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张琦(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 400000)
摘要: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更高级形态,是数字校园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对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对策,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智慧校园 教育信息化2.0 人工智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新教育形态逐渐形成。智慧校园建设正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在数字校园领域的一次变革和提升。“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校园建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最终达成教与学的最优化。因此,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出发点,探索智慧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现状与问题
校园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主要场所,校园只有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校园时光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智慧校园要实现给师生提供智慧化的无缝对接的服务和管理平台,能够促进广大师生的全面发展。智慧校园建立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高校相比,中小学智慧校园的研究和建设相对较慢,但是许多地区已经开始了智慧校园建设的试点,部分地区把智慧校园的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中,成立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内容和方向进行了初步规划,同时还建成了如校园网、教学资源库及微信公众号等一系列的平台。当前大部分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与真正的智慧校园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目前,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中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对智慧校园建设认识不到位
一些学校对智慧校园建设重视不够,认为智慧校园建设投入大、收效不明显,考试分数才是评判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对教育信息化的变革性影响等缺乏
研究,没有将教育信息化工作和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到全局性基础性地位。部分中小学教育教学理念封闭落后,固守传统教育模式,存在因“本领恐慌”而害怕使用、因“傲慢偏见”而拒绝使用两种极端现象,对运用信息化手段变革教育教学缺乏内生动力。部分学校盲目冒进,缺乏对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全局观和系统性思维,统筹协调不够,存在“重建设轻应用”“信息孤岛”等现象。
2.智慧校园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和统一标准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促进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但是许多中小学校在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中,没有真正了解智慧校园建设的本质,缺乏长远系统的规划。例如许多中小学建设智慧校园时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在建设校内信息系统时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和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使许多设施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此外,中小学在搭建
智慧化平台时缺乏共享平台,使得不同部门的要求和业务各自,各行政职能部门建立的应用系统不同,来源和存储类型存在差异,提供的数据无法保证完整和统一。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各个系统中的数据无法得到有效整合,也无法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3.智慧校园建设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基础设施硬件条件已不满足智慧校园的智能化需求,同时,中小学在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方面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在购置软件系统时没有综合考虑学校的实际需求及后续的发展需要,应用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没有根据部门教学科研的需求细化,在后续使用软件系统的过程中也没有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导致设
13
2018年第15期备和软件的使用率较低。有些学校虽然校内建立了统一信息门户,但是功能模块少,使用率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等建设普及率较低。有的学校在前期虽然购置了数学化教学平台,但是却没有开发所需要的相关软件和服务模块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少学校中的网络带宽和接入方式已难以满足智慧校园中师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并且缺乏专业的运维管理人员。
4.智慧校园建设保障体系不健全
智慧校园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智慧校园建设还没有专项的财政资金保障,各地学校在实施智慧校园建设中缺乏持续保障,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不少中小学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存在“两有两不足”,即有设备但已落后且数量不足;有网络但网速太慢,且功能不全、存在安全隐患,缺乏负载均衡、入侵检测、容灾备份、虚拟化软件等软硬件平台及设施。同时,智慧校园的资金投入主要在硬件建设方面,软件平台及资源建设的投入相对不足。
二、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了基础设施、业务支撑、数据资源、智慧应用等多方面的建设。从当前中小学校园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建议。
1.提高对智慧校园建设的认识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一是要设置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指导和规范本地各级各类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融合创新,逐步实现教学、管理及服务的智慧化。二是要加强对本地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培训力度,使各中小学校充分认识到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智慧校园是智慧教育发展的趋势。加快智慧校园建设的速度,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校园生活和管理工作,提供一站式服务,使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建设校园智慧环境
中小学要实现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变,首先要建设校园智慧环境。一是要升级改造校园网络,实现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到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活动区的全覆盖,为校园的智慧应用提供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基础环境。二是要建设物联网系统,实现教
室内设施设备的智能控制和远程智能管理。三是要搭建大数据中心,为智慧校园应用提供云计算、云储存和大数据分析的平台支撑。四是要完成教室的智能化改造,建设未来教室、创客实验室等,为探索创新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应用环境。
3.建设智慧教学资源
智慧校园要落实智慧教学,数字教育资源是关键。中小学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要硬软件建设两手抓,注重开发符合智慧教学的数字教育资源。一是可通过应用国家级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结合本地实际开发市级、区级教育云公共资源平台,为师生自主、泛在和个性化教学提供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二是通过建设涵盖学生数据库、教职工数据库、师生成长数据库、学校资产数据库等整套智慧教学和管理的数据库,形成师生、
管理、成长、评价、资产等基础数据,并统一数据标准,为学生学习和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资产管理提供数字化档案和客观的评价数据。
4.建设校园智慧应用平台
建设智慧校园是长期复杂的工程,中小学校在建设过程中不能“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要打造符合智慧课堂的智慧应用平台。一是要建设智
慧课堂教学平台,全面开展智慧课堂教学,使教师备课更加便捷,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课堂容量更大,课堂分析更科学,课后辅导更方便,学生课前预习更准确。二是要建设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涵盖教务、办公、后勤、安全等校务管理功能,实现管理数据的互联互通和科学分析,为学校管理者和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各地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要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加大软硬件建设力度,全方位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同时,顺应信息技术发展,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校园智慧教学环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同信息技术的融合,让智慧教学真正变为现实,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伟.“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以浦东新区示范性高中智慧校园建设项目为例[ 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1).
[2]梁为.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试行)》解读[ J ].现代教育技术,2016,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