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做摘抄笔记、拍照片、编辑剪报、制作资料卡片
1、我们爱你啊,中国
1.易错字音:屋脊jǐ 景德镇zh èn 强qiánɡ
者
2.易错字:银装素裹 浓妆淡抹 谱写
3.易考点:
(1)全诗的结构:总分总,开头是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
(2)全诗是从五个方面来赞美祖国的: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民族多样、历史
悠久、成就伟大
(3)关于桂林山水的诗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关于西湖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关于黄山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关于庐山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关于长江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关于黄河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名茶名酒还有哪些
茶:碧螺春、铁观音、乌龙茶、黄山毛峰
酒:五粮液、汾酒、剑南春、古井贡酒
(5)第四小节四句分别是哪个民族:傣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
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民族:壮族、白族、满族、汉族
(6)赞美祖国的成语:地大物博、壮丽河山、山清水秀
锦绣中华、波澜壮阔、万里河山
2、郑成功
1.易错字音:郑zhènɡ成功 侵qīn 略luè 瞭liao 望 载zài 歌载舞 乘chénɡ
势
耙bà
2.易错字:负隅顽抗 街头巷尾 兽肉 融洽 风帆蔽空
3.易考点:
(1)郑成功的功绩:收复,建设
(2)民族英雄有哪些:林则徐、戚继光、左宗棠、邓世昌
(3)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4)词语的感情色彩
(5)解释:载歌载舞:且,又 负隅顽抗:负,依靠 隅,角落
喜出望外:盼望 惊恐万状:样子
(6)形容郑成功的成语:赤胆忠心 碧血丹心 精忠报国 足智多谋 骁勇善战
(7)背诵并默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易错字音:欺凌línɡ 薄bò薄的雾霭ǎi 即jí使 眼眶kuànɡ 弥mí
留之际
2.易错字:即使 催人奋起 悲愤欲绝 勉励 弹琴 欧洲
3.课文内容: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
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4.易考点:
(1)第二自然段填空
(2)课后第四题:
a 、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
记自己的祖国。
b 、“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
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
(3)人物品质:才华横溢 、 以身许国的肖邦
(4)解释:悲愤欲绝 :气息中止 与世长辞 :告别
疾驰而去 :快速 弥留之际 :时候
异国他乡 :别的
(5)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作品有《练习曲》、《悲伤》。
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3、古诗两首
1.易错字音:妻子zǐ 涕tì
泪
2.易错字:衣裳 家祭
3.课文内容及易考点: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
一首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
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
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3)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
日放歌须纵酒”、“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
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5)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6)爱国诗篇: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汀洋》
(7)带点字:
△妻子:妻子和孩子。△漫:随意胡乱。
△漫卷:随意地卷起来。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青春:明丽的春天◇示:告诉
◇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但:只。◇王师:这里指南宋。
◇九州:指中原。◇同:全国统一。
◇定:平定,收复。◇: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不要。◇乃:你的。
◇翁:父亲。
(8)诗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我的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
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
故乡。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一路顺流之下,一过
襄阳,便直奔洛阳。
《示儿》: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等到宋朝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在祭祀祖
宗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9)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喜”
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
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练习1
易考点:
(1)语文与生活部分字词的读音与意思
(2)《爱我中华》这首诗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的会歌,这支歌真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及对
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
(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
如蒙古族(那达慕)、回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经节)、藏族(沐浴节)、
维吾尔族(内孜节、库尔班节)、苗族(龙船节)、彝族(火把节)、壮族(三
月三)、傣族(泼水节)、满族、朝鲜族(斗牛节)
(4)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你知道的“花”有 。
你属于 这朵花。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5、负荆请罪
1.易错字音:上卿qīnɡ 廉颇pō 蔺lìn 相如 荆jīnɡ条 筵yán 席 侮wǔ辱 昏庸yōnɡ
2.易错字:荆条 唇舌剑 侮辱 昏庸 毫不惧怕 针锋相对
3、课文内容:
《负荆请罪》是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剧本共分为两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蔺相如,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剧本开头先写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罚的故事,揭示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的可贵精神。
3.易考点
(1)方括号、括号分别交代了什么?
