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ec.2005
第31卷 第6期 Journal of Inner M ong 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S ocial Sciences ) V ol.31N o.6
浅谈巴金《家》的比拟艺术
Ξ
于宝娟
(内蒙古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
〔摘 要〕《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里,作者是要吐露他二十几年对于一个不合理制度的“积愤”,替一代人伸冤,是要控诉那吃人的封建制度。这种强烈的情感像激流一样,在全部作品中奔流着。巴金先生抒发这种情感时,使用的是独具特色的巴金式的语言,而巴金式的语言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就是比拟手法的娴熟运用。
〔关键词〕巴金;《家》;比拟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15(2005)06-0038-03
巴金先生在小说《家》的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人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一直到我写了《家》,我的‘积愤’,我对于一个不合理制度的‘积愤’
才有机会吐露出来。”(《家・后记》
)不难看出,作者写《家》是要吐露他二十几年对于一个不合理制度的“积愤”,替一代人伸冤,是要控诉那吃人的封建制度。这种强烈的情感像激流一样,在全部作品中奔流着。巴金先生抒发这种情感时,使用的是独具特色的巴金式的语言。而巴金式的语言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就是比拟手法的娴熟运用。
比拟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主要用于抒情。当作者或人物的某种感情强烈到难于抑制时,常常把这种感情转嫁给客观外物,使外物有了人的感情,或爱或憎,或喜或悲。那些没有感知的外物,变得如同人一样,能行动,能说话,有思想,有意愿。强烈的感情有时还可以使人产生奇特的联想、思想的跳跃,一时间乙事物可以失去它本来的面目,一跃而成为联想中的甲事物。感情的转移、思想的跳跃,都会产生一种物我交融、情景相生的新意境。寓情于外物,借物寓情,巴金先生那难于抑制的激情往往就是借助于比拟手法的运用才得以痛快淋漓地抒发出来
的。纵观《家》中的比拟手法,主要抒发了以下几种情感:
第一,抒发悲愤之情。巴金先生以满腔“积愤”写出了《激情三部曲》。事过半个世纪以后,他曾回忆道:“我在十年中间(一九三一年至一九四○年)写完《激流三部曲》。下笔的时候我常常动感情,有时丢下笔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有时大声念出自己刚写完的文句,有时叹息呻
吟,流眼泪,有时愤怒,有时痛苦。”(《探索与回忆》)作者的这种悲愤与痛苦,融化在作品里,使得作品中
的人与外物同悲泣、共愤恨。这一切常常借助比拟手法的成功运用来表达。例如:
(1)夜死了。黑暗统治着这所大公馆。电
灯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所不在,连屋角里也似乎有
极其低微的哭泣。
①(P.18)
(2)悠扬的笛声压倒了细微的箫声,但是箫声的悲泣已经渗透在空气里,还时时露出一两
声来。
(P.132)
(3)不久,水面在经过剧烈的骚动之后又恢
复了平静。只是空气里还弥漫着哀叫的余音,
好像整个花园都在低声哭了。
(P.201)
以上例(1)是写婢女鸣凤的。在这里“夜”和
・
83・Ξ〔收稿日期〕2005-08-15
〔作者简介〕于宝娟(1962-),女,辽宁营口人,内蒙古民族大学副教授,从事现代汉语及修辞学的教学研究工作。
第二,抒发哀苦孤寂之情。
在小说《家》中,生活在封建势力统治下的年轻人,无权过问自己的事情,更不可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只有任人摆布,横遭摧残。伴随他们的只有孤苦、寂寞和悲叹。作者在描写这种情景时,也常常使用比拟手法。例如:
(4)街灯已经燃起来了,方形的玻璃罩子
里,清油灯的光在寒风中显得更孤寂,灯柱的影
子淡淡地躺在雪地上。街中寥寥的几个行人匆
忙地走着,留了一些脚印在雪上,就默默地消失
了。深深的脚迹疲惫地睡在那里,也不想动一
动,直到新的脚来压在它们的身上,它们才发出
一阵低微的叹声,被压碎成了奇怪的形状
……(PP.5-6)
(5)这两个字(薄命)不住地鞭打她的心,她
在被窝里哭起来。声音很低。她害怕惊醒别
人。灯光又渐渐地黯淡下去。风在外面高声叹
息。(P.21)
(6)他觉着眼角还流着泪痕。从麻布帐子
里他看见方桌上清油灯发出半明半暗的灯光,
屋子里显得死气沉沉。帐子内响着一只蚊子的
哀鸣。(P.220)
(7)他俯下头看他的身上。几片花瓣从他
的头上、肩上落下来,胸前还贴了一片,他便用
两个指头拈起它,轻轻地放下去,让它无力地飘
落在地上。(P.154)
例(4)写街灯“孤寂”,灯柱的影子“躺在雪地上”,脚迹“疲惫地睡在那里”,而且会“发出一阵低微的叹声”。这一切都是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觉慧兄妹们悲苦孤寂的生活。例(5)写鸣凤为命运而悲泣的情景,其中风也有了人的感情,为鸣凤而“高声叹息”。例(6)写鸣凤死后觉慧的悲痛心情,其中蚊子也发出了“哀鸣”。例(7)写觉新渴望有一个单独同梅诉衷肠的机会,但却难于实现。其中写他用两个指头拈起一片花瓣,“轻轻地放下,让它无力地飘落在地上”,形象地写出了觉新那爱抚温存而又十分无奈的悲苦心情。
第三,抒发愉悦之情。
