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建设更具实力更加美丽更富活力更为幸福鄂尔多斯 |
|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发布时间:2013-06-18 16:44:00 |
| 6月11日,自治区、常委会主任王君在《内蒙古日报》上,就云光中,副、廉素的署名文章《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 建设更具实力更加美丽更富活力更为幸福鄂尔多斯》作出批示:“这样的文章应多发点,有思路、有内容、有举措,读后受启发。”王君的批示,是对鄂尔多斯市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扎实推动工作的肯定,也是对鄂尔多斯市工作的更高要求和鞭策,全市上下倍受鼓舞,也倍感重任在肩。、市依照王君的批示精神,对全市深入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行了再研究、再部署,组织动员全市上下,以“8337”发展思路为引领,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努力建设更具实力更加美丽更富活力更为幸福的鄂尔多斯。今日本报全文转发云光中、廉素同志这篇署名文章,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以此为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行动指南,再鼓干劲,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进程,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共圆伟大“”。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是在内蒙古的具体实践。贯彻落实好“8337”发展思路,最重要的是立足鄂尔多斯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统领,走好资源转换、城乡统筹、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和谐共建五条路子,力争到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四个翻番,建设更具实力、更加美丽、更富活力、更为幸福鄂尔多斯。 坚持做大经济总量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统一,建设更具实力鄂尔多斯。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围绕自治区“五大基地”建设,依托大园区建设大项目,在做大总量中调结构,在加快发展中转方式,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着力培育煤炭、电力、煤化工、装备制造、氧化铝及深加工、电子信息、氯碱化工、物流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支柱产业。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新型能源化工产业。立足煤、延伸煤,在做足煤炭产业扩能增值文章的同时,加大天然气、煤层气勘探开采力度,加快电力工业规模化发展,在已形成13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基础上,5年内突破2000万千瓦,打造国家重要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推进煤炭精深加工,在已形成544万吨煤化工产能基础上,到2017年达到2000万吨,打造国家重要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二是立足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壮大非资源型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已形成37万辆汽车、30万台发动机、15万台变速器生产能力基础上,大力发展汽车、煤机、化机、风机及零部件制造产业,集中打造百万辆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构筑煤电铝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力争5年内形成1000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产能,建设自治区重要铝循环基地。推进中兴云计算、富士康等重点项目建设,改造提升建材、陶瓷、纺织等传统产业,加快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着眼扩大消费,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发挥好鄂尔多斯市“全国文明城市”、“避暑休闲之都”、“城市4A级旅游区”等荣誉和品牌效应,充分利用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平台,发展文化旅游、节庆会展业,拓展工业、生态和大漠风情、城市观光旅游项目,建设独具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坚持城乡统筹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统一,建设更加美丽鄂尔多斯。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设以核心区为龙头、旗府所在地和产业重镇为依托的生态型城镇体系,依托园区构建循环工业体系,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一是突出宜居宜业,改善城乡面貌。加快中心城区“一核一圈一带”建设,加快产城联动融合,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增强功能、集聚产业、提升品位。按照城市标准抓好县城建设,统筹规划建设旗府所在地以外42个苏木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精品城镇。到2017年,全市城镇化水平提高到75%。结合“三区”规划,在沿河地区发展现代农牧业,加快建设一批中心居民点,打造好新农村新牧区。集中建设一批事关地区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工程,构筑公路、铁路、航空相结合的立体化交通体系。二是强化市域统筹,壮大县域经济。统筹县域产业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和产业在园区布局,每个旗区形成2至3个主导产业集群。深入推进鄂前旗城乡统筹试点、杭锦旗扶贫开发示范区、达拉特旗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构建市域一体、协调共进的发展格局。5年内,全市8个旗区经济总量全部突破400亿元,其中6个超千亿元;财政收入全部突破70亿元,其中7个超百亿元。三是坚持低碳环保,推动绿色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在已建成2.3万平方公里生态自然恢复区的基础上,再完成2.1万平方公里建设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度达到28%和75%以上,建设自治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让鄂尔多斯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和谐。 坚持改革开放与创新驱动相统一,建设更富活力鄂尔多斯。把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结合起来,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一是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今年对全市18个工业园区全面实施简政放权,向园区下放人事权、财政权、审批权,充分激发园区创造活力。抓住国家将鄂尔多斯市确定为改革联系点的契机,围绕“转型、民生、公正、活力”深化改革,逐步放开户籍,推进教育、医疗、社保同城待遇,吸纳各路英才到鄂尔多斯市就业创业。二是充分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点投向实体经济,参与铁路、金融、市政、能源等领域建设。坚持龙头培育和集群发展,着力扶持一批科技创新型、专业配套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5年内培育形成40户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大企业。三是努力营造发展“洼地”。把扩大开放与改善要素结构结合起来,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成长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依托园区和企业推进科技创新,积极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技术合作平台,建设一批企业研发中心,聚集科技、人才、管理等优势生产要素,打造“草原硅谷”。 坚持改善民生与创新社会管理相统一,建设更为幸福鄂尔多斯。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和公平性,不断增进老百姓福祉。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制定出台扶持全民创业的措施,统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牧区转移劳动力和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力争使鄂尔多斯户籍大学生基本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把更多财力用在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上,用在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改善上,让群众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上清洁的饮用水,吃上绿色无公害食品,有充裕的休闲、运动时间和空间,感受大自然的温馨。着力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全面推进扶贫开发,五年内全市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生产生活,健全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建设,巩固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成果,深入推安鄂尔多斯建设,让鄂尔多斯成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福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