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题名称 | 第13课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
| 教学内容分析 | 本课主要讲述: 19 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西方列强不断发动侵华战争,力图把中国完全变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与此同时,面对列强人侵,中民奋起抵抗,避免了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命运。按照时间先后,本课内容分为三目:“中英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 ||||
| 学情分析 | 在知识层面来说,学生有所了解,但也容易陷入“无新鲜感”困境,需要注重教学角度的变化。在认知层面来说,高中阶段学生理性思维、价值观念发展阶段,需要注重价值观导向。 |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了解中英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列强侵华的基本史实,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的内容,了解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等中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理解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的原因,考察其历史必然性,理解其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能力目标:在学习面对列强入侵,中民奋起抵抗的过程中,养成时空观念的素养,培养史料论证的能力以及家国情怀的责任态度。 素养目标: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理解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的顽强抗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认识到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 | ||||
| 教学重点 | 条约内容 | ||||
| 教学难点 |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影响 | ||||
| 教学资源 | 图片、视频、史料、地图、历史故事、多媒体、黑板 | ||||
| 教法 | 材料分析法、讲授法、谈话法 | 学法 | 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 ||
| 教学过程 | |||||
| 教学环节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设计意图 | ||
| 课前准备 | 拿出教材和笔 | 清点人数,组织教学 | 准备上课 | ||
| 引入 4 分钟 | 1.思考问题 | 1、展示图片 2、设问:路程:至少4个月 如此相距甚远的两个国家为何在19世纪40年代会爆发战争呢? | 激发学生思考、学习的兴趣 | ||
任务1 40 分钟 | 1、分析图片 2、分析史料 3、分析数据图、统计图 4、讲述过程 5、观看视频 6、总结知识 7、做好笔记 | 一、中英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1、展示图片:英国工业后的工厂 2、出示数据图:中英贸易 3、设问:在中英贸易中中国为何会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做了什么? 4、鸦片贸易和影响:出示英国历年输入鸦片的统计图以及展示图片和魏源观点向学生说明鸦片带来的影响 5、林则徐虎门销烟:概况和影响 过渡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使英国鸦片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英国找到了期待已久的战争借口, 师生总结: 1、英国完成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和廉价的原料,(根本原因) 2、清朝仍是落后的农业国和封建的国家,中国封建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闭关锁国的对外 3、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导火索) (二)鸦片战争的过程 1、展示图片 2、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3、播放视频和讲述三元里人民抗战,渲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 (三)《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1、概括、总结内容 2、由学生分析带来的影响 3、简要说出《南京条约》附属条约所带来的影响 过渡句:一场鸦片为名的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大幕,开启了近代中国不断被 侵略和持续反侵略百年历程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1、背景 (1)展示故事, (2)出示问题:假如你是一名受雇于英国商人的市场调查人员,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英国商人是如何改变这一局面的? (3)师生总结背影: ①根本: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直接:英法的修约要求遭到清拒绝 2、过程 第一阶段:1856-1858《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1858-1860《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 乘火打劫,出示图片,占领我国的领土 教师点出:外国侵略势力在我国主权上和领土上不断蚕食,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不断践踏,进而导致半殖民化的程度加深了。 | 运用图片、史料、统计图和数据图以及视频等相关材料,学生能够抓住细节的历史,是有血有肉的一段反侵略史,在此过程中培养自己分析材料的能力。 | ||
任务2 25分钟 | 1、倾听歌曲 2、分析、总结背景 3、记录笔记 4、分析战争带来的影响 | 二、甲午中日战争 导入:《七子之歌•》 过渡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是怎样离开祖国怀抱的呢?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1、观中国与日本 展示图片 师生总结:闭关锁国——同是天涯沦落人——中国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日本的全盘西化——日本就成为了亚洲最强的国家,与其他西方列强一起来侵略中国,制定对外侵略的对外。 2、观朝鲜:东学党 3、师生总结背景: 观世界:第二次工业的进行使得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观日本:明治维新后出台“”,对华侵略蓄谋已久。 (根本原因) 观中国:清统治软弱腐朽、军备废弛 导火索:14年朝鲜东学党(导火索)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1、展示历史地图,动画播放战役、时间和重要历史人物 2、重点介绍: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旗舰大旗被击落后,邓世昌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敌舰。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决意与敌同归于尽,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旅顺全城两万余人,仅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美国报纸评论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 15年初,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由于李鸿章避战求和,陆上防备亦未加强,威海卫最后失守。北洋海军困守刘公岛之后,广大士兵积极抵抗。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逼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降,在绝望中服毒自尽。后英国顾问浩威假托他的名义起草投降书,向日本投降。日舰队开进威海卫港,在刘公岛登陆。至此,威海卫基地完全陷落。 他们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用自己的血肉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他们虽然战败,但是赢得了民族的尊严,他们都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英雄。 (三)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程度 1、运用表格,学生进行总结内容,分析影响 (1)严重破坏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 (2)增加了财政危机和农民负担 (3)列强侵略范围从东部沿海深入到长江流域 (4)侵略方式:从原来的产品输出为主到资金输出为主 2、反侵略的战争 3、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为中国人民敲起了警钟,促进了民族的觉醒,推动了戊戌维新和辛亥的开展。 正如梁启超所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争败割,偿二百兆始。” 4、通过列强瓜分中国的一览表,说明甲午后,国家危也 | 在学习甲午中日的过程中,分析史料,了解到此战将中国带入了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了,认识到此战唤醒了四万万民族意识,明白到战争的无情、残暴,只有国家强盛了才会保卫国民的安全。 | ||
| 任务3 10分钟 | 1、播放视频 2、分析原因 3、讨论影响 | 三、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 (一)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 1、播放视频 2、总结原因: 根本原因: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将中国变为殖民地。 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 3、概述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二)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 展示历史图片 (三)八国联军侵华的暴行 展示历史图片 (四)《辛丑条约》的签订和危害 | |||
| 评价总结 4 分钟 | 学生思考和总结 | 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 归纳、总结近代中国签订的条约和带来的影响 | ||
| 课后作业 | |||||
| 自我测评 | |||||
| 教学反思 | |||||
| 1、教学内容过多,作为两节课进行教学 2、教学方式、方法过于传统 | |||||
| 板书设计 | |||||
| 第13课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中英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