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纪(2)班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一、 指导思想: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 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书达礼,心地向善,修养提高,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构建和谐家庭。
三、诵读内容: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三年级:《论语》;诗文10篇。
四、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论语》,领悟《论语》的内涵。
五、教学难点
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七、 背诵内容安排
时间 | 内容 |
第一周 | 常规管理要求,古诗两首 |
第二周 | 古诗四首 |
第三周 | 古诗四首 |
第四周 | 复习古诗 |
第五周 | 第一章1、2、3、4节 |
第六周 | 第一章5、6、7、8节 |
第七周 | 第一章9、10节 |
第八周 | 第一章11、12节 |
第九周 | 复习巩固6-12节 |
第十周 | 第一章13、14节 |
第十一周 | 第一章15、16节 |
第十二周 | 第一章总复习 |
第十三周 | 第二章1、2节 |
第十四周 | 第二章3、4节 |
第十五周 | 第二章5、6节 |
第十六周 | 复习巩固1-6节 |
第十七周 | 第二章7、8节 |
第十八周 | 第二章9、10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