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凤杰
来源:《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5年第06期
语言的实际运用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文章通过还原高三英语一轮复习一节公开课的真实面貌,并通过课后反思找出存在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强调了"体验式"学习语言和创造语言学习"场"的重要性。
1. 课堂实例
本课基本可分为微型写作、口头表达和阅读提升三大部分。
1.1 课前演讲
一女生讲了自己的爸爸到雅安做志愿者的故事。真人真事,讲得动情;学生听得专注,一学生做了点评并讲了对做义工的看法。老师随后给予评价,并告诉学生自己和丈夫将在暑假到寺庙里做义工的约定。
1.2 明确目标
老师首先让学生明确这两个单元的课标要求和核心词汇,然后向学生确定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就是能够将核心词汇熟练运用。
1.3 微写作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上的微写作部分。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1.4 合作学习
所有同学完成后讨论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分析黑板上展示的内容。学生的讨论首先在小组内部展开,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进行组际交流和学习。
1.5 诵读巩固。
学生合作学习后,老师给出推荐句型和参考表达,让学生诵读和领会。
到此为止,基本上完成了语言运用的第一部分——微型写作。
1.6 口头表达
老师首先提出要求:尽可能多的用上本节课所学、自设语境、发挥想象和自由表达;形式可以采用个人演讲、提问、对话等多种形式。她给出了三个参考话题:artistic exercise show, happy shopping和senior three life。 老师准备了5张小纸片,并告知学生其中2张纸片为空白,3张纸片上分别有着一个话题。然后将全班同学分为三大组。每组来抽签,若抽到空白纸片,该组学生可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表达,若抽到有话题的纸片则按照指定话题来表达。抽签的结果是有两组学生抽到了空白纸片,一组学生抽到了senior three life的话题。确定话题后,开始口头练习。5分钟准备时间过后,展示开始。学生表现积极,各小组踊跃争抢。但课堂时间有限,只有三个小组完成了展示。
到此为止,基本上完成了语言运用的第二部分—口头表达。
1.7 阅读提升
老师将话题阅读材料发给学生。读前老师提出问题: What message do you get from the passage? 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
5分钟过后,老师再提出问题:What message do you get from the passage? 学生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到此为止,基本上完成了语言运用的第三部分——阅读提升。
2. 老师的个人教学反思
2.1 优点
(1)课堂氛围。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和称赞。课堂用语简洁、引导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2)突出了英语语言的交际性。英语课堂环节和活动设置根据高三学生英语的知识基础,按照课标的要求来展开,培养其英语基本技能、训练其英语思维。
2.2 不足
(1)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2)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自主拓展内容。
3. 改进建议
(1)老师要再深入学生的讨论学习中,尽最大可能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帮助学生搜集第一手资料。
(2)对学生自主拓展要进行指导,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宽、 泛、滥和超出高中生的学习能力的内容的呈现。
为学生营造一个超大的英语学习的“场”,让他们在这个“场”的带动与辐射之下轻松又兴奋地思考、感悟和体验是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乐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