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 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C ommerce and T echnology Oct.2007
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
方飞虎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
摘 要: 分析了“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障碍,提出了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任职标准
和准入制度,建立良好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路子,采用“访问会计师”模式重建与业务部门的联系机制,加强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出台相关,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等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 G 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385(2007)05-055-04
Study on the Team Constructions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ing F aculty of
Accountancy in Senior V ocational College
FANG Fei -hu
(Hangzhou W angxiang P olytechnic ,Hangzhou 310023,China )
Abstract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rrier of team construction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ing faculty of accoun 2tancy in senior v ocational college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such as setting up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qualifica 2tions attestation system ,professional standard and entry system ,setting up g ood mechanism of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in running school ,adopting “visiting accountant ”style reconstruction and business section con 2necting mechanism ,en for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 for teaching faculty of senior v ocational college ,widening the channels of introducing teachers ,enlarging the percentage of concurrent job teachers ,promulgating relative policy ,making full use of policy direction and s o on.
K ey w ords : senior v ocational college ;accountancy ;“Double -qualified ”;team 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 2007-08-29
基金项目: 本文为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中商学字[2007]第7号2007年度立项课题《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编号为SK 2007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方飞虎(1963-),男,经管系主任,副教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税务、财经法规和会计
教育等。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从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的主流。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学科,实践性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双师型”教师更应是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特征
作为中国职教界特有的名词,大多数人认为,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具备“双师”知识、素质、能力的教师。基于以上认识,本人认为,可将“双师型”教师分
为双师型素质教师、双师型资格(证书)教师及双师型教师三个层次。
(一)双师型素质教师
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同时具有一定时间(两年以上)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从事
(二)双师型资格(证书)教师
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同时获得本专业或相关职业岗位的相应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的上岗证、职业资格证、工种等级证(一般中级或以上)、技师证或工程师职称的教师。不同的技能、技术等级证书,反映出教师在本专业领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技术资格证书(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相关执业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审计师等)以及其他财务分析师、理财策划师等。
(三)双师型教师
界定为具有较强的教学学术水平,取得副教授以上职称,同时获得本专业(行业)非教师系列高级技术职称(如高级会计师),或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及开发能力,有丰富的工程(职业)技术经验,并具有解决技术难题、开发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组织大型工程(职业)技术项目的实施等成果的教师。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的技术带头人,反映了高职教育对教师的最高要求。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解释: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
(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
(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二、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基本状况
据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张铁岩等课题组成员截止2000年底通过对全国8省29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的问卷调查而成的《高职高专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报告》显示:被调查院校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共有80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4. 8%。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3人,副高级职称的504人,中级职称的274人,初级职称的0人,各占总数的2.9%、62.9%、34.2%以及0.0%;30岁以下的35人,30~40岁的255人,41~50岁的473人,51岁以上的38人,占总数的4.4%、31.8%、59.1%以及4.7%;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硕士学位的253人,学士学位的384人,其他159人,占总数的0.6%、31. 6%、48.0%以及19.8%。如表1所示。
表1 具有“双师”素质教师情况统计表
职称数量比例(%)年龄数量比例(%)学历数量比例(%)高级23 2.9<3035 4.4博士50.6副高级50462.931~4025531.8硕士25331.6中级27434.241~5047359.1本科38448.0初级00.0>5138 4.7其他15919.8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组2001年的调查,在2793名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为703人,占教师总数的25.18%,其中30岁以下青年教师双师型比例为11.32%,30-40岁的为26.02%,41 -50岁的为35.29%,50岁以上的为30.46%。据周振武等2003年4月对全国10所高职院校师资情况调查,10所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平均值也只有28%。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评估指标规定: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0%以上为优秀,达不到50%为不合格。教育部明确提出,到2010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达到80%。高职院校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和评估检查的推动,现在比例上肯定有所提高,但要真正达到70%和80%的比例还有很大距离。从目前各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评估的结果来看,达到优秀的并不多,况且参评院校的评估材料还存在不小水分。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三、
“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障碍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会计教师人数比例不高,这些已成为严重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影响这支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有:
