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直流电动机》名师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0:32:32
文档

《直流电动机》名师教案

第六节直流电动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刘铭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4章,第6节《直流电动机》。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紧接着这节课的学习就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应用,也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另一种诠释,这需要很好的理解掌握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这节课进行深入加工,有着理论的依据,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三下学期的学生,有前面几节课的知识储备,并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推荐度:
导读第六节直流电动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刘铭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4章,第6节《直流电动机》。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紧接着这节课的学习就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应用,也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另一种诠释,这需要很好的理解掌握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这节课进行深入加工,有着理论的依据,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三下学期的学生,有前面几节课的知识储备,并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第六节    直流电动机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  刘铭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4章,第6节《直流电动机》。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紧接着这节课的学习就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应用,也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另一种诠释,这需要很好的理解掌握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这节课进行深入加工,有着理论的依据,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三下学期的学生,有前面几节课的知识储备,并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操作方面也有很多的实验积累,在讨论解决方案时会有一些可行的猜想,并针对这些猜想设计可行的实验,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总会有一些想法不是很严谨,需要老师的及时适当引导。 

核心素养

通过动手组装模拟电动机,探究电动机的工作的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通过了解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责任。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知道电动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了解使电动机连续转动的方法,及换向器在直流电动机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电动机转动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电动机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变为科学技术,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 

 教学难点:使电动机持续转动的方法。 

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分析:  

1.协作学习法:2个学生为一组,组内同学协同完成实验任务。  

2.任务驱动法:学生们经历电动机的发展历程,随着电动机发展过程中问题的产生,猜想解决问题的措施,针对解决措施,动手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方案是否可行。

3.讨论交流学习法:学生在实验操作前,交流实验方案;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讨论方法的可行性;在实验操作后,交流总结实验心得和结论。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实物投影,电动机的换向器工作时慢镜头视频,小型电动机模型(2个),带有换 向器的电动机模型(2个),玩具车中的电动机。

    

      

学法设计:  

师生之间: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猜想设计,在做中学。

 生生之间:学生之间合作交流。  

学生自己:问题驱动,任务驱动,设问——思考——猜想——设计——动手——解答。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课  前

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直流电动机》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内容,发现薄弱点,针对性听课。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雾霾天气不电动车出行,为什么?  

消耗的电能是通过什么装置转化为车的机械能的?

学生回答从身边事引入本节课,学生不陌生易接受。
新课教学回忆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利用这个物理知识,能转变成为什么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服务呢?  

问题:通电导线可以带动物体运动,但是有局限性,导线运动一段就会脱离磁场,很难持续运动。

换成线圈可以达到持续运动的目的吗? 

【演示实验1】

 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观察现象: 

结果分析:  

分析实验中线圈不能连续转动的原因,进行实验改进。 

 【改进措施1】后半周断电,线圈留有半圈绝缘漆。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学生活动1】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改进措施2】后半周改变电流,用换向器。             

 介绍换向器的构成,利用图片逐步分析 带有换向器的电动机工作原理。  

【学生活动2】观察手中电动机模型中的换向器,通电, 体会换向器的作用。  

【演示实验2】实验模型展示有换向器的线圈运动状 态、没有换向器时线圈的运动状态。再用慢镜头播放,体会换向器的作用。

优教提示:打开“视频演示: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应用”

依靠电流运动的机器

选择实验器材, 设计实验过程

学生分析,  讨论改进实验的方案。 (或是在老师的启发下,完成实验改进)  

学生亲自经历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亲自动手完成实验,验证实验猜想、分析实验结果。

    

加深对换向器的理解 

   

学生通过分析认识到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认识生活中的电动机。

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小制作。

提高学以致用的意识

亲自体会科学探究方法,没有哪些发明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坚持探索的科学精神。

改进方案有一定难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有前面的分析做铺垫,容易理解。

突破难点:电动机转动的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从物理走向生活。

学以致用的另一种体现,同时增强趣味性。

板书设计
14.6直流电动机  

一、电动机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二、电动机能量转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课堂训练(优教提示:打开优教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中的课堂训练-《直流电动机》,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地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从北京雾霾预警期间,机动车限行,电动车不限行的引入电动机。从最基础的电动机模型切入,一根通电导体可以在磁场中受力运动,这个知识点学生并不陌生,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可是这种最基本的模型有它的弊端:比如当运动脱离了磁场,便不能持续运动,如何让它一直运动下去? 能否由直线运动变成不停的转动呢?以此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整体探究思路,水到渠成。

教师演示环节有两个,学生动手实验环节有3个,目的是落实基础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只是在学生实验2中,这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并不完美,学生观察换向器在电动机的应用,由于仪器的问题,并不能做到每组实验电动机都能转动起来,因为实验器材中,有的换向器的金属环和电刷之间接触不紧密,导致实验的失败;有的电刷不是以点的形式和金属半环接触的,而是以片的形式接触,导致接触面积过大,造成“断电”失败,电动机运行失败;有的电动机的半铜环之间间隔面积太小了,与片状电刷接触后,也很难做到“断电”,而导致实验失败,针对这个问题,事先已经利用绝缘胶带把半铜环之间的间隔面积做大,解决了一部分电动机不动的问题。以后还要加强实验仪器的检查。

文档

《直流电动机》名师教案

第六节直流电动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刘铭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4章,第6节《直流电动机》。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紧接着这节课的学习就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应用,也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另一种诠释,这需要很好的理解掌握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这节课进行深入加工,有着理论的依据,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三下学期的学生,有前面几节课的知识储备,并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