(方括号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
(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2)“负荆请罪”的意思;故事出自什么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现表示愿意责罚,也表示
向人认错赔罪。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传》)
4、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5、蔺相如: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 廉 颇:光明磊落 知错就改
6、若有所悟:明白
6、最后的姿势
1.易错字音:短暂zàn 着zhuó想 坍tān 塌 震撼hàn 诠quán
释
2.易错字:塌陷 震撼 生死攸关 洗漱 凹陷 瞬间
3、课文内容:
《最后的姿势》是写的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个老师:谭千秋。他在生死攸关的一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他用自己51岁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民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3.易考点:
(1)人物品质:镇定自若 爱生如子 恪尽职守 舍生忘死 舍己为人 以身殉职
(2)照样子写成语:
a 、绘声绘色(ABAC ) 独来独往、动手动脚、风言风语、冷言冷语、多才多艺
b 、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能说会道
4.课后第三题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势!”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在文中起着点明题目,升华文章中心的作用。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谭老师在危难之际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
7、船长
1.易错字用:薄bó雾 救生艇tǐnɡ 嘈cáo 杂 秩zhì序 机械xiè 剖pōu 开 呼号háo
2.易错字:船舱 大副 调遣 穿梭 阴森可怖
3、课文内容:
《船长》是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3.易考点:
①课文作者是维克多·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笑面人》、《九三年》。
②“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这句话的含义:
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品德所感动,没有一个人再违反他的命令,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有秩序地开展自救。这句话蕴含着对船长忠于职宇、舍己救人崇高品格的讴歌与赞美。
③“面对死亡,他有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句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德的赞颂,面对死亡的威胁,哈尔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又一次表现他的高尚品格。
4、背诵25-30自然段并填空。
5、做人之道: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诚实守信、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尊敬长辈、宽容大度
(1)赞美哈尔威船长的成语:忠于职守、恪尽职守、舍己为人、镇定自若
(3)形容很有秩序的成语:井井有条、秩序井然、井然有序、鱼贯而入、有条不紊
形容精神品质的成语:忠心耿耿、舍己为人、堂堂正正、深明大义、见义勇为
8、爱之链
1.易错字音:暖和huo 寒战zhàn 粗糙cāo 脸颊jiá 亲吻wěn
2.易错字:颠簸 瘪 袜子 荒无人烟 脚腕 餐馆
3、课文内容:
《爱之链》这篇课文是一首爱的赞歌,作者是美国作家杰尼·巴尼特罗依·李。课文叙写了乔依
帮助老妇人修车不计报酬,老妇人帮助女店主,女店主关爱丈夫乔依的故事,生动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爱的链条,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
3.易考点:
1、课文为何用“爱之链”作题目:课文中写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乔依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关爱,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着延续,这就是一根爱的链条,这就是爱之链。
2、乔依:助人为乐、无私奉献
3、形容条件恶劣的成语;不毛之地、寸草不生、荒芜人烟、破败不堪,
含有“然”字的成语(着重强调第二个字为“然”的成语)
、、、
4、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
练习2
易考点:
(1)区分“语文与生活”中的字词 (2)《我不期望回报》的作者,全诗的背诵默写及第二小节的仿写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9、小草和大树
1.易错字音:撇piē
下 桂冠ɡuān 寥liáo 寥无几 嗷嗷待哺bǔ
惴zhu ì惴不安 缝f én ɡ缝补补 堪k ān 称 训诫ji è
2.易错字;大名鼎鼎 训诫 寥寥无几 毅力 逆境 提携 节衣缩食 枉
费 孜孜不倦 脱颖而出 羞惭 慎重
3.课文内容:
《小草和大树》课文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三姐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这个故事折射出夏洛蒂·勃朗特和两
个妹妹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
4.易考点:
(1)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安恩·勃朗特《艾格尼斯·格雷》
(2)课文为何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夏洛蒂为理想而奋斗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的抗争精神使自己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让我们感受并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小草”和“大树”加双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具有特殊含义。
“小草”指没有成功时的夏洛蒂三姐妹
“大树”指成功的夏洛蒂三姐妹
(3)课后第3题句子的含义:(1)作者将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仙人掌花”,意在突出她不屈的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的生命力。(2)从作者比喻中可体会出夏洛蒂·勃朗特姐妹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坚韧不屈的意志。
(4)课后第4题。从勃朗特三姐妹身上受到的启发有:要敢于和保守观念、偏见作抗争;要不畏生活的艰难,环境的恶劣,发奋努力;要具备顽强的意志,不怕挫折,才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智。
(5)节衣缩食:节,节省;缩,减少。指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指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要强好胜:好,喜欢。事事不甘落后,愿意为了成功付出努力,喜欢胜利、成功。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脱颖而出:颖,尖子。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寥寥无几:寥寥,形容数量少。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6)成语拓展:
大名鼎鼎:生机勃勃、得意洋洋、文质彬彬、千里迢迢
寥寥无几:嗷嗷待哺、惴惴不安、孜孜不倦、井井有条
10、轮椅上的霍金
