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0:18:59
文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栖息(qī)绽开(zhàn)伫立(chù)诧异(chà)B.硕果(shuò)殷红(yīn)憎恶(wù)震悚(sǒng)C.繁琐(suǒ)门槛(jiàn)烦躁(zào)惊心动魄(pò)D.晌午(shǎng)驿路(yì)迸溅jiàn)踌躇(chóu)2.下列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愧怍告罄慷慨相
推荐度:
导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栖息(qī)绽开(zhàn)伫立(chù)诧异(chà)B.硕果(shuò)殷红(yīn)憎恶(wù)震悚(sǒng)C.繁琐(suǒ)门槛(jiàn)烦躁(zào)惊心动魄(pò)D.晌午(shǎng)驿路(yì)迸溅jiàn)踌躇(chóu)2.下列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愧怍告罄慷慨相
部 编 版 语 文 七 年 级 下 学 期

期  末  测  试  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栖息(qī)        绽开 (zhàn)    伫立( chù)      诧异(chà)

B. 硕果(shuò)     殷红(yīn)      憎恶(wù)      震悚(sǒng)

C. 繁琐(suǒ)      门槛(jiàn)    烦躁(zào)      惊心动魄(pò)

D. 晌午 (shǎng)     驿路(yì)     迸溅jiàn)       踌躇(chóu)

2. 下列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愧怍               告罄         慷慨         相提并论

B 耐人寻味           选骋         点缀         峰芒毕露

C. 契而不舍           怪诞         卓越         莫明其妙

D. 霹雳               炽热         伴侣         语无轮次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明出色的演讲,赢得阵阵掌声,他获得“演讲小能手”的称号真是当之无愧的。

B. “嫦娥奔月”的故事,真可谓家喻户晓。

C. 王老师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同学们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

D. 父亲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          ,          ,          。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 ③犹如春风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A. ①③②④    B. ③①④②    C. ②③①④    D. ③②④①

5. 展开联想仿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我喜欢仰望湛蓝广袤的蓝天,因为它使我的心沉静;我喜欢丈量巍峨高大的崇山,因为它使我的心谦逊____,____。

6. 名著阅读

尼摩船长走在前面,他的同伴在后面距离好几步跟随着我们。康塞尔和我,彼此紧挨着,好像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金属外壳交谈似的。我不再感到我的衣服,我的鞋底,我的空气箱的沉重了,也不觉得这厚厚的圆球的分量,我的脑袋在圆球中间摇来晃去,像杏仁在它的核中滚动一般。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国的____________(人名),他被誉为“____________”。

(2)尼摩船长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填两个即可)

7. 综合性学习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七年级(1)班开展了“孝敬亲老,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活动方式来达到活动目的?请写出两个。

活动项目一:________________; 活动项目二:______________

(2)请你扣住主题,为此次活动写一则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请你给母亲发一则微信,表达对母亲感恩之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_________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_________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___________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6)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7)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8)在《约客》中,作者用对句写景,极富时令和地方特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

(2)濯清涟而不妖(         )

(3)亭亭净植  (         )

(4)陶后鲜有闻(          )

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B. 作者从生长环境、风度气质、体态香气等方面描写莲花,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C. 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正面衬托莲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D. 短文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12. 读文赏荷:

赏荷,不但观其形美,更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3. 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14.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15.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中,你觉得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16. 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主要由买《山海经》而生发的。

B. 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

C.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D. 在作者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

17. 当阿长把《山海经》买来给作者时,作者内心的情感是很复杂的。如果你是作者,会对阿长说些什么呢?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

季羡林

①想得最多的是董秋芳先生。

②董先生是我在济南高中时的国文教员,笔名冬芬。胡也频先生被通缉后离开了高中,再上国文课时,来了一位陌生的教员,个子不高,相貌也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一只手还似乎有点毛病,说话绍兴口音颇重,不很容易懂。但是,他的笔名我们却是熟悉的。他翻译过一本苏联小说——《争自由的波浪》,由鲁迅先生作序。他写给鲁迅先生的一封长信,我们在报刊上读过,现在收在《鲁迅全集》中。因此,面孔虽然陌生,但神交却已很久。这样一来,大家处得很好,也自是意中事了。

