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考语文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一).doc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0:35:03
文档

中考语文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一).doc

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一)1、下面各句中,语言最不简明的一句是()A.我看,这件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必大惊小怪。B.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工作一直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和破坏,造成了不能快速发展的现象。C.一篇文章总是由若干段落构成的,一段落则由若干句子组成,一个句子又是运用若干词语造成的。D.中国党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反动派,赢得了伟大胜利。(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简明。B项,“造成了”“的现象”多余,所以这句不简明。B)2、为了让某新生迅速找到正在会议室开会的班主任老师,有必
推荐度:
导读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一)1、下面各句中,语言最不简明的一句是()A.我看,这件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必大惊小怪。B.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工作一直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和破坏,造成了不能快速发展的现象。C.一篇文章总是由若干段落构成的,一段落则由若干句子组成,一个句子又是运用若干词语造成的。D.中国党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反动派,赢得了伟大胜利。(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简明。B项,“造成了”“的现象”多余,所以这句不简明。B)2、为了让某新生迅速找到正在会议室开会的班主任老师,有必
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一)

1、下面各句中,语言最不简明的一句是(  )

A.我看,这件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必大惊小怪。

B.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工作一直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和破坏,造成了不能快速发展的现象。

C.一篇文章总是由若干段落构成的,一段落则由若干句子组成,一个句子又是运用若干词语造成的。

D.中国党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反动派,赢得了伟大胜利。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简明。B项,“造成了”“的现象”多余,所以这句不简明。   B)2、为了让某新生迅速找到正在会议室开会的班主任老师,有必要向他作点介绍,但介绍应尽可能简洁。找出简介中可以删去的两处(  )  

你们的班主任①在会议室开会,那位②西装革履、③身高一米七左右、④带眼镜、⑤留络腮胡子的⑥男教师就是。 

A.①⑥   B.②③   C.③⑥    D.④⑤

(根据中国内地的习惯,应是坐着开会,所以身高对识别人物没有意义,另外,“留络腮胡子”肯定是男教师,但男教师不一定都有络腮胡子,⑤比⑥更有区别意义。   C )

3、下面的句子中,没有重复啰嗦毛病的是(  )

A.五星啤酒厂决定给陈新瑶等二人留厂察看两年的处分,受处分期间每月只发生活费,并免发奖金。

B.从他微弱的呼吸看,他没有死,还有一息尚存。

C.“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在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

D.是的,你没有死!你还活着,你活在万千战士和人民的心里。

(A项“只发生活费”已含有“免发奖金”。B“微弱的呼吸”与“一息尚存”重复。C“堪称”已含有“可以”的意思,应删去“可以”。    D )

4、下列句子中有不简明毛病的一组是(  )

①这位嘴巴上长着一大把胡子的老汉,当年可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②宿舍楼工程进展很快,已经在第二层上盖第三层了。③柳民宽肩膀,方脸盘,长眉毛,右眼下面有颗痣。④这座立交桥设计新颖,气势非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简明。①“嘴巴上”赘余,②“在第二层上”赘余。  A)

5、下列句子中应该删除的有哪几处?选出正确的一组。(  )

(1)许多老一辈家的事迹①,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2)国庆节也显得特别热闹,到处张灯结彩,人来人往也特别多②。(3)他曾经遭受③挨打挨骂,过着凄苦的生活。(4)在这次音乐晚会上,我听到了国际水平的④演奏,并向为祖国⑤人民赢得声誉的钢琴家鼓掌致意。(5)如何运用材料,可⑥是写作上的大事儿,不重视怎么行呢?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简明。①“家”是学习的“榜样”,“事迹”赘余应删。②“人来人往”本来就形容人多,“也特别多”赘余,应删。③“挨”就有“遭受”的意思,“遭受”赘余,应删。④⑤“国际水平的”“祖国”都作定语,是不可缺少的。⑥“可”副词表示强调语气,作状语,不可缺少。    C )

6、下列①——⑦是从文中括号内摘出的词语,在文中它们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  )

“世界屋脊”上的(  ),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千里风雪的青藏公路,正在成为一条令人神往的旅游热线。

①晶莹的湖泊 ②大漠 ③奔腾的江河 ④雪岭 ⑤数不清的珍禽异兽 ⑥草原 ⑦冰峰

A.②⑦⑥④①⑤⑧   B.①③⑤⑥②④⑦  C.⑦④②⑥③①⑤   D.③①⑦②⑤④⑥   

(C【解析】本题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从写景顺序上看,可以从高到低,也可以从低到高。C项由山到大漠、平原,再到湖河,顺序井然,而选项中没有从低到高的。从分类上看,C中⑦④、②⑥、③①分类合理,其他都杂乱。从语句整齐、节奏和谐上看,C项中⑦④、②⑥、③①的排列也是最好的。   C )

7、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是(  )

①搜集材料,进行研究,解决某种问题,这才是它的目的。②像这样出于某种既定目的,有一定计划的阅读,就是专题阅读。③专题阅读是一种为了研究或解决某个专门问题而有计划进行的阅读。④这种阅读和一般的精读、略读、速读不同,它的目的通常不一定是去原原本本地了解读物的整个内容。⑤吕叔湘先生由于对报刊上太多的错别字十分不满,希望编辑校对人员的水平提高一些,避免错别字。⑥比如,高二有一篇课文《错字小议》。⑦他就围绕这个问题读一些报刊,搜集材料,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写成此文。

