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 商业银行存款业务与经营
模块一 人民币活期储蓄业务
教学目标:掌握人民币活期储蓄业务的办理流程
工作任务:人民币活期储蓄业务操作
项目活动1:人民币活期储蓄业务开户
项目活动2:人民币活期储蓄业务存款。
项目活动3:人民币活期储蓄业务取款。
项目活动4:人民币活期储蓄业务销户。
相关知识:人民币活期储蓄业务的开户、存款、取款、销户
练习:客户王先生分别以1000元办理开户业务,并再次存入1000元,支取1000元,最后销户,据所学知识分别为其设计业务处理流程
模块二 人民币整存整取定期储蓄业务
教学目标:掌握人民币整存整取定期储蓄业务的办理流程
项目活动1:人民币整存整取定期储蓄业务开户
项目活动2:人民币整存整取定期储蓄业务部分提前支取
活动项目3:人民币整存整取定期储蓄业务销户/全部提前支取
相关知识:人民币整存整取业务的开户、存款、取款、销户。
练习:客户王先生分别以1000元办理开户业务,并再次存入1000元,支取1000元,最后销户,以所学知识分别为其设计业务处理流程
模块三 外币活期储蓄业务
教学目标:掌握外币活期储蓄业务的开户、存款、取款、销户。
工作任务:会计入门知识学习。
项目活动1:外币活期储蓄业务开户
项目活动2:外币活期储蓄业务存款。
项目活动3:外币活期储蓄业务取款。
项目活动4:外币活期储蓄业务销户。
相关知识:外币活期储蓄业务的开户、存款、取款、销户
练习:客户王先生以外币1000元办理开户业务,并再次存入1000元,支取1000元,最后销记,根据所学知识分别为其设计业务处理流程
模块四 公司存款业务
教学目标:掌握公司存款业务的存入、支取与销户。
工作任务:公司存款业务学习。
项目活动1:单位存款业务存入(现金、转账存入)
项目活动2:单位存款业务的支取(现金、转账支取)
项目活动3:公司存款账户的销户。
相关知识:公司存款业务的开户、存款、取款、销户
练习:客户A公司以100万元办理开户业务,并再次存入10万元,支取10万元,最后销记,根据所学知识分别为其设计业务处理流程
项目二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与经营
模块一 贷款分类
教学目标:了解贷款业务的分类。
工作任务:识别贷款业务
项目活动1:了解贷款业务的种类。
项目活动2:识别不同贷款业务银行单据。
相关知识:按期限划分;按利率分;按担保情况划分;按贷款用途划分;按贷款质量划分;
按贷款规模划分;按偿还的可能性划分
练习:对某商业银行具体贷款业务进行识别,判断能力贷款种类。
模块二 贷款程序
教学目标:掌握商业银行贷款程序
工作任务:设计商业银行贷款程序
项目活动1:学生助学贷款申请、发放程序
项目活动2:企业商业银行贷款申请、发放程序
相关知识:相关贷款申请书面资料的填写及审核,贷款发放程序。
练习:分别为某电机厂设计流动资金贷款程序,某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设计程序
项目三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经营
模块一 银行卡业务营销与操作
教学目标:掌握银行卡业务的营销与操作要点
工作任务1:银行卡业务的营销与操作
项目活动1:填写《银行个人账户开户申请书》并进行审查
项目活动2:设计银行借记卡业务操作流程。
相关知识:银行卡的受理及发放
练习:为王先生办理银行卡业务。
模块二 银行结算业务操作
教学目标:掌握银行结算业务的操作要求,并根据业务的需要选择正确的单据凭证并能正确填制。
工作任务:填制与银行结算业务有关的单据,并掌握流程
项目活动1:银行代收业务
项目活动2:银行代付业务
相关知识:相关原始凭证的主要内容、填写要求、与经济业务的关系和审核要求。
练习:完成银行为东方公司代缴数字电视费业务具体流程。
模块三 商业银行信托与租赁业务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并且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的发展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
工作任务:信托与租赁业务流程
项目活动1:设计信托存款业务流程
项目活动2:设计信托贷款业务流程。
项目活动3:设计信托投资业务流程。
项目活动4:设计直接租赁业务流程
相关知识: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联系与区别、目前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创新的情况及表外业务发展的风险与管理。
练习:为东方公司分别办理信托存款、贷款、投资及直接租赁业务
货币银行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货币银行学 0415004
总学时数:48
适用专业:高等职业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货币银行学是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投资理财专业的一门限选课程,是学习金融专业其他理论与实务课的基础先导课,其性质属于专业理论课。
(二)课程定位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紧扣时代脉搏是现代教育理念。它要求正确认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辩证统一的关系,围绕素质教育这个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克服传统上以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为标准来衡量教育质量高低和成败的观念,将知识、能力和素质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树立终身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在学习目的上,留给学生一个问号而不是句号。讲授知识的目的不是终结知识,而是提供进一步学习知识的路径。在学生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和方向。货币银行学在课程建设中也要渗透这一理念,实现货币银行学课程目标的恰当定位。使其成为体现金融学科的宽口径、厚基础、有创新、善运用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金融学科的入门课。其知识覆盖面并非仅仅是货币和银行问题而是广义的金融和金融学注重基本理论的阐述。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基本任务应当是为学生打好两个基础,即金融知识的基础和相应的能力与素质的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应由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建立起全面的金融知识结构体系,既有对宏观金融的分析、判断能力,又有从事微观金融业务的能力,为未来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金融理论基础。