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3年广州语文一模评分细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2:13:16
文档

2013年广州语文一模评分细则

201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参及评分标准题号考点分值答案说明1字音识记3Bchǔ/zhù,jiàn/zhàn,ɡòu/ɡōu。A.qián,zhé/dí,zǎn/cuán。C.quàn/juàn,kuì,huá/huà。D.qiān/jiān,chī/dài,zhuó。2词语使用3C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A.打肿脸充胖子:要面子,硬撑着做力不能及的事。B.筹措:设法弄到(款子、粮食等)。D.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
推荐度:
导读201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参及评分标准题号考点分值答案说明1字音识记3Bchǔ/zhù,jiàn/zhàn,ɡòu/ɡōu。A.qián,zhé/dí,zǎn/cuán。C.quàn/juàn,kuì,huá/huà。D.qiān/jiān,chī/dài,zhuó。2词语使用3C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A.打肿脸充胖子:要面子,硬撑着做力不能及的事。B.筹措:设法弄到(款子、粮食等)。D.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
201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文参及评分标准     

题号考点分值答案说       明

1字音识记3Bchǔ/zhù,jiàn/zhàn,ɡòu/ɡōu。A.qián,zhé/dí,zǎn/cuán。

C.quàn/juàn,kuì,huá/huà。D.qiān/jiān,chī/dài,zhuó。

2词语使用3C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A.打肿脸充胖子:要面子,硬撑着做力不能及的事。B.筹措:设法弄到(款子、粮食等)。D.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3语病辨析3BA.搭配不当;“歌手”与“润色”搭配不当,“润色”可改为“排练”。C.不合逻辑;“消费者强弱不一的维权意识”意在说维权意识强弱两个方面的影响,后文仅说消费者维权意识弱带来的影响,前后不对应,应把“消费者强弱不一的维权意识”改为“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D.句式杂糅;“突出……的原则”与“以……为原则”杂糅,应把“突出”改为“以”或把“为原则”改为“的原则”。

4语言连贯3A先说岭南地区村落的生态景观特点,然后分别从“背山”“坐北”和“面水”“朝南”两个方面来解释这种住宅的好处;在讲“面水”“朝南”时,先讲池塘和树竹,再分说它们的作用。

5文言实词3D比:亲近。
6文言虚词3A在,介词。B.用,介词/凭借……身份,介词。C.表修饰,连词/表转折(一说并列),连词。D.替、给,介词/做,动词。

7信息筛选3C①写廖永忠作战勇敢;④写廖永忠的战功;⑥写廖永忠不与主将争功,表现他的谦让。

8内容归纳3DA.廖永忠是因为年纪轻轻就有远大的志向受到明太祖的称赞,当时还没有建立很大的功勋。B.廖永忠不是每次回到京都后,都受到明太祖的接见。C.廖永忠跟随徐达平定淮东,中途被太祖召回抵御张士诚,最终平定淮东的是徐达。

【参考译文】

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他跟随廖永安在巢湖迎接太祖,是一行人中年龄最小的。太祖说:“你也想取得富贵吗?”廖永忠说:“能够侍奉明主,扫除外患和内乱,在史书上留传姓名,这是我的愿望。”太祖称赞了他。

陈友谅进犯龙江,廖永忠大声呐喊着冲击敌阵,各路人马跟在他后面,大败陈友谅的。他跟随太祖进攻江州,江州城守卫防备十分牢固。廖永忠估计了城墙的高度,在战船的尾部造了一座桥,让船尾朝前,乘风前进,把船尾的桥附着在城墙上,于是攻克了江州。

廖永忠跟随太祖攻克南昌,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决战。廖永忠乘坐快船一边追击一边射箭,陈友谅的士兵死伤很多。第二天,廖永忠又与俞通海等人用七条船载着芦荻,趁着大风放火,烧毁敌军几百艘大船。又率领六条船深入敌阵搏杀,再冲杀一圈出来,敌军惊呼他为神人。廖永忠又在泾江口拦击陈友谅,陈友谅战死。回到京城,太祖用漆牌写了“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个字赐给廖永忠。廖永忠跟随徐达攻取淮东,张士诚派遣水军迫近海安,太祖命令廖永忠把撤回到水寨里抵御他们,徐达于是攻取了淮东各郡。

不久,廖永忠担任征南副将军,率领水军从海路与汤和会合,攻克平定了闽中各郡。不久,他被任命为征南将军,从海路进攻广东。廖永忠先送了一封信告知元朝左丞相何真,用利害关系开导他,何真就呈上表章请求归降。廖永忠到了广州以后,抓住海盗邵宗愚,列举了他的暴行后斩了他。廖永忠善于安抚百姓,老百姓怀念他的恩德,替他建了一座祠。第二年九月廖永忠回到京城,太祖命令太子率领百官在龙江迎接慰劳他。

第二年,廖永忠凭征西副将军的身份跟随汤和率领水军讨伐蜀地。蜀军设立了铁锁桥,拦截在关口,战船不能前进。廖永忠秘密派遣几百人抬着小船翻过山地渡过关口,到了蜀军的上游。廖永忠估计他们已经到达,就率领精锐的士卒从墨叶渡出发,将分为两支攻打蜀军的水寨和陆寨。天快亮的时候,蜀军才发觉。廖永忠与抬着小舟到上游出击的将士会合,上下夹攻,大败蜀军。第二天,汤和才到达,于是与汤和分道进军,约定在重庆会合。廖永忠率领水军直捣重庆,驻扎在铜锣峡。蜀主明升请求归降,廖永忠因为汤和还没有到达,没有接受投降。等汤和到了以后,才接受明升的投降。太祖写了《平蜀文》表彰他的功劳。

当初,韩林儿在滁州的时候,太祖派遣廖永忠将他接回应天,到瓜步的时候船翻了,韩林儿淹死了,太祖因为这件事而责备廖永忠。等到大封功臣的时候,太祖告诉各位将军说:“廖永忠指使跟他要好的读书人窥测我的心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只封为侯爵而没有封为公爵。”等到杨宪做丞相的时候,廖永忠跟他关系亲近。杨宪被杀时,廖永忠因为功劳大而得以免死。洪武八年三月,廖永忠因为犯了冒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终年五十三岁。