A.③⑥⑤⑦②④①    B.⑥⑤③⑦④①②  C.⑤③⑦⑥④①②   D.④③⑥⑤⑦②①

(A【解析】本题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⑦“他”只能指吕叔湘,“此文”指《错字小议》,因此,应该接在⑤后。⑤⑦显然是说明《错字小议》写作情况的,应该在⑥后。据此可以排除BC两项。④句首是“这种”,文中又用“它”,该句放在开头,代词所指不明。据此可以排除D项。

8、填到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

我们之所以特别重视选用历代关心民生疾苦、为民请命、反对封建压迫、反抗异族入侵、暴露黑暗统治、要求自由幸福、不惜自我牺牲这一类社会内容的作品,是因为___________。 

A.这些作品是十分少见的,是文学遗产中的精华、瑰宝。

B.这些作品取材十分广泛,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瑰宝。

C.这些作品是十分可贵的,是文学遗产中的精华、瑰宝。

D.这些作品形式多样多样,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瑰宝。

(C【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连贯。从上文可以看出,两条判断标准:1、选择标准是作品的社会内容和社会价值。2、选择范围是古代文学作品。据此,A项,“少见”,偏离了第一条标准。B项,“取材十分广泛”,偏离了第一条标准;“文学作品”,扣不准第二条标准。D项,“形式多种多样”,违背第一条标准;“文学作品”,扣不准第二条标准。C项,“可贵”,符合对作品社会内容和社会价值的评价;“文学遗产”紧扣住选择的范围。  C)

9“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从下面的四句中选出能与它衔接的句子。(  )

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B【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连贯。题目中的上文是两个正反问句,依照事理,第一问句的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第二问句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ACD三项,或统统否定,或统统肯定,都不恰当。

10、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衔接较好的一组是(  )

①我把老李找来,让他立刻写报告,他写完报告马上把它交上去了。②我找来了老李,老李立刻写报告,报告写完交上去了。③古都西安,许多古建筑坐落在主要街区,肃穆的官府衙门,玲珑的楼台轩榭,色彩鲜明的回廊,风格独具的民居,……看到这些,你立刻会为它们凝重的文化底蕴所吸引。④古都西安的主要街区坐落着许多古代建筑,肃穆的官府衙门,玲珑的楼台轩榭,色彩鲜明的回廊,风格独具的民居……看到这些,你立刻会为它们凝重的文化底蕴所吸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B【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连贯。①第2、3分句主语不统一;②第2、3分句主语统一,因而话题集中,叙述角度一致,衔接比较好。③“肃穆的官府……风格独具的民居”不能作任何句子成分,④把“肃穆的官府……风格独具的民居”连接在“古代建筑”后,作“古代建筑”的复指成分,连接合理。)

11、在语段的甲、乙两处,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白帝城在四川奉节县城东四公里处,(甲)。这是三国时蜀主刘备兵败临终托孤之处,(乙)。白帝城扼守瞿塘峡的西口,江面狭窄,水势湍急。  

甲  a.高峡背依,长江下临,形势雄壮。

    b.背依高峡,下临长江,形势雄壮。

乙  a.城内有白帝庙、武侯祠望江亭、观星亭等古迹。

    b.白帝庙、武侯祠、望江亭、观星亭等古迹就在城内。

A.甲a 乙b    

B.甲a 乙a

C.甲b 乙a    

D.甲b 乙b

(这仍是保持话题统一的问题。甲处b与“白帝城”话题一致,同一主语。乙处若要与前后连贯,只能选a——“城内”。     C )

12、下列电报中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近悉教躬违和弟子特此致候       B.惊闻学兄家慈病逝特致沉痛哀悼

C.会期定于五日勿误特此见示       D.已悉一号广州面商为荷

(本题考查用词得体。B项,是给同学的唁电,而“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可改为“令堂”。C项,是告诉对方会期和不要耽误,“见示”是“给我看”之类的意思,可改为“为要”。D项,是说对方说的事已知道了并约时间当面商量,“为荷”意为“承受恩惠”,可改为“如何”。A项,发报人自称“弟子”身份是学生,“教躬违和”意思是教师生病了,恰当。    A)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阁下访问寒舍,我深感荣幸。B.非常感谢贵校师生给我的热情款待。

C.请留步,足下就此告别。     D.回到老家,务必代我问候双亲大人。

(本题考查用词得体。A项,“寒舍”谦称,指自己的家,恰当。B项“贵校”尊称对方,恰当。D项“双亲大人”敬辞,称父母,恰当。C“足下”是对朋友的敬称,不能称自己。    C )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D.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本题考查用词得体。A项,“惠存”,敬辞,表示请(对方)保存。B项,“斧正”,敬辞,表示请别人修改文章。C项,“垂询”,敬辞,表示别人(一般是长辈或上级)询问自己。这三项都不当。D项,“赐教”,敬辞,表示给予指教。    D

文档

中考语文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一).doc

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一)1、下面各句中,语言最不简明的一句是()A.我看,这件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必大惊小怪。B.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工作一直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和破坏,造成了不能快速发展的现象。C.一篇文章总是由若干段落构成的,一段落则由若干句子组成,一个句子又是运用若干词语造成的。D.中国党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反动派,赢得了伟大胜利。(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简明。B项,“造成了”“的现象”多余,所以这句不简明。B)2、为了让某新生迅速找到正在会议室开会的班主任老师,有必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