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0:33:41
文档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

课题:9.阿长与《山海经》主备课人刘光军校对人王林琪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及欲扬先抑表现人物品格的写法。2.准确理解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3.理解作者儿时读长妈妈的感情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体会作者情感。【个性修改】【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教学难点】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教法学法】讨论法、点拨法、讲授法相结合【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学生自由演讲关于山海
推荐度:
导读课题:9.阿长与《山海经》主备课人刘光军校对人王林琪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及欲扬先抑表现人物品格的写法。2.准确理解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3.理解作者儿时读长妈妈的感情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体会作者情感。【个性修改】【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教学难点】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教法学法】讨论法、点拨法、讲授法相结合【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学生自由演讲关于山海
课题:9. 阿长与《山海经》

主备课人         刘光军

校对人           王林琪

课    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及欲扬先抑表现人物品格的写法。   

2.准确理解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    

3.理解作者儿时读长妈妈的感情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体会作者情感。

【个性修改】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教法学法】讨论法、点拨法、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学生自由演讲关于山海经的故事。

二、导入新课

说起鲁迅,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谁来说说鲁迅?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特殊的人物。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可见对她的感情之深。

让我们怀着这种感情,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三、正课

(一)整体感知:

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自由讨论。

1.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对于每一件事情,作者对于阿长的情感又是如何的?重点写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吗?

2.如何划分段落?有什么依据?

3.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么多的事,那么在你的眼里,阿长是怎样一个人呢?从文中找句子,分析阿长的形象。(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4.依照文中时间的次序画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5.作者对阿长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6. 你认为本文的题目好不好?为什么?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1.明确:一共写了七件事。

①常喜欢切切察察(不佩服) ②我的行动(讨厌) 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非常讨厌) 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不耐烦) 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空前敬意) 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 (新的敬意伟大的神力。)

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2.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2)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及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3—18)作者介绍讨厌长妈妈的事例。

第三部分:(19—29)长妈妈为我寻找并购买《山海经》,作者感激她。

第四部分:(30—31)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

划分的依据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依据。

3.引导归纳,师生共同小结: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可用“阿长是一个( )的人”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从而全方位感知阿长。

学生可能会这样说:阿长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人;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意姓名的人;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阿长是一个不许我走动的人;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的人;阿长是一个烦琐之至的人;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阿长是一个朴实的人;阿长是一个热情为“我”着想的人;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

教师小结: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文章自始至终一直在刻画她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从她“不许我动”到吃福桔的祝福,以及“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道理和后来买《山海经》中都充分体现出来。所以她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

4.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师生共同明确: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作者对她的“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讨厌”的。对她的繁琐的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常麻烦”;而后对她讲的长毛故事产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爱的心意,因为“这种敬意”,后来竟“淡薄起来”,甚至“完全消失”。最后她买来《山海经》时,作者产生了“新的敬意”,因为作者说: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这样才有作者后来的真挚的感激、怀念之情,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一声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就叫先抑后扬的写法。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5.纵观全文,作者显示“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6.对于买《山海经》,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和非常具体的细节描写,作者只是随意的告诉阿长《山海经》的事,他却真的买了回来,这令作者对他产生了衷心的敬意。体现了这位长妈妈的善良、热心和对孩子关心、爱护。

四、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真实、生动、鲜活地写出了饶舌多事、不拘小节、乐于助人、有点迷信有点俗气的长妈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

五、布置作业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板书设计】  

称呼的由来――地位低下    喜欢“切察”的毛病――饶舌多事

                                                  抑

   “大”字的睡相                     讨厌

令人厌烦的规矩         愚昧无知

教给“我”许多道理―― 淳朴善良

讲“长毛”的故事       关心孩子   特别敬意

谋害隐鼠                          敬意消失

买《山海经》 ―― 真诚热情 ―― 新的敬意      扬

【课后反思】
课题: 10、老王

主备课人 周海丽

校对人王林琪
课    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探究感悟的能力,组织材料的方法及人物描写的方法。

3、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学会关爱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个性修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会关爱善待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法学法】

1、自读点拨

2、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可背诵,可演讲)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记忆中,有没有令你难忘的人呢?他有什么事情令你难忘?(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有因感动让你难忘,有因开心让你难忘,有因惭愧让你难忘。著名女作家杨绛永远都忘不了一位普普通通的人力车夫,他就是老王。

三、正课

(一):整体感知,抓住中心

1、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然后,告诉我,文中哪句话最关键?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2、愧怍是什么意思?(惭愧)

   不幸者是指谁?(老王)

3、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里?

