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除设计1:桁架结构厂房房顶聚能切割拆除爆破
设计要求:爆破方案、爆破点的选取及理由、线型聚能切割器的结构及起爆网路
采用聚能切割爆破技术对桁架结构构筑物进行拆除,具有安全性好、操作方法简单易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等优点。
聚能切割爆破技术的作用原理是:利用切割器(聚能装药)切断构件关键承重部位形成缺口,使之失去承载力和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并在其自重的作用下原地坍塌和定向倒塌。
1、爆破方案
桁架构件螺纹钢筋外包混凝土的断面尺寸较小(15cm×15cm),难以实施钻孔爆破,因此,采用聚能切割爆破技术对桁架结构厂房房顶进行拆除是切实可行的。
由于桁架结构的支撑架是支撑整个屋顶及天窗的关键结构,切断支撑架后,屋顶将失去支撑,其整体稳定性随之破坏,最终会在其自重作用下失稳而坍塌。
综上所述,选择利用聚能切割爆破技术切断房顶支撑架使之失稳坍塌的爆破拆除方案,对桁架结构厂房房顶进行拆除。
2、爆破点的选取及理由
在支撑架两侧的上弦3、腹杆4、下弦5处对称布置3个爆破切割点,为避免屋面顶向一侧倾倒而损坏行车轨道和牛腿柱,在每个支撑架下弦的中点6处设置一个爆破点,用裸露药包(1.5~2.5kg)实施裸露爆破,但起爆时间要比两侧的爆破切割点提前100~125ms,该点与其他切割点呈三角形布置,由于牵引作用可确保屋面顶及支撑梁尽可能向中间倒塌,同时还能避免屋面顶下落时对行车轨道造成破坏。
为确保能够完全切断桁架梁,在安放聚能切割器的位置(爆破点)先利用人工将包覆在螺纹钢筋外的混凝土剔除,以使聚能切割器直接与钢筋接触(图b中的1为切割器安放点)。
房顶的桁架结构及切割点的剖面图
3、线型聚能切割器的结构
采用线型聚能切割器。对其要求是制作的切割器既要有足够的切割能力(满足切割桁架的要求),又不能有太多的剩余能量(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危害影响),同时还要便于安放。因此,将线型聚能切割器的结构设计成内部为铸装固体炸药并带有“V”型槽的长圆柱体装药结构。切割器的金属药型罩选用紫铜罩,考虑到制作方便,将张开角设计成90°。聚能装药的外壳选用不产生危害飞片的纸壳。
装药选择:聚能切割器的装药必须选择高能量、高密度、高稳定爆轰的“三高”炸药。选择炸药时应综合考虑其成本、加工工艺、尽量提高装药密度等,并通过试验确定。可以采用60TNT/40PENT熔铸混合炸药作为线型切割器的主装药。
线型聚能切割器的尺寸:直径40~50mm,长度100~125mm。
4、切割器的安放及起爆网路
经过外包混凝土剔除处理后,在每根桁架构件已局部裸露的4根螺纹钢筋上分别安放一个切割器,将安放在支撑架一侧上弦、腹杆、下弦上三处共计12个切割器用导爆索连接在一起,作为一个起爆点。两侧起爆点共计24个切割器作为一组采用同段雷管进行起爆。采用ms导爆管雷管起爆网路,为保证整个起爆网路能够可靠起爆,采用复式起爆网路。
起爆网路示意图(1、3、5为雷管段别)
拆除设计2: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楼房的拆除爆破
设计要求:根据提供的条件进行拆除爆破技术设计,包括:方案确定、爆破缺口高度计算、爆破参数计算、起爆网路设计、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计算等。
