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说明
本主题来自戏曲——河南豫剧《花木兰》。该戏曲讲述了北朝时期,一位叫花木兰的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杀敌报国,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戏曲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更主要的是表达了北方人民憎恶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强烈愿望。
这一作品故事内容新颖,人物角色形象生动,尤其是花木兰女扮男装的造型对幼儿来说很有吸引力;而在战场上花木兰英勇杀敌、英姿飒爽的豪杰形象更为幼儿所喜爱。这也是幼儿戏剧游戏的常见主题,孩子们喜爱装扮成勇士、怪兽,玩“战争”的游戏。此外,戏曲中的唱腔乜是戏剧艺术所要表现的一个方面。这些都可以成为幼儿进行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的素材。
本主题首先从欣赏戏曲作品《花木兰》出发,引发幼儿对戏曲中各种角色进行模仿和造型的兴趣。其次,戏剧表达围绕木兰老父亲、木兰、木兰战友、大汗等角色展开,让幼儿运用肢体、声音表现角色的动作、姿态和神情,还可辅以简单的装扮以及相关背景音乐来烘托气氛。再次,戏剧创作环节通过欣赏《花木兰》动画片等影视资料,进行角色创作,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戏曲内容塑造花木兰一家的人物形象,还可根据幼儿自己的意愿增添新角色。此为情节的开端部分。随后在欣赏戏曲《花木兰》(片段)的基础上,幼儿根据戏曲中的情境和对话配以合适的动作,着重表现花木兰家接到点将的圣旨时,花木兰及其父亲当时的心情、想法,并用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形成了情节的发展部分。接着,木兰决定替父从军成为情节的高潮部分,幼儿要讨论花木兰如何才能成功进入军营,而不被发现是女儿身,并将之表现出来。再接下来,花木兰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战功卓著,衣锦还乡。当花木兰换上过去的衣服时,同行的战友才发现原来她是女儿身,都夸她是女中豪杰。这是故事的结局部分。最后,幼儿用戏剧表演来展现花木兰的完整形象。
这一主题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一些古代人生活习惯、军营规矩、义务征兵、作战等相关方画的经验铺垫,可通过让幼儿观看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来进行。
主题目标
1.理解《花木兰》这一中国经典戏曲的内容,知道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一片孝心和责任感。(认知——戏剧话题)
2.明确自己所表达、创作或表演的角色,并坚持做好自己的戏剧工作。(情感态度——责任感)
3.模仿戏曲中各角色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并表现木兰女扮男装前后的不同动作、表情等。(表达能力——肢体与表情)
4.在戏曲作品基础上,结合经典动画片《花木兰》,能够想象花木兰女扮男装、英勇杀敌以及其他多个形象。(思考能力——想象)
5.探索花木兰、老父亲、刘大哥和大汗等不同角色的唱腔特点,能形象地表达角色的特有情感。(表达能力——言语与声音;情感态度——角色情感)
6.大胆创编《花木兰》的情节、人物对话、英勇杀敌的场景以及富有戏曲特色的简单戏曲动作,鼓励幼儿表达对于“花木兰替父从军”含义的思考,并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创作剧本。(思考能力——情节、场景、价值与态度)
7.剧场表演声音较为清楚响亮,易于观众理解,能按合理顺序上下场,知道并能制定剧场欣赏礼仪,体验和爸爸妈妈合作表演的快乐。(表演能力——意义交流、舞台行动;认知——剧场)
8.能够主动与同伴协商“如何当好花木兰”的不同的想法,积极与其他角色配合,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戏剧分工与合作。(合作能力)
区域设置
语言区
师幼或亲子共同创作《花木兰》绘本,并分享阅读。
美工区
(1)制作《花木兰》中相关角色的手偶、头饰。
(2)制作盔甲、战袍(使用纸盒、头盔、卡纸、布等材料,制作衣服)。
(3)画兵器,用油泥制作战场上的兵器。
(4)画花木兰,给花木兰造型涂色。
表演区
粘贴教师与幼儿共同创作的剧本《花木兰》(有文字剧本,也有连环画剧本)。
表演游戏:幼儿女扮男装(或男扮女装)玩反串游戏。教师可提供各种服装、小道具等。
偶戏(或影子戏)表演:幼儿可使用自制的纸偶表演他们创作的《花木兰》。教师也可帮助幼儿搭建影子戏舞台,提供白色幕布、照灯、皮影偶。幼儿操作皮影偶,表演他们创作的《花木兰》。
(4)戏曲表演:提供各个戏曲片段欣赏,比如可让幼儿表现木兰女扮男装的片段。