(身体残疾;以蹬三轮为生;住着塌败的屋子;经常被撞得半面肿胀、没有亲人)

4、面对自己的不幸,老王是怎样做的?

(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他人;同样的价钱,送的冰大一倍;送钱先生上医院,执意不收钱;临死前送香油和鸡蛋)

5、杨绛一家也是善良之人,几年过去了,为什么会感到愧怍?

(是因为觉得对老王关心不够,关照不够)

6、特别是哪件事情触发了他的这种感情?(过渡)

(送香油和鸡蛋)

(二)精段品读,感悟人物

1、 指名朗读8至22自然段,请找出关于老王的描写。

肖像:直僵僵、面如死灰、眼上结着一层翳、枯黄的干皮

语言:我不吃、我不是要钱

动作:镶嵌、直着脚、赶忙止住我、攥着钱、滞笨、一级一级下楼去。

 2、从老王的肖像、语言、动作,我们可以想象老王当时是怎么想的?

(感谢杨绛一家,知道自己的时日不长)

(三)迁移拓展,主旨升华

1、老王走了,一个不幸的人永远地离开了这人世,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幸者,他们正在劳苦奔波,却还饥寒交迫。请看:

  (展示:几幅感人的不幸者的感人画面)

   3、教师配乐解说,创设情境,亮点突现。

4、 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笔,将你的内心表达出来,请加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肖像描写,我手写我心。

    5、 配乐朗读自己的作品。

    四、教师小结 

让世界充满爱,愿我们的真爱以够克服现实世界中太多的自私、冷漠和无情,那么将会是阳光灿烂,春意盎然!让我们在歌声中祝福老王:一路走好!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三

2、课后查找并阅读《我们仨》

【板书设计】  

老王——善良(苦)—不幸

我们——体察善良——幸运

幸运:幸运的人对于不幸者的愧怍
【课后反思】
课题:11.台阶             

主备课人 刘胜

校对人王林琪
课型自读课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1、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2、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教法学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听写生字词

二、导入新课

    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们曾透过饱含作者对父亲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体会到父亲对儿女那深沉而厚实的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体会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去感受父辈那深沉的精神世界。

三、正课

    1、自学指导一、三分钟快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的内容  

   2、读懂人物:用五分钟时间细读课文: 

文中的父亲是个______的人? 因为_______

3、读懂作者: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4、读出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要难得多!让我们都做文章的研究者吧。5、当堂练笔:请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_______” 为话题。

•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

•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青春

•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

   6、深入探究作者写作特色:

   7、比较《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选材上的异同之处。

四、教师小结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五、布置作业:想想你的父亲,学完这篇文章,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你的父亲说,请用笔记下你最想对你父亲说的话!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台阶》

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情节安排补充人物性格:

父亲是一个勤劳、顽强、淳朴、善良、谦卑、倔强的人。

【课后反思】
课题:12.卖油翁            

主备课人 李军

校对人王林琪
课型讲读课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2、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3、能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复述故事情节。4、感受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5、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并引导学生领悟文言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
【教学重点】①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①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及由课文生发的问题。

【教法学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朗读课文

二、导入新课

师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生答: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师引:“射”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也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但在那时却有一个人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这个人是谁呢?(生:卖油翁)今天我们就学习《卖油翁》这篇课文,一同来看个究竟。

三、正课

(一)、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范读课文,正字音,正断句。

2、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及节奏。

3、分角色朗读(先小组中分读,然后请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

4、评价朗读情况(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师指导,从普通话、语气、情感、神态等方面评价)。 

5.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二)、疏通文意:     

