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题一
一、填空题(共10分)
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分,每空1分,共10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外语教学,又是一种 第二语言教学 。
2.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 记忆性 练习。
3.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 课堂教学 。
4. 偏误 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
5.中介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 塞林克 提出的,
6.新中国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 《汉语教科书》 。
7.一般来说,在留学生课程中 综合课 是主干课程。
8.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 声调 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9.美国语言学家 乔姆斯基 认为人类大脑中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10.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是 课堂 。
填空题参:
1.第二语言教学 2.记忆性(感知性、应用性) 3.课堂教学 4.偏误 5.塞林克 6.《汉语教科书》 7.综合课 8.声调 9.乔姆斯基 10.课堂
二、选择题(共10分)
说明:第11—2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当的选项,每题1分。
11.(A )主张“发现学习”。
A.认知法 B.直接法 C.语法翻译法 D.听说法
12.来到美国两个月了,在初来乍到的兴奋期过后,经常情绪低落,感到孤独,想家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还生了一场病,他可能已处于文化(挫折 )阶段。
A.蜜月阶段 B.挫折阶段 C.调整阶段 D.适应阶段
13.一般来说,每学期进行的期末考试属于( B)。
A.水平测试 B.成绩测试 C.诊断测试 D.潜能测试
14.下列练习中,哪种练习不属于理解性练习。( B )
A.造句 B.句型操练 C.翻译 D.填空
15.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A )。
A.听说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功能法
16.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 B )。
A.20世纪70年代末 B. 20世纪80年代初 C. 20世纪80年代中 D. 20世纪80年代末
17.按照先后顺序可以把一个人所习得、掌握的语言划分为( C )。
A.母语和外语 B.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 C.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D.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18.《古代汉语》属于( B )教材。
A.语言技能类 B.语言知识类 C.文化知识类 D.特殊用途语言
19.提出语言功能论的是( C )。
A.乔姆斯基 B.斯金纳 C.韩礼德 D.皮亚杰
20.HSK属于( B )考试。
A.成绩测试 B.水平测试 C.诊断测试 D.潜能测试
选择题参:
11.A 12.B 13.B 14.B 15.A 16.B 17.C 18.B 19.C 20.B
三、术语解释题(共5分)
| 说明:第21—22题术语解释题,每题2.5分,共5分。 |
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
22、失误与偏误
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
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者水平不高而造成的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在自行纠正。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反映了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这类错误一般学习者自己难以察觉,也不易改正。
四、简答题(共5分)
| 说明:请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加以简述。 |
1 、是由汉语动词重叠知识泛化造成的偏误 .汉语动词重叠:单音节双音节之分.单音节动词重叠为AA式,如笑笑,说说等;双音节动词重叠为ABAB式,如 考虑考虑 研究研究 。外国学生把这个结构不适当的泛化就说成了“运运动”
2、改正:汉斯每天下午都喜欢运动运动。
3、教学策略:比较法 归纳法
词语构成
例 词
重叠形式
其 他 例 子
双音节 动词 + 动词
研究
ABAB
研究研究 掂量掂量 打扫打扫 运动运动
单音节动词 + 宾语
说
AA
说说看 散散步 打打球 看看电视
五、综合课教案设计题(共20分)
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教学对象:中级班;课时:90分钟)要求如下:
1、教案的步骤要清晰有序;
| 2、(1) 请至少找出两个应教授的语法点,并对其中的一个语法点进行分析和处理(要求:讲清这个语法点的形式和意义;举出两个同类的例子;设计出一种相应的语法练习题)。(2) 请挑出六到八个应教授的重点词语,并对其中的一组近义词进行分析和处理(要求:解释这两个词语的意义;举例说明其用法)。 |
(今天是星期天,王华跟女朋友方莉约定九点在公园门口见。可是方莉来到公园门口的时候,王华已经等了半个小时了。)
王华:你怎么现在才来?
方莉:真对不起!我七点就准备出发了,可出门前有个朋友请我帮忙做一件事,
我只好帮助他。到了车站,等车又等了半个小时。一下车,我就奔来了。
你等了我半天了吧?
王华:我等了你半个钟头了。
方莉:对不起!现在,我去买票吧。
王华:我一来就买了。
方莉:票好买吗?
王华:不好买。我排了10分钟的队,才买到票。
方莉:那咱们进去吧!
答案: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并掌握时量补语的语法意义和用法。
2.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词语和语法造句,并进行成段表达。
二、教学重点:
1.语法:时量补语
2.词语:奔、半天、好…、只好 // 帮忙、帮助;小时、钟头
三、教学方法:
1.运用图表的形式,讲解时量补语的语法意义和用法。
2.设计真实情景进行操练(例:某位学生迟到了)。
四、教学环节和步骤
(一)组织教学
例:今天,你几点来教室的?