1、爆破方案确定
经过计算,地面以上钢筋混凝土立柱、梁及剪力墙总体积约5500m3,总重量约13750t。1层单根立柱的极限承压载荷为2420t(按200#混凝土计算),实际承受载荷约13750/18 = 763t,因此,内部剪力墙全部预拆除后仍能满足稳定要求。
因此,只需要对②、④、⑥、⑧、⑩剖面上的立柱及①剖面上的外剪力墙进行爆破即可。
为减小触地冲击振动对周围的影响以及降低爆后楼房堆积体高度,经过方案对比,采用逐跨坍塌的爆破方案对框架—剪力墙结构楼房进行爆破拆除,总体倒塌方向为向西定向倒塌。
通过事先对爆破缺口范围内和倒塌方向一致的纵向内剪力墙充分预拆除、横向剪力墙进行弱化处理以及纵向阻碍倒塌的梁局部预处理后,在承重立柱和外剪力墙上进行钻孔,利用雷管段别控制起爆顺序,实现由西向东逐跨起爆并坍塌。
2、爆破缺口高度
由于主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立柱、梁断面尺寸较大,如果只在1、2层进行炮孔布置,即爆破缺口炸高为8.4m,主楼结构虽然会整体失稳和倾倒,但解体不一定充分。因此,为解体充分、便于破碎和清渣工作,将爆破缺口高度定为1~4层,即h = 15.9m。
3、爆破参数计算
1)承重立柱爆破参数
考虑到钻孔的方便,1、2、3层承重立柱的炮孔布置高度3m,4层承重立柱的炮孔布置高度2.4m,每层最底部炮孔距地面0.3m。1~4层立柱的截面尺寸相同,为1.1m×1.1m,属于大截面立柱(>0.7m)。
对于大截面钢筋混凝土承重立柱,为了使炸药能量分布更合理和使混凝土破碎得更均匀,沿立柱轴线方向布置三排炮孔,一排孔布设在轴线上,另两排炮孔均匀地布设在轴线的两侧。
最小抵抗线W:30cm。
炮眼深度l:l = 0.6B = 65cm。
炮眼间距a:a = 2W = 60cm。
炮孔排距b:b = 25cm。
单孔装药量Q:取炸药单耗q = 500g/m3,Q = qabH = 90g。
1、2、3层单根立柱的炮眼数为17个,4层单根立柱的炮眼数为14个。承重立柱上布置的炮孔总数约975个。
2)剪力墙爆破参数(墙厚B = 24cm)
最小抵抗线W:W = B/2 = 12cm。
炮眼深度l:l = 0.6B = 15cm。
炮眼间距a:a = 2.5W = 30cm。
炮孔排距b:b = 0.85a = 25cm。
单孔装药量Q:取炸药单耗q = 1800g/m3,Q = qabB = 30g。
剪力墙每层布置炮孔7排,炸高为1.5m,每排炮孔数约70个,总孔数约1960个。
3)梁、柱交叉点爆破参数
在2、3、4层梁与柱交叉点处布置3个密集的下向倾斜炮孔,孔距25cm,炮孔长度90cm。每孔装药量Q = 75g。梁柱交叉点炮孔总数约135个。
在实施倾倒爆破之前,对各部位的炮孔要进行试爆以确定最终的单孔装药量。另外,对1~4层的楼梯也要提前进行切断和弱化处理。
4、起爆网路设计
采用导爆管起爆网路从西向东顺序起爆的方法进行起爆。其分段延期起爆方法为:按Ⅰ~Ⅶ的起爆顺序,3、4层先于1、2层起爆50ms,每排立柱的延期间隔时间也为50ms。
孔外传爆雷管全部采用3段雷管,炮孔内的雷管全部采用9段雷管。为保证起爆网路的可靠性,采用复式交叉起爆网路,每个传爆节点上的雷管数为2发。
起爆网路连接示意图
5、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计算
