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曲矿瓦斯综合治理三年规划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山西焦煤确定的 “瓦斯攻坚、管理提升、跨越发展”的三个主题年的发展规划,着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全面提升瓦斯灾害防治能力,科学指导瓦斯治理工作。依据《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瓦斯综合治理三年规划》的具体要求,特编制《东曲矿瓦斯综合治理三年规划》。
1.2 编制原则
1)更新观念,转变理念,始终把瓦斯治理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工程”、“和谐工程”、“效益工程”来抓。
2)超前规划,科学安排,确保矿井瓦斯治理工作自始至终贯穿于矿井的水平延伸、采区及工作面设计、生产环节及作业过程。
3)科技支撑,攻坚克难,全面提升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水平。
4)及时预警,有效防范,逐步消除矿井瓦斯超限现象。
5)标本兼治,多措并举,实现矿井高瓦斯煤层低瓦斯状态下采掘。
1.3 编制依据
1)2010年版《煤矿安全规程》、国家总局《关于加强煤矿瓦斯先抽后采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行业标准》(AQ标准)等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
2)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有关文件规定及矿井的实际情况。
3)东曲矿三年“采、掘、开”衔接计划。
2 矿井基本情况
东曲矿始建于1985年9月25日,1991年12月16日建成投产,井田面积59.9048平方公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00万吨/年,2005年核定生产能力400万吨/年,+860水平投产后矿井生产能力将达到500万吨。
2.1 地理位置
东曲矿位于山西省古交市汾河南岸,距省城太原56km,太岚国有铁路、太佳二级公路穿过矿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行政区划属古交市管辖,隶属于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理坐标为北纬37°48′00″~37°55′00″,东经112°09′22″~112°16′52″,井田范围北面以煤层露头和汾河煤柱为界,与西曲矿井隔河相望;东北面以煤层露头及小窑破坏区以及4#煤层的+1100米等高线为界,与西铭矿相邻;东南面以随老母断层外推2公里为界,与杜儿坪矿相邻;西南面以大川河的最高洪水位煤柱线为界,与屯兰矿相邻。
2.2 煤层储量
主采煤层有太原群和山西组的2#、 4#、 8#、 9#煤,煤种为焦煤、瘦煤和贫煤,可采煤层总厚度13.4米,工业储量可采储量6亿吨,设计服务年限116年。截止2009年底,矿井剩余可采储量4.58548亿吨,剩余服务年限约79年。
2.3 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马兰向斜的东翼,受新华夏系泰山式断裂的控制。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3º~8º,基本上为一伴有宽缓波状褶皱的单斜构造。断层横穿井田中部,组成地堑,其间小断层密布,形如树枝。此外,沟谷两侧常见到滑坡等现象。
现井田范围内,落差大于5m的断层,包括生产揭露共33条,大断层上下盘均伴有小断层,呈阶梯状排列。断层的存在破坏了煤层的整体性,成为影响工作面布置的主要因素。
东曲矿区内赋存11层煤。自上而下编号为01~03号、1~4号、6~9号。其中01~4号属于山西组,称上煤组。其它各层属太原组,称下煤组。2、4、8、9号四层煤为主要可采煤层,属稳定型。4号煤层大部可采,为较稳定型。02、1、4上、4下、6号、8号上煤层局部可采,为不稳定煤层,其它各层极不稳定,无经济价值。煤层总厚13.40m,煤系地层总厚155.35m,含煤系数为8.7%,上、下两主要煤层2、8号煤层间距为85m左右。各煤层赋存情况(见表1:煤层情况汇总表):
表1:煤 层 情 况 汇 总 表
煤 层
编 号 | 煤厚(m) 最小-最大 平 均 | 间距(m) 最小-最大 平 均 | 夹 矸 层 数 | 可 采 情 况 | 含 煤 系 数 | 煤 层 稳 定 性 |
02 | 0-1.21 0.52 | 4.10-24.90 14.40 | 简单 0-2 | 局部可采 | 8.7% | 不稳定 |
1 | 0-1.44 0.56 | 简单 0 | 局部可采 | 不稳定 | ||
2.15-10.46 4.04 | ||||||
2 | 0-2.35 1.55 | 较复杂 1-2 | 可采 | 稳定 | ||
2.79-16.61 7.39 | ||||||
4上 | 0-0.88 0.47 | 简单 | 局部可采 | 不稳定 | ||
合并-6.11 3.20 | ||||||
4 | 0-5.32 1.68 | 复杂 1-3 | 大部可采 | 较稳定 | ||
合并-13.01 4.62 | ||||||
4下 | 0-0.88 0.47 | 简单 | 局部可采 | 不稳定 | ||
6.80-31.10 15.10 | ||||||
6 | 0-0.78 0.45 | 简单 0-1 | 局部可采 | 不稳定 | ||
13.92-33.50 24.92 | ||||||
7 | 0-1.21 0.84 | 简单 | 可采 | 稳定 | ||
8 | 1.35-6.01 3.87 | 15.11-25.32 21.00 | 复杂 1-4 | 可采 | 稳定 | |
9 | 1.05-5.55 2.99 | 较复杂 0-3 | 可采 | 稳定 | ||
2.71-12.23 6.35 |
井田内可采煤层为2#、4#、8#、9#煤。2#、4#煤结构简单,赋存稳定。8#、9#煤结构复杂,各煤种全部属缓倾斜煤层。其中,2#煤平均厚度为1.55m,顶板硬度f=4~6,直接顶为细砂岩、砂质泥岩,老顶为中细砂岩,直接底为泥岩、砂质泥岩;老底为细砂岩。直接顶属2类直接顶,老顶压力显现不明显,属I级基本顶,煤层围岩属易控围岩;4#煤平均厚度为1.68m,直接顶为泥岩及质软易碎的4#上煤,直接底为砂质泥岩。直接顶属1类直接顶,煤层围岩属较难控围岩;8#煤平均厚度为3.87m,直接顶为石灰岩,老顶为砂质泥岩及粉砂岩,直接底为泥岩;老底为细砂岩。直接顶属3类直接顶,老顶压力显现不明显,属I级基本顶,煤层围岩属易控围岩。9#煤平均厚度为2.99m,直接顶为中细砂岩,直接底为砂质泥岩,直接顶属2类直接顶,煤层围岩属易控围岩。
附图1:矿井煤层柱状图
2.5 开采现状
矿井采用平硐、明斜井、暗斜井开拓方式。分为+973水平和+860水平。+973水平分一分区和二分区。一分区分为两个采区(一采区和三采区),二分区分为四个采区(二采区、四采区、五采区、六采区)。+860水平两个采区(二采区和八采区)。采煤方法为倾斜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综合机械化;煤巷掘进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机施工工艺;岩巷开拓采用中深孔光面爆破技术施工工艺。共有4个采煤队、5个掘进队和1个开拓队及矿建公司的3个开拓队组。
3 “一通三防”各系统及瓦斯治理现状
3.1 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采用分区抽出式通风,主要进风井7个,回风井4个,为“七进四回”的通风系统格局。矿井总进风量41396m3/min,矿井总回风量42403 m3/min。主要通风机服务区域通风线路短、运行阻力低,通风设施构筑合理,通风系统稳定可靠。主要进、回风井参数见表2,主要通风机运行参数见表3。
表2:主要进、回风井参数表
进风井名称 | 断面 (S) | 风量 (m3/min) | 风速 (v) | 回风井名称 | 断面 (S) | 风量 (m3/min) | 风速(v) | |
东平硐 | 18.7 | 5049 | 4.5 | 黄台峰回风斜井 | 14.8 | 11736 | 13.22 | |
西平硐 | 16 | 5248 | 5.47 | 长峪沟回风斜井 | 15.8 | 10033 | 10.58 | |
+860皮带明斜井 | 11 | 2244 | 3.40 | 小沙岩回风斜井 | 15 | 11490 | 12.77 | |
黄台峰进风斜井 | 15 | 70 | 9.97 | 局家洼回风立井 | 15 | 8250 | 9.17 | |
矸石斜井 | 13.8 | 6941 | 8.38 | |||||
小沙岩进风立井 | 17.6 | 6688 | 6.33 | |||||
局家洼进风立井 | 12.5 | 6100 | 8.13 | |||||
合 计 | 41240 | 合 计 | 41509 |
参数
回风井 | 风机型号 | 功率(kw) | 运行角度(0) | 风量 (m3/min) | 风压 (Pa) |
黄台峰 | 2K58-NO30轴流式 | 630 | 50° | 11884 | 2300 |
长峪沟 | FBCDZ-8-NO28对旋轴流式 | 2×500 | 46°/29° | 10186 | 2660 |
小沙岩 | BDK54-8-NO28对旋轴流式 | 2×500 | -3°/-3° | 11663 | 2560 |
局家洼 | FBCDZ-8-NO28对旋轴流式 | 2×500 | 35°/30° | 8390 | 2370 |
表4:主要通风机服务区域及采掘工作面布置表
回风井 | 服务区域 | 工 作 面 布 置 | ||||
采区 | 煤层 | 工作面 | 备用面 | 掘进面 | 开拓面 | |
黄台峰 | 一采区 | 9# | 19107 19101 | 19101外围 | ||
三采区 | 4# | 14306 | 14307 | |||
8# | 18301 18305 | 18307皮顺 18307轨顺 | 东翼下组煤3#回风联络巷 东翼回风联络巷 | |||
小沙岩 | 四采区 | 4# | 14409 | 14411 | ||
8# | 18406 | 18408 | ||||
二采区 | 4# | 14214 14216 | ||||
长峪沟 | +860水平 | 8# | 28202 | 28204轨顺、二采边界回风巷、28202低抽巷。 | +860水平集中皮带巷;+860水平胶带联络巷;+860水平八采区材料巷;28202工作面高抽巷;+860水平低位抽放巷; | |
局家洼 | 五采区 | 2# | 12505 | 12507 | 12509皮顺12509轨顺 |
表5:工作面通风系统、瓦斯涌出量、配风表