本课程以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为基础课程,并要求具有一定的会计学和统计学知识,与财政学为平行课程,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保险学等则是本课程的后续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以任课教师讲解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课堂讲授、课堂提问、(教师精讲、学生多问相结合)、课堂讨论、课堂或课后的作业练习、聘请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举办讲座、组织学生去银行、证券公司营业部等地参观,要求学生亲自到商业银行或股票市场等金融机构体会数笔金融业务、查阅经济、金融的参考资料以及课外利用暑期进行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参加金融辩论比赛、金融知识竞赛等自学式与互动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强调教师精讲与学生多练的结合。另外,注意考试理念与考试方法的更新,强调考试是教学过程内在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强调考试方法的作业化、多样化与随机化。总之,我们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的学习积极性。目的就是使学生既要掌握《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基础理论,又要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身边的各种经济金融现象,判断、解决现实的经济、金融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本学科最新的前沿发展动态;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一门知识,而不是打开书了然、关上书茫然、考完试还给老师。另外,还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一种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前辈的经济大师们那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式,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或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能充分了解金融与一国经济的相关性以及金融固有的独特性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我国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实践;培养学生具有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来识别、阐明、分析、研究、探索当前金融主要问题,特别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能思考、比较正确的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要求,切实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这一总的指导方针。
(一)知识目标:
1、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
2、系统掌握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3、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职业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识和分析国内外货币金融现象和问题
2、理解货币工具实施的目的和作用
3、掌握银行基本业务和工作规范
4、掌握证券、外汇、期货、黄金等金融市场基本交易规则与操作流程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开拓创新
(四)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培养学生运用货币银行学的专业技能,注重学生参加全国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及相关领域的从业资格考试。力争学生双证书通过率达到100%。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单元(工作任务模块或实训项目) |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活动设计 | 课内学时安 排 |
1 | 货币与货币制度 | 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 2、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货币的本质 3、掌握货币的职能,马克思货币职能理论与西方经济学中的货币职能理论的区别 4、掌握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货币本位制度的类型 5、理解中国“一国两制”下的“一国多币”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 1、多媒体演示:教师根据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和讲解 2、情景模拟:组织学生模拟货币产生过程中的五物交换过程,寻找学生集体中能够充当货币的特殊商品 3、案例讨论:观古代货币演变形式,让学生讨论货币形态发展的原因,及未来货币的发展形态 | 4 |
2 | 信用与利率 | 1、了解信用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2、掌握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客观经济基础和运行机制,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含义及区别 3、掌握信用的含义、特点、作用与主要形式 4、掌握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主要类型,长短期信用工具的具体种类及其特点 5、理解利息与利息率的概念,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6、理解利率的功能和作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 1、多媒体演示:教师根据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和讲解 2、案例讨论:民间借贷的存在原因;我国存贷款利率调整的原因、利率的调整趋势、利率调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金融信息分析:利用世华财讯——银行家综合版,查找美联储联邦基准利率调整历史,并分析其调整的经济原因 | 4 |