巴金先生在《家》中揭发、抨击封建势力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描写年轻人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所享得的短暂的自由和快乐。这种愉悦情感的抒发也多借助比拟手法而得以实现。例如:
(8)歌声突然止了。接着就是一阵哄然的
大笑声。笑声在空气中互相撞击,有的碎了,碎
成了一丝一丝的,再也聚不拢来,就让新的起
来,追着未碎的那一个,又马上把它也撞碎了。
楼房里的人仿佛觉得笑声在黑暗的空中撞击,
逃跑,追赶。(P.123)
(9)觉民拔起酒瓶的木塞,给众人斟了酒。
月光没遮拦地直照在船上,跟这些年轻人共同
饮酒。(P.133)
例(8)描写正月初八烟火晚会的情景。在这个晚上,觉新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尽情地笑。那笑声似乎有了形体,可以相互撞击成一丝一丝的,而且可以在空中“撞击,逃跑,追赶”,分享着这群年轻人的快乐和自由。例(9)写正月十五觉新兄妹游船赏月的场面。在这里,月亮“跟这些年轻人共同饮酒”,让月亮像人一样分享他们的快乐,使欢乐气氛得到渲染。以上两例既表现了作者对年轻的主人公的爱抚之情,又不时地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与担忧,似乎那笑声随时都会在黑暗的空中被撞碎,甚至消失。这种比拟的运用,就在写欢乐的同时,又创造出了隐隐约约的悲剧气氛。
第四,抒发奋进之情。
巴金先生在《〈激流〉总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作者在《家》的创作中,就把这种强烈的奋进之情熔铸在觉慧形象的塑造中。例如:
(10)栏杆外有一座大的假山,还有一个长
条的天井,平时种了些花草;又有一个花台,上
面几株牡丹的枯枝勇敢地立在寒冷的空气中
……(PP.93-94)
(11)天色又开朗了,四周突然亮起来,月亮
冲出了云围,把云抛在后面,直往浩大的蓝空走
・
9
3
・去。湖心亭和弯曲的石桥明显地横在前面,月亮把它们的影子投在水面上,好像在画图里一般。左边是梅林,花已经谢了,枯枝带着余香骄傲地立在冷月下,还投了一些横斜的影子在水面上。(P.135)
例(10)写出在觉慧和觉民的眼里,牡丹枯枝竟然有了人的气质和情感,能“勇敢地立在寒冷的空气中”。觉慧兄弟接受“五四”新思想的影响,有了向旧思想旧制度做斗争的勇气。这种强烈的奋进之情无疑会外化,以致于跟牡丹的枯枝产生了共鸣,似乎牡丹的枯枝也和他们一起向寒风、向恶势力的淫威奋战。例(11)是写正月十五游园时的景物。这次游园本应是欢快的,然而每个人的心里却不时地掠过一层层阴云。而与众不同的觉慧却没有感伤和悲叹,他要以倔强不屈的气概冲破封建家庭的桎梏,走自己的路。此处写“月亮冲出了云围,把云抛在后面,直往浩大的蓝空走去”,写“枯枝带着余香骄傲地立在冷月下”,正是刻画觉慧的叛逆反抗性格、借景抒
情的成功之笔。
以上我们通过四个方面探讨了巴金先生借助比拟手法的运用抒发种种激情的妙笔。不难看出,在《家》的创作中,一切注入笔端的妙语佳词,都来源于作者饱满的激情。巴金先生自己在《关于〈激流〉》一文中曾说过:“我当时怀着二十几年的爱和恨向旧社会提出控诉,我指出这里是血,那里是尸首,这里是屠刀。写作的时候我觉得有不少冤魂在我的笔下哭诉,哀号,我感到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我说我要替一代人伸冤”。正是这种无法抑制的饱满的激情触动着作者将之熔铸于字里行间,而比拟手法的娴熟运用则是饱满激情得以熔铸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注释〕
①本篇所有例句均引自巴金的《家》,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年版。
A R andom T alk of
B a Jin’s Art of Comparison in Home
Y U Bao-juan
(Humanities C ollege,Inner M ong 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T ongliao028043,China)
Abstract:Home is one of Ba Jin’s masterpieces.In this novel,the author’s main writing purpose to emit his indig2 nation,having deposited in his mind for twenty years,against the irrational s ocial system.He intended to redress an in2 justice for his generation and to com plain of the androphag ous feudal system.This strong em otion torrented through the whole novel,penetrating into every corner.The language used by Master Ba Jin in expression of his em otions is now re2 garded as language of Ba Jin type.This paper has pointed out that the m ost im portant com ponent of Ba Jin’s language is to use com paris ons skillfully.
K ey Words:Ba Jin;Home;C om paris on
〔责任编辑 葛 鑫〕・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