工作面名称 | 通风系统 | 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 应配风量m3/min | 实际配风量m3/min |
14306工作面 | U型 | 1.34 | 600 | 981 |
18406工作面 | 三进一回 | 13.84 | 2118 | 3503 |
14409工作面 | 三进一回 | 1.48 | 1112 | 2035 |
12505工作面 | 三进一回 | 18.21 | 1746 | 3292 |
表6:矿井开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配风量表
序号 | 地 点(队组) | 局部通风机功率kw | 实入风量 m3/min | 实出风量m3/min | 漏风量 m3/min |
1 | 东翼回风联络巷(开一) | 2×26 | 336 | 301 | 35 |
2 | 28202工作面高抽巷(开一) | 2×30 | 552 | 524 | 28 |
3 | 19101外围(掘四) | 2×30 | 362 | 328 | 34 |
4 | 18307皮顺(掘二) | 2×30 | 380 | 360 | 20 |
5 | 18307轨顺(掘二) | 2×26 | 380 | 358 | 22 |
6 | 二采边界回风巷(掘一) | 2×55 | 1172 | 984 | 188 |
7 | +860低位瓦斯抽放巷(掘一) | 2×55 | 872 | 846 | 26 |
8 | 12509皮顺(掘三) | 2×30 | 286 | 250 | 36 |
9 | 12509轨顺(掘三) | 2×30 | 326 | 316 | 10 |
10 | +860水平胶带联络巷(开二B组) | 2×55 | 588 | 472 | 116 |
11 | +860水平集中皮带巷(开三) | 2×55 | 448 | 403 | 45 |
12 | +860水平八采区材料巷(开四) | 2×55 | 685 | 660 | 25 |
13 | 28204轨顺(采掘准备队) | 2×55 | 790 | 728 | 62 |
1)东曲矿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于200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安装2BEC72—IBG3型水环式真空泵(山东淄博生产)3台(1台运行,2台备用)。抽采泵最大流量448m3/min,极限真空度92kPa,配套电机额定功率560 kw。
2)矿井抽放管路总计25060米,其中玻璃钢管3620米,聚乙烯管路21440米(7月份统计)。
3)矿井抽采钻机使用西安煤科院、重庆煤科院、江苏中煤生产厂家的产品。抽采钻机使用情况见表7。
表7:抽采钻机使用情况表
钻机型号 | 生产厂家 | 在册台数 | 使用台数 | 备 注 |
ZDY-4000S液压 | 西安煤科院 | 2台 | 2台 | |
ZDY-4000L履带 | 西安煤科院 | 2台 | 0台 | |
ZYL-3500S履带 | 重庆煤科院 | 3台 | 2台 | |
ZDY-3200S液压 | 西安煤科院 | 2台 | 1台 | |
CSM1-4200/80履带 | 江苏中煤 | 1台 | 1台 | |
合 计 | 10台 | 6台 |
(1)12505回采工作面:工作面采用本煤层和顶板高位裂隙带瓦斯抽采,利用顶板高位裂隙带抽采钻孔12个,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18.96m3/min,抽采量7.45m3/min,工作面抽采率39.26%。
(2)18406回采工作面:工作面采用本煤层和顶板高位裂隙带瓦斯抽采,利用本煤层抽采钻孔58个,顶板高位裂隙带抽采钻孔4个,采空区埋管抽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16.71m3/min,抽采量6.01m3/min,工作面抽采率35.97%。
(3)18408备用工作面预抽:工作面利用本煤层瓦斯抽采钻孔36个,抽采量1.38m3/min。
(4)28202备用工作面:轨顺利用钻场9个,利用抽采钻孔130个,工作面抽采量2.67m3/min。
(5)14409工作面采空区抽采:利用顶板高位裂隙带瓦斯抽采钻孔10个,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5.78m3/min,抽采量2.37m3/min,工作面抽采率41%。
(6)12414工作面采空区抽采:利用顶板高位裂隙带瓦斯抽采钻孔5个,工作面瓦斯抽采量3.82m3/min。
(7)28204轨顺预抽:轨顺利用钻场3个,利用抽采钻孔39个,工作面抽采量1.75m3/min。
(8)12402工作面采空区抽采:利用巷道密闭插管瓦斯抽采,瓦斯抽采量1.48m3/min。
(9)下一采采空区抽采:利用顶板高位裂隙带瓦斯抽采钻孔8个,瓦斯抽采量1.31m3/min。
(10)12507备用工作面:利用本煤层抽采钻孔50个,工作面抽采量1.05m3/min。
3.3 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瓦斯监控系统是煤科院重庆分院研制的KJ90型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系统,该系统融计算机网络技术、监测技术为一体,具有综合化、数字化、模块化、智能化的特点。具备矿井各类安全、生产参数,较为全面的监测监控管理功能。
该系统于2000年12月投入使用,2008年改造升级为KJ-90NB型监测监控系统。系统升级后,符合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监测仪器仪表使用管理规范》、MT/T1004-2006《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的规定。
全矿井下共计使用各种传感器202台。安装监测分站34台;瓦斯传感器使用75台;一氧化碳传感器使用12台;温度传感器使用23台;风速传感器使用14台;负压传感器使用4台;设备开停传感器使用57台(局扇使用32台、主扇使用8台、其他所有17台);风门传感器使用6台;烟雾传感器使用3台;馈电传感器使用8台。设置了13个风、瓦电控制闭锁点。全矿井所有采掘开工作面全部实现了瓦斯超限闭锁、风电闭锁和故障闭锁。主要测风站、水仓,主要通风机房、瓦斯抽放泵站均已安设相应监测装置,主要设备安装了开停传感器,系统监测设备安装的种类、数量趋于完善。矿井监控系统实现了主机、备机在线的双机相互热备,一台主机发生故障后,可方便、快捷实现备机的在线启动,增强了系统的故障保护能力。该项功能实用新颖,较为先进。实现了对我矿井下各采、掘、开工作面的瓦斯浓度和局扇、采煤机、运输机、皮带机等开停状态及回风道的一氧化碳浓度等有关参数的实时监测监控。
3.4 矿井防灭火情况
矿井可采煤层为2#煤、4#煤、8#煤和9#煤。根据2009年8月抚顺煤科院沈阳分院对我矿各煤层的鉴定结果,各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均为自燃(Ⅱ类),均具有爆炸性。煤层爆炸指数及自燃倾向性见表8
表8:煤层爆炸指数及自燃倾向性表
煤层 | 爆炸指数 % | 自燃倾向性等级 | 自燃倾向性 |
2#煤 | 23.19-28.44 | 类 | 自燃 |
4#煤 | 25.04-32.69 | 类 | 自燃 |
8#煤 | 25.29-29.48 | 类 | 自燃 |
9#煤 | 25.12-33.46 | 类 | 自燃 |
1)及时封闭采空区,对采空区密闭及周边巷道进行喷浆封闭。
2)回采工作面配备了BZ2.4/4型移动式阻化剂液压泵,喷洒阻化剂预防自然发火。
3)加强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安装简易束管监测系统,对采空区预测点定期取样化验分析。
4)建立完善矿井防灭火系统,各巷均安设了消防管路,各皮带头、机电硐室等易发火地点均按要求使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并安设了相关设施及材料。加强机电设备的检查、检修,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杜绝外因火灾事故的发生。
3.5 矿井综合防尘情况
通风科设有专业防尘队伍,采区、工程区和其他辅助单位都有专职防尘人员,划分防尘责任区域,明确防尘工作标准,完善矿井防尘系统的防尘设施和装备。
1)矿井地面建有4处高山水池:东西平硐高山水池2×800吨,马连岩高山水池2×500吨,小沙岩高山水池500吨,局家洼高山水池500吨。矿井主要进回风大巷、采区巷道、各采掘工作面巷道均布置防尘和防灭火洒水管路、三通阀门和水质过滤器。
2)采煤工作面采用煤层静压和动压注水,使用采煤机内外喷雾、架间喷雾、各转载点喷雾、风流净化水幕及个体防护等措施;掘进工作面使用掘进机内外喷雾、除尘风机、各转载点喷雾、风流净化水幕及个体防护等措施;开拓工作面使用湿式打眼、爆破喷雾、水炮泥、耙渣喷雾、锚喷除尘、风流净化水幕及个体防护等措施。
3)采取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矿井生产水平、相邻的采区、相邻的煤层、相邻的采掘工作面以及采掘巷道等设置隔爆设施。
4)巷道定期清扫、冲洗,主要进、回风大巷按期刷白。进回风井、进回风大巷、装煤车场、集中进风材料斜巷、采煤工作面及专用回风巷等地点均安装使用风流净化水幕。
5)定期开展井下作业现场粉尘测定,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3.6 矿井瓦斯治理现状
3.6.1 矿井瓦斯鉴定情况
1991~2001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2002年以后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矿井。近年来瓦斯等级鉴定情况见表9,历年来瓦斯涌出量与产量关系见附图2
年 度 | 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 相对涌出量m3/t |
2007年 | 53.73 | 9.32 |
2008年 | 70.75 | 9.50 |
2009年 | 81.37 | 13.77 |
3.6.2矿井瓦斯治理进展情况
1)多措并举,强化矿井瓦斯抽采
瓦斯治理的重点是提高矿井瓦斯抽采率。其一,增加采空区以及封闭工作面抽采地点;其二,对瓦斯涌出量比较高12505、18406采煤工作面实行本煤层、高位裂隙带和采空区埋管抽放;其三,对于煤层瓦斯赋存量很大+860水平,采用高抽巷、低抽巷实行分源抽采。28202高、低抽巷正在施工中。与中国矿院合作顶板“三带”和高抽巷参数的确定;其四,加快区域预抽工作建设,对四采区8#煤、+860水平二采区8#煤,2个区域预抽上半年实行部分连孔预抽,减少煤巷掘进时的瓦斯涌出量,减少大功率局扇的使用。
2)强化管理,提高抽采系统运行质量
