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情境教学法也被大多数学者所青睐。其中情境教学活动的进行,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有了提高。本文结合初中地理课堂的实践,对情境教学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情境教学 情境 探索 研究
正文:情境的意思是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但情境教学这一含义没有具体的统一说法,而其内涵的认识是统一的。在地理课堂的教学中引入、创设与地理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场景或环境,便于学生理解、识记、掌握并能够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 、初中地理课堂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1、多媒体教学情境,利于教学
地理研究的对象大多是三维空间、大范围的,都是学生不易看见的或根本看不见的。例如:中国的一些大江大河、山麓走势、水循环等。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是地图、模型、图片等,难以表现地理事物的一些变化。因此传统的教具根本难以使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形象的表现声音、动态、景象,把事物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增强感官认识,从而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例如:在讲授“火山喷发”时,因为这个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根本没有联系,因此用较生涩、单纯的语言描述、图片展示也难以使学生了解具体过程。而运用多媒体的动态模拟课件,让学生再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一些知识并展开想象,就能较容易的理解掌握“火山喷”发这部分的知识,而且学生在课堂中也感受到了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2、活动创设情境,推动教学
初中生有爱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而好奇心、自尊心强的特点。地理教师即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课堂内容组织一些活动。例如:分组比赛、实地调查、小记者访问等形式。改变传统的呆板、死记硬背、灌入式的教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探究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述“地图”这一知识的时候,老师罗列出这一节要讲的知识点以及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用学生的攀比心理,对他们进行分组。最后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选出优胜组,并加以奖励。这样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讨论,不但能更深刻的理解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对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使活动创设情境推动教学得以实现。
3、生活素材创设情境,促进教学
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中强调地理学科的特点要求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索和发现知识。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引导他们留心观察身边的生活与地理知识的关系。例如:在讲述“维吾尔自治区”的时候,教师可以出示哈密瓜、葡萄、问学生喜欢不喜欢吃,学生们都很积极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问问他们这两种水果哪里的最甜,为什么这个地方的水果这么甜呢?通过今天学习“维吾尔自治区”我们就知道了。同学们在生活中可能会经常吃到这两种水果,但往往想不到这与地理有关。通过利用这个生活素材,就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地理,地理源于生活”。
4、幽默的语言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教学过程中语言的组织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艺术对教学任务的完成非常重要,优美风趣的语言表达所产生的语言效益是可观的。语言情境要求教师语言要亲切、简洁、幽默,会像磁铁般紧紧吸引学生的心,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谜语让学生猜地理事物。例如:在教授“地球仪”的有关知识时,让学生猜谜: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别看它的个子小,载着大河和高山。通过谜语导入,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球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利用社会上流传的谚语,例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反映了我国河流的流向受地势影响,从而使学生有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但一定要注意引用要恰当、正确。地理教师应结合自己的语言特点,让自己的话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并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二、初中地理课堂中情境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问题情境的难度要适中
在问题情境中,如果问题难度稍大,就会使学生有种挫败感。相反,问题过于简单,学生轻而易举地知道了答案,也不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为情境教学中问题的创设提供了依据,教学问题的难度要落在这个区域里,才能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例如:某位教师在讲授“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这一节时,提问同学“我国的首都是哪?”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是一道众人皆知的问题,所以这个过于简单对于学生的学习没有指导意义。
2、情境的创设不仅要集中在“导入”部分
在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主要集中于教学的引入部分。通过特定情境气氛的感染,学生的好奇心得以调动,然后较容易的进入后面的主要学习内容。可是随之以后的教学,教师又进入了传统课堂的灌入式的教法中,而不再情境的创设了。例如:某位教师在讲授“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时,播放一段有关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傣族泼水节、日本富士山、长江等景观资料,让学生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优美的景色加上悦耳的音乐,马上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顺利的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但是导入之后就没有其他的情境创设了。仅仅在新课开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却没有继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没有把情境教学与课堂内容恰当的结合起来。因此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不断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以使课堂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3、情境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教学态度
情境的创设是问题探究的过程,教师万万不可给出答案,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探究,从而给他们提供创新的机会。当学生不能回答时,教师要做好引导者鼓励学生,给学生自信而不是去讽刺、挖苦,要用亲切的话语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往往能超长发挥自己。例如:某位教师在复习上节知识时,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十分紧张,在回答完一半内容时,就脑子一片空白,这时教师并没有对他厉声厉色的批评而是耐心地引导、提示,最后学生终于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完整的说出了答案。可见,教师的教学态度在情境中的引导起着重要作用。
三、初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堂的情境教学要求老师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运用可以化静为动,带学生走进一个生动的学习气氛中,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让学生对地理感兴趣,在课堂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是学好地理的关键,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可以借助学生爱玩拼图的特点,让学生自制拼图来学习这个知识点。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还从中体会到了学习地理的乐趣。
2、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
地理教师在情境教学的创设中,会围绕将要学习的内容展开一系列的提问,这就要求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课本、地图、网络等资料,根据问题,展开思考、讨论、探究等,在这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思考,深入研究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对启发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可以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下水道的水流旋涡的方向,思考原因。在课上让同学根据自己的观察阐述与这节知识的关系。学生在这过程中肯定有自己的见解,这就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启迪了他们的智慧。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地理课堂情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创设一些具体操作的情境,例如:社会调查、地理勘测、模型制作、采访等。把课堂扩展到校外,使学生能够把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那么在这过程中,学生就要接触社会,去自己调查研究,久而久之,社会实践能力就会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北方的气温”时,可以让学生在早、午、晚间对气温进行测量,这就可以使学生更能深刻体会理解北方气温的变化特点,实践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以上是本人在实践研究中对初中地理课堂中情境教学的一些探索与研究,由于自身能力水平的,对这一研究还有待于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会努力的加强自身素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情境教学为地理课堂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