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风和太阳
北风和太阳争论谁的威力大。他们议定,谁能剥( bao bo)去行人的衣裳,就算胜利。北风开始猛烈地刮,行人把衣裳裹紧,北风就刮得更猛。后来,行人冷得( 厉 历 )害,又加上了更多的衣裳。北风终于刮累了,就让位给太阳。太阳先温和(huo hé)地晒,行人(拖 脱 )掉了添加的衣裳;太阳越晒越猛,行人热得难受,就把衣裳脱光,跳进附( 近 进 )的河里洗澡去了。
这故事是说,说服往往比压服有效。
1.在文中括号中圈出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根据短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威力 猛烈地( )
( )的衣裳 温和地( )
3. 根据短文内容,完成练习。
北风和太阳争论的是 。北风用的方法是 ,结果是 ;太阳用的方法是 。结果 。
4、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直线在文中划出来。
5、我想对 说:“ 。”
小狐狸和小乌鸦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中的那只老乌鸦,经常把自己当年上老狐狸当的教训,讲给小乌鸦听,要求小乌鸦要牢记这个耻辱,小心奉承话里藏着阴谋诡计。小乌鸦每一次听完都连声说:“我记住了,记住了!”
有一天,小乌鸦衔着一块肉,停在一棵树上,心里想:“我要是碰上了狐狸,一定不会受骗上当。”凑巧,一只小狐狸走过来了。他看见小乌鸦便嬉皮笑脸地站在一旁,甜言蜜语地说开了。但小乌鸦牢记着老乌鸦的教训,根本不去理他。
小狐狸有些失望了。他转动了一下眼珠子,接着换了一副嘴脸,破口大骂起来:“该死的小乌鸦你听着: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你们祖祖辈辈更坏的东西了!老乌鸦、小乌鸦没有一个不是臭气熏天的坏蛋……”
听到小狐狸这样恶毒、无理的咒骂,小乌鸦气得火冒三丈。他绝不能忍受,他一定要加倍还击:“你……”可就在张口这一瞬间,小乌鸦衔在嘴里的肉落地了。
小狐狸像老狐狸一样,马上衔起肉,得意洋洋走进树林里了。
1. 小狐狸骗小乌鸦的方法先是 ;后来又 。这说明小狐狸 。小乌鸦开始没上当,是因为 。
2. 老乌鸦上老狐狸的当是因为 ;小乌鸦上小狐狸的当是因为 。
3. 读完《小狐狸和小乌鸦》的故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 。
( )
多年来,人们总是讴歌松柏,称道杨柳,也有人颂扬木棉……可从来没有人赞美过臭椿树。
松柏常青,不畏严寒,那是傲霜斗雪的勇士;杨柳青绿如烟,袅娜多姿,不时激起人们的诗情画意;木棉那火红的花朵,象征着的热情和希望,不愧为南疆的英雄……这些树,受到人们的称颂,原是合乎情理的。
至于臭椿树,它皮粗色黑,谈不上雅观;枝干扭曲,不能作栋梁之材;叶有臭气,不堪入鼻。真可说是外貌丑,材质差,气味恶,有谁去喜欢它呢!
但是,久而久之,我发现臭椿树自有许多长处。
首先,它成长快,一年小,二年大,三年过后树冠就可以荫庇行人和耕畜。其次,椿树的树叶是椿蚕的饲料。尽管人们厌恶椿叶的臭气,臭椿树还是默默地养育着那些蚕儿。再次,臭椿树对于人几乎一无所求。随便一粒种子,不管风把它刮到什么地方,只要有一点合适的土壤,它都会自己发芽,成长。它从不会让虫蚁蛀蚀,无须人们的特殊关心和照料。长成后,它悄然把自己的子孙交给风儿带往异域他乡,安家落户。
臭椿树就是这样,虽然其貌不扬,其味不香,但是它仍在悄悄地、不声不响地造福于人类。
松柏理应讴歌,杨柳值得称道,木棉应受颂扬……而我内心深处,却总想着要赞美臭椿树,歌颂它那无愧于自己的生命,尽管受到冷遇,却仍然默默地做出贡献的崇高品格。
1.把文中“赞美”一词的近义词找出来写在下面。
2、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
3、给文章拟一个标题,写在文前括号里。
4.用“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5、填空。
①人们讴歌松柏是因为 ;称道杨柳是因为 ;颂扬木棉是因为 。
②一般人不喜欢臭椿树是因为 ;而作者喜欢臭椿树是因为 。
③文章采用借物喻____的写作方法,借赞美臭椿树___________的形象,赞扬那种________ 的人。
小蝴蝶花
小蝴蝶花生长在草丛里,从紫色的花瓣里不时地飘散出一丝淡淡的清香,(逗引 招惹)着蝴蝶从远处飞来。它多么高兴啊!
她看看一左一右,不过是平凡的小草,有的不开花,有的开出一朵半朵的小花,也很不惹眼,更没有什么清香。小蝴蝶花一下子变得自馁了,它说:“看来,我是百花中最了不起的花了,可惜被埋没在这里,和这些平凡的小草小花为伍。几时有出头之日啊!”
不久,小蝴蝶花被花匠发现,被移植到一个万紫千红的花园里。它初到这里,很有些耳目昏眩。它看着那白玉栏杆里的牡丹,开得那么富丽堂皇;那正在(怒放 开放)的碧桃,开得比朝霞还要鲜艳。数不尽的名花奇葩在争艳斗芳,说不清的花香在空气中迂回(流淌 流荡)。小蝴蝶花骄傲了,它说:“看来,我是百花中最寒碜的花了,什么人也不会理睬我!”
