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 1
术语和定义 1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那么 1
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 2
带入原那么 2
食品分类系统 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2
营养强化剂 2
食品用香料 2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2胶基糖果中根底剂物质及其配料 2
附录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3
首字母 | 食品添加剂名称 | 页码 |
a | 氨基乙酸〔又名甘氨酸〕 | 4 |
铵磷脂 | 4 | |
b | 巴西棕榈油蜡 | 4 |
白油〔又名液体石蜡〕 | 4 | |
L-半胱氨酸盐酸盐 | 5 | |
苯甲酸及其钠盐 | 5 | |
4-苯基苯酚 | 5 | |
2-苯基苯酚钠盐 | 6 | |
冰构造蛋白 | 6 | |
L-丙氨酸 | 6 | |
丙二醇 | 6 | |
丙二醇脂肪酸酯 | 6 | |
丙酸及其钠盐、钙盐 | 7 | |
不饱和脂肪酸单甘酯 | 7 | |
c | 茶多酚〔又名维多酚〕 | 7 |
茶黄色素,茶绿色素 | 8 | |
赤藓红及其铝色淀 | 8 | |
刺梧桐胶 | 9 | |
刺云实胶 | 9 | |
醋酸酯淀粉 | 9 |
d | 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山嵛酸、硬脂酸、月桂酸〕 | 10 |
单辛酸甘油酯 | 10 | |
淀粉磷酸酯钠 | 10 | |
靛蓝及其铝色淀 | 11 | |
丁基羟基茴香醚 | 11 | |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对羟基苯甲甲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及其钠盐〕 | 12 | |
多穗柯棕 | 12 | |
e | 二丁基羟基甲苯 | 13 |
二甲基二碳酸盐〔又名维果灵〕 | 13 | |
2,4-二氯苯氧乙酸 | 14 | |
e | 二氧化硅 | 14 |
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 | 14 | |
二氧化钛 | 16 | |
二氧化碳 | 17 | |
f | 番茄红 | 17 |
番茄红素〔合成〕 | 17 | |
蜂蜡 | 18 | |
富马酸 | 18 | |
富马酸一钠 | 18 | |
g | 甘草,甘草酸铵,甘草酸一钾及三钾 | 19 |
甘草抗氧物 | 19 | |
D-甘露糖醇 | 19 | |
柑桔黄 | 20 | |
高锰酸钾 | 20 | |
谷氨酰胺转氨酶 | 20 | |
瓜尔胶 | 20 | |
硅铝酸钠 | 20 | |
硅酸钙 | 21 | |
桂醛 | 21 | |
果胶 | 22 |
h | 海萝胶 | 22 |
海藻酸丙二醇酯 | 22 | |
海藻酸钠 | 23 | |
核黄素 | 23 | |
黑豆红 | 24 | |
黑加仑红 | 24 | |
红花黄 | 24 | |
红米红 | 25 | |
红曲米,红曲红 | 25 | |
葫芦巴胶 | 26 | |
琥珀酸单甘油酯 | 26 | |
琥珀酸二钠 | 27 | |
花生衣红 | 27 | |
滑石粉 | 27 | |
槐豆胶〔又名刺槐豆胶〕 | 28 | |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钙 | 28 | |
黄蜀葵胶 | 29 | |
黄原胶〔又名汉生胶〕 | 29 | |
J | 己二酸 | 29 |
4-己基间苯二酚 | 30 | |
甲壳素〔又名几丁质〕 | 30 | |
姜黄 | 30 | |
姜黄素 | 31 | |
焦糖色〔加氨生产〕 | 31 | |
焦糖色〔普通法〕 | 32 |
J | 焦糖色〔亚硫酸铵法〕 | 33 |
金樱子棕 | 34 | |
酒石酸氢钾 | 35 | |
菊花黄浸膏 | 35 | |
聚丙烯酸钠 | 35 | |
聚二甲基硅氧烷 | 35 | |
聚甘油蓖麻醇酯〔PGPR〕 | 35 | |
聚甘油脂肪酸酯 | 36 | |
聚葡萄糖 | 36 | |
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 37 | |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又名吐温20〕 | 37 | |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又名吐温40〕 | 37 | |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又名吐温60〕 | 37 | |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又名吐温80〕 | 37 | |
聚乙二醇 | 38 | |
聚乙烯醇 | 38 | |
决明胶 | 38 | |
k | 咖啡因 | 39 |
卡拉胶 | 39 | |
抗坏血酸〔又名维生素C〕 | 39 | |
抗坏血酸钠 | 39 | |
抗坏血酸钙 | 39 | |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 40 | |
可得然胶 | 40 | |
可可壳色 | 41 | |
可溶性大豆多糖 | 41 | |
喹啉黄 | 42 |
l | 辣椒橙 | 42 |
辣椒红 | 42 | |
辣椒油树脂 | 43 | |
蓝锭果红 | 43 | |
联苯醚〔又名二苯谜〕 | 43 | |
亮蓝及其铝色淀 | 44 | |
磷酸,焦磷酸二氢二钠,焦磷酸钠,磷酸三钙,磷酸三钾,磷酸三钠, | 45 | |
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钾,磷酸氢钙, | 45 | |
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 | 45 | |
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 | 47 | |
磷脂 | 48 | |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 48 | |
硫磺 | 48 | |
硫酸钙〔又名石膏〕 | 49 | |
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硫酸铝铵〔又名铵明矾〕 | 49 | |
硫酸镁 | 50 | |
硫酸锌 | 50 | |
氯化钙 | 50 | |
l | 氯化钾 | 50 |
氯化镁 | 50 | |
罗望子多糖胶 | 51 | |
萝卜红 | 51 | |
落葵红 | 51 |
m |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 | 52 |