提高矿井瓦斯抽采率,管理是前提,质量是保证。其一,成立封孔工艺攻坚小组,进行封孔工艺研究,实施封孔打压试验,提高封孔质量;其二,从注重钻孔进尺考核向钻孔进尺、封孔、连孔综合考核,达到钻孔进尺、封孔、连孔达到平衡状态;其三,安排瓦检员按区域做好抽采管路的放水工作,实现班班放水;实行可追塑管理。对钻孔、验孔、封孔人员实行挂牌管理。连孔后发现钻孔抽采浓度低等现象时,组织追查处理。
3)自2007年建立小沙岩地面瓦斯抽采泵站以来,瓦斯抽采量、抽采率逐年提高。目前,矿井设有一个瓦斯抽采队,职工人数113人。
目前,主要对12414采空区、12505裂隙带、18406本煤层和裂隙带、18408本煤层、28202本煤层、28204本煤层、下一采采空区、12402采空区、12507本煤层、14409.裂隙带进行抽采,抽采瓦斯浓度最大22.7%,最小22%,平均22.2%,矿井抽采率最大42.45%,最小41.79%,矿井抽采率42.24 %。
4)优化工作面通风系统,消灭不合理的“三进一回”系统布局
目前,矿井和工作面完全实现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实行分区通风,严禁无风作业、微风作业和串联通风作业;风机、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井上下通风设施完好无损,通风巷道保证有足够的断面、不失修;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必须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必须符合《规程》要求,严禁超通风能力组织生产;严格按照规定及时测风、调风,保证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局扇通风符合《规程》的要求,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和双专线供电,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为使矿井通风系统更合理、稳定、可靠,提高矿井有效风量率及矿井的抗灾变能力,对今后设计及安装的工作面实现“U”、“Y”及“U+L”型通风系统。
3.6.3 瓦斯利用情况
矿井瓦斯发电站设置在小沙岩,使用山东胜动生产的低瓦斯浓度(8%-15%)发电机组,设计安装500kw发电机组6台,现已安装3台,于2008年8月建成并投入运行。2009年3月停止运行,总发电量为134万度。
4 “一通三防”各系统及瓦斯治理存在问题
对照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三年瓦斯治理规划及专家“会诊”建议,结合矿井瓦斯治理实际情况,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4.1瓦斯治理观念没有彻底转变,技术滞后、管理粗放、瓦斯治理人才匮乏。“2.22”瓦斯事故后,虽然有所转变,但与矿井瓦斯彻底整治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4.2 矿井现生产的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四采区及五六采区的2#煤、4#煤、和9#煤煤层瓦斯基础数据、参数不够完善。
4.3 缺乏瓦斯地质保障技术。没有进行地质构造与瓦斯赋存及活动关系的研究。地质构造异常、瓦斯赋存与埋藏条件的变化规律缺乏地质保障技术的支撑。
4.4 矿井瓦斯抽采手段单一,与多措并举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在打钻、排渣、封孔、放水等作业环节和工艺上缺乏关键技术。
4.5 没有建立分源抽采系统。本煤层、高位裂隙、采空区高、低浓度同时抽采,影响矿井及回采工作面的抽采效果。
5 安全投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1 安全投入情况
2009年瓦斯治理投入资金4094.0万元,补送巷道,通风设施改造共计2200.0万元,信息化、监测监控系统投资782.0万元,其他一通三防资金投入1112.0万元。
2010年计划资金投入:瓦斯治理9658.0万元,防治水822.0万元。
2011年计划资金投入:瓦斯治理12548.0万元,防治水570.0万元。
2012年计划资金投入:瓦斯治理15365.0万元,防治水430.0万元。
5.2 主要存在问题
矿井瓦斯治理投入欠账多,需要进一步加大瓦斯治理投入力度。要遵循集团公司确定的“高投入、早投入”原则,严格按照安全投入80元/吨、瓦斯治理40元/吨的标准进行投入。
6 机构、人才及制度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6.1 机构建设
矿井“一通三防”工作由矿长全面负责,总工程师分管,矿长助理兼通风科长、通风副总协助。通风科为日常管理机构,全科共410人,设科长(兼矿长助理)1人、党总支1人、生产副科长1人、技术副科长1人、抽采副科长1人、监测副科长1人,设有技术组、测风组、调度室等业务组,下辖通风一队、二队、防尘队、监控队和抽采队。同时由于玻璃钢管路更换以及抽采管路安装延伸任务量大,还使用了一部分外委队伍进行瓦斯抽采管路的安装工作。
6.2 人才建设
截止到2010年7月全矿在册人员4279人,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154人,大专学历456人,中专学历2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21人。
通风科在册人员410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19人,大专学历79人,中专学历15人。其中主体专业16人(科级3人,队级11人,技术组2人),非主体专业97人。
6.3 制度建设现状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较为完善。根据安全生产的实际工作需要,矿井编制有较为完善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类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灾害预防处理计划。主要安全管理制度有:
(1)东曲矿2010年安全生产工作决定
(2)东曲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制度
(3)东曲矿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4)东曲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东曲矿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6.4 存在问题
1)只设置了瓦斯抽采队,未设置瓦斯抽采区。
2)安全管理人才缺乏。一是上世纪90年代煤炭经济形势不好,分配到矿上主体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少;二是近年来整合煤矿等原因造成一部分安全人才流失;三是缺乏吸引人才的机制;四是现有人才缺乏激励机制,留不住人才。
3)学习培训手段单一,安全管理人员、岗位人员的知识更新,跟不上发展的步伐。
4)矿井通风、抽采、瓦斯地质及“一通三防”队伍技术力量薄弱,出现技术人才短缺现象。
7 三年“抽、掘、采”产量计划
7.1 开拓工作面衔接计划
附:2010-2012年工程队组衔接生产计划表(表3:3~3)
7.2 掘进工作面衔接计划
附:2010-2012年掘进队组衔接生产计划表(表4:4~3)
7.3 采煤工作面衔接计划
附:2010-2012年回采工作面衔接生产计划表(表5:5~3)
8 三年综合治理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及具体措施
8.1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山西焦煤确定的“瓦斯攻坚、管理提升、跨越发展”三个主题年的发展规划,依据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瓦斯综合治理三年规划。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根据矿井资源、瓦斯赋存状况,合理开采布局,优化通风系统。坚持“标本兼治,多措并举”的瓦斯综合治理措施,实现高瓦斯煤层抽采至低瓦斯状态下回采。
8.2 基本方针
按照国家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和法律法规,结合我矿瓦斯治理的实际情况,从、机制、观念、管理、技术、装备及投入等方面入手,强化矿井瓦斯治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十二字方针;加大瓦斯抽采的投入和科研创新力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扎扎实实地搞好矿井瓦斯治理工作。
8.3 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山西焦煤集团和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瓦斯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和2011年建成瓦斯治理示范性矿井要求,通过三年瓦斯治理及示范矿井建设,彻底消除重特大瓦斯事故隐患,实现矿井“不突出、不超限、衔接不紧张、产量逐步提升”及高瓦斯矿井采掘工作面低瓦斯状态作业。逐年瓦斯综合治理目标如下:
8.3.1 2010年为瓦斯彻底整治攻坚年
1)杜绝瓦斯、煤尘和煤层自然发火重大事故,消灭“一通三防”重大责任事故;
2)规范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采用“U”、“Y”、“U+L”型通风方式。现生产的“三进一回”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排瓦斯横贯瓦斯浓度控制在1%以下。到2010年9月份,回采工作面全部采用“U”型、“Y”型通风系统。
3)矿井瓦斯抽采,做到多措并举,应抽尽抽。积极采取本煤层、高位裂隙带、上隅角、采空区、高抽巷、低抽巷、高低钻场、区域预抽及地面预抽相结合的瓦斯抽采措施,确保矿井抽采率逐步提高,实现高瓦斯煤层抽采至采掘工作面低瓦斯状态下采掘。
4)在加大瓦斯抽采力度的基础上,合理计算矿井风量,降低矿井风量、风压,使矿井主要通风机负压、功率等运行参数降低到合理的工况范围。
5)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采取有效的瓦斯治理措施,降低瓦斯超限事故次数,杜绝3.0%以上高浓度瓦斯超限事故,3.0%以下的瓦斯超限事故逐年减少,2010年瓦斯超限不超过10次;
