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药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0:26:07
文档

中药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1.历代本草代表作简表:二.道地药材:优质药材的专用名词。主要有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广东的陈皮,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的茯苓,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山东的阿胶,甘肃的当归,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山西党参,云南的三七,浙江的贝母等等。3.采集:全草、叶类、花多在夏季采收;果实和种子多在秋季采收;根和根茎多在春初采收;树皮和根皮多在春、夏采收。4.药物的炮制:1.目的: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适合病情的需要;便于制剂和贮藏;除去杂质的非药用部分。
推荐度:
导读1.历代本草代表作简表:二.道地药材:优质药材的专用名词。主要有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广东的陈皮,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的茯苓,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山东的阿胶,甘肃的当归,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山西党参,云南的三七,浙江的贝母等等。3.采集:全草、叶类、花多在夏季采收;果实和种子多在秋季采收;根和根茎多在春初采收;树皮和根皮多在春、夏采收。4.药物的炮制:1.目的: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适合病情的需要;便于制剂和贮藏;除去杂质的非药用部分。
1.历代本草代表作简表:

二.道地药材:优质药材的专用名词。主要有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广东的陈皮,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的茯苓,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山东的阿胶,甘肃的当归,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山西党参,云南的三七,浙江的贝母等等。

3.采集:全草、叶类、花多在夏季采收;果实和种子多在秋季采收;根和根茎多在春初采收;树皮和根皮多在春、夏采收。

4.药物的炮制:1.目的: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适合病情的需要;便于制剂和贮藏;除去杂质的非药用部分。2.方法: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他制法。

5.中药的性能:1.四气:寒、热、温、凉四种药性。2.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味。辛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肺);甘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一般治疗虚证的滋补强壮药(脾);酸具有收敛、固涩作用,一般治疗虚汗、泄泻等证(肝);涩与酸作用相似,多用心治疗虚汗、泄泻、尿频、精滑、出血等证。苦有泄和燥的作用(心);咸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多用以治疗瘰疬、痰核、痞块用热结便秘等证(肾)。淡有渗湿、利尿作用,用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3.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不同趋向,依据以疾病所表现的趋势相对而言,作用:升浮是指向上、升提、向外、病位在上、在表,升阳举陷、发表透疹及宣毒、涌吐、开窍;沉降是指下降、向里,清热泻下,潜阳息风、降气平喘、消积导滞。影响的因素:性味、质地、炮制。4.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是以脏俯、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的。5.有毒无毒:是指药物的偏性。物之能害人即为毒,广义的毒一是指药物的总称,二是指药物的偏性。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品种混乱、误服毒药、用量过大、炮制失度、剂型失宜、疗程过长、配伍不当、辨证不准、个体差异、离经悖法。

6.中药的配伍:所谓中药的配伍即根据病情、治法和药物的性能,选择两种以上药物同用的用药方法。其目的在于增强治疗效能,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不良反应。具体内容有: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7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的组方基础。单行:单味药就能发挥治疗效果,不需要其它药辅助;相须: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相使: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相畏: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君臣佐使:君药: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一为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驱邪。

7.中药的有药禁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敛及攻乌。藻戟芜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妊娠用药禁用者多为剧毒或性能峻猛之品,如水银、砒霜、雄黄、轻粉、斑蝥、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甘遂、京大戟、千金子、芫花、牵牛子、商陆、麝香、干漆、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等。慎用者分别为活血祛瘀、破气行滞、攻下通便、辛热及滑利之品,如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姜黄、丹皮、枳实、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附子、肉桂、冬葵子等。

8.剂量:指药剂的用药量,一般是指单味药的成人内服一日用量。一两=30g,一钱=3g,一分=0.3g,一厘=0.03g

确定剂量的因素:药物的性质性能、用药方法、患者的情况、因时因地制宜。

9.煎服法: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煎汤代水。

10.解表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多具辛味,主入肺与膀胱经,性善发散,能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有发散解表功效,兼能宣肺、利水、透疹、祛风湿等。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证,部分可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及风湿痹痛等。

1.辛温解表药:多辛温,主能发散风寒,发汗力强,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兼治风寒湿痹、咳喘、水肿兼表等。

文档

中药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1.历代本草代表作简表:二.道地药材:优质药材的专用名词。主要有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广东的陈皮,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的茯苓,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山东的阿胶,甘肃的当归,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山西党参,云南的三七,浙江的贝母等等。3.采集:全草、叶类、花多在夏季采收;果实和种子多在秋季采收;根和根茎多在春初采收;树皮和根皮多在春、夏采收。4.药物的炮制:1.目的: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适合病情的需要;便于制剂和贮藏;除去杂质的非药用部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