③在课堂上,他同胡先生完全不同。他不讲什么“现代文艺”,也不宣传,只是老老实实地讲书,认真小心地改学生的作文。他也讲文艺理论,却不是弗里茨,而是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都是鲁迅先生翻译的。他出作文题目很特别,往往只在黑板上大书“随便写来”四个字,意思自然是,我们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丝毫不受约束,有绝对的写作自由。

④有一次,在董先生的作文课堂上,我在“随便写来”的启迪下,写了一篇记述我回故乡的作文。感情真挚,自不待言。在谋篇布局方面却没有意识到有什么特殊之处。作文本发下来了,却使我大吃一惊,先生在作文本每一页的空白处都写了一些批注,不少地方有这样的话:“一处节奏”“又一处节奏”,等等。我真是如拨云雾见青天:“这真是我写的作文吗?”这真是我的作文,不容否认。“我为什么没有感到有什么节奏呢?”这也是事实,不容否认。我的苦心孤诣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却被董先生和盘托出。知己之感,油然而生。这决定了我一生的活动。从那以后,六十年来,我从事研究的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与文章写作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感情一受到剧烈的震动,所谓“心血来潮”,则立即拿起笔来,写点什么。至今已到垂暮之年,仍然是积习难除,锲而不舍。这同董先生的影响是绝对分不开的。我对董先生的知己之感,将伴我终生了。

⑤五十年代初,在民盟一次会议上,完全出乎我意料,我竟见到了董先生,他已垂垂老矣。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也非常激动。但是我平生有一个弱点: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感情。董先生看来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揣着一把火,表面上却颇淡漠,大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之概了。

⑥我生平还有一个弱点,我曾多次提到过,这就是,我不喜欢拜访人。这两个弱点加在一起,就产生了致命的后果:我同我平生感激最深、敬意最大的老师的关系,看上去有点若即若离了。

⑦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董先生退休了,离京回到了老家绍兴。这时大概正处在十年浩劫期间,我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自顾不暇,没有余裕来想到董先生了。

⑧又过一些时候,听说董先生已经作古。乍听之下,心里震动得非常剧烈。一霎时,心中几十年的回忆、内疚、苦痛,蓦地抖动起来,我深自怨艾,痛悔不已。然而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是无法挽回的。看来我只能抱恨终天了。等我们两个隔世相遇的时候,我相信,我的两个弱点经过地狱的磨练已经克服得相当彻底,我一定能向他表露我的感情,一定常去拜访他,做一个程门立雪的好弟子。

⑨然而,这一些都是可能的吗?这不是幻想又是什么呢?“他生未卜此生休”。我怅望青天,眼睛里溢满了泪水。

18.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我”与董秋芳先生相识相惜过程中所发生的事。

A___________→ 董老师认真批改我的作文→B__________→我获悉董老师的离世

19. 初识董秋芳先生给我的印象和相处下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请分析其作用。

20. 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的含义以及作用。

(1)我的苦心孤诣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却被董先生和盘托出。

(2)我怅望青天,眼睛里溢满了泪水。

21. 下列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又过一些时候,听说董先生已经作古。乍听之下,心里震动得非常剧烈。一霎时,心中几十年的回忆、内疚、苦痛,蓦地抖动起来,我深自怨艾,痛悔不已。

22.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最让你难忘的老师以及他(她)对你的影响。

(只能写×老师,不能写老师的真实姓名)

四、写作(55分)

23. 要求:内容具体,富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班级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1)昙花一瞬间的开放,留下了满园的馨香;流星一瞬间的划过,赢得了全世界的目光。生活中瞬间的事物很多,瞬间的美也很多。当你面对忧愁的朋友会心一笑,你展现了瞬间的美;当你把路旁的纸屑投入垃圾箱,你拥有了瞬间的美,当你站在领奖台上激动得热泪盈眶,你展现了瞬间的美…其实,美,一瞬间就足够了,一瞬间即是永恒。那一瞬间的美,足够让自己乃至他人回想一生,品味一世。

请以“美瞬间”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母亲对我说,如果你想人生更加精彩,那么你要多吃一点儿苦,多读一点儿书,因为只有在春天里播种,你才能收获满园春色。

老师对我说,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么你就当一颗星星,因为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能否做一个更好的你。

朋友对我说,如果你不能预知未来,你就要努力把握现在,因为只有珍惜当下,你才不会让青春留下遗憾。

你读了以上材料,有怎样的启发和感悟?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答案与解析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栖息(qī)        绽开 (zhàn)    伫立( chù)      诧异(chà)