6)瓦斯抽采量1360万m3;瓦斯抽采率44.%;抽采钻孔进尺19万m;预抽达标煤量602.7万吨。
7)矿井瓦斯实现井下移动抽采。
8)完善矿井防灭火系统,做到实时监测、超前预防。
8.3.2 2011年为瓦斯彻底整治的巩固、提升年
1)杜绝瓦斯、煤尘和煤层自然发火重大事故,消灭“一通三防”重大责任事故;
2)所有回采面全部使用规范的“Y”、“U”型通风系统。
3)瓦斯抽采量1600万m3;瓦斯抽采率45.8%;抽采钻孔进尺242600m;瓦斯利用量严格按照公司安排执行;预抽达标煤量935.7万吨。
4)消灭高浓度瓦斯(3%以上)超限,低浓度瓦斯超限严格控制在5次以内。
5)建成瓦斯治理示范矿井。
6)对五采区及+860水平实现瓦斯高低浓度分源抽采系统。
7)开展矿井瓦斯地质动态预警系统建设。
8.3.3 2012年为瓦斯治理的跨越发展年
1)杜绝瓦斯、煤尘和煤层自然发火重大事故,消灭“一通三防”重大责任事故;
2)所有回采面全部使用规范的“Y”、“U”型通风系统。
3)瓦斯抽采量1800万m3;瓦斯抽采率46%;抽采钻孔进尺239100m;瓦斯利用量严格按照公司安排执行;预抽达标煤量1003.7万吨。
4)矿井瓦斯实现零超限。
5)开展矿井灾害综合测控预警系统建设。
8.4 具体措施
8.4.1 完善机构,引进人才
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培训管理体系,完善责、权、利统一用人。
2)设立通风、抽采专业机构,2011年在原来瓦斯抽采队的基础上成立瓦斯抽出区,设置3个队,包括打钻队、抽采队和管路安装队,共240人。配备通风、地质、机电等专业技术人员。为适应矿井中长期发展规划,逐步强化瓦斯治理技术力量。
3)矿井安全副总、地测副总,具体负责“一通三防”、瓦斯抽采技术与管理,并实现技术与行政管理相分离。
8.4.2 重点工程项目
2010-2012年瓦斯治理重点工程安排见表10~表12
表10:2010年瓦斯治理攻坚年瓦斯治理重点工程安排表
项目名称 | 工程安排 | 资金 (万元) | 起止时间 | 负责人 |
羊圈港风井 建设 | 地面工程:主要通风机、抽采泵房加强安装工程。 | 7200 | 2009.11- 2011.12 | 魏生强 张聪明 |
井下工程:进风斜井700米,回风立井300米,进、回风大巷1200米。 | ||||
瓦斯抽采监控 系统改造 | 地面泵站:智能开停、管道CO、红外高(低)浓、地面交换机、抽放控制柜等。 | 220 | 2010.04- 2010.06 | 李志强 陆耀新 |
井下巷道及工作面:KJ90-F8抽放分站,管道CO、红外管道高浓及0.52传输电缆等。 | ||||
玻璃钢管更换 | 延伸巷道米 | 5020 | 2010.07- 2010.12 | 李志强 陆耀新 |
+860水平二采边界回风巷 | 延伸巷道1200米 | 336 | 2010.05- 2010.12 | 苏鑫 郭兵 |
高位抽采巷 | 延伸巷道1760米 | 528 | 2010.01- 2011.05 | 苏鑫 郭兵 |
低位抽采巷 | 延伸巷道1230米 | 310 | 2010.04- 2010.09 | 苏鑫 郭兵 |
移动抽放泵 | 移动抽采系统及配套设备、设施2套 (12505、14409工作面) | 20 | 2010.05- 2010.07 | 李志强 陆耀新 |
采区封闭 | 一采上组煤、四采2#煤组织封闭 | 50 | 2010.05- 2010.12 | 李志强 陆耀新 |
项目名称 | 工程安排 | 资金(万元) | 起止时间 | 负责人 |
移动抽放泵 | 移动抽采系统及配套设备、设施4套(三采2套、二采及+860水平) | 40 | 2011.01- 2010.05 | 李志强 陆耀新 |
羊圈港抽采 泵站 | 抽采系统及配套设备、设施一套。 | 1800 | 李志强 陆耀新 | |
分源抽采泵站 | 分源抽采系统及配套设备、设施一套。 | 1700 | 李志强 陆耀新 | |
抽采管路安装 | 铺设9020米 | 527 | 2011.01- 2011.12 | 李志强 陆耀新 |
八采区区域 预抽 | 千米钻机,进尺215600米。管路3000米的安装。 | 李志强 陆耀新 | ||
+860水平八采边界回风巷 | 延伸巷道1350米。 | 378 | 2011.04- 2010.09 | 苏鑫 郭兵 |
地面预抽 | 根据公司安排,组织实施 | 李志强 陆耀新 |
项目名称 | 工程安排 | 资金 (万元) | 起止时间 | 负责人 |
抽采管路安装 | 铺设12470米 | 6 | 2012.01- 2012.12 | 李志强 陆耀新 |
分源抽采系统 | 移动抽采系统及配套设备、设施2套 (八采、六采各一套) | 1000 | 2012.01- 2012.12 | 李志强 陆耀新 |
28204工作面沿空留巷 | 工作面倾向长度1165米 | 2012.00- 2012.00 | 苏鑫 郭兵 |
1)风井建设、通风系统改造
(1)2011年12月+860水平八采区28802工作面生产时,羊圈港进回风井投入使用。羊圈港风井投入使用时,关闭小沙岩回风井,并将长峪沟回风井风机运行风叶角度下调,对主要通风机的服务区域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矿井通风系统。
(2)对回采结束的采区巷道(一采区上组煤、三采区2#煤、四采区2#煤)进行采区封闭,提高矿井有效风量率。
(3)加快+860水平二采边界回风巷施工,优化+860水平通风系统,使长峪沟主要通风机风压降低至2200Pa。
附:2010年-2012年通风系统示意图3:1-3
2)抽采泵站改造、抽采系统改造
(1)分源抽采系统建设。为了满足目前矿井高、低浓度和高、低负压抽采的需要,建设分源抽采系统。在小沙岩瓦斯抽采泵站基础上进行扩建,增加一台2BEC-72型水环式真空泵,施工低负压抽采管道井,形成一套高负压抽采系统(一运一备),一套低负压抽采系统(一运一备),实现矿井分源抽采。计划2011年投入使用。
(2)2012年羊圈港风井投入运行后,停运小沙岩风井,腾出场地,在小沙岩增建瓦斯抽采泵站,与原抽采泵站并列运行,加大瓦斯分源抽采能力。羊圈港瓦斯抽采系统应与羊圈港风井同时建设和投入使用。
(3)井下移动抽采泵站建设,计划于2010年8月在五采区安设井下移动抽采泵站,9月份进行瓦斯抽采,主要对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进行抽采。
(4)2010年对矿井未更换的玻璃钢管5020米,更换完毕。
附:2010年-2012年抽采系统示意图4:1-3
3)监控系统改造
(1)为进一步提升矿井信息化管理。与重庆煤科院共同研发瓦斯监测监控数据上传系统的双机热备功能和监测分站双电源切换功能,进一步提高网络传输的可靠性,真正做到监控有效。
(2) 目前瓦斯监控系统环网只是利用同一根光缆内的两模光纤实现,一旦光缆出现故障,很难及时恢复。计划敷设两趟光缆,最大限度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对抽采管路进行在线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完善抽采管路参数监测设备,接入综合监控系统,及时了解掌握抽采数据,于集团公司监控网络并网。随着抽采管路在线监测系统的接入,将现有的WEB服务器升级,更换高配置服务器。
(4)建立瓦斯地质动态监控系统,实施对瓦斯地质动态监测。
附:2010年-2012年监测系统示意图5:1-3
4)防灭火工程
2010-2012年建立矿井防灭火系统。严格按照制定的防治自然发火、灭火方案,对矿井的所有采煤工作面安装束管监控系统、喷洒阻化剂系统,对一采区9#煤安装注氮系统,防止发生煤层自燃发火及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
5)综合防尘工程
(1)在各采区的轨道巷、皮带巷、总回风巷完善防尘管路系统,做到定期洒水灭尘,有效降低矿井各地点的粉尘浓度;
(2)在各采区及工作面巷道口安设优质水质过滤器,保证喷雾系统不堵塞;
(3)继续推广使用好自动架间喷雾,并引进采煤机二次除尘装置及粉尘在线监测装置,降低移架和采煤时产生的粉尘浓度;
(4)在各采区进风口继续推广使用好光控自动喷雾;
(5)在炮掘队全面推广使用声控自动喷雾;
(6)在井下各转载点推广使用好触摸式自动喷雾,进一步提高降尘效果。
(7)主要进风巷采用光控红外线自动喷雾净化风流。
(8)采掘机的外喷雾每次入井前必须完成固定装置,并保证入井后能正常使用,达到除尘效果;采掘机没有内喷雾不准入井使用。
(9)采煤工作面煤层注水试验采用动压注水代替静压注水,改善注水效果,提高注水量,进一步降低工作面的粉尘浓度。
(10)推广使用综采工作面实现动压注水。
6)区域性瓦斯预抽(包括高抽巷、低抽巷)
2010年-2012年,东曲矿井逐步引深区域性瓦斯预抽工程,对3个高瓦斯区域实行瓦斯预抽,分别为:四采区8#煤,+860水平二采区8#煤、八采区2#煤,五、六采区2#煤。
(1)根据煤层瓦斯地质情况,在采用本煤层、高位裂隙带和上隅角及采空区分源抽采基础上,+860水平8#煤的所有工作面回采时,采用高抽巷和低抽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抽采,有效地降低本煤层和临近层的瓦斯。目前,与中国矿院合作,通过现场钻孔观测、实验室模拟试验,已确定顶板“三带”和高抽巷有关参数。现28202工作面高、低抽巷正在掘进中,在2011年28202工作面回采前投入使用。
(2)根据瓦斯赋存状况,在2010-2012年对四采区8#煤、+860水平二采区8#煤和八采区三个区域布置大直径、长走向和多方位钻孔且均匀布孔,实行大面积、长周期预抽,形成全矿井递进预抽模式,逐步把高瓦斯区域变为低瓦斯区域进行生产。每年规划预抽区域范围、预抽时间和预抽效果详见2010-2012年瓦斯抽采量计划(5-1、5-2、5-3)
7)地面钻井工程
根据集团公司安排及矿井煤层开采深度和地质条件,积极组织实施地面预抽工程。
8.4.4 “一面一策”
根据东曲矿井瓦斯涌出情况分析,一、二、三采区的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均在5 m3/min以下,不需要抽采;四、五、六采瓦斯采煤工作面涌出量15-20 m3/min,实行本煤层、高位裂隙带和移动抽采系统抽采采空区及上隅角瓦斯; +860水平煤层瓦斯赋存量(预计工作面瓦斯涌出量20 m3/min-40 m3/min),采用本煤层、高抽巷、低抽巷实行分源抽采(目前,在与中国矿院合作下,顶板“三带”和高抽巷参数已经确定,28202高、低抽巷正在施工中)。具体煤层瓦斯参数见表13及矿井2#煤、4#煤、8#煤、9#煤煤层瓦斯地质图6(1-4)
表13:煤层瓦斯参数表
煤层 | 瓦斯压力MPa | 瓦斯含量m3/t | 百米钻孔瓦斯流量m3/(min.hm) | 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d-1 | 透气性系数m2/( MPa2.d) | 孔隙率% |
2# | 0.3~0.52 | 3.9~6.25 | 0.32~0.733 | 0.345~0.5825 | 0.131~1.541 | 3.6~5.44 |