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 | 52 | |
没食子酸丙酯〔PG〕 | 52 | |
玫瑰茄红 | 53 | |
迷迭香提取物 | 53 | |
密蒙黄 | 54 | |
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 54 | |
n | 纳他霉素 | 54 |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 55 | |
柠檬酸及其钠盐、钾盐 | 56 | |
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 | 57 | |
柠檬酸亚锡二钠 | 57 | |
o | 偶氮甲酰胺 | 57 |
p | 偏酒石酸 | 57 |
葡萄皮红 | 57 | |
葡萄糖酸亚铁 | 58 | |
普鲁兰多糖 | 58 | |
q | 羟基硬脂精〔氧化硬脂精〕 | 58 |
氢化松香甘油酯 | 58 | |
氢氧化钙 | 59 | |
氢氧化钾 | 59 |
r | 日落黄及其铝色淀 | 59 |
乳酸 | 60 | |
乳酸钙 | 60 | |
乳酸链球菌素 | 61 | |
乳酸钠 | 61 | |
乳酸脂肪酸甘油酯 | 61 | |
乳糖醇 | 62 | |
s | 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 | 62 |
三氯蔗糖〔又名蔗糖素〕 | 62 | |
桑椹红 | 63 | |
沙蒿胶 | 63 | |
沙棘黄 | ||
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又名司盘20〕,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又名司盘4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又名司盘60〕,山梨醇酐叁硬脂酸酯 〔又名司盘65〕,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又名司盘80〕 | ||
山梨酸及其钾盐 | 65 | |
山梨糖醇和山梨糖醇液 | 66 | |
双乙酸钠 | 67 | |
s | 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 | 67 |
松香季戊四醇酯 | 68 | |
酸性红〔又名偶氮玉红〕 | 68 | |
酸性磷酸铝钠 | 68 | |
酸枣色 | 68 | |
羧甲基淀粉钠 | 69 |
t | 碳酸钾 | 69 |
碳酸镁 | 69 | |
碳酸钠 | 69 | |
碳酸氢钾 | 70 | |
碳酸氢三钠〔又名倍半碳酸钠〕 | 70 | |
糖精钠 | 70 | |
特丁基对苯二酚 | 71 | |
L-α-天冬氨酰-N-〔2,2,4,4-四甲基-3-硫化三亚甲基〕-D-丙氨酰胺〔又名阿力甜〕 | 71 | |
天然苋菜红 | 71 | |
田菁胶 | 72 | |
甜菊糖苷 | 72 | |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 | 72 | |
脱乙酰甲壳素〔又名壳聚糖〕 | 73 | |
w | 维生素E〔dl-α-生育酚,d-α-生育酚,混合生育酚浓缩物〕 | 73 |
稳定态二氧化氯 | 73 | |
x | 苋菜红及其铝色淀 | 74 |
橡子壳棕 | 74 | |
钠,钾 | 75 | |
辛,癸酸甘油酯 | 75 | |
辛基苯氧聚乙烯氧基 | 76 | |
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 | 76 | |
新红及其铝色淀 | 76 | |
薪草提取物 | 77 |
y | 亚麻籽胶〔又名富兰克胶〕 | 77 |
亚铁,亚铁 | 77 | |
亚钠,亚钾 | 77 | |
胭脂虫红 | 78 | |
胭脂红及其铝色淀 | 79 | |
胭脂树橙〔红木素,降红木素〕 | 80 | |
盐酸 | 81 | |
杨梅红 | 81 | |
氧化铁黑和氧化铁红 | 81 | |
叶黄素 | 82 | |
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铜钾盐 | 82 | |
液体二氧化碳〔煤气化法〕 | 83 | |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 83 | |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 | 83 | |
乙萘酚 | 83 | |
乙酸钠 | 84 | |
y | 乙酰磺胺酸钾〔又名安赛蜜〕 | 84 |
乙氧基喹 | 84 | |
异构化乳糖液 | 85 | |
D-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 | 85 | |
异麦芽酮糖 | 85 | |
硬脂酸〔又名十八烷酸〕 | 85 | |
硬脂酸钙 | 86 | |
硬脂酸钾 | 86 | |
硬脂酸镁 | 86 | |
硬脂酰乳酸钠,硬脂酰乳酸钙 | 86 | |
诱惑红及其铝色淀 | 87 | |
玉米黄 | 88 | |
越橘红 | 88 |
z | 藻蓝〔淡、海水〕 | 88 |
皂荚糖胶 | ||
蔗糖脂肪酸酯 | ||
栀子黄 | 90 | |
栀子蓝 | 91 | |
植酸〔又名肌醇六磷酸〕,植酸钠 | 91 | |
植物炭黑 | 92 | |
仲丁胺 | 92 | |
竹叶抗氧化物 | 93 | |
紫草红 | 93 | |
紫胶〔又名虫胶〕 | 94 | |
紫胶红〔又名虫胶红〕 | 94 |
表A.3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所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 99
附录B食品用香料使用规定 100
表B.1 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单 101
表B.2 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单 102
表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名单 118
附录C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以下简称“加工助剂〞〕使用规定 162
表C.2 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1
表C.3 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 167
附录D胶基糖果中根底剂物质及其配料名单 175
附录E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 177
附录F食品分类系统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