小蝴蝶花正在(愧疚 惭愧)的时候,想不到一群孩子在观看了牡丹、碧桃之后,又来访问它了。有一个孩子嚷道:“来看哪,这是什么花呀?”
“它叫小蝴蝶花。”另一个孩子答道。
“多么好的小蝴蝶花呀!”孩子们都蹲在小蝴蝶花的跟前……
小蝴蝶花的心情平静了。它这才知道 过去在小草小花中骄傲起来固然不对 现在在牡丹 碧桃中间感到自馁也是没有理由的
1、在最后一小节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飘散(sǎn sàn) 朝(zhāo cháo)霞
3、画去文中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头昏目眩( ) 姹紫嫣红( ) 争奇斗艳( )
5、文中第2段和3段中有两句话,只有把它们对调一下,文章句子才能通顺,这两句话是
和 。
6.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文章第1段,用简单的几笔写出了小蝴蝶花的 和 。
②全文运用了 的手法来写的。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句话来证实这种写法
A、 B、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贝 多 芬 的 故 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个名字,怒气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他吧。”
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集中全副精神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常时间才离开,当他下楼时,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感叹到:“真努力呀!怪不得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用“ ”画出描写琴声优美的句子。
2、最后一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用“ ”画出来并在括号中改正。( ) ( )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成成语写在下面括号里。
( ) ( )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亢——( ) 豪华——( )
分散——( ) 镇静——( )
5、这篇文章是按 顺序写的。
6、这篇短文赞扬了( )。
A、贝多芬会想办法,用冷水浸发烫的手指。 B、贝多芬会弹钢琴,琴声十分优美。 C、贝多芬顽强的毅力和勤学苦练的精神。
7、这位旅客为什么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呢?
8.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 ),旅客起到了( )作用。
祈 求
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
阳光照在大地上,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的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我第一次为鹰震撼。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我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鹰架距我不到三米。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
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皮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地笑。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
而那长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的骂。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的鸣音。它的声音在颤抖。我分明地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滚。
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
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
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到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只是刚刚死去。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它不吃东西。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
天空是蓝色的,一切都很安静。我想起北方的天空、阳光和鼓动衣襟的长风,想起伤痕累累的长城上那面猎猎的鹰旗。我不知道那只年轻的鹰在寻找什么,但我想那一定是一只被束缚的鹰对祖先血脉相承的东西的渴求——它一生未曾飞翔。
我知道鹰的灵魂在天上。我祈求世上善良的人们,给鹰一颗奔驰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
1.第三段说作者“不是第一次见到鹰”,为什么在这里“第一次为鹰震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会梦到“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年轻的鹰”有哪些特点?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写南方织鸟精致而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造成对比,反衬鹰的生存能力强。
B.作者用年轻鹰的茫然冷漠衬托苍老鹰的高傲暴烈,意在表明,离开天空鹰就失去了灵魂。
C.作者描写遭到戏弄后鹰的动作、神态、声音,使其内在的心理和性格得到了充分展现。
D.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虐待人才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E.文章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苍鹰性格及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渴望。
青虫之爱
我有一位好友,从小怕虫子。不论什么虫子都怕。大家不止一次地想办法治她这毛病,那么大的人了,看到一条小小虫子,大呼小叫的,多丢人啊!一次,男生把一条青虫偷偷夹在她的书页里。她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从此再不敢锻炼她。
许多年过去了,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做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择青椒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一条青虫从一只青椒蒂旁钻出,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好一条险恶的虫子。我下意识地将那个青椒扔出老远。
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地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你居然不怕虫子了?那你又是怎样重塑金身的呢?我追问。
女友说,听我慢慢道来。有一天,我抱着刚学讲话的女儿上公园,我们在林阴路上走着,突然她说,妈妈……头上……有……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
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不能倒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我不但不曾昏过去,神志也是从没有过的清醒。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大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一叫,就会吓坏了孩子。于是我硬把喷到舌尖的喊叫咽了下去。
现在,一条虫子近在咫尺。我的女儿用手指抚摸着它,好像那是一块冷冷的斑斓宝石。我的脑海迅速地搅动着。如果我害怕,把虫子丢在地上,女儿从此一定会种下虫子可怕的印象。在她的眼中,妈妈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如果有什么东西把妈妈吓成这个样子,那这东西一定是极其可怕的。我颤颤巍巍地伸出手,第一次把一条活的虫子捏在手心,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
女友继续说,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女儿清澈无瑕的目光笼罩着我,在她面前,我是一个神。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地上。我对女儿说,这是虫子。虫子没什么可怕的。有的虫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摸的……我抱着女儿,半天一步都没有走动,衣服早巳被粘粘的汗浸湿。
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
1.“男生把一条青虫偷偷夹在她的书页里”,其目的是:
2.加点的“重塑金身”在文中的意思是:
3.“第一次把一条活的虫子捏在手心”时,“女友”的内心是恐惧的。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女友”的恐惧?
答:① 。② 。
4.文中的“女友”改变了对虫子恐惧的心理,原因是什么?
礼 物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酣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踌躇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梗概。
故事梗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焦灼”表现了女儿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说说母亲为什么“失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第一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泪。第二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泪。
4.文章结尾写饱含着女儿爱与深惰的“雕像”破碎了,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谈谈你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