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一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学导论》考试试卷(附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2:27:38
文档

...大一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学导论》考试试卷(附答案)

南京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环境学导论》考试试卷(A卷)院/系年级专业姓名学号考生答题须知1.所有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册上无效。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2.评卷时不评阅本试题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题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3.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4.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一、名词解释(24分,每题4分)1、环境自净能力2、固体废物资源化3、可持续发展4、
推荐度:
导读南京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环境学导论》考试试卷(A卷)院/系年级专业姓名学号考生答题须知1.所有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册上无效。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2.评卷时不评阅本试题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题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3.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4.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一、名词解释(24分,每题4分)1、环境自净能力2、固体废物资源化3、可持续发展4、
南京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 

《环境学导论》考试试卷(A卷)

院/系            年级        专业            姓名            学号            

考生答题须知

1.所有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册上无效。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

2.评卷时不评阅本试题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题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3.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4.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

一、名词解释(24分,每题4分)

1、环境自净能力

2、固体废物资源化

3、可持续发展

4、生态系统

5、人口环境容量

6、可吸入粒子

二、简答题(40分,每题8分)

1、试述当前世界和我国人口状况的特点是什么?

2、谈谈环境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及解决途径。

3、试全面分析人类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特性等诸方面因素的内在关系。

4、试举例说明,为什么利用生态学原理或规律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时,其核心思想是整体观点?

5、如何理解粮食安全?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是什么?

三、论述题(36分,每题12分)

1、试述我国的人口的基本点是什么?

2、阐述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和类型,举一例详细论述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目标和技术手段。

3、如何看待建设大型水电站的利与弊?

南京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 

《环境学导论》考试试卷(A卷)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24分,每题4分)

1、环境自净能力是指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自然作用下,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随着时间的变化降低的能力。降低的速度和数量因环境结构和状态的不同而不同,是环境基本特征的表现。环境的自净作用或自净能力的大小是估计该环境容量的重要前提。

2、固体废物资源化是指采取管理和工艺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资源化途径包括废物回收利用、废物转换利用、废物转化能源,资源化技术包括分选技术、化学浸出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热转化技术以及制备建筑材料技术。

3、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要遵循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4、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包含四个基本组成成分,即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食肉动物)、分解者(腐生微生物)。以生物为核心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和特性。

5、人口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全球或地区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最高人口数。其特点包括:①人口的环境容量是非常小的,而现实中的人口数已大大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条件下的环境容量;②人口环境容量的制约因素增多,其中最突出的是能源和水源;③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中还包括社会机制的作用。

6、可吸入粒子(PM10)又称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漂浮于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包括固体、液体微粒或固体吸附液体、气体形成的颗粒物。可吸入粒子的主要来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尤其与能源需求和机动车数量增加有关,现在已成为大气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简答题(40分,每题8分)

1、(1)当前世界人口状况的特点是:世界人口增长缓慢,各地的人口增长率有很大差别,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均增长率大于发达国家,世界人口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2)当前中国人口状况的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率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出生性别比增高,人口质量堪忧,流动人口增加。

2、(1)环境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

由于生产工具不断进步,生产力逐渐提高,人类社会出现了劳动大分工。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力量与作用越来越大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环境问题。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兴修水利事业,往往又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沼泽化等。

(2)解决途径

①控制人口。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依靠控制人口,加强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环境意识,强化环境管理,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的进步。控制人口对于解决当代环境问题,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②增强经济实力。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即需要付出巨大的财力、物力;并且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

③发展科技。科技进步与发展,虽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但是也需要科技进步来解决这些环境问题。例如由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需要科技进步,改善和提高燃煤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寻找洁净能源,从根本上清除污染源或降低污染源的危害强度。

3、(1)人类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特性如下:

①人类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②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

③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系统内外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和交换。

④环境的特性是具有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显性,持续反应性,灾害放大性。

(2)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是:

①制约各环境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基本关系。

②由于在各子系统和各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构成一定的网络结构。这种结构使环境具有整体功能,形成集体效应,起着协同作用。环境的整体功能大于各子系统和各组成成分功能之和。环境表现出其对人类活动的干扰与压力,具有不容忽视的特性。

③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如果不违背环境的功能和特性,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那么人类就受益于自然界,人、经济、社会和环境就协调持续发展;相反,则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环境破坏,自然资源枯竭,人类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4、(1)举例:在某个小山村里,蛇能吃老鼠,但是对与人类来说蛇十分致命,因此人类组织消灭蛇的行动,村里的蛇几乎灭绝。人类没想到的是没了蛇,老鼠的数量骤然增加带来了鼠灾,庄家没了,收入都没了。这时候人类就想到了蛇的作用,并且认识到蛇在生态中的重要性。