语文评分标准及细则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3分)

能够侍奉明主,扫除外患和内乱,在史书上留传姓名,这是我的愿望。

[3分。事:侍奉。1分。垂:留传。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

【补充细则】“事”可意译为“替……做事”“为……效力(办事)”;

“垂”可译为“留下”,也可意译为“写上”“记下”;

大意分落在“是所愿”上,“是”应翻译为判断句式“这(是)……”。

【评分示例】

3分示例:①能够获得为开 明的君主办事(1分)的机会,扫清除去盗贼和作乱的人,在史册上留下自己的名字(1分),这就是我的愿望(1分)。

②能为开明的君主办事(1分),扫除外敌与祸乱,在竹帛上留下功名(1分),这才是我所希望的(1分)。

2分示例:①可以获得明君的任命,扫除贼寇的,能够被记名(1分)于史籍,这是我所希望的(1分)。

②获得替圣明君主做事(1分)的机会,扫除贼寇乱党,在竹帛上留名(1分)千古,是我所愿意希望的啊。(最后一个分句“是”没有翻译出“这”的意思,句子缺主语)

1分示例:①获得侍奉(1分)明主的机会,清除奸臣乱贼,垂名于竹帛,是我所希望的。

②得到明主的赏识,扫除寇乱,在史册上留名(1分),才是我们要的。

0分示例:①在明君领导下做事,铲除乱党敌寇,名声与竹子一样清白,是我所希望的。

②希望得到明事理的主人,清除寇贼,淡泊名利,是我的愿望啊。

 

(2)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4分)

廖永忠先送了一封信告知元朝左丞相何真,用利害关系开导他,何真就呈上表章请求归降。

[4分。谕:告知。1分。晓譬:开导。1分。奉:献上,呈上。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

【补充细则】“谕”可译为“告知”“告诉”;

“晓譬”本义为“开导”“劝导”,此处可意译为“告知”“让……明白(知晓、清楚、懂得)”;

“奉”可译为“献上”“呈上”“送上”,但译为“奉上”不得分。

“大意分”落在“发书”上,可译为“送信”“写信”。

【评分示例】4分示例:①廖永忠先送书信(1分)告诉(1分)元左丞何真,让他明白(1分)益处与害处,何真马上献上(1分)书表请求投降。

②廖永忠首先写信(1分)告诉(1分)元丞何真,清楚地向他分析(1分)其中的利弊,何真立刻呈上(1分)表章请求投降。

3分示例:①永忠首先写书信(1分)告诉(1分)元的丞相何真,明白清楚地分析(1分)利弊,何真立刻拿着书信请求投降。

②永忠首先写书信(1分)告诉(1分)元丞相何真,让他知道(1分)利处和害处,何真马上奉表允许实行。

2分示例:①永忠先写书告诉(1分)左丞何真,让他知道(1分)好处和害处,何真立即奉上表请求投降。

②永忠首先送信(1分)给元朝的左丞相何真,清楚地说明(1分)利害关系,何真看后立即奉上降书请求归降。

1分示例:

①永忠先送书信(1分)给元丞相何真,通晓利害,何真马上拿着表投降。

②廖永忠事先发出书信(1分)询问元左丞是不是真实的,知晓利处和害处,何真就马上拿着书信请求投降。

0分示例:①永忠先行发书谕给左丞相何真,知道他的好处与坏处,立即按照表请求降罪。

②永忠先是给了左丞相何真一封书谕,表明利益和害处,真正的用意是请他们投降。

 (3)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3分)

  到瓜步的时候船翻了,韩林儿淹死了,太祖因为这件事而责备廖永忠。

  [3分。补充出“死”的主语。1分。咎:责备。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

【补充细则】补充出“死”的主语(韩林儿),位置可在句首,也可在句中;

“咎”可译为“怪罪”“责怪”“指责”“归咎”;

“大意分”落在“覆其舟”上,译为“船翻了”,“覆”也可译为“倾覆”“沉没”“翻沉”。

【评分示例】

3分示例:

①(韩林儿)到了瓜步的时候,他的船倾覆(1分)而导致韩林儿(1分)死了,皇帝因为这件事而指责(1分)永忠。

②到了瓜步的时候,廖永忠让韩林儿的船倾覆(1分),使韩林儿(1分)溺水而死,皇帝因为这件事而责备(1分)永忠。

2分示例:

①船到了瓜步翻倒(1分),所以他死了,太祖就因为这件事怪罪(1分)永忠。

②到了瓜步因船翻覆(1分)而死,皇帝因此怪罪(1分)永忠。

1分示例:

①到了瓜步因为他坐的船翻(1分)了而死,皇帝以此来追究永忠。

②等到瓜步在他的舟上死去,皇帝便因这件事责备(1分)永忠。

0分示例:

①到了瓜步死在他的船上,帝因为这样追究永忠。

②到了瓜步好走进他的船中求一死,皇帝也记载了他的忠心。

 

10. 阅读下面的元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1)首联和颔联写了秋莲哪些特征?请用自己的话作答。(3分)

【参及评分标准】

茎干高耸,香气清淡,荷叶枯萎,荷花凋谢。

[3分。答对一点1分,答对三点3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细则】

①本题如从干、香、叶、花等角度以“对象+特征”的方式作答,最高可给3分;如泛泛从整体上概括,最高给1分;两种作答方式可以综合给分。

②以“对象+特征”的方式作答,要答出干、香、叶、花各自的特点。其中干的特征是“高耸”“瘦高”,不能答“亭亭玉立”“瘦小”;香气是“清淡”,不能答“清淡却传得很远”“香气四溢”;叶子是“颜色衰减”;花是“已经凋谢”或“将要凋谢”,不能答“花色衰减”。

③从整体上概括,可以答“瘦削”“衰老”“清瘦”“憔悴”,不能答“孤独”“凄凉”“坚毅”“瘦小”“清高”“亭亭玉立”“冰清玉洁”“脱俗”等。

【评分示例】

3分示例:

①清瘦(1分)、淡香(1分)、枯萎凋零(1分)。

②清瘦(1分)但挺拔,气味淡淡的香(1分),绿叶几乎掉光(1分),红花也要凋零(1分)。

(得分点齐全,满分3分)