4# | 0.0~0.08 | 7.79 | ||||
8# | 0.2~0.41 | 7.6~7.76 | 0.3~1.333 | 0.185~0.4208 | 0.168~0.731 | 5.84~9.59 |
9# | 0.3~0.59 | 5.4~7.08 | 5.33 |
表14:2010年 “一面一策”瓦斯治理计划表
工作面名称 | 起止时间 | 日产量(吨) | 通风系统 | 配风量(m3/min) | 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 风排瓦斯量(m3/min) | 抽采量(m3/min) | 抽采率(%) | 瓦斯来源分析 | 瓦斯治理方法 |
12505 | 02.10—12.31 | 1013- 2012 | 三进一回 | 3000 | 18 | 8 | 10 | 56 | 本煤层、下邻近层和相邻的工作面采空区。 | 本煤层、高位裂隙带钻孔抽采,实现上隅角、采空区埋管抽采。 |
09.10—12.31 | 1013- 2012 | “Y”型 | 3000 | |||||||
18406 | 01.01—08.15 | 2161- 2919 | 三进一回 | 3000 | 18 | 8 | 10 | 56 | 本煤层、下邻近层和相邻的工作面采空区。 | 本煤层、高位裂隙带钻孔抽采,实现上隅角、采空区埋管抽采。 |
14409 | 05.21—11.30 | 2210- 2981 | “U”型 | 1300 | 5 | 2 | 3 | 60 | 本煤层、上邻近层及相邻的工作面采空区。 | 高位裂隙带钻孔抽采,实现上隅角、采空区埋管抽采;移动泵抽采。 |
14306 | 03.16—07.31 | 1584- 2393 | “U”型 | 1000 | 2.75 | 2.75 | 本煤层、上邻近层及相邻工作面的采空区。 | |||
14214 | 12.01—12.31 | 3038 | “U”型 | 1400 | 2.61 | 2.61 | 本煤层、上邻近层及相邻工作面的采空区。 | |||
18301 | 08.16—12.15 | 2752- 2873 | “U”型 | 1100 | 2.72 | 2.72 | 本煤层、上邻近层及相邻工作面的采空区。 | |||
18305 | 12.16—12.31 | 2244 | “U”型 | 1100 | 2.72 | 2.72 | 本煤层、上邻近层及相邻工作面的采空区。 | |||
19107 | 08.01—12.31 | 2505- 3478 | “U”型 | 1200 | 1.93 | 1.93 | 本煤层、上邻近层及相邻工作面的采空区。 |
工作面名称 | 起止时间 | 日产量(吨) | 通风系统 | 配风量(m3/min) | 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 风排瓦斯量(m3/min) | 抽采量(m3/min) | 抽采率(%) | 瓦斯来源分析 | 瓦斯治理方法 |
12505 | 09.10—12.31 | 1013-2012 | “Y”型 | 3000 | 18 | 8 | 10 | 56 | 本煤层、下邻近层和相邻的工作面采空区。 | 本煤层、高位裂隙带钻孔抽采,实现上隅角、采空区埋管抽采。 |
12507 | 02.16—12.31 | 1401-19 | “U”型 | 1800 | 18 | 8 | 10 | 56 | 本煤层、下邻近层和相邻的工作面采空区。 | 本煤层、高位裂隙带钻孔抽采,实现上隅角、采空区埋管抽采。 |
14214 | 01.01—10.31 | 4136 | “U”型 | 1400 | 2.61 | 2.61 | 本煤层、上邻近层及相邻工作面的采空区。 | |||
14411 | 11.01—12.31 | 1029 | “U”型 | 1200 | 5 | 2 | 3 | 60 | 本煤层、上邻近层及相邻工作面的采空区。 | 实现上隅角、采空区埋管抽采;移动泵抽采。 |
18305 | 01.01—03.31 | 1381-2434 | “U”型 | 1100 | 2.72 | 2.72 | 本煤层、上邻近层和相邻的工作面采空区。 | |||
18301 | 04.01—05.15 | 2192 | “U”型 | 1100 | 2.72 | 2.72 | 本煤层、邻近层和相邻的工作面采空区。 | |||
14307 | 05.16—11.30 | 2913 | “U”型 | 1100 | 2.75 | 2.75 | 本煤层、上邻近层和相邻的工作面采空区。 | |||
12313 | 12.01—12.31 | 2618 | “U”型 | 1200 | 2.27 | 2.27 | 本煤层、邻近层和相邻的工作面采空区。 | |||
19101 | 01.01-05.15 | 2517-2686 | “U”型 | 1200 | 1.93 | 1.93 | 本煤层、上邻近层和相邻的工作面采空区。 | |||
19109 | 05.16-12.31 | 2792 | “U”型 | 1200 | 1.93 | 1.93 | 本煤层、邻近层和相邻的工作面采空区。 | |||
28202 | 04.01-12.31 | 3297 | “U”型 | 2000 | 35-40 | 12 | 28 | 70 | 本煤层、下邻近层和上组煤采空区。 | 本煤层钻孔抽采,高、低位抽采巷抽采;实现上隅角、采空区埋管抽采。 |
工作面名称 | 起止时间 | 日产量(吨) | 通风系统 | 配风量(m3/min) | 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 风排瓦斯量(m3/min) | 抽采量(m3/min) | 抽采率(%) | 瓦斯来源分析 | 瓦斯治理方法 |
12507 | 01.01-03.31 | 1962 | “U”型 | 1500 | 18 | 8 | 10 | 56 | 本煤层、下邻近层和相邻的工作面采空区。 | 本煤层、高位裂隙带钻孔抽采,实现上隅角、采空区埋管抽采。 |
12509 | 04.01-23.31 | 1403-1812 | “U”型 | 1500 | 18 | 8 | 10 | 56 | 本煤层、下邻近层和相邻的工作面采空区。 | 本煤层、高位裂隙带钻孔抽采,实现上隅角、采空区埋管抽采。 |
14411 | 01.01-06.30 | 1923 | “U”型 | 1200 | 5 | 2 | 3 | 60 | 本煤层、上邻近层和相邻的工作面采空区。 | 实现上隅角、采空区埋管抽采;移动泵抽采。 |
14216 | 07.01-12.31 | 3018 | “U”型 | 1400 | 2.61 | 2.61 | 本煤层、邻近层和相邻的工作面采空区。 | |||
12313 | 01.01-02.29 | 1830 | “U”型 | 1200 | 2.27 | 2.27 | 本煤层、邻近层和相邻的工作面采空区。 | |||
14309 | 03.01-09.15 | 2428 | “U”型 | 1100 | 2.75 | 2.75 | 本煤层、邻近层和相邻的工作面采空区。 | |||
18307 | 09.16-12.31 | 1516 | “U”型 | 1100 | 2.78 | 2.78 | 本煤层、邻近层和相邻的工作面采空区。 | |||
19109 | 01.01-01.15 | 2147 | “U”型 | 1200 | 1.93 | 1.93 | 本煤层、邻近层和相邻的工作面采空区。 | |||
19103 | 01.16-07.31 | 2671-3090 | “U”型 | 1100 | 1.93 | 1.93 | 本煤层、邻近层和相邻的工作面采空区。 | |||
19111 | 08.01-12.31 | 2724 | “U”型 | 1200 | 1.93 | 1.93 | 本煤层、邻近层和相邻的工作面采空区。 | |||
28204 | 11.01-12.31 | 2905 | “Y”型 | 2000 | 35-40 | 16 | 24 | 60 | 本煤层、下邻近层和上组煤工作面采空区。 | 本煤层,高、低位抽采巷抽采;实现上隅角、采空区埋管抽采。 |
28804 | 01.01-10.31 | 4339 | “Y”型 | 2000 | 35-40 | 16 | 24 | 60 | 本煤层、下邻近层和相邻的工作面采空区。 | 本煤层,高、低位抽采巷抽采;实现上隅角、采空区埋管抽采。 |
9 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体系
在应急救援方面,需进一步对重大事故救援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领导机制,按规定进行审核和评价,分系统、分专业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配齐救护车辆和常用的医疗救护器具设施;建立健全井下急救点、井口急救站和创伤急救绿色通道三级工作网络,全面提高矿井应急救援整体水平。
10 优化生产部署,调节“抽、掘、采”衔接
10.1 采掘衔接部署
1)进一步优化矿井生产布局。根据矿井煤层和瓦斯赋存情况,优化巷道布置,简化生产系统,积极采用先进的支护工艺,保证合理通风断面,明确煤层和工作面开采顺序;生产系统和布局必须充分考虑瓦斯治理的需要,并贯穿于矿井设计、生产准备到工作面衔接的各个环节;新采区、新回采工作面投产前,必须与瓦斯治理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否则不准投产;调整和优化生产布局,科学合理地确定工作面走向和倾斜长度,实现安全、高效生产。
2)合理组织生产。严格按照生产计划合理布局,严禁超能力生产;矿井各采区的同一煤层只能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进行生产,严禁超强度生产;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合理确定采掘工作面推进度,协调采掘进度与支护、通风等工序,保证生产及辅助环节相辅相成,及时到位。
3)坚持正规开采。始终保持水平、采区和采掘工作面的正常接替与衔接。矿井开拓系统形成后,方可进行采区准备巷道施工;准备采区必须在采区构成通风系统后,方可开掘其他巷道;采煤工作面必须在采区构成完整的通风、排水系统后,方可回采;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达到5m3/min-50m3/min,预抽时间必须达到6个月,经集团公司有关单位验收合格,方可回采。
4)矿井做到抽、掘、采平衡,严格按照三年衔接规划组织生产。
(1)负责人: 李志强 陆耀新 郭 兵
(2)负责单位:通风、生产、安全等部门
10.2矿井通风系统
