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1新农村工作总结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0:25:45
文档

2011新农村工作总结

夯实基础把握重点突出特色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开展羊楼司镇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的一年。我镇在、市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本着谋利于民、造福于民的宗旨,结合实际,真抓实干,积极工作,卓有成效地推进了全镇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了群众民生问题,发展了我镇经济。现将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我们羊楼司镇地处湘北边陲,与湖北赤壁、通城、崇阳接界。相传元朝年间,朝廷向南推广养羊技术,在此
推荐度:
导读夯实基础把握重点突出特色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开展羊楼司镇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的一年。我镇在、市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本着谋利于民、造福于民的宗旨,结合实际,真抓实干,积极工作,卓有成效地推进了全镇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了群众民生问题,发展了我镇经济。现将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我们羊楼司镇地处湘北边陲,与湖北赤壁、通城、崇阳接界。相传元朝年间,朝廷向南推广养羊技术,在此
夯实基础  把握重点  突出特色  

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开展

羊楼司镇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的一年。我镇在、市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本着谋利于民、造福于民的宗旨,结合实际,真抓实干,积极工作,卓有成效地推进了全镇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了群众民生问题,发展了我镇经济。现将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们羊楼司镇地处湘北边陲,与湖北赤壁、通城、崇阳接界。相传元朝年间,朝廷向南推广养羊技术,在此建楼了望,设司管理,而得名。全镇现辖41个村(居)委会,393个居民小组,53000人,其中农业人口36540人。有山林36万亩,水田39003亩,旱地12424亩,茶园6923亩,总面积283平方公里,是目前临湘市规模最大的乡镇。我镇楠竹资源丰富,楠竹产业发达,是有名的“竹器之乡”。2011年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镇抓住机遇、结合实际,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工作原则,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以农民增收致富为根本目的,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口,全面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绩

(一)抓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1、楠竹产业:我镇楠竹资源丰富,为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了楠竹资源的新造和低改力度。今年,我镇共新造楠竹3000亩,低改楠竹20000亩。我镇现有楠竹22万亩,位居全省乡镇之首,年产楠2000多万根,产值近2亿元,是农村群众家庭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搞好楠竹资源培植的同时,也重视楠竹工业的发展。我们紧紧围绕“山上扩资源,山下办工厂,路边兴市场”的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楠竹加工企业,大力发展楠竹制成品开发。今年,我镇又新增产值过千万元的楠竹加工企业两个。目前我镇年产值过千万元的楠竹加工企业近10个,发展了碳化竹器、竹醋、竹炭产品100多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000余人,竹器加工业产值达到7亿元,为我镇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产业支撑。

2、种养产业。①大力发展粮食生产,遏制耕地抛荒。今年已收获优质早稻7368亩,中稻22594亩,晚稻3168亩;油菜192亩;红薯8260亩;豆类4435亩、蔬菜6755亩;粮食普遍增产,没有耕地抛荒现象。②利用科技知识,发展特色作物。今年,我镇引进100余户西瓜种植户,种植“洞庭一号”优质西瓜1250亩;黄金村陈南方种植野生葛200亩;大学生村官李黎组织种植香菇25个大棚、种植保健野菜20亩。继续发展禽畜养殖,扩大养殖规模。现在我镇牲猪养殖大户已经发展到57户(今年新增12户)、家禽大户8户(今年新增2户),年出栏牲猪可达3万余头,年出栏家禽类15万余羽。

(二)抓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1、灾后重建。

(一)倒房重建效果明显。在此次洪涝灾害中,我镇共倒房203户,倒房616间。镇民政办在第一时间摸清底子,及时向民政局报实数据,积极争取重建扶助资金,带领和指导倒房群众恢复重建。至11月底全镇共重建倒房179户856间,发放重建扶助资金120万元,帮助900多名群众解决了住房问题。(二)交通设施逐步恢复。特大暴雨使我镇道路交通、桥梁损毁严重,10多个村的交通中断,30多个村的公路不同程度损毁。镇、果断采取紧急措施,通过镇财政垫资,党员群众集资的方式修便道、架简易桥梁,在灾后三天内就恢复了道路的畅通。三港村100余米的通村公路路基和路面全部被大水冲毁,沿线四个村3000多群众无法出行。镇、当即就组织四个村商议,共同出资1.5万元,第二天就修起了长100米、宽3.5米临时车道。主道工程的投入30万元,在8月份修复通车。明星村土地湾组山体出现持续缓慢滑坡,危及当地19户,76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垫资20万元,组织领导干部18人,分四组赶赴现场,顶着炎炎烈日,不分昼夜,经过七天的连续施工,将滑坡山体的表层泥土全部剥离,阻止了山体滑坡继续发生,确保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我镇共投入158万元,完成31个村,13万方水毁公路、5座桥梁的修复。(三)水利设施全面修复。水利设施是防洪抗旱保障农业生产的基础。灾后,镇共争取和筹集资金600多万元对全镇农业水毁水利设施进行修复、整险和加固。投入326万元对全镇18座小Ⅱ型水库、80余口山塘进行清污扫障,整险加固,为明年的防涝抗旱,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投入29万元对黄金村柳湾组境内坦渡河河堤进行治理,投入270万元对石必河3.5公里河床和河堤进行全面疏通和修砌,进一步保证了沿河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农田水利灌溉提供了便利。

2、农村改厕: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以农户为依托,广泛宣传农村改厕的重要意义,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和支持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建设,使我村的农村改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我村已完成新建三格式无害化卫生户厕300户,大大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减少和控制了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抓宣传教育,促进乡风文明。

  积极提倡移风易俗,勤俭节约,健康向上的生活民风。镇利用开展“全民素质教育”活动的机会组织了宣传讲团深入农村广泛宣传,教育广大村民遵纪守法,坚决杜绝黄赌毒现象,共发放有关农业、科普、生活、健康教育等宣传资料达15000余份,提高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增强了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提升了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 

(四)、抓典型示范,推进全面发展。

我镇共有三港村、梅池村两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今年分别做好了如下工作:

1、三港村:①自筹资金2.8万多元,修砌堰坝3座;②新造楠竹150亩,植树60亩;③积极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并对村级公路两则补栽了100多株树苗;④积极筹措资金修复水毁公路120余米。

2、梅池村:①筹资3万修建花池2座,通村公路两旁绿化一路成形;②配套省级特色旅游名村创建工作,投入1.2万元制作路牌、路标、旅游景点指示牌,成功申报了省级特色旅游名村和省级生态村;③筹资22万元完成14处,塌方、滑坡障碍清扫;4公路通村的维护和修复。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切实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监督检查并抓好在建项目的落实。

二是有计划有组织地教育培训农民,逐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通过培训,力争每个农民掌握1-2门技能,为脱贫致富打好基础。

三是继续加强党建带动新农村建设,把“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党员的培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党建工作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来看待,强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建工作带动新农村建设。

四、是加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新农村建设的业务质量,坚持科学指导,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全方位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协调,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推进。

今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已取得较好的成效,今后,我镇将重点突出楠竹产业、建材产业、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生产,加速富民强镇,狠抓民主管理、促进社会文明,狠抓基础建设,确实改善民生。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文档

2011新农村工作总结

夯实基础把握重点突出特色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开展羊楼司镇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的一年。我镇在、市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本着谋利于民、造福于民的宗旨,结合实际,真抓实干,积极工作,卓有成效地推进了全镇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了群众民生问题,发展了我镇经济。现将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我们羊楼司镇地处湘北边陲,与湖北赤壁、通城、崇阳接界。相传元朝年间,朝廷向南推广养羊技术,在此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