2分示例:①秋莲花小香淡(1分),颜色淡,花瓣几乎落尽(1分)。

②写了秋莲清瘦(1分)、挺立、清香淡远(1分),不畏秋寒,不与翠红为群,清理丽孤傲的特征。

1分示例:①写了秋莲亭亭玉立,有淡淡清香(1分),翠绿、清高的特征。(1分)

②写了秋莲纤瘦(1分)、柔弱、淡雅、孤芳自赏,虽衰犹艳的特征。(1分)

0分示例:①作者通过写秋莲的兴衰都一一在自己的眼中忘去,放出扁舟的酒容易空,运用虚实结合,从而表达出诗人对朝代衰败的伤感。(0分)

②表达了作者触景伤情,借酒浇愁的思想感情。(0分)

 

(2)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莲花虽由盛转衰,但精气犹存;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虽已衰老,但也不能放纵逍遥。表达了诗人不甘消沉、仍然要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4分。分析2分,思想感情2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细则】①只分析作者可以给2分,从荷花和作者两方面分析可以给2分,只分析荷花最多给1分。

②思想情感要突出不甘沉沦、想要有所作为的入世精神。

以下答案可给2分:“不放弃,想有所作为”“不颓废,想有所成就”“壮心不已”“希望施展才华”“积极进取”“不服老”“不轻易让自己安度晚年”“不想虚度光阴,想为国家做事”“积极向上”等;

以下答案给1分:“不服输,坚持到底”“不虚度光阴”“对生活满怀希望”;

以下答案0分:“借酒消愁”“孤独消沉”“年迈的感伤”“无奈惆怅”“热爱大自然”“感叹时光流逝”“不向恶势力低头”“不畏权贵”“淡泊名利的旷达”“超脱世事,看透一切”“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要放纵逍遥”等。

【评分示例】4分示例:①尾联写自己由盛至衰,年纪已变(1分),但老眼依旧清晰透彻,不愿独卧扁舟品酒虚度晚年(1分),表达自己虽年老体衰,但仍然有能力,希望施展才华,不想就此退隐度余生的心情(2分)。

②尾联表达了作者虽然年老,但是依旧相信自己有一定的能力(1分),不能逍遥自在(1分)。表现作者想要继续用自己的能力去努力创造一番事业的心愿(2分)。

3分示例:①通过描写秋莲的逐渐凋零,傲立(1分),表现了作者对年华将逝的无奈,同时尾联感情上升,尽管年华已逝,但仍可以在衰老中积极向上,使生命更有价值的乐观向上的态度(2分)。(缺少对人的分析,扣1分)

②表达作者对年事已高而不由叹息,但却并没有消沉(1分),坚信自己能力依旧卓越,不会让自己轻易让自己早早安享晚年(2分)。(分析没有扣紧诗句,扣1分)

2分示例:①当时正值秋季,莲花在秋风中摆动,已失去夏日繁盛的模样(1分),作者由此感叹时光飞逝,已无法为朝廷贡献力量而叹息,但却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1分)的思想感情。(缺少对人的分析,扣1分;思想情感空泛,扣1分)

②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暮年壮心不已(1分),不愿虚度光阴的思想感情(1分)。诗人借物喻人表达自己所处的境况,而尾联又直接抒情,各种盛衰事物都看在眼,万万不可沉于酒中。(缺少分析,扣2分)

1分示例:①写出作者老年眼光依旧敏锐,感叹岁月已逝,以秋莲自比(1分),看淡人世间风雨,淡泊名利,只能饮酒消磨时间。(分析不够全面,思想情感不对,扣3分)

②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以及欲为祖国效力的雄心壮志(1分)。(1分)(缺少分析,思想情感不准确,扣3分)

0分示例:①作者通过写秋莲的兴衰都一一在自己的眼中忘去,放出扁舟的酒容易空,运用虚实结合,从而表达出诗人对朝代衰败的伤感。(分析与情感不对)

②表达了作者触景伤情,借酒浇愁的思想感情。(缺少分析,情感不对)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2)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3)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4)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论述类文本阅读

14.第⑦段写“国人对科学和技术的认识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何作用?(4分)

①说明当时国人只看到充分发展起来的西方技术力量,而不能理解其背后的科学精神。

②通过对比,表明对科学的非科学功能的认识程度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4分。答对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细则】

第一个要点是立足对本段内容的理解,此处是举例说明当时国人对于科学精神的认识是先天不足的,基础相当薄弱,因此无法理解无法消化,只能看到西方技术的力量而穷于应付。

具体评分为:①国人只看到技术力量(或:穷于应付技术);(1分)

②不能理解科学精神(或正面表述为“说明我们要好好理解科学精神”,或具体表述为“要理解科学是技术的基础和先导”)。(1分)

第二个要点是要结合全文来理解写此段是为“论述科学的非科学功能的历史作用”。只要答到“论述了科学的非科学功能的作用”即可给2分,也可具体表述出其作用是“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如果能答出“对比”的内容给1分,但表述必须准确,如“说明中国与西方对科学的认识程度不同”或“将中西方对科学的认识进行对比”等,如果答成“对比科学和技术的不同”,则不能得分。

【评分示例】4分示例:示例一:

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是国人穷于应付技术这种物化了的力量(1分),也无法理解作为技术基础和前导的科学(1分),以此说明只有理解了科学提供的思维模式、判定标准,才能获得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2分)。

示例二:第⑦段写国人没有理解重视科学精神(1分),而穷于应付物化了的技术力量(1分)。证明了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科学是技术的基础和前导,证明了科学的非科学功能的作用(2分)。

3分示例:引出下文国人对技术认识不清的原因,同治光绪时,西方技术已充分发展,让国人穷于应付(1分),从而无法理解、消化科学(1分),并且还将国人与西方对科学认识的程度进行了对比(1分)。(第二个要点未答出“科学的非科学功能的历史作用”)

2分示例:示例一:

①说明我们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且更关注这种物化的技术力量(1分)。②说明科学是一种深藏不露的东西,需要我们好好理解、消化(1分),才能给我们带来更巨大的影响。(只答到第一个要点)

示例二:通过写国人对科学和技术的认识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西方迅猛发展的科学和技术形成对比(1分),体现了当时国人对科学与技术的认识十分欠缺(1分)。(第一个要点表述不完整,第二个要点未答出“科学的非科学功能的历史作用”)