1、分组讨论,疏通课文大意。(要求有讨论,有记录)

2、教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疏通课文(即翻译)。

3、同桌检查翻译情况(互译)。

4、师检查翻译,请同学发言。

5、学生评价翻译,师订正。  

(三)、让学生复述故事:(课本剧表演) 

四、教师小结: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对文章的大意进行了梳理,掌握了大意。

五、布置作业:课文重点字词的意思和译文。

第二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找学生翻译课文

二、导入新课:继续分析课文

三、正课

1、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论并归纳: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

2、提问: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

讨论并归纳:“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看见他射箭十箭中箭,只是微微地对此点头。)

3、提问: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讨论并归纳:卖油翁认为:“无他,但手熟尔。”(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4、提问: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讨论并归纳:“以我酌油知之”(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5、提问: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6.提问:陈尧咨对卖油翁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变化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做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了不起的武夫来说,显然是受了侮辱。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强吗?

(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技艺不加赞赏,已使对方出乎意料;而且还进一步加以贬议:“无他,但手熟尔。”一向狂傲的康肃公被贬到这一步,自然是要“忿然”的。

(3)最后看到卖油翁倒油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明确】态度由反感、恼怒到佩服、认输。卖油翁看射箭时的冷淡表情使陈尧咨反感,答话时的平淡、轻视更使他恼怒。后来,看到卖油翁从“钱孔”中酌油而钱不湿,不由得佩服、认输了。其变化的原因,是他看了卖油翁酌油技术如此纯熟却并未“以此自矜”。

四、教师小结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却蕴涵丰富的人生哲理;情节简单,但波澜起伏;文字浅显,却韵味无穷。让我们不得不为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到自豪。愿同学们在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过程中,扩大对祖国古代社会的认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陈尧咨——善射——自矜

                                                  熟能生巧

             卖油翁——酌油技精——惟手熟尔 

【课后反思】
课题:骆驼祥子            

主备课人 黄海宇

校对人王林琪
课型作文课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骆驼祥子》并有所理解和感悟。2、初步学习阅读小说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学习《骆驼祥子》并有所理解和感悟。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阅读小说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教法学法】1、讲授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骆驼祥子》是老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代表作,它的出版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成熟,同时也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小说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正课

(一)、作者简介

老舍(19—1966),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二)、整体感知

首先我想了解一下大家对《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熟悉程度如何。下面请你根据作品中不同人物的简介,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一位重要的人物形象?

他二十来岁的人,个子很大很高。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侯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以拉洋车为生,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挣钱买到属于自己的车。

明确:祥子

她是一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虎头虎脑,一对虎牙,长的像个大黑塔。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做太太。她霸道泼辣,心理变态,却有着自己的苦闷和追求幸福的愿望。她敢作敢为,甚至为了和祥子结婚不惜与有钱的父亲——人和车厂的主人刘四爷决裂。她可鄙而又可怜的命运让人感叹不已。

明确:虎妞

她十九岁,圆脸,眉眼长得很匀调,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可是结结实实并不难看。上唇很短,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露出些很白而齐整的牙来。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她为家庭牺牲了一切,但也有着对自己幸福生活的追求。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

明确:小福子

(三)、深入探究

看来大家对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每当我们阅读一本小说时,除了掌握它的作家作品及几个主要的人物形象之外,我们还要弄清作品的哪些方面呢?

1、读题目,思考含义

2、读故事,梳理情节

3、读人物,分析形象   

4、读背景,总结主旨 

5、读语言,体验特色

(1)、请问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明确:以“骆驼祥子”来命名有三层含义:

(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2)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3)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2)、请简单介绍小说围绕祥子主要讲述了哪些故事?

  明确:三起三落

(a)奋斗三年挣钱买了车→被十几个大兵抢了车;

(b)卖骆驼又攒了买车钱→被孙侦探抢了买车钱;

(c)结婚后靠虎妞买了车→最后下葬虎妞卖了车。

(3)、试结合祥子的相关事例分析其形象性格前后有着怎样的变化?

