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山东省阳谷县阿城中学 宁凤仙 李家平
【课标要求】
新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教材分析】
中国的自然资源是介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的一节独特的内容,是学习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章节,在教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而本节课是中国资源中选取的侧重点之一。
水资源是我们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广义的水资源是地球上所有的水源,狭义的水资源就是淡水资源,本节所讲的就是狭义的水资源。水资源与气候要素中的降水等息息相关,其主要分布规律与降水的分布规律具有相似性,因而地域特征明显,在本节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指导读图来理解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分布规律和水资源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组织学生就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和时间分布不均开展开放式的讨论,并通过讨论认识和理解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知识学习,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学生会下意识应用所储备的知识,像中国降水的分布规律、特点及形成原因,学生已经具备了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拥有一定的判读地图的能力,能够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但是水资源具有大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学生能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直观。
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的时候,往往还不得法,不能熟练、准确的应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加大对地图的使用,深化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用已有知识迁移学习的能力;
2.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的能力;
3.了解导致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4.理解掌握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主要措施,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地图、文字资料)、分析、归纳来理解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分布规律;组织学生就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实际展开讨论,从而理解掌握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的重要性、紧迫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以北京为代表的黄淮海地区水土资源配合严重不协调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课程内容的学习,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的重要性、紧迫性,使学生能全面正确的认识水资源的价值,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及解决措施;
2.认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
难点: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教学方法、学法、手段】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采用读图比较法、集体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教法;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采用合作学习法和总结归纳法。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 ||
师生互动 | 设计意图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由感性认识导课,引出水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疑,激发兴趣 转入第一个知识点 通过读图、分析比较,学生较容易看到水资源分布和降水分布的相似性,同时加深学生对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的理解 这个练习通过读图,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地形区知识进一步了解水资源供需分布带的基本规律。 通过资料加深学生理解水资源如何影响一个地区的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让学生感受目前水荒已经成为我国水资源的一个严重问题。 通过讨论先动工东线的原因来让引发学生评价南水北调工程的三个方案。 因与学生设想有出入,学生哗然,可激发学生求知欲。 探究活动 |
" 导入新课 师:看到这些资料,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师:水是生命之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中国水资源 [板书] 中国水资源 师:我国水资源总量2.8亿立方米,位于世界第四位,可我国却是个缺水的国家。这是不是矛盾呢? 转折:要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首先来看它的分布。 [板书] 一、地区分布悬殊 师出示“中国降水分布图”,引导学生复习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师生:指导学生读“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图,验证学生的猜想。
师:出示资料:黄淮海流域与长江流域的耕地、径流量、人口、工业等数据比较表
师:出示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和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的自然景观图,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东西分布状况,理解水资源“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 师生:小结: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板书]1、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引导)1.现在北京的用水主要有哪两类? 2.为什么称北京为“干渴”的都市? 3.目前北京人口大约多少万?从水资源角度看超载人口多少万?到2030年北京人口会达到什么规模?这是超载人口会达多少万? 4.请大家为北京设计解“渴”的的办法。进而引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可行方案:跨流域调水。
师:南水北调工程是在1952年提出的,经50年的专家论证,2003年12月27日,终于在东线首先动工。 师:为什么要首先在东线动工?大家不妨结合课本材料,探讨一下首先选择动工东线的原因。 师点明: 1、西线主要解决西北缺水问题。 2、中线方案从丹江口水库开始,沟通4大水系。 3、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构成了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合济”的新格局。 (引导)结合中国的气候,猜一猜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非常匮乏,但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引出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 [板书]2、时间分配: (师)出示“长江径流量逐月变化”、“黄河径流量逐月变化”图,请大家对比这两幅图,从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师:如此分析,同学们应该知道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特点了吧. [板书]2、时间分配:夏秋多,冬春少 师: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中,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什么问题: 师:这一不均,就造成了我国许多地区出现频繁的旱涝灾害。水多的地方易涝,水少的地方易旱,夏秋季节易涝,冬春季节易旱。 [展示]图片:西北干旱 昆明水灾 师:少水区“盼水”,多水区“怕水”,夏季要防洪,冬春季要抗旱。根据水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问题,大家想想,有什么措施可以对症下药,解决它们? 补充:关于水库 师:后,中国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大、中小型水库8万多座,其中一部分还成了我国重要的水电站。 生活动:做课本70页找水电站练习。 师:兴修水水库、水电站、跨流域调水等水利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但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师:缓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方法有哪些? [板书]3.合理利用每一滴水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对我国的水资源国情有了怎样的了解? 师:为了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山更美,也为了人类的生存,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记住节水的标志,就像对待掌上的珍珠一样珍惜每一滴水 | 生展示: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水在生活、生产、农业等各方面应用的图片,说一说水资源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生:人们的生活、生产离不开水,没有水,人类就很难生存 生: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生:根据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猜一猜中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 生:阅读教材P66内容,完成下表 我国南北方水资源配合状况比较表 生:阅读、讨论、理解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理解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特点。 生:练习巩固: 1.对照“中国地形图”、“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图,完成P67活动题1; 2.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1,小组讨论P67活动题2; 3.阅读课文材料一:P67“干渴”的都市,理解材料中一系列数字的实际意义。 生:1.阅读地图册P25“南水北调及其他主要调水工程路线示意图”,了解主要调水工程、调哪里的水源、解决哪里的缺水问题。 2.阅读课文材料二:P69南水北调,了解该调水工程的三种调水方案,分析:如果你是工程决策者,应首先选择那种方案开工建设?为什么?(分小组讨论) 生:讨论活动,代表发言 生讨论、回答: 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夏秋季节,东部地区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增,形成汛期;冬春季节,降水少,水量小,形成枯水期。 生:夏秋多,冬春少 生:分布不均 生:说图片含义 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生:针对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修建水库(水库作用)
生:不能,因为,水利工程并没有增加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也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均量。 生: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保护水资源 [活动]讨论——你认为“调水”和“节水”那个重要?生:……(请2到3位学生回答,教师作适当的评价) 生:……(针对我国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从我国水资源利用上来看,一方面水资源供应紧张,缺水状况仍在加重,另一方面,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大,此外,水污染也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调查 | |
调查家庭用水情况,并对你和你的家人用水情况做出评价,提出合理节水建议和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