1分示例:

示例一:举例论证要理解科学是作为技术的基础和前导的(1分),进而引出下文,提出狭义的科学是一种知识,一种体系。(第一个要点表述不完整,未答到第二个要点)

示例二:警醒国人要以历史为训,去真正理解科学和理解历史(1分)。(第一个要点表述不完整,未答到第二个要点)

0分示例:示例一:产生对比,突出科学和技术之间的不同,使其更易被理解。(虽然答到了“对比”,但对“对比的内容”的阐述不准确)

示例二:起过渡作用,引领了第⑦段的内容。由前文解释西方科学过渡到下文国人对科学的态度的解释。(将题目错误理解成是分析“国人对科学……历史背景”这句话在文段的作用)

 

15.科学到底为我们提供了什么?请根据文意分点作答。(4分)

①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知识,一个体系。②科学为我们提供了思维模式。

[4分。答对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细则】第一个要点2分,出自第⑧段,体现的是科学的狭义功能,即提供了一种“知识、体系”。

第二个要点2分,出自第⑥段或第⑨段,体现的是科学的非科学功能,即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如果只是摘抄“一种理性的不可动摇的至上的权威”或“一种和现代化相匹配的文化”,则得1分。

如果摘抄了第⑤段的信息,如“科学帮助我们理解,帮助我们构建我们厕身其间的宇宙的图景,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则给1分。

【评分示例】4分示例:科学帮助我们理解,帮助我们构建我们厕身其间的宇宙的图景,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②科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模式,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一种判定的标准。(2分)③科学是一种知识,一个体系。(2分)

3分示例:①科学帮我们理解,帮助构建我们厕身其间的宇宙图景,了解世界(1分)。②一种全新的认识模式,启蒙运动把人类认识水准提高高度。③提供一种思维模式,一种判定标准,(2分)一言以蔽之,一种理性、不可动摇的至上权威,一种和现代化相匹配的文化,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只答到第二个要点,未答到第一个要点,但摘抄了第⑤段的信息,可得3分)

2分示例:示例一:①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模式。②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一种判定的标准,一种理性的不可动摇的至上的权威,一种和现代化相匹配的文化。(2分)(只答到第二个要点,未答到第一个要点)

示例二:①科学帮助我们理解,帮助我们构建我们厕身其间的宇宙的图景,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1分)②科学提供了一种理性的不可动摇的至上的权威。(1分)(摘抄了第⑤段的信息得1分,第二个要点1分)

1分示例:①科学帮助我们理解,帮助我们构建我们厕身其间的宇宙的图景,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1分)②科学是技术的基础和前导,与之密切结合。(只摘抄了第⑤段的信息)

0分示例:科学为我们提供了:①麦克斯韦的方程式。②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③牛顿力学。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是随意摘抄文中的例子,答非所问)

 文学类文本阅读

16.小说叙述了两个故事,请分别概括这两个故事的内容。(4分)

故事一:年轻美丽的白蕤热爱芭蕾舞,时受到,后在玉渊潭做了幼儿保育员。

故事二:四只美丽的白天鹅从遥远的北方飞到玉渊潭越冬,其中一只被两个偷猎的青年猎杀。

[4分。答对一个故事2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细则】①两个故事的叙述主体应明确,一是白蕤,一是天鹅;后一个故事写成“偷猎者”也可给1分。

②故事一应明晰“”这一时代背景,否则扣1分。

③故事二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如:故事二:白蕤带孩子们看天鹅,天鹅却被两青年射杀了,孩子们因天鹅之死而悲伤哭泣。(叙述主体过多,得1分。)

故事二:两个偷猎者打死一只白天鹅,大人们议论另一只天鹅也活不成,孩子们很伤心。(以偷猎者为叙述主体,得1分。)

故事二:孩子跟白蕤去看天鹅,一开始惊叹于天鹅之美,后来因天鹅被偷猎者打死而伤心落泪。(叙述主体完全错误,得0分。)

【评分示例】4分示例:事一:白蕤因崇拜乌兰诺娃与她的《天鹅之死》而进入舞校实现理想,却因文化大对知识分子的摧残而被迫放弃理想,当了保育员。

故事二:四只天鹅飞到玉渊潭,被盗猎者打死了一只,使孩子们很伤心。

3分示例:故事一:白蕤热爱并学会跳《天鹅之死》,但在中被当作反受压迫,最终转行当保育员。

故事二:四只天鹅来到玉渊潭,白蕤经常带孩子们来看,但有人猎杀天鹅,孩子们很伤心。

2分示例:故事一:白蕤跳《天鹅之死》,时期被打成反,但她依旧跳,但很痛苦。

故事二:白蕤转业当保育员,带孩子们看天鹅,却有人偷猎,杀死了一只天鹅,所有人都很伤心。

1分示例:故事一:一群小朋友来到玉渊潭看见天鹅,白蕤会想起因跳《天鹅之死》而遭受文化大的打压,后来转业为保育员。

故事二:看到两青年开打死一只天鹅,小朋友们担心其他天鹅的生命安全。

0分示例:故事一:小朋友们晚上以欢愉的情感赞美月亮、天空、云彩、树和阿姨。

故事二:小朋友来到玉渊潭看见了天鹅,并与冬泳的叔叔谈论有关天鹅的事。

 

17.小说中画线的文字有哪些作用?请简要说明。(5分)

①以充满童真的对话展现了玉渊潭的美丽风光,营造了如诗如画的意境。

②通过新奇的想象,表现了孩子纯真美丽的心灵,与后文青年猎杀天鹅的冷酷丑恶行径形成鲜明对比。

③衬托女主人公白蕤的美丽。

④与结尾孩子对美的呼唤构成呼应,突出主题[5分。一点2分,对两点4分,答对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细则   ①玉渊潭的美丽风光,(1分)营造了如诗如画的意境。(1分)

突出环境优美即可;营造意境也可表述为:“烘托了……的氛围”、“突出了……的环境”(如美丽、优美、美好等词语均可),答题必须具体,不可说空话、套话,如:“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等。