按设计起爆方式的单段最大药量为:,根据该药量计算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由拆除爆破质点振动速度估算公式,可知。取K/ = 0.25、K =150、、3cm/s,经计算,其安全允许距离为R = 15.7m(即15.7m之外的建筑物能够满足爆破振动的安全要求)。
除爆破振动之外,触地冲击振动强度往往大于爆破振动强度,应高度重视,可通过挖减振沟或在倾倒方向上垫两道缓冲土堤;另外对飞石应进行严格覆盖、遮挡防护。
拆除设计3:八层砖混结构楼房拆除爆破
设计要求: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楼房拆除爆破的技术设计
1、爆破拆除方案的确定
根据待拆砖混结构楼房的结构特点及周围环境条件,采用定向倾倒爆破方案对楼房进行拆除。由于北侧具有较开阔的场地,倾倒方向为正北方向。
爆破缺口的形式及高度:采用梯形爆破缺口,和倒向相反方向一侧的砖墙不需要钻孔。1区的钻孔爆破高度到三层;2区的钻孔爆破高度为二层。
爆破缺口示意图
2、爆破参数确定(墙厚B =24cm)
1)最小抵抗线W:=12cm。
2)孔深l:= 15cm。
3)炮孔间距a:= 30cm。
4)炮孔排距距b:= 25cm。
5)单孔装药量Q:取炸药单耗q = 1800g/m3,= 30g。
3、钻孔及炮孔布置
采用水平钻孔,梅花形布孔方式。
每层布置的最大钻孔高度h = 1.5m。
4、预处理
非承重墙可以预先处理,但应保证整体的稳定性。爆破缺口范围内的门窗拆卸,楼梯断开,厨房、卫生间进行弱化处理等。
5、起爆网路设计
采用非电导爆管复式起爆网路。孔外分段延期起爆,孔内用5段ms雷管,孔外用3段ms雷管。为避免同时起爆造成1区影响2区的倒塌,1区和2区之间的间隔时间为1.5s(采用高精度长时延期雷管)。
6、安全验算及防护措施
1)单段最大允许药量的估算(最近距离R = 20m)
由拆除爆破质点振动速度估算公式,可知。取K/ = 0.25、K =150、、2cm/s,经计算,其单段最大允许药量为Q = 38.8kg。因此,当建筑物类型的安全允许振动速度为2cm/s、距爆源中心距离为20m时,应严格控制单段最大药量不许超过38.8kg。
2)触地冲击振动及飞石防护:触地冲击振动强度往往高于爆破振动强度,应给予高度重视,可通过挖减振沟或在倾倒方向上垫两道软质缓冲土堤降低触地冲击振动强度;对飞石应进行严格覆盖、遮挡防护,尤其是西侧距离高压架线只有8m,应在西侧进行加强遮挡和覆盖。
拆除设计4:100m钢筋混凝土烟囱的双向折叠倒塌拆除爆破
设计要求:1)采用“东西向双向折叠倒塌”的总体倒塌方案,即上部切口在+30.00m处,向正西倒塌;下部切口在+1.00m处,向正东倒塌。采用先上后下的起爆顺序。
2)拆除设计包括:爆破缺口设计、起爆网路设计、安全防护设计。
1、爆破缺口设计
缺口形状及尺寸:采用正梯形缺口;梯形底角为30°;下底边长,取L1 = 13.2m;上底边长L2 = 8m;缺口高度h = (3~5)δ= 1.5m。
缺口内定向窗和中间预切口的布置:分别在爆破缺口两端各开一个定向窗,并在缺口和定向窗同时预先开设一个预切窗口(兼做试爆口);定向窗为直角三角形,宽2.6m,高1.5m;中间预切口宽1m,高1.5m。
爆破参数:孔深l = 20cm、孔距a = 30cm、排距b = 25cm,取炸药单耗q = 2000g/m3,单孔装药量Q= 45g,缺口范围内共布置7排炮孔,采用梅花形布孔方式。
2)下部缺口爆破技术设计(+1m处,外直径D = 7.8m,壁厚δ= 40cm,内衬红砖24cm,隔热层10cm