他迟到了吗?
(二)复习旧课
例:今天,你很早就来了吗?他几点才来?
你怎么现在才来?
你一起床就来了吗?
(三)学习新课
1.学习重点词语……设计情景进行操练。
2.朗读课文:领读……学生分角色读。
3.讲解重点词汇:
辨析近义词:帮忙和帮助
(1)“帮忙”是动宾结构,又是离合词, “帮忙”后面往往是动词或要作的事情,不可以直接跟表示人的宾语.
(2)“帮助”是联合结构,,后面可以接宾语,宾语一般是人和有生命的东西.
4.讲解重点语法“时量补语”:动词+时量补语(表示动作持续多长时间)
* 持续性动词有三种形式:我学汉语学了一年。 (重复动词)
我学了一年(的)汉语。 (动词+时间+宾语)
汉语≒我学了一年。 (宾语提前)
* 非持续性动词的形式: 他离开中国一年了。 (动词+宾语+时间)
* 宾语是人称代词的形式:我等他等了十分钟。 (重复动词)
我等了他十分钟。 (动词+人称代词+时间)
4.设计情景进行操练:
例:昨天,你看电视看了多长时间?
你来中国,坐了几个小时的飞机?
今天他迟到了,我们等他等了多少时间?
5.进行成段表达,板书提示:
今天是星期天,王华跟方莉约定9点在公园门口见。方莉7点就 了,可是出门前有个朋友请她 ,她只好 。到了车站,等车 又 小时。所以,她到公园门口的时候,王华已经等 小时了。
王华早就到了,他一到就去买票了,可是票不 买,他排 才买到票。
五、本课小结:重点生词、语法、
六、布置作业:
例如:结合某次迟到,写一篇作文或对话。
2013年10月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考试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题二
一、填空题(共10分)
说明 :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分,每空1分,共10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先天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 。
2、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通常指的是 。
3、由于学生不具备最起码的言语能力,因此第二语言教学从教目的语最基本的发音开始,要从教 开始。
4、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蜜月阶段、 、调整阶段和适应阶段。
5、从教学过程上看, 是教学这一认识过程的真正主体,是教学实践和认识活动有目的的承担者。
6、我国中学没有开设阿拉伯语的课程,而外语大学有阿拉伯语专业,可以用一种 倾向测验来选拔在未来阿拉伯语学习上具有潜能的学生。
7、从长期的对外汉语实践来看, 是大多数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的主要障碍。
8、偏误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乔姆斯基的 。
9、人的行为有两类,一类是“本能行为”,一类是“习得行为”人类的行为绝大部分都是 的结果。
10、课堂教学的口头表达训练中,应以 为中心。
填空题参考题:
1、乔姆斯基 2、读、写 3、说话 4、挫折阶段 5、学生 6、语言能力 7、汉字 8、普遍语法理论 9、学习 10、学生
二、选择题(共10分)
说明:第11—2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当的选项,每题1分。
11、教学过程模式多样,大学高年级及研究生教育更应强调学习中创造性的
发挥,可利用( )。
A、活动式 B、发现式 C、发展式 D、传授式
12、下列练习中,哪一种不属于理解性练习。( )
A、说出或写出反义词 B、图示方位词 C、选词填空 D、同义词替换
13、《医用汉语》、《商务汉语》属于( )知识类教材。
A、语法 B、文化 C、语言技能 D、特殊用途
14、下列哪种测试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 )
A、水平测试 B、 成绩测试 C、诊断测试 D、潜能测试
15、一般的语言教学法理论研究认为,四项技能中的( )是基础和核心,
是语言技能综合运用的标志性技能。
A、听 B、说 C、读 D、写
16、要掌握和运用一种第二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该民族
的( )。
A、民俗 B、历史 C、文化 D政治
17、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的教学法是( )
A、直接法 B、听说法 C、功能法 D、任务教学法
18、下列哪种能力不属于潜能测试的内容。( )
A、模仿能力 B、记忆能力 C、理解能力 D、表达能力
19、下面哪种考试不属于标准化的第二语言水平测验。( )
A、TOEFL B、HSK C、WSK D、CET
20、老师教学“把”字句,给学生讲了“把”字句的基本原则,为了检验
“把”字句教学效果,教师自己出了一些题目让学生做,了解学生哪些规则掌握了,哪些弄不清楚。这属于( )测验。
A、成绩 B、水平 C、诊断性 D、能力倾向
选择题参考题:
1、B 2、C 3、D 4、A 5、B 6、C 7、A 8、D 9、D 10、C
三、术语解释题(共5分)
| 说明:第21—22题术语解释题,每题2.5分,共5分。 |
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估。评估分两种,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一种是总体性评估,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
22、文化震荡症
“文化震荡症”又称“文化休克”,是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表现为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浑身不适乃至生病。随着对第二文化的了解和适应而逐渐消失。
三、简答题(共5分)
| 说明:请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加以简述。 |
答题要点:
指出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把离合词“见面”等同于自己母语中相应意义的及物动词。(2分)改正句子,例如:a. 我和/跟朋友见了(一)面。或:b. 我见到了我的朋友。(2分)“离合词”的教学对策:说明离合词的结构和用法特点,(1分)把离合词作为动宾短语处理,(1分)把离合词同动量补语、时量补语等的教学结合起来。(1分)
三、综合课教案设计题(共20分)
| 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买东西”,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课时为100分钟) |
(情景:外国留学生艾中华在商店买衣服,和营业员对话)
营业员:你看,这件衣服比较长。你试一试,合适不合适?