②通过新奇的想象,表现了孩子纯真美丽的心灵,与后文青年猎杀天鹅的冷酷丑恶行径形成鲜明对比(2分)。

答出“对比”给1分,答出对比的具体内容得1分,也可表述为“轻松愉悦的氛围”,与“天鹅被杀的悲惨氛围”的对比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③衬托(1分)女主人公白蕤的美丽(1分)。或:衬托(1分)孩子纯真美丽的心灵(1分)。

答出手法得1分,手法也可为“侧面描写”,人物的具体形象1分,笼统答“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则不给分。

④与结尾孩子对美的呼唤(1分)构成呼应(1分)。

应答出呼应的具体内容,只是答“首尾呼应”则不给分。

⑤补充:突出主题。(2分)

此得分点也可围绕本文追求纯真美好事物的主题来回答,如“白色的云,白色的月亮与下文的白蕤、白天鹅相呼应,强化了本文追求纯真美好事物的主题。”但只答“突出主题”则不给分。

【评分示例】5分示例:这是对话描写,凸现出白蕤的保育员身份,与下文呼应,同时描写出玉渊潭环境的优美(1分),预示着将有天鹅出现,为下文作铺垫,营造了一种和谐美丽的氛围(1分),体现出了孩子们的天真,有想象力,与后文天鹅之死的残酷(1分)形成对比(1分),暗示了对美好事物追求的主题(1分)。

4分示例:①以小朋友们纯真的语言开头,奠定了全文崇尚美好事物的基调。②以开头天真烂漫的对话与下文悲伤压抑的故事情节(1分)形成鲜明对比(1分),更具震撼力。③白色的云,白色的月亮与下文的白蕤、白天鹅相呼应,强化了本文追求纯真美好事物的主题(2分)。

3分示例:①采用小朋友天真稚气的语言开篇,吸引了读者兴趣,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与可读性。②渲染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息,与文末天鹅被杀的悲惨氛围(1分)对比(1分),给读者以强大的心灵震撼。③描绘出玉渊潭景色的美丽(1分),衬托出天鹅的洁白美丽,为下文作铺垫。

2分示例:表现出孩子看到的事物都是美好的,与下文“现在的人变坏了,变得心狠了”(1分)作出了鲜明的对比(1分),使文章更具有观赏性。

1分示例:①用孩子天真无邪的口吻,象征天鹅的纯白美丽,象征白蕤对美的追求(1分)。②写了景物的美,奠定了故事悲凉的基调,渲染了悲凉的气氛。③为后文白蕤追求美而被侮辱和天鹅的死埋下伏笔,设置背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0分示例: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与时间,②通过描写月黑风高夜晚的环境,烘托出一种悲凉的气氛,奠定悲凉的基调,③小孩的对话暗示主人公保育员的身份。

 18.小说以“天鹅之死”为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①小说借美丽的天鹅飞来玉渊潭过冬,却死于捕猎青年口之下这件事,批判了人类对自然美的摧残。

②“天鹅之死”象征着芭蕾舞演员白蕤艺术生命的终结,小说通过叙述白蕤在“”中遭受厄运、不能再登台表演的故事,表现了对那个摧残艺术美的时代的批判。

③作者借“天鹅之死”,呼唤人性的回归。无论是现实中还是舞台上的天鹅,他们的死都是对人性冷酷的控诉。

[6分。答对一点3分,答对两点6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细则】题目要求是理解标题“天鹅之死”的“意蕴”,答题要点是通过对天鹅之死的分析,得出天鹅之死所象征的自然美、艺术美、人性美被摧残的意蕴。答到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①小说借美丽的天鹅飞来玉渊潭过冬,却死于捕猎青年口之下这件事(1分),批判了人类对自然美的摧残(2分)。

②“天鹅之死”象征着芭蕾舞演员白蕤艺术生命的终结(1分),小说通过叙述白蕤在“”中遭受厄运、不能再登台表演的故事,表现了对那个摧残艺术美的时代的批判(2分)。(只答“对艺术美的批判或摧残”得1分,只答“对或时代的批判”得1分,突出“对时代摧残艺术美的批判”得2分)

如把第①、②点合起来分析,笼统地得出“对美的摧残”或“对摧残美的批判”,得1分。

③作者借“天鹅之死”,呼唤人性的回归。无论是现实中还是舞台上的天鹅,他们的死都是对人性冷酷的控诉。(只要答到“呼唤人性的回归”或“对人性冷酷的控诉”、其中一点即可得3分。“呼吁人性回归”表述为“呼吁人们尊重生命”可得3分。)

只答“天鹅之死”是“全文线索”,是“全文的主旨”等,只强调了作用,而非题干所问的“意蕴”,故不得分。

【评分示例】6分示例:示例一:①天鹅之死直接点出第二个故事的结局,青年举射杀天鹅(1分)。②“天鹅”是白蕤的梦,她爱跳“天鹅舞”,却因残酷的而梦想破灭,被迫放弃“天鹅”的艺术梦(1分),梦碎天鹅死。③“天鹅”是美的象征,被射杀,表明对“”否定美的强烈批判(2分)。④“天鹅”更是美好品质的象征,被射杀,更是突出对社会人心不古、道德沦丧的残酷现实的批判(3分)。(此题只按参的后两点给分)

示例二:①“天鹅”首先是指玉渊潭上四只美丽的天鹅,直接揭示了其中一只天鹅的惨死(1分),表达了作者对人心贪婪、人性冷漠的控诉(3分),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② “天鹅之死”也指白蕤的艺术生命的终结(1分),这是对时期艺术被摧残的反思(2分)。③这也是对永恒的爱、美以及孩童纯真的呼吁,天鹅的死让孩子们落泪。(此题只按参的后两点给分)

5分示例:①“天鹅之死”表面上写玉渊潭的天鹅的死亡(1分),实际上写像白蕤这样的文艺工作者遭受文化大的悲惨遭遇(1分)。②也借“天鹅之死”,表达作者对人心冷漠的社会的批判(3分)。③以“天鹅之死”为题,既概括了全文,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分示例:①白蕤表演的节目名为《天鹅之死》。②从北方飞来的天鹅被猎杀了(1分)。③因为个人的私欲而残害人和动物的生命。④呼吁人们尊重生命(3分),尊重自然。⑤揭露不人道行为。