1.易错字音:跻jī身 撰zhuàn 写 绝症zhènɡ 悲悯mǐn 恬tián 静 禁锢ɡù 叩kòu 击
2.易错字: 绝症 由衷 震颤 残酷 萎缩 伦敦 簇拥 打扰 龇牙咧嘴 鸦雀无声 顶礼膜拜 神秘莫测 众星捧月
3.课文内容:
○
1《轮椅上的霍金》课文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人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赞扬了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
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抒发了由衷的敬仰之情。
○
2说说霍金的非凡之处,即课后第4题。从以下方面来组织语言回答: (1)在受到病魔的残酷折磨下,依然顽强地地行科学探索。(2)取得的成就。(3)忘我工作的
事例。(4)回答记者提问的事例。
4.易考点:
(1)霍金: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被称为“宇宙之王”,科学著作《时间简史》。
(2)像他这样身残志坚的人还有:贝多芬、张海迪、海伦·凯勒、桑兰
(3)年轻的女记者认为命运让霍金失去的太多,可霍金却觉得自己依然拥有很多:手指还能活动; 大脑还能思维;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亲人和朋友,有一颗感恩的心……从霍金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了:面对残酷的命运,霍金没有抱怨,而逝为了自己所能拥有的一切而感到高兴。霍金正视命运,乐观向上,真不愧是令人折服的强者。
(4)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他(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
这段话在文中的过渡段,作用是承上启下,引起下文对霍金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的介绍。
(2)神秘莫测:莫:不 测:推测
顶礼膜拜:比喻对人无限崇拜
众星捧月:比喻许多人簇拥着一个人,或许多个体拥戴一个核心。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1.易错字音:抽屉tì
粘nián 补 粗糙cāo 鲁滨bīn 逊 惬qiè意 扉fēi 页 触礁jiāo
俘虏lǔ 帆篷pénɡ
2.易错字: 帆篷 一艘
3.易考点:
“我”懂得了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英雄。故事告诉我们《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的书。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概括起来,他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三方面:荒凉与孤独、食物缺乏、住宿困难。
(2)《鲁滨逊漂流记》作者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一个具有大无罪冒险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课后习题2)
(3)课文作者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有校园系列小说《女生日记》、《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漂亮老师与坏小子》。
(4)《鲁宾逊漂流记》告诉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
(6)我想象中的鲁滨逊是这个样子的:身着羊皮短衣短裤,腰间别一把小锯、一把斧子,肩上挂着弹药袋子,背上背一个筐子,挂一只鸟,头顶撑一把又丑又笨的羊皮伞……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像鲁滨逊那样的人,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6)《鲁滨逊漂流记》简介
鲁滨逊在青年时代不安于平庸的小康生活,违背父亲的劝告,逃到海外经商,被摩尔人掳去做了几年奴隶。后来,他逃往巴西,成了种植园主,到非洲购买奴隶途中遇上风暴,漂流到南美附近的无人荒岛。他很快战胜了忧郁失望的心情,从沉船上搬来械和工具,依靠智慧和劳动猎取食物,修建住所,制造工具,种植谷类,驯养山羊,改善了环境,表现出不知疲倦、百折不挠的毅力。
他独自生活了多年以后,遇见一些土人到岛上来举行人肉宴。他从中救出一个土人,收为自己的奴隶,取名“星期五”。他在岛上生活了28年,最后帮一名舰长制服叛变的水手,乘船返回。他得到了冒险积累的财物,成为巨富,他还派人到他经营的岛上继续垦殖。
(7)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鸡飞狗跳、狼奔豕突、狼吞虎咽
练习3
1.前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当我们的草稿写好后修改的好方法是放开声音去读你的草稿。
正如老舍先生说: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看念得顺不顺?准不准?别扭不?逻辑性强不?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看。
2.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我国小学生的生命财产、合法权益随时都国家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
共和国未成年人保》《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就是专门为保护我们少年儿童
而制定的法律。 3.《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启示我们:成才不光需要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因此,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4.注意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文章。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12、姥姥的剪纸
1.易错字音:撩liáo 起 择zhái 菜 难nán 挑剔tī 捂wǔ住 小屯tún
2.易错字:驮着 联结 玩耍
3、重点词语: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灵巧。形容人聪明能干。
无所不能:没有什么事不会做或做不到。
有求必应: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会应允。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
啧啧赞叹:啧啧:形容咂嘴或说话声。形容连续不断地称赞。
4.易考点:
(1)姥姥是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技巧高超的人。她剪纸技艺高超、作品很受欢迎的原因
有:剪纸逼真;姥姥心地善良,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2)课后第4题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长年
累月的练习使姥姥技艺娴熟。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只要肯花时间,肯花功夫,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3)“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
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这句话的含义:表面上看,这些语言都是写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但透过文字,我们能够感受到“我”对姥姥勤劳的赞美和对姥姥的依恋。
(4)“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的望着一直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接他们的是一片开阔
的草地”这句话的含义是:这幅剪纸生动传神的剪出了姥姥对“我”的牵挂与想念,祝福与期盼,这幅剪纸和姥姥的深情,一起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记忆里。
(5)难:故意使人为难。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耍赖:使用无赖手段。课文中指“我”的淘气与顽皮。
调皮蛋:是对调皮孩子的昵称。