艾中华:长短比较合适,可是这件比刚才那件大,太肥了。
营业员:你再看这一件,正好是你要的中号,但是这件衣服价格比那件贵一点。
艾中华:长短、大小正合适。这件衣服比那件贵多少?
营业员:比那件贵80元。
艾中华:比那件贵多了。有没有比这件便宜一点的衣服?
营业员:有,但是颜色没有这件好看。你看,就是那一件!
艾中华:那件比这件便宜多少钱?
营业员:比这件便宜20元。我拿给你看看,好吗?
艾中华:不用了,那件颜色没有这件深。我不喜欢。我就买这件。
一.教学目标:了解表示比较的方式;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地使用比较方式。
二.教学重点:语法:“比”字句,“没有”句 // 词汇:合适、正、正好
三.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2分钟):点名,问候。
(二)复习旧课(12分钟):快速问答前一课的内容,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说出知道的“颜色词”,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三)学习新课(共80分钟):
1、导入新课(5分钟):谈论一个与衣服和买衣服有关的话题。
例: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在中国你买过衣服吗?你买的衣服贵还是便宜?
2.学习生词(10分钟)
听写新课生词------教师领读生词------学生齐读和个别读生词------纠正发音------。
3.重点词汇扩展练习(10分钟)词---词组---语段
例:合适---很合适---这件衣服很合适。
正---正合适---这件衣服正合适----我买的这件衣服很(正)合适。
正好---正好100元---这件衣服正好100元---我正好有100元。
4.讲练重点语法(20分钟)。
(1)板书“比”字句、“没有”句的语法形式,并进行讲解与比较:
* “比”字句:A比B+形容词(+具体数量 / 多了 / 一点儿)
“比”字句的否定形式:A不比B+形容词
* A没有B+形容词=B比A+形容词
(2)设计话题,或在真实交际场景中进行操练。形式为:回答问题、句型转换。
例:你比他高吗?----你比他高多少?----用“没有”句转换。
5.学习课文(35分钟)
(1)听课文录音------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分角色读)------纠正发音-------学生质疑,老师或学生解答------教师提问内容------。
(2)板书提示重点,概括大意:
重点词语和语法 课文内容提示
合适 第一件衣服:短
正 第二件衣服:长短比较合适,比第一件衣服大,太肥了
正好 第三件衣服:正好是他要的,长短大小正合适,
“比”字句 * 营业员说:比第二件衣服贵一点,
“没有”句 * 艾中华说:比第二件衣服贵多了。
第四件衣服:价格比第三件便宜一点,
* 营业员说:颜色没有第三件好看,
* 艾中华说:颜色没有第三件深。
(3)学生看板书的提示,进行成段叙述性表达------分角色表演。
(四)本课小结(4分钟):见板书上的重点生词、语法。
(五)布置作业(大约2分钟):例如:造句、作文、复述、预习。
2013年10月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考试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题三
一、填空题(10分)
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1分,共10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 教学法把第二语言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教学计划与 是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
3、 是教材评估工作的目标,也是教材评估的两个基本要求。
4、从测验编制的角度看, 命题针对性强,测试点容易明确。
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大概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和专门文化知识。
6、语法翻译法忽视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 。
7、 代表了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间的根本区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特征。
8、反馈作用是指 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反馈作用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9、CCAI的设计原则有内容正确规范、 、交互方式恰当。
10、 、功能、文化相结合,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
填空参:
1、功能法 2、教学大纲 3、追求高信度和高效度 4、分立式命题
5、语言中的文化因素 6、听说能力的培养 7、交互性
8、测试 9、媒体素材的有效性 10、结构
二、选择题(共10分)
说明:第11—20题诗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切的选项,每题1分
11、以模仿为主的教学流派是( )
A、结构法 B、直接法 C、功能法 D、任务教学法
12、以下选项不是阐述功能法优点的是( )
A、教学过程交际化。
B、有助于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C、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D、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
13、要教规范通用的语言,这属于教材编撰的( )
A、科学性原则 B、知识性原则 C、实用性原则 D、针对性原则
14、 语言测试的种类很多,其中对信度和效度没有太高要求的是:( )
A、水平测试 B、潜能测试 C、成绩测试 D、诊断测试