(一)个体素质差异与“双师型”教师要求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多数专任教师缺乏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工作经历,他们大都是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财经院校的毕业生,虽有较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但缺少财会工作经历,实践能力偏低。而实业界人士财会实践经验虽然丰富,但又欠缺理论水平。据统计,大学毕业直接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占86.5%,而从企业调入的所占比例为7.4%。多数教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训能力、现场教学都处于弱势,与社会上需要的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还有很大差距。
(二)行业收入差异带来了“双师型”教师流失的风险
由于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上市公司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收入水平往往高于教师的收入水平,所以既有雄厚的财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具有良好素质和能力,正是这些企业“老总”情有独钟与青睐的对象。因此企业反而会蓄意招“降”纳“叛”,挖我人才。许多“双师型”教师接触社会后,出现思想波动,对教学工作不安心。有的人早已“暗渡陈仓”,要求调动工作。几乎每个高职院校都发生过此类原因流失的教师。
(三)转换成本较高了实业界优秀人才的加盟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一些实务课和实训课,也有聘自于各类实务部门的,他们经验丰富,技能高超,上课生动,深入浅出,案例、实例很多,深受学生欢迎。这些教师有高级会计师或高级经济师的职称,但调入高职院校后,由于课时少或进校时间短或科研、论文不足等问题,一时无法转换到副教授职务上去。这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发展和壮大。
另外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人士大多是企业的中高层领导或业务骨干,很难补充到高职教师资队伍中来。
(四)职称评定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刺伤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积极性
教师职务评定中强调科研论文的质量和发表论文刊物的级别。这根指挥棒无形中引导教师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追求科研论文、著作等硬性指标上,并想尽办法将自己的论文发表到理论性的“核心刊物”上,而忽略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五)培训体系的不完善影响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形成与发展
在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的培训不足严重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现状看,一方面,由于缺乏完整的专业理论培训体系,影响了教师的理论充实与专业素质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完善的实践技能培训体系,妨碍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深入发展。在师资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并不把“双师型“教师作为上岗任教的必要条件。在师资相对宽松时,也没有把“双师型“教师作为竞争上岗的优先条件加以硬性规定。“双师型”教师无论是在理论培养上,还是在实践培训上,均存在依附普通教育模式、内容界定单一的缺陷。特别是高职院校归属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后,学院与行业的联系日见松散,“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日见困难。
(六)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使得教师深入实践显得力不从心
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会计专业招生规模更是连年扩大,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幅度增加,有的常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由于精力所限,原来深入业务部门开展调研的惯常做法,现在已难以坚持;想到生产第一线去顶岗锻炼也变成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教师脱离实践时间一长,双师素质则出现退化,“双师型”教师变得名存实亡。
上述因素已成为制约高职会计教育发展的障碍,我们必须克服诸多困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双师型”会计师资队伍建设,推动高职教育顺利向前发展。
四、建设“双师型”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从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的主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早就指出:要“建设一支理论基础轧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尽快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这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所在。
(二)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路子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
要逐步实现教师能够从知识型向技术、技能型转变,努力做到高职院校既出人才又出成果、也出产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财会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积极申报各级财政部门和会计学会的科研课题,积极参与上市公司、各大中型企业的财会改革和财务管理创新活动。要引导青年教师在重视理论进修的同时,重视实际应用的研究,重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发挥双师型教师潜质和潜力,鼓励他们在业务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帮助具有双师素质、能在“产学研”中创造较好效益的教师先富起来。
(三)“访问会计师”模式是培养会计“双师型”教师的突破口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可以采用“访问会计师”模式重建与业务部门的联系机制,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可以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安排会计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以及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兼职,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
(四)加强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使该类基地成为培训“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阵地
加强管理是实现高职高专师资基地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要把高职高专师资基地建设作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有关法律法规,形成文件,规范管理,从上给予支持和倾斜,确保高职高专师资基地的外部环境。和地方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明确指责,形成合力,共同为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兼职教师是高职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加拿大社区学院兼职教师达到80%以上。高职会计教育要积极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以及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中引进或招聘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注册税务师、财务总监、财务经理、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担任客座教授,并将这些企业建成院外会计实践基地,安排师生到会计现场实践。
(六)出台相关,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和学校必须出台相关措施,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在职务晋升和提高工资待遇等方面,对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应予以倾斜,除了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经济收入,吸引业务部门的技术骨干流向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之外,还要妥善解决引进的“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和职务聘任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留住现有的优秀“双师型”教师,吸引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王敏,韩玉成.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分析[J].山西农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4-35.
[2]陶书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
江高教研究,2006,(1).
[3]任君庆.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教育
与职业,2005,(5):70-72.
[4]张社字.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障碍与
实现路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4):116-118. [5]黄俊民.高职高专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
职业技术教育,2004,(5).
[6]张铁岩等.高职高专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报
告[R].http:ΠΠw w w.sie.edu.cnΠG JjiaoΠ921006Π921006clΠdzbΠ921006xmyjbgΠss8Πss8.htm。
[7]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
见[Z],教高[2006]16号.
(责任编辑:孙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