B. 硕果(shuò)     殷红(yīn)      憎恶(wù)      震悚(sǒng)

C. 繁琐(suǒ)      门槛(jiàn)    烦躁(zào)      惊心动魄(pò)

D. 晌午 (shǎng)     驿路(yì)     迸溅jiàn)       踌躇(chóu)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项,chù——zhù;B项,yīn——yān;C项,jiàn——kǎn。

2. 下列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愧怍               告罄         慷慨         相提并论

B. 耐人寻味           选骋         点缀         峰芒毕露

C. 契而不舍           怪诞         卓越         莫明其妙

D. 霹雳               炽热         伴侣         语无轮次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B项,选骋(聘),峰芒毕露(锋);C项,契而不舍(锲),莫明其妙(名);D项,语无轮次(伦)。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明出色的演讲,赢得阵阵掌声,他获得“演讲小能手”的称号真是当之无愧的。

B. “嫦娥奔月”的故事,真可谓家喻户晓。

C. 王老师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同学们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

D. 父亲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C项“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贬义词,用在句中不恰当。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          ,          ,          。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 ③犹如春风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A. ①③②④    B. ③①④②    C. ②③①④    D. ③②④①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的能力。阅读文段可知,此文段是有关汉字词汇的阐述。首先阅读四个句子可知①④讲的是消失,②③讲的是产生,所以①④在一起,②③在一起,排除A、B;根据句子“大量产生”这一关键词,②句用紧跟上句具体数字说明词汇产生的数量,故②在首位,排除D。故选C。

5. 展开联想仿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我喜欢仰望湛蓝广袤的蓝天,因为它使我的心沉静;我喜欢丈量巍峨高大的崇山,因为它使我的心谦逊____,____。

【答案】    (1). 示例:我喜欢纵观广阔无垠的大海,    (2). 因为它使我的心宽广。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要求仿照所给出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仿写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句式一致。要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把例句中每一句话分割成几部分,确定保留与变化部分。②修辞相同。如果所给例句运用了某种修辞,仿写句子时一定要注意与例句的修辞相同。③字数大体相等。仿写时字数要尽可能与所给例句一样多。④语意连贯。所写句子要符合整段文字的内容,感情色彩、语体风格应保持一致。本题采用“我喜欢……,因为它使我的心……”的格式来写即可。

6. 名著阅读

尼摩船长走在前面,他的同伴在后面距离好几步跟随着我们。康塞尔和我,彼此紧挨着,好像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金属外壳交谈似的。我不再感到我的衣服,我的鞋底,我的空气箱的沉重了,也不觉得这厚厚的圆球的分量,我的脑袋在圆球中间摇来晃去,像杏仁在它的核中滚动一般。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国的____________(人名),他被誉为“____________”。

(2)尼摩船长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填两个即可)

【答案】    (1). (1)《海底两万里》    (2). 法国    (3). 凡尔纳    (4). “科学时代的预言家”(或“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5). (2)有同情心    (6). 知识渊博(或:有反抗精神、性格忧郁)

【解析】

【分析】

【详解】(1)根据文段中“尼摩船长”这一人物,可以明确上述文字出自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作者凡尔纳,法国作家,他被公认为是“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这是对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整部作品可知,尼摩船长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7. 综合性学习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七年级(1)班开展了“孝敬亲老,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活动方式来达到活动目的?请写出两个。

活动项目一:________________; 活动项目二:______________

(2)请你扣住主题,为此次活动写一则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请你给母亲发一则微信,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讲有关“孝敬亲老”的感人故事;    (2). 办有关“孝敬亲老”为内容的手抄报;开展“孝敬亲老”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等;开展“孝敬亲老”的演讲比赛等;    (3). (2)如:“孝敬亲老,弘扬美德”、“饮水要思源,为人不忘亲”、“人生首要,莫过于孝”等,能体现活动主题和具有宣传号召作用。    (4). (3)至少要有一种修辞手法,并且要抒发内心真挚的情感,表达流畅。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如果题目中给出某些活动,还要注意所补充活动的格式要与之相同。据此可围绕“孝敬亲老”设计活动,举行演讲比赛或是故事会等均可。

