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2:28:49
文档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17.3、27授课地点:白泥小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景象。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并学习作者虚实结合、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激发学生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2、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产生的幻想中体会她的悲惨命运。【教学难点】从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推荐度:
导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17.3、27授课地点:白泥小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景象。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并学习作者虚实结合、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激发学生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2、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产生的幻想中体会她的悲惨命运。【教学难点】从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授课时间: 2017.3、27                     

授课地点:白泥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并学习作者虚实结合、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激发学生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2、 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产生的幻想中体会她的悲惨命运。

【教学难点】从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关于填写五次擦燃火柴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卖火柴小女孩的画面,“看到这幅画面你想起了谁?”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围绕“幸福”,提出疑问

  出示句子1: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指名读。问:为什么冻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

  出示句子2: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了。

(她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明明那么悲惨,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

三、层层深入,品味“幸福”

(一)整体感知课文,深悟第二部分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第5-10自然段,思考:在寒冷和饥饿中,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2、指名回答。

(二)深入研读第一次擦火柴的部分

  1、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语句,一起来读一读。

阅读提示: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小女孩所在的现实生活是怎样的?说明什么? 

 2、指名回答。(体会小女孩现实生活是寒冷的,说明她需要温暖。)

(三)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第二至第五次擦燃火柴部分)

1、小组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利用刚才的学法,小组内学习其他几次擦燃火柴的情节,班内交流汇报。

(自学提示 :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找出描写其他几次擦燃火柴的语句,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小女孩所在的现实生活是怎样的?说明什么?)

2、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四人一组,每人一份)

擦燃次数幻景渴望现实
第一次火炉温暖寒冷
第二次烤鹅食物饥饿
第三次圣诞树快乐痛苦
第四次奶奶关爱孤独
第五次和奶奶飞走了

幸福悲惨
3、感情朗读,体会情感,生谈体会,教师适时评价,及时释疑。

4、了解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的表达方式。

四、虚实对比,揭秘“幸福”

    抓住重点句,进行感悟

1、小女孩死了,她“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她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2、相信同学们能回答课文开始的这个问题了吧。“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她的“嘴上带着微笑”?)

(小女孩儿在幻景中得到了满足,因此感到高兴的和幸福,她被冻僵死去时,还沉浸在充满幻想的幸福中。)

3、安徒生最后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前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再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五、拓展延伸,分享“幸福”

  1、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她说什么?请同学们读课后习题第四题中的这首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指名分享自己写的话。

六、作业设计

   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她说什么?请把你想对小女孩说的话写在作业本上。

七、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景                 渴望                现实

             火炉                温暖                寒冷

           烤  鹅                食物                饥饿          同情

           圣诞树                欢乐                痛苦

           奶  奶                关爱                孤独          

         和奶奶一起飞走          幸福                悲惨

                虚实结合               对比衬托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耽误大家一点宝贵时间,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说教材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一篇精读课文,地位尤其重要。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我认为这篇作品最光彩或者说最触动人心的地方是小女孩用细细的火柴点燃美丽的幻觉世界的那一刻,因为小女孩用她那细细的火柴为黑暗而又寒冷的世界点燃了温暖与光明。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生活在悲苦中的千千万万个孩子们的缩影,他们是社会生活中被压榨、被欺侮、被贱视的弱者。安徒生笔下的形象是一个弱者顽强不屈的抗争与追求,这是安徒生自身的写照。这个气息可闻、身形可见的小女孩,她的可怜、她的孤苦激起了读者切入心底的同情,与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童话世界里,安徒生对小女孩怜悯的爱最终变成了一种抚慰的爱——小女孩在痛苦的极点留下了微笑。安徒生最后给予小女孩的是永恒的爱。 

二、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方法与过程: 

通过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增强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起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重点: 

    感受卖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方法 

    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考虑了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了五次幻象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下面,我具体说说我是怎样教学这一课时的: 

我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能点明小女孩最后命运的句子,再引导学生围绕“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一句话质疑。然后再将学生的质疑归纳成几个问题:

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

为什么用上两个“幸福”?

小女孩的命运明明那么悲惨,那么不幸,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

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的第二部分,从课文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分别引导学生汇报能说明小女孩是“幸福”或“不幸”的语句,并结合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自己的朗读声中品味到小女孩的命运其实是不幸的,她所向往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是不存在的,她的“幸福”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得到,从而使学生更加感受到小女孩在现实中的不幸。至此,学生对文章最后一句中的两个“幸福”的含义的理解也便迎刃而解了。

为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达到更好的共鸣,我先让学生欣赏我国儿童作家刘倩倩的获奖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以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表达思路,再让学生写给小女孩的话。

    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文档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17.3、27授课地点:白泥小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景象。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并学习作者虚实结合、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激发学生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2、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产生的幻想中体会她的悲惨命运。【教学难点】从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