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催生了“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型课程的诞生 ,其目的在于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参与实践的体验和获得的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自己对周围生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本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本土自然、人文、环境为基础,以科学实验的方法为手段,开展系统性的实践、探讨、研究等活动,推动本年级学生综合实践研究能力的提高。
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主要以发展学生的对本土文化自然环境的认识能力,了解民风民俗,了解自然与社会,了解他人与自我,的关系,丰富学生个性,形成互助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环境,关心他人,关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目标
1、热爱自然,学会环保。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态度,学会保护自然环境,形成生态环保意识。积极加入到环保活动中去,并能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好的建议。
2、热爱社会,学会观察。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讲文明、讲礼貌,养成服务社会、服务社区、服务他人的良好品质。养成对社会的了解和观察,提高自身防护能力。
3、学会交往,学会欣赏。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相处的技巧和能力,学会欣赏他人,增长交往,沟通能力,能大胆地对不良习惯和倾向说不字,初步养成良好习惯。
4、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通过活动,了解当地的民间文化与艺术,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初步具有认识和辨别文化与广告的能力,初步了解文化形成与发展,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习惯。
三、 活动内容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1) 结合生物教学开展以“热爱大自然,心系环保情”为核心的研究调查活动。
(2) 结合思想品德教学,组织开展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为家乡做贡献”的实践活动。
(3) 结合劳动技术教育,组织开展以“劳动最光荣,服务为社区,”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
(4)结合历史教育,组织开展以“了解民间传统文化,振兴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文化研究活动。
2、班团队活动
利用自习、升旗仪式、参观访问、重大节日、军训活动、法制报告等方面的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及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学生实际与班级特色,设计有效的活动方案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7、有效激励机制,优化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
教 学 进 度
周次 | 时 间 | 教 学 内 容 | 备注 |
1 | 3.1-3.7 | 篮球场的问题 | |
2 | 3.10-3.14 | 关于中学生追星现象的调查报告 | |
3 | 3.17-3.21 | 你了解孔子吗 | |
4 | 3.24-3.28 | 废旧干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第一课时) | |
5 | 3.31-4.4 | 废旧干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第二课时) | |
6 | 4.7-4.11 | 家乡小导游 | |
7 | 4.14-4.18 | 复习 | |
8 | 4.21-4.25 | 复习 | |
9 | 4.28-5.2 | 期中考试 | |
10 | 5.5-5.9 | 试卷讲解与分析 | |
11 | 5.12-5.16 | 我的鸡蛋不怕摔 | |
12 | 5.19-5.23 | 绘制学校地图:第一课时:地图的功能和基本绘制方法 | |
13 | 5.26-5.30 | 绘制学校地图:第一课时:校园地图的平面设计 | |
14 | 6.2-6.6 | 让学校的卫生间更清洁 | |
15 | 6.9-6.13 | 植物的一生 | |
16 | 6.16-6.20 | 飞越太空 | |
17 | 6.23-6.27 | 单元复习,总复习 | |
18 | 6.30-7.4 | 期末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