缺口形状及尺寸:采用正梯形缺口;梯形底角为40°;下底边长L1 = 16m;上底边长L2 = 9m;缺口高度h = 2.1m。
缺口内定向窗和中间预切口的布置:定向窗为直角三角形,宽2.5m,高2.1m;中间预切口宽1.1m,高2.1m。出灰口刚好在定向窗之内。
爆破参数:孔深l = 25cm、孔距a = 30cm、排距b = 30cm,取炸药单耗q = 1800g/m3,单孔装药量Q= 60g,缺口范围内共布置8排炮孔,采用梅花形布孔方式。
上部缺口形状、尺寸示意图
下部缺口形状、尺寸示意图
2、起爆网路设计
上、下缺口之间的延期间隔时间应保证下缺口起爆时,上缺口已产生定向倾倒的趋势。在满足上述条件下,缩短起爆时差有利于防止上部筒体后坐,因此,应尽量缩短上下缺口之间的起爆时差。
上下的间隔时间是2.1s。
3、安全防护设计
1)爆破振动:控制单段最大药量
2)触地冲击振动:正西向50~70m之间铺设缓冲垫层。
3)飞石:上、下缺口处爆破体覆盖防护,上部加强防护。
4)下部起爆网路的防护:防止下部起爆网路被先爆上部造成影响,搭设顶棚遮挡。
拆除设计5:高75m砖烟囱爆破拆除设计
设计要求:确定定向倒塌方向、缺口形状和尺寸、爆破参数、起爆网路、安全防护措施
1、定向倒塌方向的确定
根据烟囱周围的环境情况(南偏西有较为开阔且可供烟囱倒塌的场地),结合烟囱的结构特点(砖结构、高75m),为减小爆破飞石及触地振动等爆破危害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决定采用定向倾倒爆破拆除方案,倒塌方向(倾倒中心线)为南偏西16°(以南侧70m处2层砖结构房屋和西南侧45m处居民楼边缘连线的中点得到)。
2、爆破缺口形状和尺寸
1) 缺口形状
采用正梯形爆破缺口。
2) 缺口尺寸
(1) 缺口高度:根据,为烟囱爆破部位壁厚(1m),取m。
(2) 缺口宽度:按确定,D为烟囱爆破部位外直径(D =18.92m),经计算L = 39.6m,实际取L = 39m。
3、爆破参数确定(壁厚δ =1m)
1) 炮孔深度l:按或确定,取650mm。
2) 炮孔间距a:按确定,取mm。
3) 炮孔排距b:按确定,取mm
4) 炸药单耗q:根据经验取g/m3。
5) 单孔装药量Q:按体积公式计算= 137.5g,取= 150g。
6) 炮孔布置:采用梅花形布孔方式,共布置7排炮孔,最下一排炮孔距地面高度为1.5m。
4、预处理及试爆
1) 为确保烟囱按设计方向准确倒塌,倾倒爆破前,在爆破缺口的两端用机械破碎方法开设直角三角形定向窗,底角,底边长3m,高3m。
2) 为减少钻孔数量和降低总装药量,在确保烟囱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倾倒爆破前用机械破碎方法预先开设三个对称切口,切口宽2.2m,高3m。中间预切口兼作试爆口,根据试爆结果确定最终的单孔装药量。
3) 爆破缺口范围内的内衬在定向窗和预先切口开设后用风镐处理。
爆破缺口形状、尺寸及起爆顺序示意图(数字1、3、5、7为雷管段别)
局部炮眼布置示意图
5、起爆网路设计
采用非电导爆管孔内微差起爆网路。雷管采用1、3、5、7段ms导爆管雷管,即根据炮孔位置的不同,孔内分别采用1、3、5、7段雷管,孔外采用1段雷管作为传爆雷管。
网路连接方式:炮孔内的外露导爆管采用“大把抓”(10~15根为1簇)连接,每一把由2个1段雷管引爆,孔外传爆导爆管用四通连接成闭合起爆网路,由起爆器起爆。
6、安全防护措施
1) 爆破振动:根据允许振动速度和设计单段最大药量计算安全允许距离,若不满足安全距离要求,增加雷管段别或开挖减振沟;