做到:主扇运行稳定、系统合理可靠、通风设施完好、风量满足要求。必须保证主要通风机连续运转、稳定可靠,符合《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标准的要求;矿井和工作面必须具备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实行分区通风,严禁无风作业、微风作业和串联通风作业;风机、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井上下通风设施保持完好无损,通风巷道保证有足够的断面、不失修;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必须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必须符合《规程》要求,严禁超通风能力组织生产;严格按照规定及时测风、调风,保证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局部通风机通风符合《规程》的要求,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和双专线供电,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1)改变全矿井通风系统时编制矿井通风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履行报批手续。巷道贯通、串联通风、工作面专用回风巷管理、初采初放均制定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上述安全技术措施经有关领导批准,下发到施工作业队组,贯彻学习并指导施工安全作业。
2)矿井的生产水平和采区必须实行分区通风。东曲矿井现在采用的是分区抽出式通风,具有完整的通风系统。根据瓦斯涌出量的大小,所有采区均设置采区专用回风巷,瓦斯涌出量大的工作面均设置工作面专用回风巷,实现全风压通风。采区及工作面专用回风巷均贯穿整个采区、工作面。杜绝不符合《规程》规定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采空区通风和采煤工作面利用局部通风机通风。
3)矿井及采区的生产能力满足生产要求。严格按照矿井核定的通风能力计划和安排组织生产,并按采区、工作面的实际进风风量核定产量,进行生产。
4)矿井通风阻力必须符合(AQ1028-2006)《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规定要求,巷道断面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5)矿井通风设施。严禁使用临时设施,使用1个月以上的通风设施,必须构筑永久设施。
6)局部通风。开掘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全部实现“三专两闭锁”、“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功能和实现双专供电。严格执行“五专一化一切换”。
(1)负责人:李志强 陆耀新 翟耀华
(2)负责单位:通风、机电、安全等部门
10.3 矿井瓦斯抽采
做到:多措并举、应抽尽抽、抽采平衡、效果达标。因矿制宜,采用本煤层、高位裂隙、上隅角、采空区、高抽巷、低抽巷、高低钻场相结合的抽采措施,全面加强瓦斯抽采抽放;凡是应当抽采的煤层,都必须进行抽采,把煤层中的瓦斯最大限度地抽采出来,降低煤层的瓦斯含量;矿井瓦斯抽采能力与采掘布局相协调、相平衡,使采掘生产活动始终在抽采达标的区域内进行;通过抽采,使吨煤瓦斯含量、煤层的瓦斯压力、矿井和工作面瓦斯抽采率、采煤工作面回采前的瓦斯含量,达到《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规定的标准。
1)矿井在2010年5月25日实现瓦斯抽采达标。矿井瓦斯抽采率严格按照《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 1026-2006标准要求,逐步扩大矿井抽采范围,坚持“应抽尽抽”,稳步提升矿井瓦斯抽采效果。
2)按照矿井三年抽、掘、采衔接计划合理组织生产,做到抽、掘、采四量平衡。在瓦斯抽采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工作面、矿井的瓦斯抽采率。
(1)负责人:李志强 陆耀新 郭 兵 翟耀华
(2)负责单位:通风、生产、机电、地测、安全等部门
10.4 “一通三防”管理
做到:责任明确、制度完善、执行有力、监督严格。瓦斯治理和安全生产的责任细化,分解落实到各层级、各环节和各岗位,上至矿长、和总工程师,下至作业现场的每个职工,都要明确自己的具体职责;建立健全瓦斯防治规章制度,对各环节、各岗位的工作全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做到有章可循,并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和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修改、充实、完善规章制度,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使管理工作常抓常新,科学有效;加大贯彻执行力度,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坚持从严要求、一丝不苟,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厉惩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落实岗位责任,实现群防群治;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各级干部必须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安监处要加大监管监察力度,确保生产法律法规、上级安全生产指示指令在各类煤矿得到切实认真的贯彻落实。
1)建立各级领导的“一通三防”责任制。
建立以矿长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瓦斯治理责任体系。其主要职责是严格执行生产的法律、法规、方针、和关于“一通三防”工作的安全标准、规定、要求、会议精神;建立健全“一通三防”机构,配齐“一通三防”各类人员,保证“一通三防”所需资金、人力和物力到位;审阅矿井通风瓦斯日报、监测日报,并及时签署处理意见;监督检查本单位“一通三防”责任制执行情况,并进行有效考核。矿总工程师对“一通三防”工作负技术管理责任,负责矿井开拓巷道布置,采掘部署,生产系统调整,技术规范、标准、措施的制定,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推广等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矿井其他副职队各自分管范围内的“一通三防”工作负责。通风区长兼任矿长助理,协助矿总工程师工作。
2)修改完善矿井“一通三防”管理制度。
3)建立部门岗位责任制。细化“一通三防”的责任,分解落实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上至矿长、副矿长和总工程师,下至作业现场的每个职工,明确其自己的具体职责;建立健全瓦斯防止规章制度,把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工作要求,全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做到有章可循,并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和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修改、充实、完善规章制度,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使管理工作常抓常新,科学有效。
4)严格按照“一通三防”绩效考核办法,对责任单位和责任单位主要责任人员进行考核兑现。
(1)负责人: 魏生强 李志强 陆耀新 郭 兵 翟耀华
(2)负责单位:通风、生产、机电、地测、安全等部门
11 保障措施
11.1 组织保障
矿成立瓦斯综合治理领导组,组织机构:
组 长: 矿长、
付组长: 总工程师、生产矿长、机电矿长、经营矿长、安全矿长
矿长助理
成 员: 各专业副总、计划、财务、企管、劳资、供应、科教、通风、生产、安监、调度、地测及有关部门负责人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通风科,主任:矿长助理(通风科长)兼任。
瓦斯综合治理领导组负责为矿井的安全及瓦斯治理提供思想、组织保障和技术、人才支撑。矿长是瓦斯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一通三防”机构,配齐“一通三防”各类人员,保证“一通三防”所需资金、人力物力到位,每月组织“一通三防”专题会议,协调“一通三防”重要工作;矿总工程师对“一通三防”工作负技术管理责任。负责矿井开、掘、采部局,生产系统调整,技术规范、标准、措施的制定,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推广等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矿井其他副职对各自分管范围内的“一通三防”工作负责;通风科长兼任矿长助理,在矿长、矿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矿井“一通三防”及瓦斯抽采工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负责分管范围内计划、财务、供应、人员调动和培训工作。
11.2 投入保障
根据抽、掘、采衔接计划,超前计划、安排安全及瓦斯治理项目资金,上报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审批,确保资金到位,完善治理工作按期完成。
2009年瓦斯治理投入资金4094.0万元,巷道补送,通风设施改造共计2200.0万元,信息化、监测监控系统投资782.0万元,其他一通三防资金投入1112.0万元。
2010年计划资金投入:瓦斯治理9658.0万元,防治水526.0万元。
2011年计划资金投入:瓦斯治理12548.0万元,防治水658.0万元。
2012年计划资金投入:瓦斯治理15365.0万元,防治水794.0万元。
加大瓦斯治理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购置适合矿井地质条件的先进的钻孔施工设备,强化验孔、封孔、连孔的标准,做到有奖有罚。
根据我矿实际地质条件,2010年瓦斯抽采钻孔施工,主力钻机类型为ZDY-6000S型;本煤层钻孔实现麻花钻杆和风力排渣工艺;购置或租赁大直径、大扭矩、高性能并具有定向钻进功能的千米钻机,适应+860水平八采区高(低)位走向顺层钻孔及特殊用途钻孔的施工。
11.3 科技保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探索适合矿井的瓦斯治理方法和瓦斯抽采工艺。