3分示例:“天鹅之死”的表面意义是最后两青年杀死天鹅(1分),深层意义中,“天鹅”指乌兰诺娃所跳《天鹅之死》之美,也指白蕤自己,在“”时因跳《天鹅之死》被打成了现行反,并最终转行做保育员(1分)。表现了“”对人的残害与打击(1分),“天鹅之死”的“死”是一种悲伤的控诉,白蕤无法跳舞了,她全身的音乐死了,标题是对文章的概括,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表现出对的愤怒和悲叹,引人深思。

2分示例:天鹅之死说的是小说中甲、乙两个青年杀的天鹅的死(1分);天鹅之死同时是一出芭蕾舞蹈,它代表着白蕤曾经受耻的过去;天鹅之死还是作者对时期对人的摧残的批判(1分)。

1分示例:“天鹅之死”因为没有了属于它们的生存环境,文章以社会环境贯穿全文,由美好的环境到险恶的环境,用天鹅来比喻人心,比喻白蕤,环境坏了,玉渊潭的天鹅死了(1分)。

0分示例: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为下文作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表达了对《天鹅之死》舞蹈的热爱和对死去天鹅的悼念之情,揭示全文主旨。

 

实用类文本阅读

19.文中“图书馆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杭州图书馆是如何践行这种精神的?(4分)

保障社会文化公平。   逐步推行图书馆全面免费开放制度。(或:①军人、残疾人、老人、儿童免费借书;②向所有人免费开放阅览室;③全面开放,凭借市民卡免费借书。)

[4分。答对一问2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细则】第一问,答出“社会文化”和“公平”各得1分。没有概括,答成“书籍面前人人平等”只得1分,答成“人人可以免费借(读)书”不得分;借用比喻表达,答成“零门槛”,不得分。

第二问,答出“逐步推行”和“全面免费开放制度”各得1分。具体回答如何逐步践行(按照文意应分三步)也可,但如果只答出其中两步得1分,只答出一步不得分。

【评分示例】4分示例:①“图书馆精神”的核心是保障社会文化(1分)公平(1分)。杭州图书馆一步步(1分)降低对外开放的门槛,最终实现了图书馆全面免费开放(1分)。

②“图书馆精神”的核心是人人享有平等(1分)获得知识(1分)的权利。推行图书馆全面免费开放制度,如军人、残疾人、老人、儿童免费借书;向所有人免费开放阅览室;全面开放图书馆,凭借市民卡免费借书。(2分)

3分示例:①核心是保障社会文化(1分)平等(1分)。杭州图书馆通过实现全面免费开放(1分),欢迎所有人进入图书馆阅览书籍。

②所有的人都有同等的机会(1分)获得知识(1分)。图书馆先是提议取消借书的押金制度,在(再)是全面免费开放(1分)。

2分示例:①核心: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人人平等(1分)。做法:图书馆实行“零门槛”(1分),让市民借阅。利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社会和谐。

②核心:图书馆讲求“零门槛”,讲求和谐社会。措施:逐渐进入(1分)全面免费开放(1分),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形成连锁心理暗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分示例:核心:公共图书馆零门槛开放的理念。做法:押金制度被破除,市民可以凭市民卡借书。所有人可以进入阅览室,图书馆免费开放(1分)。

0分示例:核心是“零门槛,取消借书押金制度,凭借市民卡就可以免费借书。用阅读现场和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把大家带用(入)读书状态。

 

20.文中描述了搬运工王书恒以及两个女孩阅读的场景,有哪些作用?(5分)

①从不同侧面真实地反映杭州图书馆“零门槛”开放后产生的积极影响。

②凸显杭州图书馆平等、包容、富于人情味的良好氛围。

③具体事例与概述相结合(点面结合),使报道既有广度也有深度,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

[5分。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答对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细则】第一点中的“从不同侧面”和“积极影响”两个要点各1分,其中“不同侧面”也可理解为“不同阶层、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背景”;“积极影响”如果写成“促进(提升、推动)良好风气”也可得分,但主语必须是“杭州图书馆”;答“通过具体事例体现新闻真实性”得1分。

第二点从“平等、富于人情味(和谐)、包容”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即可得2分。

第三点“点面结合”和“生动性(可读性)”各1分。答出“避免枯燥”“避免平淡”等也可得1分。

【评分示例】5分示例:①像王书恒这样的草根阶层都能进入图书馆阅读,写出杭州图书馆的零门槛精神的实行,也写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享受阅读。从两个来自差距极大的家庭的女孩的阅读场景,体现图书馆进入无分贵贱,只要平等、相互包容(2分),就形成一种氛围。②使文章避免平淡地陈述(1分)“图书馆精神”。③从多个方面突出图书馆免费阅读使人们行为得以改善,素质得以提高(2分)的作用。

4分示例:选取王书恒的作用是用一个农民工的典型例子,说明杭州图书馆面向社会各界(1分)免费开放后对底层百姓精神上需求的满足,说明图书馆零门槛的好处(1分);选取两个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女孩阅读的场景,则证明了“阅读现场的作者之间会发生微妙的相互影响作用”,同时写出图书馆零门槛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2分)。

3分示例:①文中描述了搬运工王书恒以及两个女孩阅读的场景,正是体现了一种不同阶层、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背景(1分)的人群在获得知识面前的平等(1分),显示了杭州图书馆精神的平等核心。由这两个事例,我们可以更真实地感受到一种文化面前人人平等的和谐风气,这正是作者所提倡的,它体现着民主及包容(1分)。

②作者通过描写这些场景,突出了人们对知识对文化的渴望,突出了在书籍的面前更易实现人人平等(1分),也侧面描写了杭州图书馆对杭州走向民主走向包容所做出的巨大贡献(2分)。

2分示例:

示例一:①表现出杭州图书馆真正做到零门槛开放。②搬运工的例子表现出图书馆对于市民特别是外来工的特殊意义,两个女孩的例子表现出市民受图书馆精神的影响尊重他人,推动杭州走向民主和包容。(2分)③两个例子都升华了主题,表现出天堂杭州这一中心。

示例二:描述搬运工是为了让读者明白读书对于任何人都是重要的。描述两个女孩阅读是为了说明即使不同身份的人,在一个公平(1分)的阅读环境下有助于促进人的和谐相处(1分)。