2) 对飞石在爆破部位采用围挡、覆盖防护措施(金属网挂苇帘、草袋等,绑扎牢固),在重点部位加强覆盖,覆盖过程中注意保护起爆网路;
4) 触地振动防护,在倒塌方向(西南侧居民楼和房屋之间)铺设一定高度的砂、土作为缓冲垫层;
5) 做好警戒工作,警戒范围300m;
6) 爆后安全检查,无安全隐患解除警戒。
3) 施工过程中佩戴安全帽、扎安全带;
拆除设计6:高105m冷却塔拆除爆破
1、爆破拆除方案的确定
采用定向倾倒爆破拆除方案。根据待拆冷却塔周围环境条件,倾倒中心线为南偏西25°。
2、爆破缺口设计(塔壁爆破缺口底部外直径按D = 82m考虑)
1)缺口形式:冷却塔塔壁采用正梯形爆破缺口,梯形底角45°。
2)缺口高度:塔壁缺口高度h1 =1.8m、圈梁高度h2 = 1.5m、人字柱高度h3 = 7.825m。
爆破缺口总高度 h = h1 + h2 + h3 = 11.125m。
3)缺口宽度:塔壁缺口底宽L1 = =154m;人字柱爆破20对,支柱部分缺口宽度L2 =144m。
4)定向窗及预切口设计:在塔壁爆破缺口两端对称开设两个定向窗,底宽8.5m;在爆破缺口范围内以倾倒中心线为对称轴开设5个预切口。定向窗和预切口开设后,塔壁还剩6个施爆板块。预切口的开设应能保证塔壁保留部分断面积具有足够的支撑能力。
爆破缺口展开示意图
冷却塔塔壁爆破板块的起爆顺序(人字柱起爆顺序与所在施爆板块相对应)
3、爆破参数设计
1)塔壁爆破参数(按爆破部位塔壁厚度为300mm进行参数设计)
炮孔深度l: =200mm。
炮孔间距a:取a == 300mm。
炮孔排距b:取300mm。
单孔装药量Q:取炸药单耗K1=1500g/m3,按体积公式确定单孔装药量,则有
15000.30.30.340g。
塔壁炮眼布置采用梅花型布孔方式。爆破缺口范围内共布置7排炮眼。
塔壁炮眼布置示意图(图中数字单位为mm)
2)人字柱及圈梁爆破参数
人字柱:人字柱垂直高度7.825m,沿人字柱中心线布置单排炮孔,每根立柱布置20个炮眼。孔深300mm,孔距400mm。取炸药单耗K2 = 500g/m3,则人字柱单孔装药量
Q2=K2aS = 500×0.4×0.55×0.55 = 60g。
人字柱炮眼布置示意图
圈梁:由于圈梁厚度较大,且钢筋粗而密,在预切口后的每个爆破板块中间部位的圈梁处布置三排炮孔(每排4个炮眼),孔深0.4m、孔距0.4m、排距为0.3m。取圈梁处的炸药单耗K3 =1500g/m3,则单孔装药量为120g。圈梁炮眼布置见图6。
圈梁炮眼布置示意图
3)、实际单孔装药量确定
为了确定合理的实际单孔装药量,倾倒爆破前,在冷却塔的不同爆破部位(塔壁、圈梁、人字柱处)按设计药量进行局部试爆,根据试爆的结果确定实际采用的单孔装药量。
4、起爆网路设计
在发电厂进行爆破施工,根据爆破安全规程的要求,采用非电毫秒雷管起爆网路。起爆网路的连接方式采用“大把抓”和四通联合使用的连接方法。
具体连接方法如下:首先将塔壁、圈梁和人字柱处炮孔内的非电导爆管雷管在孔外每10~15个捆扎成一束(即“大把抓”连接方式);然后,每束绑扎2发1段ms导爆管雷管作为传爆雷管;最后,将孔外传爆雷管用四通和导爆管连接成闭合网路。闭合网路之间多次搭接,形成闭合复式交叉起爆网路。起爆点用激发笔起爆整个闭合网路。闭合起爆网路连接方式如图所示。
冷却塔闭合起爆网路连接示意图
5、网路和安全防护设计
爆破振动
触地冲击振动
飞石防护
拆除设计7:铁路大桥拆除爆破
设计要求:在选定爆破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爆破缺口的选择、爆破参数计算、起爆网路设计。