11.3.1 矿井通风系统方面
与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中心合作探索 “保护层开采技术,沿空留巷Y型通风系统技术,无煤柱开采Y型通风系统技术,高、低抽采巷技术、沿空留巷Y型通风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
11.3.2 瓦斯抽采技术方面
针对目前矿井抽采手段单一、瓦斯抽采量及抽采率较低的现状,在未来3年里与中国矿院、抚顺煤科院、淮南专家组共同研究瓦斯抽采工艺、方法,努力寻找一条适合我矿实际情况的瓦斯抽采工艺、抽采方法。具体的科研方向为:
1)工作面高位裂隙带抽采尚处于摸索阶段。在未来3年里,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抽放钻孔的数据,进一步优化钻孔参数,合理设计、施工裂隙带钻孔。整理出一套适合于我矿实际情况的裂隙带抽采工艺。
2)工作面本煤层抽采效果。2010年开始,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本煤层抽采效果:①将本煤层钻孔孔径全部按113mm施工,施工钻孔排碴实现风排、麻花钻杆综合工艺。②缩小钻孔间距,加密钻孔,将原10米间距缩小到2~3米,同时尝试施工立体交叉钻孔或采用两巷施工钻孔的方式增加钻孔的密度。③加大钻孔深度。单侧布置钻孔时,孔深全部按工作面切眼长度减20米设计。双侧布置钻孔时,两侧钻孔深度之和必须大于工作面切眼长度且保证钻孔至少有10米的搭接距离。④探索低透气性增透工艺,提高矿井瓦斯抽采。
3)成立封孔攻关小组,从封孔工艺、材料、长度等,实施攻关。
4)实施管道放水攻关试验,达到自动放水,提高管路系统的正常运行。
5)开展高瓦斯掘进工作面瓦斯预抽及边采边抽工艺技术研究,总结经验,为高瓦斯掘进工作面安全生产提供合理的技术数据。
6)开展高瓦斯采区区域性预抽(四采区8#煤、+860水平二采区8#煤、八采区2#煤),降低待开采煤层的瓦斯含量。在适当条件情况下,开掘专用区域性预抽巷道进行预抽。使用千米钻机施工+860水平八采区预抽钻孔。
通过上述抽采技术工作的开展,逐步形成适合东曲矿井的瓦斯抽采技术,建立完善的瓦斯抽采技术数据库。
11.3.3健全矿井瓦斯基础资料,实施瓦斯灾害动态监测
积极与河南理工大合作,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和采掘工作面瓦斯地质图。对矿井各煤层的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相关参数进行测定,建立完善的瓦斯参数数据库。在+860水平九采区开拓巷道时,开展煤层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建立矿井灾害综合测控预警系统和瓦斯地质动态预警系统。三年瓦斯治理科技项目实施规划见表17
表17:三年瓦斯治理科技项目实施规划表
科研项目名称 | 实施时间 | 负责 单位 | 负责人 | 资 金 (万元) | 完成时间 |
+860水平高低抽采参数、“三带” 确定 | 2010.06-2010.12 | 东曲矿 | 李志强 李 峰 | 50 | 2010.12 |
沿空留巷Y型 通风系统技术 | 2010.09-2010.12 | 东曲矿 | 李志强 郭 兵 | 800 | 2010.12 |
矿井各煤层的 瓦斯基本参数测定 | 2010.09-2010.10 | 东曲矿 | 李志强 李 峰 | 150 | 2010.10 |
钻孔施工排渣、封孔及抽采管路放水工艺技术 | 2010.01-2010.12 | 东曲矿 | 李志强 陆耀新 | 60 | 2010.12 |
+860水平九采区开展煤层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 | 2010.09-2010.10 | 东曲矿 | 李志强 李 峰 | 60 | 2010.12 |
建立瓦斯参数数据库 | 2010.04-2011.04 | 东曲矿 | 李志强 闫 栋 | 50 | 2011.04 |
矿井瓦斯地质图和采掘工作面瓦斯地质图绘制 | 2010.01-2011.01 | 东曲矿 | 李志强 高国峰 | 50 | 2011.01 |
开展矿井灾害综合测控预警系统建设 | 2011.01-2011.12 | 东曲矿 | 李志强 李 峰 | 1000 | 2011.12 |
区域抽采技术研究 | 2011.01-2011.12 | 东曲矿 | 李志强 陆耀新 | 300 | 2011.12 |
分源抽采技术研究、 系统建设 | 2010.08-2012.12 | 东曲矿 | 李志强 陆耀新 | 8200 | 2012.12 |
开展矿井瓦斯地质动态预警系统建设 | 2012.01-2012.11 | 东曲矿 | 李志强 李 峰 | 1000 | 2012.11 |
沿空留巷Y型通风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 | 2011.04-2012.12 | 东曲矿 | 李志强 陆耀新 | 300 | 2012.12 |
合计 | 12020 |
合理调配矿井的人、财、物资源, 确保矿井瓦斯治理工作所需人、财、物资源的合理配置。计划、财务、劳资、供应、科教等部门优先安排瓦斯治理所需资金,提供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保障,确保物资、装备的供应。
11.5 人才保障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营造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完善人才培养、成长机制。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培训管理体系,完善责、权、利统一用人。
2)设立通风、抽采专业机构,配备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及专职队伍。为适应矿井中长期发展规划,逐步强化瓦斯治理技术力量。
3)矿井安全副总、地测副总,具体负责“一通三防”、瓦斯抽采技术与管理,并实现技术与行政管理相分离。
4)瓦斯治理人才引进、培训及保障措施
①地质、通风、抽采、设计等瓦斯治理人才引进要高素质、高标准,数量充足,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需要。对现有大中专以上学历者,特别是近几年引进的大学生,要及时发现人才,进行选拔培养,工作表现突出的要破格提拔。对知识水平高、有三年以上专业工作经验的,可列为工程硕士培养对象。
②建立以安全培训中心为主,区队全员培训为辅的培训机构,配足师资力量,对“一通三防”管理人员和井下工作人员进行瓦斯综合治理专项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③生产及主要辅助单位职工未经“一通三防”专门培训考试合格不得担任班、队长;特殊工种必须有两年以上采掘工作经验,并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安监员、瓦检员管理实行准军事化,享受一线待遇,实行考核淘汰制。
④重视人才、珍惜人才、留住人才,引进吸纳大专院校人才,提高工程技术人员政治、工资、福利待遇,为工程技术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的发挥工程技术人才的技术特长,确保优秀的技术人才能够全力服务矿山。
⑤以自主培训为主,人才引进为辅的形式。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吸收大专院校学生来矿工作。
⑥定期安排有关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各专业能手到异地学习,引进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三年科技工程人员实施规划见表18
表18:三年科技工程人员实施规划图
11.6 保障
东曲矿把瓦斯治理工作当做一把手工程,充分利用全矿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确保人、财、物有力支撑。做到采掘给抽采让路,涉及瓦斯治理的项目优先安排,为三年抽、掘、采规划按期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严格按照《东曲矿“一通三防”管理制度》对相关人员做出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人,为瓦斯治理提供可靠保障。
2)严格按照《东曲矿“一通三防”绩效考核奖惩办法》、《东曲矿瓦斯抽采考核奖惩办法》,按月考核兑现。对 “一通三防”重要工程和项目进行抵押考核。对 “一通三防”工作和瓦斯治理技术攻关、课题研究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重奖。
3)为加强矿井瓦斯抽采管理,提高矿井瓦斯抽采量和瓦斯抽采率,确保安全生产,结合实际情况,按照《东曲矿2010年瓦斯抽采达标规划》,在2010年5月25日矿井实现抽采率达标后,逐步优化抽采工艺、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矿井瓦斯抽采效果。
4)完善瓦斯治理的相关管理措施,明确抽采是通风、瓦斯治理、采、掘工作的前题;必须从人、财、物方面优先安排通风瓦斯治理工作。
附件2
矿井三年“抽、掘、采” 衔接计划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1.1、合理安排抽、掘、采衔接,进一步推动瓦斯抽采工作朝着科学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确保“开拓、准备、回采及预抽达标煤量”平衡;
1.1.2、多措并举、应抽尽抽、抽采达标,稳步提升矿井瓦斯抽采率;
1.1.3、全面提升瓦斯治理水平,从治理理念、管理体系、装备水平、专业培训,到系统完善、治理方法、技术装备、经济投入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一整套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衔接计划,全面实现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状态下采掘。
1.2 编制原则
