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经济迅速壮大,标准厂房因其建设周期短、布局灵活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及投入资金较少而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主的青睐。本文从标准厂房的概念及分类入手,研究了标准厂房的优势及发展历程,并总结了几点在标准厂房设计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工业产房 标准化 定型化
1.
引言
标准厂房是标准多层工业厂房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具有极为广泛的通用性。在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机器的改装和更换不能受到建筑空间的,因此通用厂房是一种先进的、 适合于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的灵活性建筑产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当今工业建筑体量巨大、地域分布广泛、设计主体所属机构较为复杂,为我国现代化工业建筑的标准化设计带来巨大的困难。1939年苏联开始探索工业建筑的“定型单元、定型结构和标准结构”[1],我国对苏联早期的“定型化”进行统一,引入了工业建筑标准化的设计理念。
然后,以定型化和通用性为特征的设计标准化观念主导了中国工业建筑的大规模设计与建造,但标准化的定型设计在工业厂房的实际建设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大量工业厂房设计也存在标准尺寸和用途的矛盾,用系列化与通用化的方式缩减构配件规格已成行业共识。通过编制系列化的标准构配件设计图,促进建筑工业体系化及标准化,以工厂生产为核心,与设计标准化、施工装配化联合凸显其标准化优势。
1.
厂房标准化
标准厂房是指在规定区域内统一规划,具有通用性、配套性、集约性等特点,主要为中小工业企业集聚发展和外来工业投资项目提供生产经营场所的发展平台。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有利于缓解用地紧张矛盾,优化生产力布局,培育产业集群等,同时,也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2.1 标准厂房的定义
标准厂房指在具备基本的成产条件的房屋,一般为指定区域内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配套设备齐全,并且提供研发、办公、生产等综合使用功能的厂房[2]。
2.2 标准厂房的分类
单层标准厂房:单层厂房是冶金、机械等车间的主要型式之一,多为钢结构厂房。为了满足在车间中放置尺寸大、较重型的设备生产重型产品,要求单层厂房适应不同类型生产的需要,构成较大的空间。由于产品较重且外形尺寸较大,因此作用在单层厂房结构上的荷载、厂房的跨度和高度都往往比较大,并且常受到来自吊车、动力机械设备的荷载的作用,要求单层厂房的结构构件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多层标准厂房 :可用于大多数制造行业,是没有固定工艺要求,具有较高通用性的,专为出租或出售而建的多层厂房,也可分层或分单元进行出租或出售。
2.3 标准厂房的优势
(1)标准厂房能够有效节约土地,规避了不良企业入园的吞并;
(2)标准厂房能有效实现企业的集约发展,特别是企业在发展之初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产业上,能缓解企业投资压力,帮助企业把资金用到刀刃上[3];
一般来看, 目前单层标准厂房以我国二线城市为例,土地成本均价约为1200元/㎡。而由于建筑设计统一性和施工工艺标准化,多层标准厂房的造价会更低,土地成本均价可以控制在1000元/㎡以内。
(3)标准厂房能帮助不熟悉厂房建设的企业,避开厂房建设这一环节,直接利用标准厂房投产,见效快,有助于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我国建筑的最低使用年限为50年,随着设计标准的提高还会更长,而企业的寿命均远低于这个数值,据美国《财富》杂 志报道,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一般的公司平均寿命为10~12年。日本《日经实业》的调查显示, 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据《科学投资》采访调查和研究,中国的大企业平均寿命为7~8年,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大体也就在3~4年之间。 所以使用标准厂房,可以做到建筑资源的重复利用。
