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六年级语文 第一单元测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0:30:21
文档

六年级语文 第一单元测试卷

部编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基础知识一、请认真读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4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泣涕(tì)蒜瓣(suàn)B.汤匙(shí)熬粥(āo)C.机杼(shū)初旬(xún)D.杂拌儿(bàn)公侯(hòu)2.下列对加点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纤纤擢素手(白皙)B.泣涕零如雨(落下)C.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京城)D.中庭地白树栖鸦(家庭里)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
推荐度:
导读部编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基础知识一、请认真读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4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泣涕(tì)蒜瓣(suàn)B.汤匙(shí)熬粥(āo)C.机杼(shū)初旬(xún)D.杂拌儿(bàn)公侯(hòu)2.下列对加点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纤纤擢素手(白皙)B.泣涕零如雨(落下)C.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京城)D.中庭地白树栖鸦(家庭里)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
部编六年级语文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基础知识

一、请认真读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4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泣涕(tì)   蒜瓣(suàn)   B.汤匙(shí)      熬粥(āo)

C.机杼(shū)  初旬(xún)    D.杂拌儿(bàn)   公侯(hòu)

2.下列对加点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纤纤擢素手(白皙)             B.泣涕零如雨(落下)

C.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京城)     D.中庭地白树栖鸦(家庭里)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B.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成为开创藏戏的开山鼻祖。

C.藏戏的艺人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D.八儿的嘴里立时生出一种甜腻腻的感觉。

4.下面关于句子的转换,正确的一项是(     )

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A.改为转述句——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他们一定会喜欢的。

B.改为双重否定句——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不会不喜欢的。”

C.改为反问句——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喜欢吗?”

D.改为拟人句——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像是办喜事,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5.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清明节。

B.托你的福,我的令妹找了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

C.七夕节的别称有女儿节、七月七、乞巧节。与七夕有关的诗句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D.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雅人四好:琴棋书画;花中四君子:梅兰竹松。

6.下列四句中,与“风来花自舞”对仗最工整的一句是(     )

A.千树落花红     B.云傍马头生    C.山高月上迟     D.春到鸟能言

7.下面这段话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②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③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④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⑤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二、品味词语并填空。(9分)

1.品味京味儿语言,写出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4分)

(1)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

擦黑: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零七八碎: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看”的同义词填空。(5分)

他站在山顶(     )飘动的白云,(      )涧底苍翠的青松,(      )银带似的河流,(      )壁立的山岩,(     )四周,同行诸人都被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

三、句子练习。(12分)

1.锅里的饭豆都已煮得大了一圈。(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院中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鸦鹊,秋露点点,悄悄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根据意思写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激流中。(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从水珠滴穿岩石感受到了坚韧的重要;金灿灿的向日葵面向太阳,那是在教我们向上。(修改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使得句子前后表述一致,组成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0分)

1.夏日夜晚,望着夜空里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我会想起诗句“盈盈一水

间,_________________”;月圆之夜,唐代诗人王建感慨“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寒食之夜,诗人韩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讽刺权贵。

2.古人告诫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是做学问的最好时光,切勿荒废。

3.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作家__________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用他的“京味儿”语言,描绘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其高潮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时间点。

阅读理解

五、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12分)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的语言不仅口语化,而且多样化。请在选文的第1自然段中找出“一律”的三个同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从选文可以看出元宵节的习俗不包括(     )。(2分)

A.观花灯     B.放花炮     C.吃元宵     D.走亲戚

3.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真有意思!还有很多描写中国传统佳节的诗句,其中我会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请你用“______”画出选文中的排比句。(2分)

5.选文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作者从两个方面来写灯,一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3分)

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3分)

朗读与书写

【材料一】电视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如一股清风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朗读者》节目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如,节目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其中一段开场白是这样的:“其实,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材料二】《朗读者》节目将文字、声音和情感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让观众感受到文字、声音以及情感之美。研究表明,大声朗读需要集中精力,让大脑处于“排空”状态,有利于记忆;大声朗读会使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有利于思考;大声朗读还有利于再现文章的“诗性美”。

【材料三】当我们被另一档热播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见字如面》中的信件感动得眼角湿润时,有没有想过,在信息时代,我们习惯了在键盘上“敲字如飞”,还能不能写出几个像样的字代表我们的“面”呢?现在,我们也许已懒得动笔写字了;也许提起笔来,不是忘了字就是写了错别字;也许即便写出来,字体也实在有碍观瞻。

【材料四】教育家于漪(yī)老师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写字。”我们总说“字如其人”“见字如面”,写得一手好字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机遇。练字如修面,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1.材料四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试着改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朗读者》下一期的主题词是“母爱”,围绕这个主题词,可以引用下列哪些诗句作为场景宣传语?(     )(多选)(4分)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D.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3.阅读这四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朗读者》的播出,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           (     )

(2)《见字如面》这个节目提醒我们写得一手好字真的很重要。   (     )

(3)“字如其人”,所以说,学习语文主要就是为了学写字。    (     )

(4)《朗读者》《见字如面》这些文化情感类节目,可以引发我们对朗读与书写重要性的重视。                                   (     )

4.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班级开展了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等活动,你觉得还可以开展一些什么活动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天地

七、习作。(30分)

题目:留在记忆里的味道

提示: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不同的传统节日,有着不同的饮食风俗。从舌尖上感受生活,是不是乐趣无穷?写一写你和传统节日美食之间的故事,不少于500字。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1.A    2.D    3.B    4.B    5.C    6.D    7.C

二、1.(1)指天刚刚变黑。    (2)零碎、不成系统。

2.仰望  俯瞰  远眺  瞭望  环视

五、1.清一色  都是  通通    2.D

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北京人过元宵节的盛况  街上灯的数量多  家里灯的种类多

六、1.将“增加”改为“提升”。   2.ACD

3.(1)√  (2)√  (3)×  (4)√

4.示例:成语听写大赛、书法大赛、作文竞赛等。

文档

六年级语文 第一单元测试卷

部编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基础知识一、请认真读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4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泣涕(tì)蒜瓣(suàn)B.汤匙(shí)熬粥(āo)C.机杼(shū)初旬(xún)D.杂拌儿(bàn)公侯(hòu)2.下列对加点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纤纤擢素手(白皙)B.泣涕零如雨(落下)C.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京城)D.中庭地白树栖鸦(家庭里)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