(6)背诵12、13两个自然段。
5.拓展:
1、形容剪纸的成语: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 跃然纸上 炉火纯青
2、有关剪纸的诗句:剪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
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
3、我国民间艺术品:刺绣 扎染 泥塑 变脸 皮影 木雕 风筝 年画
13、牛郎织女
1.易错字音:彩锦jǐn
挣zhēng 扎zhá 玉簪zān 霎shà时间
惩chéng 罚 轻盈yíng 2.易错字: 嬉戏 发誓 严厉 喜鹊 衰老 心急如焚
3.易考点:
(1)《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牵牛星属于天鹰座,在银河的两岸,当牛郎隔河相望,有一
颗特别亮的大星星,即就是织女星,织女星属于天琴座。
(2)《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
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3)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
形式,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
(5)《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
轼的一首词中写道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人物素描:
牛郎——心地善良、勤劳能干、重情义,向往美好生活。
织女——心地善良,心灵手巧,善解人意,勇敢、向往美好的生活。
老牛——知恩图报,善解人意,勤劳。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残暴,无情无义。
4、拓展:
(1)形容非常生气的成语:怒发冲冠 怒火中烧 暴跳如雷 怒不可遏
(2)描写牛郎织女的诗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
14、安塞腰鼓
1.易错字音:蓦mò然 耳畔pàn 战栗lì
2.易错字:高粱 骤雨 磅礴 战栗 戛j i á然而止
3.易考点:
(1)《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
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台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课文按“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的顺序呈现出“静—闹—静”的表演过程。
(2) “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
力量;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
(3) “一声渺远的鸡啼”表现了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4)背诵课文6-7、12-16自然段。
(5)课后习题3:(1)“茂腾腾”写出了沸腾着生命的热烈,写出了后生们的健壮、朴实
与活力。(2)“燥热”、“飞溅”道出了安塞腰鼓热烈奔放的特点。(3)“震撼”、“烧灼”、“威逼”动感十足,将安塞腰鼓的活跃与激烈表达了出来,给人与感官与心灵上的震撼,展现了强烈的生命力。
(6)课后习题4:“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4次,着力强调,充分感叹,从
强烈与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
4、拓展:
1、形容安塞腰鼓的成语:气势磅礴 惊天动地 气吞山河 震天动地
2、中国四大名鼓: 常山战鼓 山西威风锣鼓 兰州太平鼓 开封盘古
练习4
(1)课外俗语:
A.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B.当家方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C.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
D.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当自己被别人误会时,态度要冷静、诚恳,要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说清楚。
解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
B.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误会说明原委;
C.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3)背诵俗语及成语(练习四)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易错字音:广袤mào 无垠yín 深邃suì 凝滞zhì 瞅chǒu 见 赭zhě红色 铁锭dìnɡ
锻铸zhù 柳絮xù 一茬chá 虐nuè杀 灞bà河 急骤zhòu
2.易错字: 望而生畏 广袤无垠 虐杀 摧毁 吟诵 赭红色 艰苦卓绝 畏怯 韧劲 深邃 嶙峋 锻铸
3.重点词语解释:
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
广袤无垠:宽广的没有边际。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婀娜多姿:形容轻盈柔美的姿态,本课形容柳枝随风摇曳,柳树宛如长发少女般的美好姿态。
4.课文内容:
1、《青海高原——株柳》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的敬畏和赞颂之情。
2、本文作者陈忠实,现任陕西省作协,作品有《信任》、《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白鹿原》。
4.易考点:
1、由这株柳你由想到哪些人物:霍金、桑兰、张海迪、夏洛蒂……
2、背诵并默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3、课后习题三:
(1)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这株柳树神奇在挺立在高原上,是壮观的一方风景,它生命力极其顽强,不仅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而且居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作者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是因为柳树对那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
强生存的品格。
(2)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一片绿荫。(这句话仅仅是在柳树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这句话不仅仅是写柳树,而且是写人。从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着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4、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却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目的是以家乡灞河边的柳树来衬托、对比青海高原的这株,更加突出了青海高原这株柳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拓展:
1、积累有关“柳”的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6、草原
易错字音: 渲xuàn 染 迂yū回 马蹄tí
易错字: 柔美 渲染 洒脱 迂回 襟飘带舞 羞涩
易考点:
1、《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
丽景
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2、老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品有话剧《龙
须沟》、《茶馆》,小说《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
3、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何:哪里;“忍”是忍心;天涯碧草:指大
草原;
话:倾诉;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