(2)拟写宣传语的目的是让受众了解某些内容,所以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中心明确;又因为受众的文化水平不一,所以宣传语一定要易懂易记,大多会采用对偶的修辞。围绕“孝敬亲老,从我做起”的主题拟写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题意可知,本题是用微信的形式来表示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因为是微信,所以一定简短、得体,还要有创意,可以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_________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_________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___________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6)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7)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8)在《约客》中,作者用对句写景,极富时令和地方特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会当凌绝顶    (2). (2)烟笼寒水月笼沙    (3). (3)不畏浮云遮望眼    (4). (4)独怆然而涕下    (5). (5)深林人不知    (6). (6)凭君传语报平安    (7). (7)苔痕上阶绿    (8). 草色入帘青    (9). (8)黄梅时节家家雨    (10). 青草池塘处处蛙

【解析】

【分析】

【详解】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绝、笼、畏、怆、凭”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

(2)濯清涟而不妖(         )

(3)亭亭净植  (         )

(4)陶后鲜有闻(          )

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B. 作者从生长环境、风度气质、体态香气等方面描写莲花,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C. 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正面衬托莲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D. 短文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12. 读文赏荷:

赏荷,不但观其形美,更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9.     (1). (1)多    (2). (2)洗    (3). (3)竖立    (4). (4)少    

10. (1)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2)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很多了。    11. C    

12. 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更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解析】

【9题详解】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其中“鲜”读“xiǎn”,“少”的意思。

【10题详解】

文言文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濯:洗涤;妖:妖媚;宜;应该;众:多。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

【11题详解】

C项错误,本文用菊正面衬托莲花,用牡丹反面衬托莲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12题详解】

完成此题要联系文段内容,观点明确,有理有据。阅读甲文,了解内容,从“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等语句体现了君子什么品质来回答即可;阅读乙文,了解内容,从“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来回答即可。

(甲)选自《周敦颐集》  作者:周敦颐  年代:北宋

(乙)选自《夏日赏荷》  作者:李盛仙  年代:不详

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乙)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临近湖边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会同几个朋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叶荷花,意兴正浓,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显现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百花中的神品啊。李太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太贴切绝妙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3. 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14.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15.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中,你觉得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16. 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主要由买《山海经》而生发的。

B. 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

C.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D. 在作者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

17. 当阿长把《山海经》买来给作者时,作者内心的情感是很复杂的。如果你是作者,会对阿长说些什么呢? 

【答案】13. 阿长来问时,“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问了,也就对她说了。我认为说与不说一样。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对阿长的关心询问并未放在心上。    

14.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看见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时内心受到的强烈震撼比作遇到霹雳一般,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内心受到的强烈震动,“我”被阿长深深打动了,表现“我”当时激动、敬佩、感激等复杂的心情。    

15. (1)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敬佩与爱戴(或敬佩与感激)。

(2)朴实,善良,关爱孩子(答两点即可)    16. B    

17. 有创意,表达清楚流畅,情感真挚。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把握。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阿长问我,“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是“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何况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作者觉得与她多说无益。说明“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只是随便说说而已,表现“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霹雳”运用比喻修辞,和词语“震悚”一起表现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我”没有料到长妈妈会帮我买《山海经》,也表现了“我”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和感激之情。

【15题详解】

第(1)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揣摩人物情感的能力。根据“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可知,阿长的神力在何处。这句话是作者对阿长的高度评价,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佩和爱戴。第(2)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未选入文本中的阿长让我过年吃福橘的小事可知,阿长其实是很爱我的,只是她的表达方式让我难以接受罢了,正是因为阿长对我的关爱,不想让我失望,所以才会不辞辛苦为我买为这本书,表现了她的善良和朴实。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辨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不准确,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只是听到作者经常说起,是模仿作者声音的,因此不是表现阿长的无知,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理解作者对绘图的《山海经》渴念,理解作者对长妈妈买《山海经》的不抱希望和得知长妈妈买来《山海经》的惊讶与感激揣摩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

季羡林

①想得最多的是董秋芳先生。

②董先生是我在济南高中时的国文教员,笔名冬芬。胡也频先生被通缉后离开了高中,再上国文课时,来了一位陌生的教员,个子不高,相貌也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一只手还似乎有点毛病,说话绍兴口音颇重,不很容易懂。但是,他的笔名我们却是熟悉的。他翻译过一本苏联小说——《争自由的波浪》,由鲁迅先生作序。他写给鲁迅先生的一封长信,我们在报刊上读过,现在收在《鲁迅全集》中。因此,面孔虽然陌生,但神交却已很久。这样一来,大家处得很好,也自是意中事了。

