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 学 |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
| 课题名称: |
| 学院(系): |
| 年级专业: |
| 学生姓名: |
| 指导教师: |
| 完成日期: |
钢铁工业属于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轧钢生产是钢铁生产的后部工序,轧制成材的钢铁产品既要满足产量的需求,还要满足品种规格和质量的需求。反观我国的钢铁生产,产品的品种结构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而高档次的产品表现尤为明显[1]。
中厚板轧机是用于轧制中厚度钢板的轧钢设备。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广泛的采用中板。它主要用于制造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拖拉机、传播、铁路车辆及航空机械等)、钢机构件(如各种贮存容器、锅炉、桥梁及其他工业结构件)、焊管及一般机械制品等。冶金工业部标准规定:厚度在4毫米以下的钢板称为薄板;厚度在4毫米以上的称为厚板。我国习惯于将厚度在4~25毫米范围内的钢板成为中板。中板生产目前均采用热轧。即将钢胚或钢锭加热后,在轧机中经多道次轧制,轧成一定厚度的钢板[2]。
轧钢机的出现和发展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开始使用三辊劳特中板轧机,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我国先后建成二十多套三辊劳特式轧机用于中板生产。目前,我国是全球中厚板生产线发展最快、数量最多的国家。我国第一套中厚板轧机是1936年鞍山钢铁公司第一中板厂建成的2300mm三辊劳特式轧机。1958年鞍钢建成2800/1700半连续钢板轧机,1966年武钢建成了2800中厚板轧机,1966年太钢建成了2300/170炉卷轧机。1978年舞钢建造了一套4200mm宽厚板轧机。2005年宝钢厚板厂投产一套5300mm轧机。2006年10月,秦皇岛中板厂引进德国SMS技术,投产4300mm的轧机。同年11月,沙钢厚板厂引进奥钢联技术,投产5100mm轧机。2009年江苏沙钢厚板厂建成一套5100mm的中厚板轧机。截至2007年底,全国有46家企业70余套中厚钢板轧机,设计年产能力4530万t[1~3]。但就中厚板的整体发展水平来说,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总体装机水平不高,3000mm以下的轧机偏多,且大多数只能生产普通中厚板,剪切线设备也较落后,综合成材率不到90%。在改造或新建中厚板时,目前国内已具备了自主设计制造中厚板生产设备的能力[4~6]。但精整线的水平比较低,这种局面的形成,同多年来中厚板厂家重轧钢、轻精整的观念是分不开的。我国中厚板厂的自动化程度也比较低,在线检测与控制水平落后,大部分厂大多数设备均未采用计算机控制,一些虽然配备了AGC系统[5 ],但大多数没有实现闭环控制[7]。钢板检验项目不齐全,特别是一些专用板的专门检测手段不全,缺乏有效的保证措施[10]。所以,我国要想中厚板的生产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改造。将原有的三辊劳特式轧机改造为双四辊轧机或三辊加四辊轧机,增大生产线的规模[6~9]。
美国在1850年左右,用二辊可逆式轧机生产中板。18年美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套三辊劳特式中板轧机,当时盛行一时,推广于 世界[10]。1918年卢肯斯钢铁公司科茨维尔厂为了满足军舰用板的需求,建成了一套5230mm四辊式轧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套5m以上的轧机。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南厂为了轧边,首次创建了万能式厚板轧机,于1931年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连续式中厚板轧机[9~12] 。总的说来,目前日本的厚板轧机性能和生产技术在世界上局于领先地位[13]。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生产需要,针对典型工况,进行轧制规程的制定。
2)根据制定的轧制规程,利用计算机语言编程计算各道次力能参数。
3)轧机主要零部件设计计算及强度校核。
a)轧机辊系;
b)机架设计;
c)轧辊强度校核;
d)机架强度和刚度。
4)轧机装配图、部件图及典型零件图的绘制。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制定3500中厚板轧机压下规程和轧制工艺;
2)确定3500中厚板轧机的结构设计;
3)计算轧制力能参数;
4)校核关键构件的强度;
5)完成3500中厚板轧机装配图;
6)完成典型零件的零件图;
7)完成3500中厚板轧机说明书。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1)查阅收集资料,确定设计方案;
2)确定辊系参数,制定轧制规程;
4)手工绘制草图,完成主要部件结构设计;
5)对主要部件进行强度校核,可行性分析;
6)运用AutoCAD绘制装配图、关键部件零件图;
7)书写电子版说明书;
8)翻译外文资料。
四、研究工作进度
| 时间 | 工作任务 |
| 第 1-2周 | 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确定设计方案,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
| 第 3-4周 | 制定轧制规程,计算力能参数,完成轧机主要零部件结构参数计算及强度校核。并制作PPT,准备第一节点考核。 |
| 第 5-6周 | 消化图纸资料,完成主要部件图草图3A1。 |
| 第 7-8周 | 绘制总装图草图绘制,并绘制CAD总装图 |
| 第9-10周 | 继续绘制CAD总装图和并完成CAD辊系部件图,准备第二节点考核。 |
| 第11-12周 | 完成其他CAD部件图和零件图,并完成手绘图纸的绘制 |
| 第13周 | 翻译外文资料。 |
| 第14-15周 | 请导师检查图纸,更改错误;书写说明书。 |
| 第16-17周 | 制作PPT,打印图纸说明书,准备毕业答辩。 |
[1].胡国栋.板带材生产工艺及设备.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220~231
[2].张景进. 中厚板生产.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3~8
[3].孙本荣,王有铭,陈瑛.中厚钢板生产.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 1~12
[4].杨固川.中厚板生产设备概述.轧钢, 2004.21(1):38~41
[5].龚景安,许立忠.机械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6].许石民,孙登月.板带材生产工艺及设备.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8:1~2
[7].邹家祥.轧钢机械.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8:78~173
[8].王海源.3454中厚板轧机轧制规程优化设计几设备能力的研究.燕山大学.2004.4:2~6
[9].赵培建,刘君. 国内中厚板生产线共存薄弱环节及改造方向.山东冶金,2003,25(1) :4~6
[10].周建男.我国中厚板生产工艺装备技术的进步.山东冶金,2009.31(3):4~6
[11].孙浩等.我国中厚板生产技术改造和发展探讨.钢铁,2005.3, 40(3):52~55
[12].刘晶志,我国中厚板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重型机械科技,2007.12, №.4,42~45
[13].王国栋.刘相华.日本中厚板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轧钢, 2007.6 24(3): 1~.4
[14].M. C. Duffy. The evolution of the metal-working rolling-mill in the 19th century. Journal of Mechanical Working Technology, 1998, 3(3): 341~355
[15].H.Dyja, L.Lesik, P.Szota. Simulation of the deformation of strip between stands during the process of rolling with a loop.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2, 125(9): 706~710
[16].Pierre Montmitonnet. Hot and cold strip rolling processes.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6, 195(48): 6604~6625
[17].YANG Jing-ming,YANG Qiu-xia,CHE Hai-jun,CHANG Ling-f ang.Dynamic Model of Gap Loop for HCW Mill.IronAndSteel.Sep.2004, №.5:18~21
[18].V.B.Ginzburg,Steel Rolling Technology:Theory and Practice.New York:Marcel Dekker,19:33~36
六、指导教师意见
……………………………………………………………………………………………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七、系级教学单位审核意见:
审查结果: □ 通过 □ 完善后通过 □ 未通过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