1分示例:①这些场景均表现人们对阅读的需求。②通过这些场景证实图书馆零门槛的实施。③通过阅读时的文明表现,赞扬了禇树青对人们阅读素质的提高做出的贡献。④通过举例子,体现出新闻的真实性。(1分)

0分示例:先用王书恒的事来突出图书馆的核心,再用小女孩的事来写出到馆里读书的市民都能自觉做到自己的本分,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1.“我无权拒绝他们(乞丐)进内,但读者有权选择离开。”此话在微博上被大量转发,褚树青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此强烈的反响说明了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①褚树青的坦诚表达充满人文关怀,使人们深受感动。②褚树青及杭州图书馆的改革勇气,令人敬佩。③社会对建设公平、包容的文化环境的呼唤。④人们对现实中种种歧视、排斥弱势群体的不良现象的反思。⑤现实中公平、包容的文化环境和人文关怀的缺失。[6分。答对一点2分,答对三点6分。意思对即可。]

在评分操作中也可将以上答案分成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即从褚树青角度说明了人们对褚树青所具有的勇气、坦诚和人文关怀的敬佩;从社会角度说明了人们对社会中公平、包容、人文关怀的呼唤(或反思)。答对一个方面得3分,其中观点1分,分析2分。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评分示例】

6分示例:①褚树青充满人文关怀,具有改革勇气和气魄(1分),对读者不分贵贱,零门槛开放,做别人所未做,实属难得(2分);②说明人们现实中对公平的公平包容的呼唤(1分),让他们(乞丐)的进入图书馆其实是对公平包容的最好诠释,社会的强烈反响正说明了这一点(2分)。

5分示例:①公共图书馆的收费行为普遍,国内存在社会地位歧视现象(1分);②人民对褚树青坚持人人平等,敢于履行正义的行为的赞叹(1分);③社会权利平等的观念逐步丧失(1分),社会公平被人忽视;④对歧视他人的读者的愤慨和不满。(2分)

4分示例:①褚树青宣扬的图书馆精神及理念独树一帜(1分),引起了读者广泛讨论;②体现社会对保障文化公平的重视(1分);③针砭时弊,从侧面反映出现今大多数图书馆市场化、商业化现象严重,而真正实现像杭州图书馆这样“零门槛”的屈指可数(2分)。

3分示例:在这社会处处充满不公平,对社会底层带有有色眼镜(1分),就文中公共图书馆是否收费的问题,为家庭不好的人设置了高门槛(1分),难道穷就没有学习的资本了吗?答案显而易见,因此褚树青在微博的一句话是社会的一个新突破(1分)。

2分示例:说明:1.拒绝乞丐入馆在全国属普遍现象。2.零门槛入馆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1分)。3.网友对这一行为仍存在较大争议。4.这一行为在全国无先例。5.公众对全国开放图书馆仍相当陌生。6.褚树青的行为应该让全国图书馆学习(1分)。

1分示例:说明了公众对图书馆实行“零门槛”关注度高并有不同意见,我认为图书馆实行“零门槛”;实行“零门槛”能够让人们学习共存和推进社会包容(1分),故我认为应实行“零门槛”。

0分示例:说明了人们都有维权意识,维权意识是社会当中缺乏的。

 

语言运用22.【参及评分标准】竹升面,源自广州西关,历史悠久,用大竹竿压打制作,筋道十足;汤底用料丰火候足,吃法特别讲究。这种极具风味的岭南面食,一定会让你大饱口福。

[6分。画线处每点1分,超过字数扣1分。]

【补充细则】1.按点给分,每点1分。得分点分别是:

①源自广州西关,历史悠久。说明:“历史悠久”写成“闻名于初年”可得分;只有“西关”没有“广州”不得分。

②用大竹竿压打制作。说明:指出制作工具为“竹竿”即可得分,只写“纯手工制作”不得分。

③筋道十足。说明:“极具筋道”亦可得分;“吃出面的筋道”不得分,“筋道”写成“劲道”不得分。

④汤底用料丰火候足。说明:能恰当表达出“汤底”的特点即可;不写“汤底”不得分,“汤底用料丰”缺“用料丰”或“火候足”均不得分。

⑤吃法特别讲究。说明:能准确表达吃法即可,如“吃法讲究顺序”“有独特品尝方式”“按一定顺序品尝”;   “竹升面与云吞组合成云吞面是其最正宗的吃法”不得分。

⑥推介语:这种极具风味的岭南(南方)美食(面食),一定让你大饱口福。

说明:推介表达合理即可,写的位置不拘(可在开头、可在结尾、也可在一前一后)。

2.表达有语病,该点不给分。错别字,错在关键处,该点不得分。

3.超过字数扣1分。

【评分示例】6分示例:竹升面,是广州西关的一种历史悠久且有独特风情(1分)的南方面食。面由大竹杆压打制成(1分),极具筋道(1分),而汤底更是料丰火候足(1分)。其吃法考究(1分),请大家品尝(1分)。

5分示例:竹升面,是一种历史悠久,独具风情(1分)的南方面食。它用大竹竿反复压打(1分)使面极具筋道(1分),其用料丰火候足(1分),独特的品尝方式(1分)让您食欲大增。

4分示例:竹升面,是广州西关的一种独具风情,历史悠久的面食(1分)。这种纯手工制出的面很筋道(1分),汤底用料丰火候足(1分)。最正宗的吃法是和云吞组成“云吞面”先喝汤再吃面最后才吃云吞(1分)。

3分示例:竹升面,是一种在初年便家喻户晓的面食。这种纯手工制出的面极具筋道(1分)是由于它的面是反复压打而成的。其汤底用料丰火候足(1分),拥有独特品尝方式(1分)。

2分示例:竹升面,历史悠久。它采用特色纯手工方式制造,汤底用料丰火候足(1分)。吃前撒上韭黄,和云吞组合,以特别的顺序品尝(1分),便吃出面的筋道。

1分示例:竹升面,是一种成名很早的南方面食。其面纯手工制作,极具筋道(1分)。常伴云吞面汤与云吞一起食用。这样吃才能吃出面的劲道。

 

23.(1)答案示例:可以集体违规,因为法不责众。

[2分。符合漫画内容即可。]