③在课堂上,他同胡先生完全不同。他不讲什么“现代文艺”,也不宣传,只是老老实实地讲书,认真小心地改学生的作文。他也讲文艺理论,却不是弗里茨,而是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都是鲁迅先生翻译的。他出作文题目很特别,往往只在黑板上大书“随便写来”四个字,意思自然是,我们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丝毫不受约束,有绝对的写作自由。

④有一次,在董先生的作文课堂上,我在“随便写来”的启迪下,写了一篇记述我回故乡的作文。感情真挚,自不待言。在谋篇布局方面却没有意识到有什么特殊之处。作文本发下来了,却使我大吃一惊,先生在作文本每一页的空白处都写了一些批注,不少地方有这样的话:“一处节奏”“又一处节奏”,等等。我真是如拨云雾见青天:“这真是我写的作文吗?”这真是我的作文,不容否认。“我为什么没有感到有什么节奏呢?”这也是事实,不容否认。我的苦心孤诣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却被董先生和盘托出。知己之感,油然而生。这决定了我一生的活动。从那以后,六十年来,我从事研究的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与文章写作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感情一受到剧烈的震动,所谓“心血来潮”,则立即拿起笔来,写点什么。至今已到垂暮之年,仍然是积习难除,锲而不舍。这同董先生的影响是绝对分不开的。我对董先生的知己之感,将伴我终生了。

⑤五十年代初,在民盟一次会议上,完全出乎我意料,我竟见到了董先生,他已垂垂老矣。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也非常激动。但是我平生有一个弱点: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感情。董先生看来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揣着一把火,表面上却颇淡漠,大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之概了。

⑥我生平还有一个弱点,我曾多次提到过,这就是,我不喜欢拜访人。这两个弱点加在一起,就产生了致命的后果:我同我平生感激最深、敬意最大的老师的关系,看上去有点若即若离了。

⑦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董先生退休了,离京回到了老家绍兴。这时大概正处在十年浩劫期间,我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自顾不暇,没有余裕来想到董先生了。

⑧又过一些时候,听说董先生已经作古。乍听之下,心里震动得非常剧烈。一霎时,心中几十年的回忆、内疚、苦痛,蓦地抖动起来,我深自怨艾,痛悔不已。然而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是无法挽回的。看来我只能抱恨终天了。等我们两个隔世相遇的时候,我相信,我的两个弱点经过地狱的磨练已经克服得相当彻底,我一定能向他表露我的感情,一定常去拜访他,做一个程门立雪的好弟子。

⑨然而,这一些都是可能的吗?这不是幻想又是什么呢?“他生未卜此生休”。我怅望青天,眼睛里溢满了泪水。

18.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我”与董秋芳先生相识相惜过程中所发生的事。

A___________→ 董老师认真批改我的作文→B__________→我获悉董老师的离世

19. 初识董秋芳先生给我的印象和相处下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请分析其作用。

20. 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的含义以及作用。

(1)我的苦心孤诣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却被董先生和盘托出。

(2)我怅望青天,眼睛里溢满了泪水。

21. 下列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又过一些时候,听说董先生已经作古。乍听之下,心里震动得非常剧烈。一霎时,心中几十年的回忆、内疚、苦痛,蓦地抖动起来,我深自怨艾,痛悔不已。

22.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最让你难忘的老师以及他(她)对你的影响。

(只能写×老师,不能写老师的真实姓名)