桥墩顶部横截面为2.2m×3.4m的椭圆形墩,工程要求将该桥的桥面和桥墩部分炸毁,桥墩应拆至现有河床以下。爆破方法为切梁、断墩。平均跨间距L = 290/14 = 20.7m,桥墩近似截面积S =5m2。假设桥梁截面尺寸为80cm×100cm。
由于河床水深约2m左右,为在桥墩的侧表面钻凿水平炮孔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在桥墩顶部垂直向下布深孔,孔径D = 90mm;在桥梁上布置浅孔,孔径d = 40mm。
1、爆破缺口的选择
桥墩爆破缺口:为保证桥墩能够充分破碎,在桥墩上沿长轴方向布置2个垂直深孔(间距1m),将桥墩的爆破缺口高度定为河床以上4~5m。
桥梁爆破缺口:为保证桥梁能够充分解体、塌落,在每跨桥面梁的中心及左、右布置三个缺口,每个缺口宽度为0.8m,两个缺口之间的间距为5m。
桥墩炮眼布置示意图
桥梁炮眼布置示意图
2、爆破参数计算(设桥墩高度为H)
桥墩爆破参数:孔深l =H +1(m),孔距a = 1.1m,取水面以下炸药单耗q1 = 1.5kg/m3、水面以上炸药单耗q2 = 0.6kg/m3。垂直深孔水面以下总装药量Q 1= q1SH1 = 1.5×5×3 = 22.5kg,取Q = 24kg;垂直深孔水面以上总装药量Q 2 = q2SH2= 0.6×5×2 = 6kg。每个炮孔内水下部分装药量为12kg、水上部分装药量为3kg。上、下装药之间的填塞段至水面以上1m;上部装药的填塞段直至炮孔的顶部。
桥墩炮孔装药结构
桥梁爆破参数:最小抵抗线W = 25cm、孔深l = 70cm、孔距a = 40cm、排距b = 30cm,取炸药单耗q = 600g/m3,单孔装药量Q = qabH = 600×0.4×0.3×1 = 75g。
3、起爆网路设计
采用导爆管雷管接力式孔外微差延期起爆网路,孔外传爆雷管采用3段管,孔内采用9段管。为提高起爆网路的可靠性,孔外传爆节点上的雷管数为2发。
拆除设计8:钢筋混凝土桥墩联合爆破法拆除
设计要求:进行爆破设计,包括炮孔爆破(圆柱墩爆破;横梁切断爆破)、方形桩水下外敷药包切割爆破、起爆网路、爆破安全与防护措施
1、炮孔爆破设计
1)圆柱墩爆破设计
选择钻孔直径为90mm.。按超深1m进行钻孔,孔深l = H +1.2 = 9.5m,取炸药单耗q = 1.4kg/m3,炮孔装药量Q = qπr 2H = 1.4×3.14×0.52×9.3 = 10kg。
2)横梁切断爆破设计
根据横梁的截面尺寸(宽度B = 1.7m、高度H = 1.3m),在中部布置2排7个炮孔,最小抵抗线W =220mm、孔深l = 0.8H = 1m、孔距a = 425mm、排距b = 250mm,取炸药单耗q = 500g/m3,单孔装药量82.875g。取Q = 90g。
3)方形桩水下外敷药包切割爆破设计(截面尺寸30cm×30cm)
药量确定:裸露爆破装药量是钻孔爆破装药量的10~20倍。
q是切割爆破的炸药单耗,钢筋混凝土取q = 2000g/m3; W是最小抵抗线,= 15cm;a是孔距,a = 2W = 30cm;H是爆破体的高度,H = 30cm。单孔装药量Q = qaBH。
经计算Q = 1kg。在方形桩底部的对面交错放置两个外敷药包,利用炸药爆炸后的剪切破坏作用将方形桩切断。
起爆顺序:1—方形桩;2—横梁;3—圆柱墩。
选择抗水性能好的炸药及起爆器材、选择合理的装药结构、控制一次起爆药量,减小爆破振动的危害。