(2)解释:通过例子我们可知道解决问题时要考虑整体,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蛇被消灭后使这个系统整体的动态平衡发生改变,导致了鼠灾,人类虽然没了蛇的威胁还是要遭殃,所以解决生态问题要首先要运用整体观点。作为整体的大自然是一个互相、互相依赖的共同体。最不复杂的生命形式具有稳定整个生物群落的作用。每一个有生命的“螺丝和齿轮”对大地的健康运作都是重要的。人类的生命维持与发展,依赖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所以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点。

5、(1)粮食安全是指主要品种粮食的产销、供求、丰歉动态平衡关系的总和,即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维持健康生活所需要的粮食。其内涵目前已经外延至包括国家粮食安全、家庭粮食安全和营养安全等层次。

粮食安全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有充足高质量的粮食供应;②家庭和个人可以得到这些粮食;③人们可以借助洁净水、充足的卫生设施和医疗保健来利用其营养。

(2)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有:

①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优化粮食生产布局为主;

②以粮食储备调节和粮食进出口调节为辅;

③保护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④强化对低收入阶层的粮食援助。

三、论述题(36分,每题12分)

1、我国人口的基本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改善人口结构”。

具体措施有:

(1)广泛开展教育,使计划生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

(2)逐级落实人口计划指标,奖罚分明;

(3)积极发展医疗、保险、养老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事业;

(4)实行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2、(1)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

生态系统退化是系统内组分及其相互作用过程发生的不良变化。凡是干扰系统内各组成成分及其生态学过程的因素都可能引起系统退化。从对系统的作用途径上可将干扰因素归纳为两大类。

①对系统结构成分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包括森林的乱砍乱伐,过度利用、挖取药材,寻求工业原料、滥捕乱猎动物等。

②对系统结构成分和环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包括农药的滥用、大气污染、污水排放等。

(2)生态系统退化的类型

陆生自然生态系统在破坏的干扰下,主要形成以下6种退化类型:

①裸地。又称光板地。环境条件极端,分为原生裸地(自然干扰形成)和次生裸地(人为干扰形成)。

②森林采伐迹地。人为干扰造成,其退化状态因采伐的强度和频度而异。

③弃耕地。人为干扰形成,退化状态因弃耕时间而定。

④荒漠化地。自然或人为干扰形成。

⑤矿山废弃地。指被采矿活动破坏的、未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包括:a.废石堆废弃地;b.开采坑废弃地;c.尾矿废弃地;d.采石矿废弃地。

⑥垃圾堆放场。又称垃圾填埋场,是人为干扰形成的堆积来自家庭、城市、工业等的废弃物的地方。

(3)举例: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①恢复目标

实现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系统趋于稳定的目的。

②修复方法与技术

a.围栏养护,轮草轮牧;

b.重建人工草地;

c.实施合理的牲畜育肥生产计划。

3、(1)大型水电站的利

①水电是一种经济、干净、可再生的能源,不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②修建水库可改善用水的供应和管理,增加农田灌溉,生产电力及产生其他社会、经济效益。

(2)大型水电站的弊

①自然方面

a.巨大的水库可能引起地面沉降,地表活动,甚至诱发地震;

b.会引起流域水文上的改变,如下游水位降低甚至断流,从而造成土壤盐碱化,或来自上游的泥沙减少,补偿不了海浪对河口一带的冲刷作用,使三角洲受到侵蚀;

c.水库建成后,由于蒸发量大,气候凉爽且较稳定,降雨量减少,使水库地区的小气候大为改观。

②地球化学方面

a.流入和流出水库的水在颜色和气味等物理化学性质方面发生改变,而且水库中各层水的密度、温度、甚至溶解氧等都有所不同;

b.深层水的水温低,而且沉积库底的有机物不能充分氧化而处于厌氧状态,水体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强。

③生物方面

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④社会经济方面

a.居民搬迁后重新定居,会对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农村户口转城镇户口等)产生影响,如果计划不周,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安排不当,还会引起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b.古迹文物的淹没与破坏,更是文化和经济上的一大损失。

文档

...大一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学导论》考试试卷(附答案)

南京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环境学导论》考试试卷(A卷)院/系年级专业姓名学号考生答题须知1.所有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册上无效。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2.评卷时不评阅本试题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题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3.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4.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一、名词解释(24分,每题4分)1、环境自净能力2、固体废物资源化3、可持续发展4、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