15、以下哪项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 )
A、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
B、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C、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D、文化内容融会到课文中去。
16、第一次自觉地把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作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使第二语言教学法建立在更为坚固的科学基础上的语言教学法流派是( )
A、情景法 B、直接法 C、听说法 D、任务教学法
17、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取决于( )
A、排除学生心理障碍,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B、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自始至终驾驭课堂
C、稳定课堂教学气氛,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D、处理好以学生为主和教师为主导的辩证关系
18、( )一直处于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地位。
A、语法教学 B、词汇教学 C、语音教学 D、汉字教学
19、汉语水平考试(HSK)、英语水平考试(EPT)是按什么来划分的?( )
A、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分 B、按命题方法分
C、按用途分 D、按命题的制作要求分
20、下面哪项不能衡量测试的信度?( )
A、测试的题量 B、测试的等值性
C、测试的稳定性 D、测试的内部一致性
选择参:
1、B 2、C 3、A 4、D 5、B
6、C 7、D 8、A 9、C 10、A
三、术语解释题(共5分)
| 说明:第21—22题术语解释题,每题2.5分,共5分。 |
第二语言教学通常指在学习者掌握第一语言之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使学习者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2、第二语言学习策略
所谓学习策略,就是感知和储存特殊类目以备以后回忆的方法;是输入策略,它包括迁移、干扰、概括或简化等。(或: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学习进步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它被认为可以促进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内化、存贮、提取或使用。)
四、简答题(共5分)
| 说明:请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加以简述。 |
答:交际性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组织好交际性练习的要点是:
(1)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语境和话题。适当的语境和话题是引导学生开口进行表达的基础。
(2)根据话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常用的方式有:问答式、陈述式、描写式、讨论式、辩论式。
(3)进行话题练习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纠正错误的基本点是: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和带有普遍性的错误。对话题练习中需要进行解释的部分,则应分主次和难易,做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解释。
五、综合课教案设计题(共20分)
| 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综合课教案。 教学对象:初级班;课时:90分钟) |
金成泰: 田中,起床啦,起床啦!
田 中: 今天星期六,干吗起得这么早?
金成泰: 我们一起去打网球吧。
田 中: 我网球打得不好。去游泳怎么样?
金成泰: 我游泳游得不好,去唱卡拉OK 吧。
田 中: 好啊,我特别喜欢唱中国歌儿。
金成泰: 是吗,我怎么不知道?
田 中: 山口唱得也不错。我常常跟她一起去附近的歌厅唱歌儿。
金成泰: 那你给山口打个电话,问问她去不去。
田 中: 我现在就打。
参: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程度补语(状态补语)的用法,连动句的用法,以及“起床”“唱歌”“游泳”等离合词的用法。(4分)
2)掌握功能项目:邀请、商量、打算、评价等。(指出一到两个) (1分)
2. 教学环节和步骤:
1)复习旧课(1分)
2)学习新课
a. 生词学习(1分)
b. 课文讲练(2分)
c. 重点词语讲练(1分):这么(‘这么早“),怎么(我怎么不知道”)干吗,就(“我现在就打”)等。
d. 重点语法讲练(6分,答出两个即可)
(a)离合词: 如:唱歌、起床、游泳。
(b) 程度补语(状态补语):意义、格式、否定和疑问形式如:干吗起得这么早、我网球打得不好、我游泳游得不好。
(c) 连动句: 如:我们一起去打网球吧、我常常跟她一起去附近的歌厅唱歌儿。
e. 活用练习(1分)综合练习、各类形式的练习题.
3) 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1分)
4)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1分)
参考: 复习旧课:5分钟; 生词学习:10分钟;课文讲练:25分钟; 重点词语讲练:10分钟; 重点语法讲练:20分钟;活用练习:15分钟; 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
5) 板书设计及教具使用(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