3 | 金融市场 | 1、掌握金融市场的概念、基本要素及功能 2、掌握各金融市场的差异 3、掌握货币市场、证券市场的主要内容 4、掌握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和金融期权、期货市场的主要内容 | 1、多媒体演示:教师根据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和讲解 2、模拟交易试验:分成不同角色,进行证券、金融期货交易操作和投资分析 3、案例分析:结合当前实际我国存贷款利率的调整 | 4 |
4 | 金融机构体系 | 1、掌握现代银行产生的过程和现代银行的功能 2、掌握金融机构的概念、特征、种类和发展趋势 3、掌握西方国家金融体系的构成 4、掌握我国社会主义金融机构体系建立、演变的过程 5、掌握我国现行金融体系的构成 | 1、多媒体演示:教师根据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和讲解 2、情景模拟:组织学生模拟金融机构的借贷中介作用 3、案例讨论:讨论我国目前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结构状况及其缺陷。 | 4 |
5 | 商业银行与银行 | 1、掌握现代商业银行的概念、特征和职能 2、掌握商业银行的基本类型、组织制度和发展趋势及主要业务种类 3、理解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前提、过程和主要影响因素 4、掌握银行的产生、性质、职能和地位 5、掌握银行的基本类型与组织结构及业务经营原则 6、掌握金融监管的含义、目标、原则、内容与方法 | 1、多媒体演示:教师根据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和讲解 2、案例讨论:银行业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信贷服务创新比较 3、模拟实验:银行信贷业务系统,企业信用分析,贷款发放流程 4、情景模拟:组织学生模拟银行—商业银行——客户取款的过程,认识银行的货币发行 | 10 |
6 | 国际金融 | 1、掌握国际收支的含义、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影响和调节措施 2、理解汇率的标价方法、种类和决定基础,人民币汇率制度和我国外汇管理的发展过程 3、掌握外债的核心定义,外债的种类,外债管理的主要内容 4、掌握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及主要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5、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种类,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当代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 1、多媒体演示:教师根据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和讲解 2、情景模拟:让学生分别扮演进出口企业、外汇银行角色,认识汇率调整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 3、案例讨论:讨论我国近年来的国际收支状况,重点是贸易顺差、国际热钱不断流入对国内经济带来的影响。 | 6 |
7 | 货币供求与货币 | 1、掌握货币需求的含义、种类及其影响因素 2、理解货币需求理论基本内容 3、掌握货币供给的含义、形成及其基本模型 4、理解货币供给量的层次含义、层次划分及其决定因素 5、掌握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失衡的表现、成因及其调整 6、掌握货币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 1、多媒体演示:教师根据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和讲解 2、实例教学:我国货币的运用;各国货币目标的历史演变;里根的供给计划奏效吗;公开市场操作:美联储如何执行 | 6 |
8 |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1、掌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涵义、度量及其危害 2、掌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3、理解需求拉上、成本推进、混合型、结构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 | 1、多媒体演示:根据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讲解 2、案例讨论:以统治时期的国内外通胀大面额纸币发行、2008年越南通货膨胀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表现、类型、成因及治理对策;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治理的角度讨论我国的宏观经济的合理性。 | 6 |
9 | 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 | 1、掌握金融创新的涵义动因和内容 2、掌握发展中国家金融制度的特征,金融抑制的含义及效应 3、掌握金融深化主张及金融自由化的实践 4、掌握金融发展论的主要内容 5、掌握金融风险的涵义、特征、类型、成因及管理办法 6、我国加入WTO后影响金融安全的因素及对策 | 1、多媒体演示:教师根据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和讲解 2、案例讨论: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的深化浪潮;中国的金融深化;金融约束 | 4 |
合计学时 | 48 | |||
复习考试 | 8 |
(一)教学组织建议
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主要采用老师讲授、课堂讨论、课外作业、模拟实习、专题讲座等互动方式。
1、对于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原理和国内外名家的主要学术流派以任课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认知理解能力,奠定坚实的金融理论基础,培养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使其在飞速发展的金融环境中,始终坚持正确的金融理念和金融道德。
