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与理论 HISTORY AND THEORY
如何建造这件乐器,从而传达出最美妙的声音,是建筑师在设计、尤其在设计观演建筑时,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此外还有《声音序列:爵士、即兴创作和建筑》(Noise Orders: Jazz, Improvisation, and Architecture)[39]、《寻找音乐和建筑之间可用的联系》(Musi-Tecture: Seeking Useful Correlations between Music and Architecture)[40]、《音乐和建筑:理论、作曲和神学》(Musique et Architecture: théories, composition, théologie)[41]、《建筑和音乐,在21世纪初期的新关联是什么?》(Architecture et musique, quelles nouvelles relations au début du XXIe siè-cle?)[42],《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和音乐》(Architettura e musica nel Rinascimento)[43],《以韩国传统音乐的形成阐释韩国的传统建筑》(음 악 에 의한 전통건축의 유추해석 (2) - 전통음악의 전개와 주택의 영역을 중심으로)[44],《关于建筑与音乐关联的研究》(대한건축학회 학술발표대회 논문집)[45],《建筑构造与音乐结构的比较研究》(建物の构造が音乐の样式に与えた影响についての一考察)[46]等著作和论文都从不同角度分别论述了建筑和音乐是如何在设计和创作中进行相互影响的。
4 结语
前人关于建筑艺术和音乐艺术审美共通性的探讨,重点关注两者在审美客体的特征,尤其是建筑和音乐的结构和形式,如和谐的比例、丰富的韵律、强烈的节奏、社会历史流变中体现的精神同构等直观的、能被人感受和理解的方面。也有许多建筑家和音乐家谈到了自身在实践创作上从对方汲取的灵感和体验。他们不仅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更是充分向我们展示了研究建筑艺术和音乐艺术审美共通性的可能性和重要性。但关于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审美共通性研究不应当止步于其客体共通的审美属性,还应深入挖掘在审美主体情感、审美心理活动过程、以及审美价值评价等多方面的共通性,因为两者不论是何种结构和形式,能够引发人共通的审美感受的,最终还是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被这些结构和形式所唤起的人的心理反映和情感反映。这不仅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于建筑和音乐两种艺术的欣赏,更能使建筑师或音乐家在创作过程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创作出更具深厚艺术价值的作品。■
注释
1) 古希腊传说:有一个歌者奥尔菲斯,他走到一块空旷的地方弹起七弦琴来,这空场上竟涌现出一个市场。音乐演奏完了,旋律和节奏却凝住不散,表现在市场建筑里。市民们在这个由音乐凝成的城市里来往散步,游走在永恒的韵律之中。
参考文献
[1] 王世仁. 理性与浪漫的交织[M].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2] 宗白华. 艺境[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3] 梁思成. 拙匠随笔[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4] 金学智. 中国园林美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 唐孝祥. 近代岭南建筑美学研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 张耀辉.“发展=重复+变化”—关于建筑和音乐的结构[J]. 南方建筑,2006(9):126-129.
[7] 陈志华. 北窗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8] 邱国书. 律动:空间的序列编织[D]. 台北:国立成功大学建筑学系. 2001.
[9] 许郁青. 音乐调性理论与建筑空间形式操作之研究:以与亨德密特之赋格曲为例[D]. 台南:台南艺术学院建筑艺术研究所. 2004.
[10] 吕荣华. 园林美与音乐美[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0(17):67-70.
[11] 施建文. 建筑空间序列与音乐曲式相关性[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7):333-334.
[12] 魏毅东. 建筑的空间感及其与音乐的关系[J]. 艺苑,2006(3):60-.[13] 王昀. 论音乐空间与建筑空间的对应性[J]. 华中建筑,2001(4):47-52.
[14] 王振复. 建筑美学笔记[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15] 唐孝祥. 程轶婷. 试论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审美共通性[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50-54.
[16] 汪健蓉. 音乐与建筑的通感效应及互补性[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 457-460.
[17] 张帆,许秀平. 浅谈建筑与音乐的审美通感[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114.
[18] 李清志,高晟. 巴哈盖房子[M]. 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
[19] 谢孟乐. 十八世纪西洋建筑与音乐创作形式之共通性研究—一种并时与贯时比较模式之初探[D]. 台中:东海大学建筑工程系,1994.
[20] 黄欣. 二十世纪西方建筑与音乐的关联性研究初探[D].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历史及其理论. 2005.
[21] 张宇. 中国传统建筑与音乐共通性史例探究[D]. 天津:天津大学建筑历史及其理论. 2006.
[22] 黄欣,张磊. 从巴哈到库哈斯—建筑与音乐的共时性研究[J]. 山西建筑,2004(3):3-4.
[23] 郭宇菁. 中世纪宗教音乐与建筑的精神特征[J]. 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91.
[24] 吴文翰. 包豪斯精神与西方近现代音乐艺术[J]. 河南社会科学,2004(6): 107-109.
[25] 金晖. 端庄与平衡之美—的键盘音乐创作与巴洛克建筑艺术[J]. 剧作家,2007(3):121-122.
[26] 吴硕贤. 音乐与建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7] 项端祈. 音乐建筑—音乐·声学·建筑(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学术丛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8] 冯善勇,莫方朔,盛胜我. 中国宫廷音乐和宫廷建筑关系初探[J]. 艺术科技,2006(2):3-8.
[29] 谢林. 艺术哲学[M]. 魏庆征 译.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30] 丹纳. 艺术哲学[M]. 傅雷 译. 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1] Khaled Saleh Pasha. “Gefrorene Musik”—Das Verhāltnis von Architektur und Musik in der āsthetischen Theorie[M]. Berlin: der Technischen Universitāt Berlin, 2004.
[32] Leon Battista Alberti. Ten books on architecture[M]. London:
A.Tiranti.,1955.
[33] Anthony Osborne. Keyboard Connections: Proportion and Tempera-ment in Music and Architecture[M]. America: Author House. 2006.
[34] Iannis Xenakis. Music and Architecture[M]. Paris: Pendragon Press. 1998.
[35] Unesco Courier. Science and music: an interview with Iannis Xena-kis. April, 1986.
[36] Iannis Xenakis. Musique, Architecture, Casterman. Paris: Pendrag-on Press, 1976.
[37] Elizabeth Martin. Architecture as a Translation of Music[M]. Amer-ica: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1994.
[38] Mikesch W. Muecke, Miriam S. Zach. Resonance: Essays on the Intersection of Music and Architecture[M]. America: Lulu.com. 2007. [39] David P. Brown. Noise Orders: Jazz, Improvisation, and Architecture[M]. America: U of Minnesota Press. 2006.
[40] Gregory Young, Jerry Bancroft, Mark Sanderson. Musi-Tecture: Seeking Useful Correlations between Music and Architecture [J]. Leon-ardo Music Journal. 1993(3):39-43.
[41] Vasco Zara. Musique et Architecture: th or
olo tud di val
ver
bu
2009.1 ARCHITECTURAL JOURNAL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