(4)标准厂房能破解工业园区建设初期无收益的难题,企业入驻当年便可收取租金,又可收取税金,能有效缓解产业园区建设资金不足的压力。
2.4发展历程
从定型化到体系化:中国工业建筑设计标准化观念和实践的转变从上世纪50~80年代, 中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标准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50年代对联设计标准化的定型化观念和定型设计的引进与实践;六七十年代对工业建筑构配件的多样化自主探索以及构配件图集的三次集中编制;70年代末到80年代建筑工业化的体系化对工业建筑设计标准化观念和实践的影响。从设计标准化与建筑工业化的关系来看,在中国引进的苏联模式的 建筑工业化中,工业建筑成套定型的设计标准化具有经济上的计划作用,是建筑工业化的 核心。这种理想的成套定型指向综合性的整套企业和整套生产工艺的车间定型,带有计划 经济时代的深刻烙印。中国转向的西方模式的建筑工业化则以构件生产工业化为核心,工 业建筑的设计标准化成为建筑体系化的 一个部分,服务于市场经济。中国工业建筑设计标准化的观念和实践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历了从定型化到体系化的结构性转变,与中国的工业生产转而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密不可分。正是由于工业建筑的设计标准化转向了建筑体系化,支撑了我国快速、大规模、低成本地建设标准工业厂房、工业厂区,促进了我国工业产业化发展。
2.5 标准厂房的特点
通用化,早期的标准厂房对于通用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不同类型制造企业的通用性,当一家企业转产或搬出之后,下一家企业可以重复使用该厂房,可以做到资源循环使用,不浪费;另一方面是多层厂房可以灵活地分割使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标准厂房的通用性不仅仅表现在设计的预留方面,也反应在厂房实体和空间的可变性上。 标准厂房在设计和施工中,依据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区分出固定部分和灵活部分,可以根据生产的变化调整灵活调整。
一体化,标准厂房通用化的基础是建筑参数的统一性,标准厂房的设计和施工都具备一体化的特点。由于生产工艺 的要求,产业园区内标准厂房的面积一般均大于1000㎡。结构上标准厂房没有特殊的荷载,一般取均布活荷载5-10KN/㎡,有特殊要求时另行考虑。采用的货梯载重一般宜设1T。(1)跨度模数 跨度模数统一是标准厂房通用化的关键,减少跨度参数 的类型,可以有效的减少构件类型。按照模数协调标准的有关规定,多层标准厂房的跨度一般采用扩大模数以适应不同工艺流程的需要。(2)柱距模数 标准厂房的柱距模数一般采用扩大模数6M 数列,如6、 6.6和7.2m。(3)垂直模数 标准厂房各层层高应釆用扩大模数3M数列。一般釆用3.9、4.2、4.5、4.8米等,在4.8米以上宜采用5.4、6.0、6.6和7.2米 等6M 数列。但是在一幢标准厂房中,楼层高度不宜超过两种,以免增加构件类型。
洁净化,对于制造企业不同的产业类型,标准厂房的洁净化有不同的要求,标准厂房洁净化设计的关键是要考虑从外到内的不同区 域进行阶段性的清净和防尘。各区域的边界设置隔离装置等,构成一个多级屏蔽分隔的系统。并合理安排流线,保证从原料到产品整个过程的物品和人员的活动线路不交叉。
2.6 标准厂房的设计方法
产业园内的企业有四种基本的活动,即研究、生产、销售 和服务。四种基本活动,可以容纳在三个基本空间当中,即容纳技术研究开发的研发空间、容纳产品生产制造的作业空 间,以及容纳针对产品推广销售和售后服务的销售展示空间。功能空间是标准厂房的主要空间,其他辅助空间应围绕着功能空间来布置。
3 结束语
本文总结出不同产业类型的工业标准厂房的特点。未来随着我国产业升级,高端制造业会逐步占据国民经济的主要地位,相信标准厂房设计也会有更大的发展。我们在对这类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在平面规划强调功能性合理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建筑内部功能与外部总体环境的协调,创造出建筑风格与文化融合的建筑类型。
参考文献
[1]易维. 我国高科技园区标准厂房设计研究[D]. 沈阳建筑大学, 2012..
[2]覃志坚. 标准厂房的设计研究[J]. 建材与装饰, 2013, 000(029):225-226.
[3]蔡俊. 产业园标准厂房研究[J]. 居舍, 2018, 000(007):P.187-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