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大一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的文化素质课程。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掌握现代社会人类健康新理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理解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掌握大学生时代学习心理的促进、人际关系调适、青春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的维护、求职与择业的心理准备以及挫折应对方式等大学生活适应方面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促进青年大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和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努力推进大学生健康成才,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
2、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所涉及的基本内容,懂得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和行为方式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掌握大学生时代学习心理的促进、人际关系调适、青春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的维护、求职与择业的心理准备以及挫折应对方式等大学生活适应方面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走出心理健康的误区——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学内容 大学生心理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重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难点:大学生培养健康心理的途径与方法。
第二章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教学内容 自我意识的涵义及结构;自我意识的作用;自我意识类型;自我意识发展中的问题;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重点:自我意识的概念掌握,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培养;难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作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中的问题。
第三章 领略和谐的魅力——大学生人格心理的健全
教学内容 人格心理概述:人格的定义、结构;与人格有关的概念;人格研究的相关理论;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九种人格障碍;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健全人格的含义、如何健全人格;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大学生的人格结构、大学生的人格特征。重点:大学生的人格结构和特点,大学生的常见人格障碍;难点:人格结构的相关理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第四章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大学生心理情绪的调节
教学内容 情绪概述:情绪的构成与状态;情绪与情感;大学生情绪特征与差异:大学生心理情绪的特征;大学生健康心理情绪的标准;大学生群里的心理情绪差异;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与调试。重点:情绪的构成,情绪问题种类;难点:情绪的状态,情绪问题的调试。
第五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教学内容 人际交往的含义、类型、特征、发展状况: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按照发展静动态的划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几种类型;发展不同阶段体现的特征;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人际交往的时代变化,如网络人际交往的兴起;人际交往必备的心理品质(共感等)、应变手段;合理利用人际交往常见的技巧,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等;礼仪的含义、类型与人际交往的关系:身体语言、外貌特征等等;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心理调适: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投射效应、定势效应及相应调适方法。重点:人际交往的含义和类型,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难点:人际交往的心理品质和技能培养,调适方法的认知和行为转变。
第六章 开美丽的花,结结实的果——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适
教学内容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恋爱的形成与发展、恋爱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大学生恋爱现象的心理透视:大学生恋爱的现状解析,恋爱现象的心理透视、几种不恰当的恋爱观、健康恋爱心理的培养;性心理内涵、发展、性别差异等;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调适;培养健康的性心理观。重点:恋爱心理的认知,性心理的涵义及现状;难点: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调适方法的认知和行为转变。
第七章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大学生网络心理的培育
教学内容 正确认识网络世界,了解网络世界的心理学特征;大学生网络心理的现状及成因,网络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及成因;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及成因;培育健康的大学生上网心理。重点:互联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克服;难点:大学生网络行为及其心理分析,如何结合实际矫正大学生网络成因。
第八章 自古雄才多磨难——大学生挫折心理的
教学内容 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及其成因:挫折的定义、成因;挫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积极意义;大学生受挫后的行为表现:积极行为;大学生受挫后的行为表现:消极行为、妥协行为;大学生挫折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重点: 大学生受挫后的积极行为,大学生挫折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难点:挫折的成因,大学生受挫后的行为表现。
第九章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在心理上迎接成功
教学内容 成才与心理健康;大学生成才心理问题易发区域——择业与求职;
大学生健康成才心理的培养;结合视频,进行案例分析。重点:大学生择业的常见心理问题及调适,大学生健康成才心理的培养的途径与方法;难点:大学生在求职面试中的不良心理及其克服,如何结合具体案例对大学生的成才心理问题分析与解答。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
1、课堂教学
本课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因特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为学生自学指定必读书目和参考阅读文献目录,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进行指导。教学主要以教材为基础,以恰当合理的结构传授给学生相应的知识。同时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并与其专业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
组织小组或班级进行案例分析及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心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大学生心理生活的层面,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作业
每次课后提出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题目,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资料或者网络平台查阅文献,进行思考和讨论。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在下一次上课时提交主讲教师。
4、考试
本课程为命题开卷考试。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考勤分、作业分和卷面分,其中考勤占15%,作业占25%,卷面成绩占60。通过简要陈述、综合论述和案例剖析三种试题类型,考察大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心理科学的实际情况。
五、学时分配
| 章节 | 主要内容 |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
| 讲 授 | 实验 | 上机 | 习题 | 讨论与视频 | 课外 | 小计 | ||
| 第一章 | 走出心理健康的误区——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 | 3.5 | 0.5 | 4 | ||||
| 第二章 |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 3.5 | 0.5 | 4 | ||||
| 第三章 | 领略和谐的魅力——大学生人格心理的健全 | 3.5 | 0.5 | 4 | ||||
| 第四章 |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大学生心理情绪的调节 | 3.5 | 0.5 | 4 | ||||
| 第五章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 3.5 | 0.5 | 4 | ||||
| 第六章 | 开美丽的花,结结实的果——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适 | 3.5 | 0.5 | 4 | ||||
| 第七章 |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大学生网络心理的培育 | 3.5 | 0.5 | 4 | ||||
| 第八章 | 自古雄才多磨难——大学生挫折心理的 | 3.5 | 0.5 | 4 | ||||
| 第九章 |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在心理上迎接成功 | 3.5 | 0.5 | 4 | ||||
| 合计 | 31.5 | 4.5 | 36 | |||||
教材:魏成菊等主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参考书目录:
1、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
2、樊富珉,费俊峰,《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月11月版;
3、黄希庭,郑涌,《心理学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月11月版;
4、胡凯著:《大学生发展型团体心理辅导》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雷敏著:《大学生心理疾病报告》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钱铭怡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版;
7、王登蜂主编:《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8、郑日昌主编:《大学生心理咨询》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