2、对于有分歧的不同学术观点,如通货膨胀的效应分析、大学生要不要玩透支等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目的是让学生集思广益,在讨论、辩论中获得创新意识。
3、对于实际应用型教学内容,如利率的计算、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量的测算等,采用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
4、对于实务操作性教学内容,如金融市场等,采用模拟实习和专题讲座的方式,组织学生模拟股市,请证券公司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等,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安排学生观看《晋商》、《魔鬼交易员》、《华尔街》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影,加强学生学习金融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评价建议
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
采取学生不记名评分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优秀。
2、教学过程评价
教学态度认真,准时上、下课,内容丰富多彩,表达形式生动活泼,学术造诣深并善于将课堂教学、案例讨论和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融为一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课程成绩形成方式
以闭卷方式考核,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占30%(包括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和考勤),期末成绩占70%。
(三)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1、课程的教材以及相应的教辅资料编写应当依据本课程标准进行。
2、教材应充分体现项目驱动、实践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思想,以会计岗位为核心,以企业会计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实际业务操作内容为主体,结合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3、教材应以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教学项目,根据工作内容和业务流程划分学习任务,通过情景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观摩、实践锻炼、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展现教学内容。
4、教材在内容上要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注重与时俱进,医院会计和管理的新知识、新规定、融入教材中,使教材更贴近医院的发展变化和实际需要。
(四)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
在校、院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建设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实验室,实验室的场地、环境及设备堪称一流,成为学校的标志之一。实验室软件、数据更新及时,服务周到、细致,极大地便利了师生的教学科研,深受好评。主要实验仪器设备有:PC微机,平板式扫描仪,激光打印机,宽带上网设备,电教设备,复印机,投影仪等。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多媒体资源、实验室利用、校外基地利用、网络资源、信息技术应用等。
(六)其它
学生在拥有了相关的经济理论基础的情况下,才可开设货币银行学。
参考书目
黄 达 《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精编版
周 骏、王学青 《货币银行学原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
王松奇 《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龙玮娟、郑道平《 货币银行学原理》(第三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托马斯.梅耶 《货币银行与经济》,三联书店,1994年版
F.S.米什金 《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茨维.博迪 《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弗兰克.J.法伯兹等 《金融市场与机构通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版
中文报刊
《经济研究》 《参考消息》(外电评论) 《财经》等专业报刊
《上海证券报》 《中国证券报》 《经济观察报》
《21世纪经济报道》《国际金融报》 《金融时报》
《国际金融研究》 《世界政治与经济》 《金融研究》 《财贸经济》
相关网站
中国人民银行:http://www.pbc.gov.cn
中国货币网:http://www.chinamoney.com.cn
中国票据网:http://www.zgpjw.com/
中国合作金融网:http://www.ccfn.cn/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http://www.imf.org/
世界银行:http://www.worldbank.org/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http://www.federalreserve.gov/
东亚经济评论金融版:http://www.e-economic.com/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频道:http://www.cass.net.cn/
国际财经网:http://www.stock99.com/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http://www.fsi.com.cn/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http://www.ripbc.com.cn/
国际财经网:http://www.stock99.com/
经济学家:http://www.jjxj.com.cn/
中国华尔街:http://www.fimr.org/
编制人:
编制单位:
审核人:
教学团队负责人:
系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