  明确:由人变“兽” ,人生道路上的三部曲:

(a)在自食其力的劳动中充满自信与好强;

(b)在畸形结合的家庭中痛苦无奈地挣扎;

(c)在极度绝望中扭曲了灵魂堕落成走兽。

(4)、请结合《骆驼祥子》的背景,总结小说的思想主旨。

     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不断的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明确:小说主要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人生中三起三落,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 对像祥子一样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同情和关怀。

(5)、请结合小说内容简单介绍《骆驼祥子》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特色?

明确:京味、幽默

三、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以《骆驼祥子》为例,主要学习了小说怎样读方面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以此为契机,学会阅读名著的方法,准确回答名著阅读类的试题,最后预祝大家在今年的考试中都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四、布置作业:

根据学习的方法,阅读文章。

附:《骆驼祥子》学生阅读材料

1、一流车夫: 祥子十八岁带着乡下的足壮与诚实来到北平,成了当时一流的人力车夫。他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2. 祥子买车:经过三年努力,祥子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他马上用其中的96块钱买上了自己的新车。

  3.丢车与卖骆驼:不到半年,军阀乱兵就抢走了祥子的车并让他做苦力。后来祥子逃出来并顺手牵走了丢下的三匹骆驼,用它们换了三十五块钱回到了北平。由于在梦话中透露了自己的经历,从此人们开始叫他“骆驼祥子”。

4. 二次奋斗:祥子回到了人和车厂,老板刘四爷家三十七八岁的闺女虎妞十分喜欢祥子。祥子租了他家的一辆车,又开始为自己第二次买车而没命的赚钱。后来在杨宅拉车,整天紧得发昏,受不了折磨后又回到了人和车厂。

  5. 被敲钱空: 回来受到虎妞的诱惑,为躲避虎妞,祥子到曹先生家拉包月。而曹先生因为学生阮明陷害,被迫离开北平。也是因为这件事,祥子被孙侦探勒索,积蓄一空。在虎妞的威逼利诱下,他只好再一次回到了人和车厂。

  6.被迫结婚:祥子认了命,只好把自己交给刘家父女了。可刘四爷并不肯“便宜了这个臭拉车的”招他做女婿。于是刘四爷在与虎妞激烈争吵后,把女儿也一同赶出家门。虎妞靠着自己的私房钱与祥子在一个大杂院里租房完婚。

   7. 再次买车:和虎妞结婚,进而忍受家庭生活的牵系与精神上的痛苦。虎妞终于拗不过祥子,为祥子买了一辆二手车,可是祥子想做一流车夫的信心已被不愉快的婚姻生活所磨灭。

  8.妻死卖车:虎妞因为难产而死。祥子为了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同时因为生活的压力,又拒绝了心爱的小福子再次和祥子组建家庭的请求。

  9.彻底堕落:虎妞去世后,祥子对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已经失去信心。特别是在小福子吊死以后,祥子对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从此,祥子憎恨任何人。他染上了恶习,吃喝嫖赌。拉车不勤快,干脆不拉车。他开始骗钱,借钱不还,甚至为钱出卖人命,彻底堕落成一具行尸走肉,由“人”变成了“兽”。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小说怎样读           

             (一)读题目,思考含义;   

             (二)读故事,梳理情节;   

             (三)读人物,分析形象;   

             (四)读背景,总结主旨;   

             (五)读语言,体验特色。   

【课后反思】
课题:抓住细节            

主备课人 佟淑云

校对人王林琪
课型作文课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及它在作文中的作用。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共同探讨合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会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 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揣摩细节描写在作品的作用。2 感悟细节,鼓励学生交流,评析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鲜活的人物。

【教法学法】感受法 讨论法 练习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背诵《卖油翁》

二、导入新课

米开朗琪罗是世界上杰出的艺术大师,据说他无论雕刻还是绘画,速度都很慢,总是花许多时间,在那里沉思、推敲、琢磨,力求完美。     

有一次,友人拜访米开朗琪罗,见他正为一尊雕像做最后的修饰,过了一些日子,友人再来拜访,看见他还在修饰那尊雕像,友人责备地说:“我看你的工作一点都没有进展,你的动作太慢了”米开朗琪罗说:我花许多的时间在整修雕像,例如让他的眼睛更有神,肤色更亮丽,某部分肌肉更有活力,友人说“这些多是一些小细节啊”。米开朗琪罗说:“不错,这些都是一些小细节,不过把所有的小细节都处理妥当,雕像就变得完美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任何完美都是细节上完美组合而成的。 