4、○1“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
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2“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支,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
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体味。
5、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6、背诵1、2两个自然段。
拓展:
1、形容草原的四字词语:一碧千里 绿意盎然 翠色欲流 绿草如茵 辽阔无垠
2、描写草原的诗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南北朝《敕勒歌》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高骈《边方春兴》
17、麋鹿
易错字音:麋mí
鹿 悄qiǎo 无声息 遁dùn 入 沼zhǎo 泽 跋bá涉 觅mì食 坐骑
繁殖zhí 销声匿nì迹 杀戮lù 颠沛pèi 流离 别墅shù 漂泊bó
易错字: 沼泽 销声匿迹 跋涉 颠沛流离
课文内容:
1、《麝鹿》是一篇记叙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麝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2、最大的麝鹿保护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
易考点:
1、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还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中华鲟、白鳍豚等。
2、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我国古代小说《封神榜》中把它当作姜子牙的坐骑。麋鹿是一种草食性性哺乳动物。它站着的时候,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蹄子宽大, 可以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为棕灰色。
3、(1)“……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中的“放养”侧重于自然生态环境下的自由生长。
(2)“只有……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中的“饲养”是讲麋鹿在英国的一个私人庄园里接受人工喂养。
(3) “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中的“陆续”在文中指麋鹿不断地被人盗往欧洲。“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在的“相继”指“麋鹿一个跟着一个死去”。
4、悄无声息:没有一点声音、动静。
销声匿迹:形容隐藏或不公开出现。课文中指麋鹿极少,几乎绝迹。
漂泊不定: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颠沛游离:生活困苦,流落他乡。
练习5
《练习》背诵风速歌及《秋》。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1.易错字音:眺(ti ào )望 袒露(l ù) 要(y āo )挟 狂风怒号(h áo )
2.易错字:娟 秀 羡慕 摧毁 富裕 轻蔑 勘测
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1、《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表达了对家乡孩子
2、书信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3、巴金原名李尧棠,又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作家,曾作中国作家协会,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风》、《雷》、《电》;《寒夜》、《萌芽》、《随想录》。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像巴金这样著名的作家还有:郭沫若、茅盾、朱自清、闻一多、冰心、老舍、艾青。
5、课文习题2。
(1)“终于”不能省掉,强调了巴金爷爷在提笔写字非常困难的
情况下,坚持着给家乡孩子们回信,体现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理解和关爱。 (2)“终于”强调了巴金爷爷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是经过种种努力,“思索”、“追求”之后得来的。
19、钱学森
1、《钱学森》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刻不忘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及发射所作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2、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交响乐之父——海顿炸药之父——诺贝尔
活字印刷术之父——毕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产
世界光纤之父——高锟飞机之父——莱克兄弟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两弹元勋——邓稼先几何之父——欧几里德
3、背诵钱学森的话及所表达的感情。
4、课后第4题。
(1)表达了钱学森的一片爱国感情,他牢记自己的祖国是中国,他要为祖国人民多做实事。(2)表达了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5、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第1自然段应放在放在第6自然段的后面,把它放
在文章开头是一种倒叙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的效果。
20、詹天佑
1、《詹天佑》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不怕帝国主义者要挟嘲笑,克服工程中的千难万险,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京张铁路从北京到张家口,全长200公里,是联系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
3、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事迹,修筑京张铁路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
作者依次写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事,赞扬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
4、居庸关: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八达岭:中部凿井法。青龙桥路段:设计“人”字形线路,要求会画示意图。
5、“……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中的“争夺”是指争相夺取。在句子中是说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想夺取铁路的修筑权。
“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这句中的“争持”指争论得相持不下。在句子中是说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想控制我们的北部,竞相强词夺理,让事情僵持下来。
21、鞋匠的儿子
1、《鞋匠的儿子》课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2、林肯:美国伟大的民主主义政治家,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1865年4月15日遇刺身亡,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3、一个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国家总统,靠的是他超人的智慧、杰出的才华、宽容大度和谦逊的人格魅力。
