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活动目标: 促进成员间的相互认识,巩固成员间的友谊。让孩子觉得学校是一个很温暖的地方,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学校就像家一样温馨快乐。
2. 活动时间: 星期四下午,约40分钟
3. 理论支持: 团体动力学、人际交往理论、人际互动理论
4. 技术: (1) 破冰技术: 棒打小坏蛋。(2) 脑力激荡法
活动主题 | 活动名称及内容 | 准备工作 | 时间 |
一、 回顾成员姓名 | 叠罗汉:指导者任意点出一位成员,说出“我是xxx”,依次第二位成员说出第一位成员的名字,并说出自己的名字。模式:我是xxx旁边的xxx。(小组成员再次见面,但可能还不记得彼此的名字,为了强化他们的记忆并认识新成员,拟让小朋友们再次自我介绍。) | 5min | |
二、 破冰 | 棒打小坏蛋:所有成员按小组排列围成一个大圈就坐,指导者在中间,由指导者任意叫出某个小组内一位成员的姓名,要求坐在被叫到名字成员左右的两位成员立即站起来,如未及时站起来,就由该成员用各自的玩具敲打小坏蛋。(检验是否记住名字,在游戏中强化小朋友们对其他成员的印象。) | 玩具 | 10min |
三、 环境适应游戏 | 1.松鼠大树玩法: 首先分组,三人一组,两人扮大树,面向对方,伸出双手拉成一个圆圈;一人扮松鼠,并站在圆圈中间;没成对的学员担任特殊的角色——魔鬼。 魔鬼喊“松鼠搬家”,大树不动,扮演“松鼠”的人就必须离开原来得大树,重新选择其他的大树;魔鬼同时快速插到大树当中,落单的人变成了魔鬼。 魔鬼喊“樵夫砍樵”,松鼠不动,扮演“大树”的人就必须离开原先的同伴重新组合成一对大树,落单的人变成了魔鬼。 魔鬼喊“起火啦”,扮演大树和松鼠的人全部打散并重新组合,也就是扮演大树的人可以扮演松鼠,松鼠可以扮演大树,魔鬼同时快速插到大树当中,落单的人变成了魔鬼。 2.分享在游戏中的感受。 过渡语:游戏就玩到这里,大家累不累啊,我们坐下来一起聊聊天好不好。老师想问问大家玩过这个游戏后有什么感受。 小采访:⑴这个游戏好玩不?哪里比较好玩? ⑵你们最喜欢在这个游戏里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 ⑶落单的小朋友有什么感受? 总结:当你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就相当于是一只离开了家的“小松鼠”,小松鼠要学会主动去寻找一个新家,去寻找新的朋友,这样就会过的很快乐。就像小朋友们来到学校,学校就是你们的新家,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要找好多好多的朋友,让我们的生活不孤单,越来越快乐。 | 15min | |
四、 家庭作业 | 下个星期我们要多交三个朋友 | 15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