三、正课

(一)感受细节描写

学生思考自由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归纳。 

明确: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二)比较品读,感悟方法

    既然细节描写能使人物鲜活起来,那么,怎样把这些细节形诸于笔,让他们形象可感呢 ?接下来一起欣赏几个经典片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他们写得生动,富有感染力的。

    方法一 精用动词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摘自朱自清《背影》)

    这段文字摘自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这里写父亲为我买橘子,让我路上解渴。买橘子其实是一件平常的事,在朱自清笔下却是那么的感人。从这段话中我们有没有悟出什么表现细节描写的方法呢?我们再来看一个片段:

    父亲佝偻着身子,慢慢地朝前面一个小店走去。进了店门,父亲堆着满脸的笑:“老板,生意好!请帮帮忙,换两张大钞票。”笑着说着,贴满膏药的手伸进夹衣口袋,抖抖索索地摸出一大把钱,摊到柜台上,当着老板的面,几分的,几角的,半天才凑足了20块钱。(摘自《山路弯弯》)

    同样的场景,为什么会有所不同呢?

    这是《山路弯弯》中最精彩的细节,是全文中的亮点,作者屏弃了程式化的生活琐事,选择了父亲到小店里为我换大钞票的细节,用细腻的笔墨具体生动地刻画了父亲的神态、语言、动作,至此,一个淳朴厚道、充满爱心的父亲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是的。这种表现细节描写的方法是:

    方法二:巧用修饰语(板书)

    (过渡)巧用修饰语是塑造人物形象,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好的作品能感人肺腑,它是功不可没的。我们再看一个片段:

    母亲曾经有过一头浓密的黑发,柔软、亮洁、光泽,由于一生辛劳,捧出所有的心血,奉献最纯洁的母爱,来抚育我们成长,所以未老先衰,四十几岁,头发开始花白。先是两鬓染霜,后来是额前飘白,就象春天黛青的远山里悄然冒出一抹残雪,一丝丝,一缕缕垂在饱经风霜的脸上,再后来脑前脑后全沾满了白发,白得我们儿女们心疼。          (摘自冯瑞祥《母亲的白发》)  

    巧妙的运用修辞,即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对事物加以淡妆浓抹,能使语言增亮增色,提高文章品味给人以美感。

    总之,好的细节描写,就犹如一座座精美的灵魂,有了它才能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今天老师只是抛砖引玉教会大家其中的三点,下课之后大家可以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索,相信同学们一定可以超越自我。

   (三)、描绘细节,表现亲情

    ①学生写作。

    请以“难忘那一幕”为题写一个片段,抒写你与亲人相处时,最难忘的情景。(注意运用细节描写。) 

    ②修改习作。

    细致地对同桌习作进行修改。

    ③学生回答,师生交流。

    ④总结。细节描写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就是因为描写特别细腻,能抓住人物的具体特征,把人物最感人的特征表现出来,从而感动读者。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其实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一个片段的组合,更是点滴亲情的凝聚,作文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生活中的细节,让我们擦亮眼睛,用心捕捉生活中细节,去描摹去刻画,再现原汁原味的生活,让亲情的细节之花在生命中绽放,在笔尖永驻芳华!

    五、布置作业:

完善“难忘那一幕”,完成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细节描写

                    精用动词

                   巧用修饰语

                    妙用修辞 

【课后反思】

文档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

课题:9.阿长与《山海经》主备课人刘光军校对人王林琪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及欲扬先抑表现人物品格的写法。2.准确理解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3.理解作者儿时读长妈妈的感情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体会作者情感。【个性修改】【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教学难点】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教法学法】讨论法、点拨法、讲授法相结合【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学生自由演讲关于山海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