用保障倍数。由于企业需要以收益来偿还的固定性支出可能并非利息,假如还有租金、优先股股利等固定性支出,而它们也是需要以收益来偿还的。
那么企业对它们的偿付同样重要,所以除了保障利息之外,还需要保障这些支出。这样,固定性费用保障倍数就比利息保障倍数更加能够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保障倍数的基本思想,分母应该是这三种支出之和,由于优先股股利是税收支付,所以其税前成本要比实际数额要高,可以换算成税前成本。分子就应该是扣除这三项成本之前扣除其他的成本费用之后(所得税除外)的收益水平,即这种情况下,固定性费用保障倍数=(息税前收益+租金)÷[租金+利息+优先股股利/(1-所得税税率)]。按照这样的思想,如果企业还有其他的固定性支出,也可以按照同样的办法创造出适合企业的固定性费用保障倍数。
债务本息现金偿付比率。由于企业的借款形式多种多样,而像利息保障倍数的假设前提要求企业利息分析偿付,到期还能以相同的条件借到相同的本金可能就不存在,其实,企业在实际的债务偿还中对于本金的偿还和利息同样重要。因此,只保证了利息的偿还也不不能说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就没有问题,所以用债务本息现金偿付比率作为补充。债务本息现金偿付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到期的债务利息+到期的债务本金),此比率比较接近企业的实际情况,表示企业用由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来对到期债务本息的保障程度。比率越高,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一般情况下,当指标大于1时,说明企业将有足够现金支付到期的利息与本金。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分析体系反映的结果是否客观、公平、科学合理,对财务分析主体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财务分析者应当尽可能的考虑影响偿债能力的各种因素,来保障决策依据的正确性。所以,新的科学的企业偿债能力评价体系,应该是一个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断变化的、发展的、因人而异的,其内容也不应该固定化和绝对化。只有始终强调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性、客观性和适应性,才能使得该体系更好地充分体现企业的具体情况,也才能实现财务分析主体分析的目的,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海波,刘学华:《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指南》,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编辑李寒珺)
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