拆除设计9:大容量水泥储仓群水压拆除爆破
设计要求:只进行水压爆破设计。包括:药量计算(圆筒、倒堆体)、药包位置设计
以一个水泥储仓设计为例
1、装药量确定
水压爆破装药量按冲量准则公式进行计算:,取破碎程度系数K = 10。
1)圆筒部分药量计算:、R =5m,7.2kg,取Q =7.5kg。
2)倒堆体部分药量计算:,按R = 2.5m等效圆筒进行计算,6.7kg,取Q =6kg。
2、药包位置设计
1)药包数量及平面位置
圆筒部分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案:(1)布置两层药包,每层3个。每个药包重量1.25kg。药包布置在半径为2.5m的圆周上;(2)布置单层药包,分三个药包,每个药包重量2.5kg。药包布置在半径为2.5m的圆周上。
2)倒锥体部分:布置一个单药包,放置在几何中心处。
3)药包的入水深度(考虑注水量和爆后排水问题)
圆筒部分:布置两层药包时,注水深度为12m,上层药包入水深度为5m,上下层药包的间距为4m;
倒锥体部分:药包布置在圆筒部分以下3m处。药包布置如图所示。
单层药包布置平面图 药包布置剖面图
双层药包布置平面图 药包布置剖面图
水泥储仓群总体药包平面布置图
拆除设计 10:钢筋混凝土基础拆除爆破
3号基础长50m、宽2m、高2.5m。
1、爆破参数确定
1)最小抵抗线W:取W = 50cm
2)炮孔深度l:l = 0.8H = 2m
3)炮孔间距a:取a = W = 50cm
4)炮孔排距b:为满足爆破块度对清渣的要求取b = 0.8 5a = 42.5cm
5)单孔装药量Q:根据经验取炸药单耗q = 500g/m3进行药量设计,按体积公式计算有
g,取Q = 250g
2、炮孔布置及装药结构
采用垂直钻孔,为便于基础端部布孔,炮眼布置采用矩形布孔方式。炮眼布置如图1所示。
采用分层装药结构,为操作方便,分两层装药,下部150g、上部100g。中间填塞段长度为85cm(填塞材料为黄泥和岩粉),待上部装药入孔后,孔口段用黄泥充满。装药结构见图2。
3、起爆网路
采用非电导爆管起爆系统,网路连接方式为孔外微差接力起爆网路,起爆方式采用斜线起爆(同时起爆的最多孔数为3个)。为防止孔外传爆网路被先爆炮孔造成破坏,孔内采用7段ms雷管,孔外传爆雷管(每个传爆节点布置2发雷管)采用3段雷管。图3为起爆网路连接示意图。
图1 炮孔布置示意图
图2 装药结构示意图(数字7为孔内雷管段别)
图3 起爆网路连接示意图(数字3为孔外传爆雷管段别)
4、安全防护措施
1)爆破振动安全验算
采用萨道夫斯基修正公式对R = 15m处的地面质点振速峰值进行计算(单段最大药量Q = 0.75kg),其结果为:0.49cm/s< 0.5cm/s。表明估算结果满足安全振动的要求。但为确保在爆破振动作用下爆区邻近计算机房设备的安全,基础四周人工开挖的深度应超过基础深度;或采用孔内、孔外微差起爆网路,即将每个炮孔内的下部装药改为9段雷管起爆,则R = 15m处的振速峰值(单段最大药量Q = 0.45kg)降低为0.37cm/s。
2)飞石防护
对飞石采取覆盖防护措施:网路连接好后,每个炮孔上用一个装土丝袋压实,然后在丝袋上面用胶皮密实覆盖,最后再在胶皮上用装土丝袋压实。此外,还可在基础和需要重点防护的建筑设施之间搭设防护排架,挂金属网和草帘等对飞石进行防护。
3)冲击波的防护
门窗打开
4)粉尘防护()
拆除爆破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
(1)你对高效、安全、环保拆除爆破技术是如何理解的?