4、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三个“永远”,其中第一个“永远”体现了林肯宽宏大度的胸襟;第二个“永远”表达了林肯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第三个“永远”表达了他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感激。
5、课后第三题。参议人员对林肯的态度由尴尬——羞辱——大笑——静默—
—赞叹,宽容是一种力量,因为林肯的谦逊、朴实、不卑不亢、宽容、正义赢得了大家的感动和掌声,所以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
6、“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句话中“裂开的房子”就是指当时美国正处于南北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完整的整体”指一个统一的国家。这句话表达了林肯希望国家结束,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的愿望。
7、有关“宽容”的名言。
(1)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屠格涅夫(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3)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地处罚更加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练习6
《大风歌》是西汉刘邦所作,表现了他重新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
22、古诗两首
yù gōng jiàn pái huái
易错字音:子聿躬行一鉴开徘徊
易错字:子聿躬行一鉴开徘徊终觉浅老始成
易考点: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小儿子子聿。这首诗深信导阐述了知与行之间的关系。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习的人。
《观书有感》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作品。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壁喻读书体会。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2、背诵全诗及诗意。
《冬夜读书示子聿》字词注解
示:教导、告诫;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
始:才。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觉:极,最。
浅:少。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亲自实践。
全诗意思:古人做学问是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
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
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
。
《观书有感》字词注解
方塘:方形的水塘,又称半亩塘。渠:它。指方塘里的水。
哪得:怎么会。清如许:这样清澈。鉴:镜子为:因为。(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全诗意思: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的影子倒映在吃面上,来回移动。
请问这池塘里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水从源头不断流来,从而成了活水。
拓展:
1、来自古诗的成语:粉身碎骨山重水复万紫千红柳暗花明春色满园不拘一格
2、人物简介:
陆游:字,号放翁。汉族,山阴(今浙江)人,南宋著名诗人。与、、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合称“”。著有《》、《》、《》、《》等。是目前为止存诗量最多的诗人。
:元晦,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府(今省),南宋著名的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是、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3、《观书有感》(其二)
朝代:南宋诗人: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3、学与问
yào shi áo fǔ
易错字音:钥匙翱翔相辅相成
易错字:不懈探求钥匙翱翔
课文内容:
1、《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易考点:
1、背诵《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芒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中的“尽”为完,指桃花凋谢,“始”为才,刚刚。
句意:农历四月,春去夏来,山下的白花都已凋谢,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首诗的后两句是: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说说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同时,将勤学好问和思考观察结合起来,不断思考,不断探求,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拓展:
1、哥白尼:波兰天文天学家,创立“日心说”,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巨著《天体运行论》
沈括:北宋科学家,创作科学巨著《梦溪笔谈》。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2、有关勤学好问的成语:
不耻下问、刨根问底、敏而好学、打破砂锅问到底
有关学问的名言:
问好是开辟一切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论语》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24、大自然的文字
zhēn
易错字音:铁砧
易错字:小熊铁砧耸立青苔
课文内容:
1、《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文中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云朵、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
易考点:
1、星星:辨别方向云朵:观察天气
石灰石:地质变化花岗石:地质变迁
2、理解“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的含义:只有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才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
拓展:
1、了解大自然的各种文字。
坠子云要下雨,蘑菇云刮大风,鱼鳞云水淋淋
昆虫,蚂蚁搬家洪灾来,蜻蜓低飞要下雨
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会把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
2、作者伊林: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科学著作有《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
3、含有“星”的成语:
披星戴月柳眉星眼大步流星灿若繁星
4、有关云额和天气的谚语:
天上跑台云,地下雨淋淋。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课文内容:
1、《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读报的方法,主要讲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
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2、读报的注意点:第一、掌握读报的方法,先浏览,再精读;
第二、讲文明,放在一定地方;
第三、阅读后洗手,以免油墨沾
练习7
背诵关于读收的名言及古今贤文(读书篇)。
欲知天下事,需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遍于思索,朗读遍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