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原则;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原则;超前规划、科学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应抽尽抽、先抽后采、不抽不采、稳步提升”的原则;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供科技支撑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抽、掘、采衔接计划,为实现三年瓦斯彻底整治的目标,完善管理、衔接机制,提升安全装备水平,搞好安全综合治理,加大瓦斯抽采力度,提高瓦斯抽采效果。
1.3 编制依据
1.3.1、2010年新版《煤矿安全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行业标准(AQ标准)、国家总局《关于加强煤矿瓦斯先抽后采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山西焦煤和西山煤电关于瓦斯治理的有关文件、规定等。
1.3.2矿井《设计规范》、矿井生产能力和通风能力核定结果。
1.3.3东曲矿瓦斯治理三年规划。
1.3.4东曲矿瓦斯地质条件。
1.3.5矿井开拓方式、组织机构、人力资源。
2 矿井三年生产计划
严格按照两级集团公司规定,实行本煤层、高位裂隙带、采空区、上隅角、高抽巷、低抽巷、边掘边抽、区域预抽等抽采措施。加大区域抽采力度,通过大范围、长周期的区域抽采,合理安排抽、掘、采衔接,努力实现抽、掘、采煤量平衡。
2.1 原煤产量计划
2010年:380万吨
2011年:500万吨
2012年:500万吨
2.2 掘进进尺计划
2010年:掘进总进尺23510m,其中开延进尺4+860m。
2011年:掘进总进尺21000m,其中开延进尺4800m。
2012年:掘进总进尺20000m,其中开延进尺4580m。
2.3 钻孔进尺计划
合理安排抽采钻孔的施工,是保证矿井正常抽采衔接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矿井采掘进尺、产量,矿井抽采量、抽采率的需要和实现工作面低瓦斯状态作业,确定瓦斯钻孔进尺计划。
2010年:190000m;
2011年:215600m;
2012年:239100m。
2.4 瓦斯抽采量计划
矿井瓦斯涌出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根据预计的2010-2012年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以及矿井“四量”平衡要求。2010-2012年矿井瓦斯抽采量计划为:
2010年度: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74m3/min,瓦斯抽采量1360万m3;
2010年度: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85m3/min,瓦斯抽采量1600万m3;
2010年度: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100m3/min瓦斯抽采量1800万m3。
附:2010-2012年瓦斯抽采量计划表(表2:1~3)
3 主要生产环节安排
3.1 开拓工作面衔接计划
附:2010-2012年工程队组衔接生产计划表(表3:1~3)
3.2 掘进工作面衔接计划
附:2010-2012年掘进队组衔接生产计划表(表4:1~3)
3.3 采煤工作面衔接计划
附:2010-2012年回采工作面衔接生产计划表(表5:1~3)
3.4 钻孔施工衔接计划
附:2010-2012年钻孔施工衔接计划表(表1:1~3)
4 矿井每年达到的四量计划(开拓煤量、准备煤量、预抽达标煤量、回采煤量)
2010 年:开拓煤量:8017.99万吨,准备煤量:7074.51万吨,回采煤量:572.04万吨,预抽达标煤量:602.7 万吨。
2011年:开拓煤量:7808.12万吨,准备煤量:7450.75万吨,回采煤量:525万吨,预抽达标煤量:935.7万吨。
2012年底:开拓煤量:8375.92万吨,准备煤量:7520.75万吨,回采煤量:508.04万吨,预抽达标煤量:1003.7万吨。
附:矿井四量计划表(表6)
5 设备购置计划
1、矿井分源抽采系统及配套设备、设施:1套;
2、羊圈港瓦斯抽采系统及配套设备、设施:1套;
3、移动抽采系统及配套设备、设施:6套;
4、泥浆泵及配套设备、设施:9套;注浆泵机及配套设备、设施:9套;
5、钻机:12台;专用变压器6台;馈电开关:15台;120D开关:21台;
6、80D开关:9台;80N开关:4台;回柱绞车7.5kw:4台。
附:2010-2012设备购置投入计划表(表7)
6 井下瓦斯抽采管路系统延伸计划
2010年:14519m。其中:¢500mm 63m;¢200mm 55m;¢300mm 1700m;
2011年:20700m。其中:¢300mm16700m;¢500mm 4000m;
2012年:9400m,其中:¢300mm 9400m。
附:瓦斯管路延伸及投入计划表(表8)
7 瓦斯抽采站能力计划
7.1 分源抽采系统建设
2011年为适应矿井五采区和+860水平,实现高、低浓度和高、低负压抽采的需要。在原铺设抽采管路的巷道重新铺设一趟抽采管路,实行矿井分源抽采。
7.2 羊圈港瓦斯抽采系统建设
羊圈港主要通风机服务的+860水平八、九、十、十一采区,于屯兰矿相邻,煤层瓦斯含量大,在羊圈港地面建设一套瓦斯抽采系统,满足+860水平瓦斯抽采工作的需要。羊圈港瓦斯抽采系统应与羊圈港风井同时建设和投入使用。
附:抽采能力提升工程及投入计划表(表9)
8 抽采队伍及人员计划
加强瓦斯抽采队伍的建设。
2010年:成立专业的打钻队伍。由现在的一个抽采队,变更为抽采、打钻二个队,人数由现在的120人增加到到180人;
2011年:成立抽采区,设置抽采、打钻、安装3个队,人数达到240人。配备相应的通风、地质、机电等专业技术人员。
9 其它抽采工程计划
2010年:
1、掘进预抽:+860水平二采区28202、28204、28206、28802掘进工作面预抽;
2、区域预抽:四采区8#煤层分为二个区域进行区域预抽,+860水平二采区8#煤层区域预抽;
3、+860水平边界回风巷、东翼胶带巷区域预抽。
2011年:
1、掘进预抽:+860水平二采区28206、 28804掘进工作面预抽;
2、区域预抽:在四采区8#煤层分为二个区域进行区域预抽、+860水平二采区8#煤层区域预抽的基础上,增加+860水平八采区8#煤层区域预抽;
3、28202工作面使用高、低抽巷抽采;
4、四、五采区、+860水平采用分源抽采措施;三采区8#煤使用移动泵抽采。
2012年:
1、掘进预抽:+860水平二采区28204掘进工作面、28206掘进工作面瓦斯预抽和+860水平八采区28806掘进工作面预抽;
2、区域预抽:四采区8#煤层区域预抽、+860水平二采区和八采区8#煤层继续实行区域预抽;
3、高位岩石钻孔抽采:28204、28802利用高位岩石钻孔抽采;
4、分源抽采:12507、 28204、28804工作面采用分源抽采系统抽采;
5、移动抽采:12313、14307、14309、18307工作面采用移动抽采。
附:抽采工程及投入计划表(表10)
10. 三年抽、掘、采衔接资金概算
抽、掘、采衔接资金概算,是保证瓦斯抽采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必须对矿井的抽、掘、采衔接需要的资金,提前组织预算,及时上报集团公司审批,确保抽采所需资金、设备到位。
附:抽掘采衔接投入汇总表(表11)
11 工作措施
11.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实现“安全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坚持“标本兼治,多措并举”的瓦斯治理措施;着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瓦斯综合治理十六字工作体系,有效控制瓦斯事故,全面提升矿井瓦斯灾害预防和综合保障能力,实现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状态下生产,实现矿井的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1.2基本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
“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综合管理体系。
11.3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山西焦煤瓦斯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和2011年底建成瓦斯治理示范型矿井要求,全面提升瓦斯治理水平,消灭通风瓦斯事故,力争三年内建成高标准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实现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状态下回采。
11.4 主要措施
11.4.1 建立健全矿井“通风、瓦斯抽采”机构,配齐通风、瓦斯抽采“通风、瓦斯抽采”管理技术人员,保证 “通风、瓦斯抽采”所需资金、人力物力到位;按时组织“通风、瓦斯抽采”专题会议,协调“通风、瓦斯抽采”重要工作;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
11.4.2强化区域预抽工程,实现矿井抽采能力提升。2010年7月引进中煤CSM1-4200/80履带钻机,施工四采区8#煤区域预抽钻孔,及时连孔、封孔、组织抽采;施工+860水平区域预抽巷道,2011年引进千米钻机,施工钻孔,进行大面积区域预抽。
11.4.3积极进行沿空留巷试验,全面推广无煤柱开采Y型通风技术。2010年9月“三进一回”工作面通风系统实现沿空留巷Y型系统;2010年以后掘进的四采区8#煤和+860水平二、八采区回采工作面严格按照无煤柱开采Y型通风技术组织掘进;2012年+860水平二、八采区的回采工作面生产时,利用高低位抽采巷及采区边界回风巷实现无煤柱开采Y型通风技术,开始回采试验。
12 附表
12.1 2010—2012钻孔施工衔接计划表
(附表1-1、附表1-2、附表1-3)
12.2 2010—2012瓦斯抽采量计划表
(附表2-1、附表2-2、附表2-3)
12.3 2010—2012年工程队组衔接生产划表
(附表3-1、附表3-2、附表3-3)
12.4 2010—2012年掘进队组衔接生产划表
(附表4-1、附表4-2、附表4-3)
12.5 2010—2012年回采工作面衔接生产计划表
(附表5-1、附表5-2、附表5-3)
12.6 矿井四量计划表(附表6)
12.7 设备购置投入计划表(附表7)
12.9 瓦斯管路延伸及投入计划表(附表8)
12.9 抽采站能力提升工程及投入计划表(附表9)
12.10 抽采工程及投入计划表(附表10)
12.11 抽掘采衔接投入汇总表(附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