(2)答案示例:红灯停,绿灯走,安全意识定要有;你一言,我一行,规则底线要紧守。

[4分。内容符合要求,3分;修辞手法,1分。超过字数扣1分。内容要求:①针对漫画中的现象;②劝诫闯红灯者。]

【补充细则】第一问:1.必须结合画面内容概括社会心理,能突出“一撮(人多)”、“不听你的(违规)”。

如:法不责众;(盲目)从众,一起违规;规则意识薄弱,(盲目)从众。

2.单纯描述画面内容,或完全无社会心理的表达,不得分。

如:中国人过马路:凑一撮就走,咱不听你的。

【评分示例】2分示例:人们认为一群人在红灯时过马路是十分安全与合理的。

中国人群体性漠视交通规则的心理。

只要一起做事的人多了,那么就不用理会规章制度,哪怕是违法的。

1分示例:不守规则,贪方便,以自我为中心。

从众心理。

0分示例:人多欺负人少。

仗着人多,司机就不敢开过马路了。

第二问:1.针对漫画的现象,有针对性,表达准确,1分;

2.“劝诫”得体,2分;劝诫对象应该是“违规过马路的人”。

3.“针对现象”与“劝诫”可以融合在一起表述,从整体上判断,共3分。

4.修辞手法使用准确,1分。修辞手法的得分要结合内容来判定。

【评分示例】4分示例:盲目跟风不可取,横穿马路不可行,违纪行为不可做。

马路如虎口,请遵守交通规则,不要盲目跟随大做虎口前的羊群。

难道生命是可以用来开玩笑的吗?切记遵守规章制度,爱惜自己的生命啊!

3分示例:不要认为人多“力量”就大,不要认为人多不可以违规,请不要闯红灯过马路!(修辞扣1分)

2分示例:人的犯罪心理如同潘多拉的盒子,不能被打开,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不犯罪。(针对漫画现象不当,扣1分;修辞不当,扣1分)

我们遵守法律条文,这是必须的!红灯不能乱闯,规则不能违反。(针对漫画现象不当,扣2分)

1分示例:就像孙悟空因不遵守秩序而受罚一样,希望人们能提高道德修养。(针对现象不当,没有修辞,扣1分;劝诫不当扣2分)

0分示例:有时选择是杀手,它会在你走向错误的途中悄无声息地取走你生命。

那天那时那刻那个司机不高兴把你们车了个七零八落,粉身碎骨,肚破肠流。

 

24.【对材料的理解】

这是一则就孩子学习问题的家庭对话,对话背景是孩子小轩的一次考试成绩被同桌超过,爸爸妈妈就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小轩在一旁没有表达意见。

材料中妈妈不把对手放在眼里,鼓励孩子打败对手,要有竞争的意识和不服输的劲头;在社会上从事其他行业也当如此。

爸爸与妈妈意见不全一致,他以隆·克拉克的教育方法为例,认为要为别人好的表现高兴,也不要为自己输给别人而生气;这是人应当具备的重要品质,它也会促使孩子的成绩变得优异,人也会变得彬彬有礼。

小轩在一旁没有说话。

【材料与写作范围的把握】

1.材料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其中有三个角色:爸爸、妈妈、小轩。三个人就教育问题或有意见表达,或有神态表现,体现各自观点和态度;其中折射出来的道理也反映在教育以外的其他领域。学生可以就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可以将材料引入文中,也可以不引入。

2.写作要求(题干)中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字样,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可从爸爸、妈妈、小轩中任选一人,也可以综合一个、两个或三个人的看法;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立意方向参考】

(一)妈妈角度

1.从小应该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如果未针对“从小”“孩子”等关键概念或不在教育的范围讲

竞争,内容分考虑在二等);

2.人就是要有不服输的劲头,才能立足社会,取得成功;

3.人生最重要的是战胜别人,才能有成功的人生。

(观点2、3近似。对妈妈的观点可以做否定的立意,如“无须与他人争高下,何必争输赢,自己有进步有收获就好”“人生不是以打败他人为荣,而是寻求彼此共同的进步”)

(二)爸爸角度

1.好的学习成绩与学生具有好的思想品德不是孤立的;

2.我们需要有教学生做人的教育(学生阶段人的教育不可或缺);

3.不光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

4.胸襟宽阔、平和谦逊的人更能取得学习或事业上的成功;

5.竞争不用你死我活,而应该彼此学习共同进步;

6.能对别人的长处赞美是一种胸怀,是立足社会的重要品质。

(三)小轩角度

1.教育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

2.对自己的事情,孩子要学会(敢于)表达意见。

(四)综合角度

1.教育评价固然要关注考试成绩,但更要看重素质教育;

2.不要单以成绩评价学生,个人的品行考察才是最重要的;

3.在中国式家庭教育中,孩子自身缺位,没有参与权,影响其创造力、自我表现能力的培养;

4.妈妈在教育中的强势地位,对孩子成长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5.谈论教育与人的关系(育人在整个教育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校教育与家庭的关系等。

【对材料片面和错误的读解】

1.不能只选某个词语做角度,比如孤立地写“班规”的作用,人要学会“彬彬有礼”,人不要自

我“炫耀”,等,不符合题意,但多少与以上角度立意有些关联,可视为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2.单论“宽容、大度”等,没有联系竞争的环境,内容在二等下;

3.不应脱离材料含义谈教育。

【评分细则】★发展等级原则上不往下跨级打分:如果文章内容和表达均评为一类,则发展等级原则上不能评为二类,其它等级依此类推;如果文章内容(或表达)评为一类,表达(或内容)评为二类,则发展等级可打一类或二类,其它等级依此类推。

★关于扣字数分的标准

①写了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②写了400字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③写了300字的文章,1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④写了200字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⑤写了100字的文章,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⑥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⑦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

文档

2013年广州语文一模评分细则

201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参及评分标准题号考点分值答案说明1字音识记3Bchǔ/zhù,jiàn/zhàn,ɡòu/ɡōu。A.qián,zhé/dí,zǎn/cuán。C.quàn/juàn,kuì,huá/huà。D.qiān/jiān,chī/dài,zhuó。2词语使用3C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A.打肿脸充胖子:要面子,硬撑着做力不能及的事。B.筹措:设法弄到(款子、粮食等)。D.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