【答案】18.     (1). A.董老师担任我的国文教员    (2). B.我多年后与董老师相遇    

19. 用了欲扬先抑(或先抑后扬)的写法。先写初识董老师时是那样平凡普通,为下文突出董老师的文学才华起反衬作用。更好地抒发了作者对董老师的崇高敬意。    

20. (1)“和盘托出”是全都讲出来,毫不保留的意思。文中表现了董老师批改“我”作文的认真及对“我”写作能力的肯定。

(2)“怅望”是惆怅地看望或想望或观看。在文中表现了“我”对已离世的董老师的思念和还未及向老师倾吐心声的遗憾、后悔。    

21. 心理活动描写,真切地写出当我听说先生离世时内心的震动以及极度痛苦、悔恨之情。    

22. 学生能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写出X老师对自己的影响(要求:叙事简洁、流畅)。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能力。文章第二段写的是董老师担任我的国文教员;第三、四段写董老师认真批改我的作文;第五——七段写多年后我与董老师相遇;最后写董老师的离世,我感慨颇多。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欲扬先抑写法的分析理解能力。其作用是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文章首先写初识董老师时的印象是平凡普通,为下文表现董老师的文学才华起反衬作用,更好地抒发了作者对董老师的崇高敬意,起到突出主旨的作用。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词语的本意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和盘托出”本意是全都讲出来,毫不保留,在文中指的是“我”苦心孤诣的写作特点被董老师全部分析了出来,并且表达出对“我”写作能力的肯定。“怅望”本意是惆怅地看望或想望,结合前文内容可以看出,这个词语表现了“我”对董老师的深深怀念之情,也饱含着对没来得及对董老师表达感激之情的遗憾和悔恨。结合文段的内容理解分析即可。

【21题详解】

这是一段对“我”的心理活动描写,从“乍听之下,心里震动得非常剧烈”可以体会出当“我”听说先生离世时内心的震动;从“心中几十年的回忆、内疚、苦痛,蓦地抖动起来,我深自怨艾,痛悔不已”可以体会出“我”的极度痛苦和悔恨之情。

【22题详解】

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写出自己难忘的老师,阐明老师对自己的人生影响即可。

四、写作(55分)

23. 要求:内容具体,富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1)昙花一瞬间的开放,留下了满园的馨香;流星一瞬间的划过,赢得了全世界的目光。生活中瞬间的事物很多,瞬间的美也很多。当你面对忧愁的朋友会心一笑,你展现了瞬间的美;当你把路旁的纸屑投入垃圾箱,你拥有了瞬间的美,当你站在领奖台上激动得热泪盈眶,你展现了瞬间的美…其实,美,一瞬间就足够了,一瞬间即是永恒。那一瞬间的美,足够让自己乃至他人回想一生,品味一世。

请以“美的瞬间”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母亲对我说,如果你想人生更加精彩,那么你要多吃一点儿苦,多读一点儿书,因为只有在春天里播种,你才能收获满园春色。

老师对我说,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么你就当一颗星星,因为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能否做一个更好的你。

朋友对我说,如果你不能预知未来,你就要努力把握现在,因为只有珍惜当下,你才不会让青春留下遗憾。

你读了以上材料,有怎样的启发和感悟?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答案】(1)美的瞬间

瞬间,是怎样的一个名词?是一秒?还是一毫秒?还是一微妙?瞬间也许就是意识闪过大脑的那一刻吧。昙花一现,流星一闪……许许多多的瞬间构成了我们多彩的人生。这个瞬间是美丽的,但美丽的不仅仅是那一瞬间,美丽的是我们的一生。

有人说,每个人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又赤裸裸地离开。来的那一瞬间,我们带着一份纯真,善良。那时的我们是一张白纸,洁白无瑕。渐渐地,我们长大了。 懂得在那张白纸上涂涂画画,是好是坏,都是我们自己画的。每一个瞬间都是美丽的。直到画完最后一个瞬间时,才终于完美地画上了人生的句号。那个时候,我们 什么也带不走。但这无数个美丽的瞬间留给了后人,那些回忆待他们细细咀嚼,回味。

美丽,又岂止一瞬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月也好,人也罢。只因有了那无穷无尽美丽的瞬间才会构成永恒,人类才会在宇宙中生生不息。

 地球没有美丽的瞬间依然会不停地转动,但人没有了美丽的瞬间就不再称之为人生。那么,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每一个瞬间都是美丽的?答案当然不是。所以才需要 我们去创造美丽的瞬间,尽可能地改写那平庸的命运。鲁迅因为有了一支笔,唤起了中国还未彻底睡去的文人墨客。而我们为何不用我们的手,我们的脚,我们的心 去改变命运?改变那平淡无奇的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写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 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 而斗争。”也许我们做的并不是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但就在我们努力创造每个美丽的瞬间时,我们也不会因为没有把握命运而羞愧。至少,这一生,我们尽了最大 的努力。

最后的国学大师钱穆在那个人人都唾弃国学,崇洋媚外的时代,坚守了那一份真,编写了《国史大纲》,为中国国学创造了美丽的瞬间,而那美丽的瞬间在不懈地努 力下,终于化成了永恒。所以,在人人都在过那平庸的生活时,请努力地创造美的瞬间,让这许许多多的瞬间,成就你我多彩的人生!