(2)为确保拆除高效、安全、环保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通过定量化的爆破设计、精心的爆破施工和精细化的爆破管理,进行炸药爆炸能量释放与介质破碎、抛掷等过程的控制,既达到预期的爆破效果,又实现对爆破有害效应的控制,最终实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绿色环保及经济合理的爆破作业。
高效—推广应用爆破新技术、新工艺、新器材和新仪表,
安全—
环保—
对爆破有害效应进行控制(爆破地震波、爆破冲击波、飞石、噪音、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
案例分析2:100m高钢筋混凝土烟囱三段折叠爆破拆除
上下缺口延期间隔时间的选择,是决定高耸建筑物能否按设计结果实现折叠倒塌的关键问题。
(1)采用三段双向折叠倒塌时如何选择缺口延期时间?
上下缺口之间的起爆时差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避免上段筒体塌落时后坐,保证初始阶段的倾倒方向;二是两段筒体折叠及落地状态要满足要求,由此,确定上下缺口合理起爆时差时:
1)应使上缺口先形成,并保证下缺口起爆时,上部筒体已有定向倾倒的趋势,在上下缺口时差选择过程中可以考虑允许上部筒体已偏转1°~2°
2)在支撑断面整体发生屈服破坏以前,下部缺口必须起爆。
3)在上缺口位置确定的条件下,选择的合理起爆时差,使烟囱落地状态达到预定的效果。
此外,下缺口起爆后,由于下段筒体产生加速度,上段筒体的后坐力会降低,说明缩短起爆时差有利于防止上段筒体的后坐,因此,应尽量缩短上下缺口之间的起爆时差。
(2)如果中缺口、下缺口延期时间偏小或过大将会出现什么后果?
如果中缺口、下缺口延期时间偏小,会造成下缺口已经起爆而中间段的筒体还没有达到产生定向倾倒的趋势。
如果中缺口、下缺口延期时间偏大,会导致中间段筒体产生后坐,进而影响下段筒体的倾倒方向。
案例分析3:
对于结构不对称的高大建筑物,拆除爆破时应如何有效控制其倒塌方向、爆堆范围及楼体落地的冲击振动?
从预处理(在保证整体结构不失稳的前提条件下)、空中解体、多缺口、立体延期、分区起爆等方面进行控制,达到有效控制倒塌方向、爆堆范围和塌落振动的目的。
案例分析4:你认为实施高层楼房双向三次折叠倒塌爆破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1)定量化的爆破设计
2)精心的爆破施工
3)精细化的爆破管理
案例分析5:
(1)高位切口爆破的优缺点:
(2)你如何确定爆破方案?为什么?
案例分析6:
分析造成该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预拆除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案例分析7:
(1)你对四平大楼总体方案给出评价:
(2)根据四平大楼的实际情况,请你给出给出分段时差和爆破参数:
案例分析8:
(1)水中钻爆参数选择的合理性(炸药单耗K值、深孔装药量)。
(2)你能否提出一套新的水下钻爆参数?
案例分析9:
(1)爆破方案和参选取的合理性?
(2)你能否提出一个新的爆破方案?
案例分析10:
(1)在城市抢险救灾时,采用裸露药包爆破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最好不要采用导爆索起爆法。
(2)裸露药包药量如何选取?
根据民用裸露爆破或军事工程贴敷爆破的经验公式选取。一般当壁厚为0.6m时,裸露爆破装药量是钻孔爆破装药量的6~10倍。计算药量为1.0~1.7kg;按军事工程贴敷爆破经验公式计算,A为材料系数,B为填塞系数,无填塞爆破B = 9,R为壁厚,计算Q = 2.3kg。
(3)如何计算裸露药包空气冲击波安全允许距离?
做好防护工作,按空气冲击波安全允许距离确定警戒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