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 刘铭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4章,第6节《直流电动机》。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紧接着这节课的学习就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应用,也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另一种诠释,这需要很好的理解掌握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这节课进行深入加工,有着理论的依据,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三下学期的学生,有前面几节课的知识储备,并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操作方面也有很多的实验积累,在讨论解决方案时会有一些可行的猜想,并针对这些猜想设计可行的实验,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总会有一些想法不是很严谨,需要老师的及时适当引导。
核心素养
通过动手组装模拟电动机,探究电动机的工作的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通过了解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责任。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知道电动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了解使电动机连续转动的方法,及换向器在直流电动机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电动机转动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电动机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变为科学技术,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
教学难点:使电动机持续转动的方法。
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分析:
1.协作学习法:2个学生为一组,组内同学协同完成实验任务。
2.任务驱动法:学生们经历电动机的发展历程,随着电动机发展过程中问题的产生,猜想解决问题的措施,针对解决措施,动手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方案是否可行。
3.讨论交流学习法:学生在实验操作前,交流实验方案;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讨论方法的可行性;在实验操作后,交流总结实验心得和结论。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实物投影,电动机的换向器工作时慢镜头视频,小型电动机模型(2个),带有换 向器的电动机模型(2个),玩具车中的电动机。
学法设计:
师生之间: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猜想设计,在做中学。
生生之间:学生之间合作交流。
学生自己:问题驱动,任务驱动,设问——思考——猜想——设计——动手——解答。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过程 | |||
| 课 前 | 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直流电动机》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内容,发现薄弱点,针对性听课。 |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新课引入 | 雾霾天气不电动车出行,为什么? 消耗的电能是通过什么装置转化为车的机械能的? | 学生回答 | 从身边事引入本节课,学生不陌生易接受。 |
| 新课教学 | 回忆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利用这个物理知识,能转变成为什么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服务呢? 问题:通电导线可以带动物体运动,但是有局限性,导线运动一段就会脱离磁场,很难持续运动。 换成线圈可以达到持续运动的目的吗? 【演示实验1】 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观察现象: 结果分析: 分析实验中线圈不能连续转动的原因,进行实验改进。 【改进措施1】后半周断电,线圈留有半圈绝缘漆。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学生活动1】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改进措施2】后半周改变电流,用换向器。 介绍换向器的构成,利用图片逐步分析 带有换向器的电动机工作原理。 【学生活动2】观察手中电动机模型中的换向器,通电, 体会换向器的作用。 【演示实验2】实验模型展示有换向器的线圈运动状 态、没有换向器时线圈的运动状态。再用慢镜头播放,体会换向器的作用。 优教提示:打开“视频演示: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应用” | 依靠电流运动的机器 选择实验器材, 设计实验过程 学生分析, 讨论改进实验的方案。 (或是在老师的启发下,完成实验改进) 学生亲自经历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亲自动手完成实验,验证实验猜想、分析实验结果。
加深对换向器的理解
学生通过分析认识到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认识生活中的电动机。 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小制作。 | 提高学以致用的意识 亲自体会科学探究方法,没有哪些发明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坚持探索的科学精神。 改进方案有一定难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有前面的分析做铺垫,容易理解。 突破难点:电动机转动的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从物理走向生活。 学以致用的另一种体现,同时增强趣味性。 |
| 板书设计 | |||
| 14.6直流电动机 一、电动机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二、电动机能量转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
| 课堂训练 | (优教提示:打开优教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中的课堂训练-《直流电动机》,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地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 ||
本节课从北京雾霾预警期间,机动车限行,电动车不限行的引入电动机。从最基础的电动机模型切入,一根通电导体可以在磁场中受力运动,这个知识点学生并不陌生,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可是这种最基本的模型有它的弊端:比如当运动脱离了磁场,便不能持续运动,如何让它一直运动下去? 能否由直线运动变成不停的转动呢?以此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整体探究思路,水到渠成。
教师演示环节有两个,学生动手实验环节有3个,目的是落实基础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只是在学生实验2中,这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并不完美,学生观察换向器在电动机的应用,由于仪器的问题,并不能做到每组实验电动机都能转动起来,因为实验器材中,有的换向器的金属环和电刷之间接触不紧密,导致实验的失败;有的电刷不是以点的形式和金属半环接触的,而是以片的形式接触,导致接触面积过大,造成“断电”失败,电动机运行失败;有的电动机的半铜环之间间隔面积太小了,与片状电刷接触后,也很难做到“断电”,而导致实验失败,针对这个问题,事先已经利用绝缘胶带把半铜环之间的间隔面积做大,解决了一部分电动机不动的问题。以后还要加强实验仪器的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