(2)成功需要勤奋

卡莱尔曾激励我们:“天才就是无止境勤奋学习的能力。”可见勤奋造就成功,造就天才。正如,如果你想要渡过大河,就必须通过桥梁,而勤奋就是梦想和成功的“桥梁”。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纵观历史,哪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不是通过勤奋学习、刻苦努力才实现了自己人生目标的呢?司马迁从42岁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经18载。李时珍花了30多年的时间参阅了800多类书籍,抄写读书笔记上万份,他深入大山,先后游历了七个省收集了上万个药方,最后终于写出了医学史著《本草纲目》。可见,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首先要有刻苦勤奋的精神。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没有成功可言。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但她从小是个聋哑人。父母给她请了一个老师来教她学习,但是海伦听不见,也看不见,怎么学呢?老师就想出一个办法:把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手心上,写下洋娃娃这个词儿,以后海伦就知道什么是洋娃娃了。从此海伦喜欢上了这种学习方法,虽然她又聋又哑学习十分困难,但她不怕艰难,以惊人的毅力学习、生活,最终成为了一代名流。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勤奋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只要我们勤奋刻苦,一定会有所收获。

有的人自恃天分高,不愿脚踏实地地去勤奋钻研,结果只能是与成功失之交臂。北宋时期,民间有一个神童,名叫方仲永,五岁便可指物作诗。但他父亲只知带着他四处炫耀自己的才能,而没有引导他勤奋学习,最终他天分丧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不肯勤奋学习,有过人的天分又有什么用呢?因此只有确立目标,为之奋斗,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汗水,才会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勤奋造就成功优秀作文勤奋造就成功优秀作文。

古今中外,那些成功人士耀眼的光华背后,是超过常人的付出。他们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着的,是常人无法承受的辛酸和汗水。华罗庚说“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不是对勤奋造就成功的最好诠释吗?

【解析】

【分析】

【详解】(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美的瞬间”,题目中包含着记叙的要素。“瞬间”点明特定的时间,这是一种明确的;“美”一是暗示了人物应以“我”为主,写“我”的情感体验;二是显示了事件的性质和结果,所写事件必须是给人带来“美”体验的美好事件,还要写出事件的起因和经过,交代清楚为什么会产生“美”的结果。选材可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自己受到亲人、师长、朋友甚至陌生人的关爱和帮助,内心感到美;二是自己为他人提供了帮助受到了赞扬而感到美。写作时,不要忽视了“瞬间”这一时间限定,事件的发生一定在特定的时间段。

(2)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给出三句话,揭示的主题分别是:“刻苦或勤奋”“正确认识自己”“珍惜”。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从中选择一个关键词语,作为自己的写作切入点。此话题可以写作记叙文,也可以写作议论文。假如我们选定的切入角度是关键词是“刻苦”,我们可以写自己因为刻苦学习而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的事情或者不努力刻苦而惨遭失败的事情,从中揭示了刻苦的重要性。如果写作议论文,就先依据材料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成功需要刻苦,然后采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加以论证,最后总结全文。

【点睛】(1)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2)写“给材料”作文,应该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①认真阅读材料,准确把握题意。正式写作前,首先要认真阅读这些材料,把握材料的内涵与要旨,搞懂命题所提出的写作要求,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题意,然后据此写作。否则,写起来就会发生偏差,不合命题要求,甚至出现离题现象。②紧扣材料要求,把握写作重点。在读懂材料内容、明确写作要求的基础上,要紧紧围绕材料和要求来构思如何写作。除了要明确写作的文体要求之外,还必须紧扣材料的中心内容、正确把握写作重点,尤其是文题中的关键性词语所提示的写作要求。如果我们对材料所提出的关键内容理解不透、不深,题目中的条件也不能在文章中表现出来,应当写的重点都未写,就会使文章内容游离于材料和题目之外,这就不合要求了,自然不会写出好文章。

文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栖息(qī)绽开(zhàn)伫立(chù)诧异(chà)B.硕果(shuò)殷红(yīn)憎恶(wù)震悚(sǒng)C.繁琐(suǒ)门槛(jiàn)烦躁(zào)惊心动魄(pò)D.晌午(shǎng)驿路(yì)迸溅jiàn)踌躇(chóu)2.下列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愧怍告罄慷慨相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