展示区
主题墙。
以《花木兰》戏曲、动画片等影视作品为中心,按照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的主题发展思路展示主题开展情况,呈现出主题网络图。既可包括已有教案中的主要活动,还可呈现本班生成的其他活动。主题墙上配上幼儿表现各种角色、进行情节创作时的照片。
我们的剧场表演。
呈现《花木兰》排演、预演、正式演出、剧场和海报的照片或文字记录。
家长工作
1.通过家长园地、日常交流,让家长认识到儿童戏剧教育对于培养幼儿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的价值,并鼓励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戏剧活动中。
2.给家长的一封信(介绍主题内容、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
亲爱的各位家长:
您看过中国经典戏曲《花木兰》吗?听说过这个女中豪杰的故事吗?戏曲中的花木兰为了尽孝心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其中花木兰女扮男装的形态富有特色,在战场上杀敌肢体动作夸张,孩子们都十分喜欢模仿。他们更喜爱把自己装扮成英雄,玩“抗战”的游戏。本月我们以“花木兰”为戏剧活动主题,让孩子在模仿、创作、扮演中,体验与表达他们对于古代女子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理解和认识,使之对角色动作和言语的表达更为细腻,并能与同伴、爸爸妈妈们合作完成剧场表演。
在主题实施中,还有一些工作请您尽量予以配合:
*和孩子一起制作《花木兰》绘本,可以先由孩子讲述创作故事,家长加以记录和完善,并协助绘制插图,装订成书。
*帮助孩子收集有关花木兰故事的照片。
*了解自己孩子扮演的角色,和孩子一起进行装扮,包括化妆,制作头饰、服装、小道具等。
大班老师
年 月 日
表2-10“花木兰”戏剧主题活动一览表(l)
主题流程 | 活动名称 | 活动重点 | 活动目标 |
" 导入 | " 戏曲中的花木兰 | *戏曲欣赏。 *肢体模仿。 *肢体造型。 | *能模仿戏曲中各角色的肢体动作并造型,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 |
c 戏剧表达 | " 热闹的村庄 | *肢体和言语表达。 *装扮。 *场景创作。 | *能用肢体、语言等方式来表现故事中的各种角色,并能大胆想象故事发生的场景。 |
" 我是小小花木兰 | *肢体想象。 *肢体模仿。 *音乐(延伸性表达)。 *装扮。 | *能用肢体动作表现花木兰小时候调皮、爱武、 喜欢打斗的造型。 | |
" 女大十八变 | *肢体想象。 *音乐(延伸性表达)。 *舞蹈(延伸性表达)。 *装扮。 | *通过观察动画片或图片,感曼花木兰的成长变化,并能用肢体动作和表情进行表现。 | |
c 戏剧创作 | " 花木兰这一家 | *角色塑造。 *情节创作。 *肢体与言语表达。 *舞蹈(延伸性表达)。 *装扮。 | *能用肢体、语言等表达方式塑造花木兰一家 不同的角色(老父亲、妈妈、弟弟)。 |
" 谁来去当兵 | *角色塑造。 *肢体和言语表达。 *情节创作。 | *大胆猜测花木兰烦恼的原因,并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能够运用语言、表情及其动作表达花木兰烦恼的情感。 | |
"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 *戏曲片段欣赏。 *装扮。 *角色塑造。 *情节创作。 *肢体和言语表达。 | *在熟悉戏曲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戏曲唱腔。 *能用不同的动作、声音表现花木兰变身前后的典型特征。 | |
" 苦练兵器 | *场景创作。 *情节创作。 *舞蹈(延伸性表达)。 | *能想象并创设花木兰在军营中学本领的动作和场景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与动作。 | |
排兵布阵 | *场景创作。 *肢体表达。 | *能在学会使用兵器的同时,想象各种空间战术,以及各种有效的对抗方阵。 | |
英勇抗战 | *音乐欣赏。 *肢体与语言表达。 | *理解并尝试体验花木兰在战场上的勇敢,并能用表情、语言和动作进行表现。 *在大胆扮演角色的时候,能用语言、声效、戏 曲等多种方式进行戏剧表达。 | |
大获全胜 | *音乐(延伸性表达)。 *舞蹈(延伸性表达)。 | *能合作表现战争胜利后的庆祝情景。 | |
我们一起编剧本 | 剧本创作。 | *知道剧本由若干幕构成, *能创作连环画剧本。 |
主题流程 | 活动项目 | 活动重点 | 活动建议 |
"
戏剧表演 | " 我要扮演XXX | " *确定角色数量、组别多少。 *选择角色。 *用语言、动作、表情 等去表现角色特征。 | *明确角色分为:将军、花木兰、匈奴首领、匈奴兵、鼓手、医生、旁白。 *对于大家都想扮演的角色如将军,可通过竞选方式让大家投票决定,或采用轮流扮演、平行角色的方式。 *由于有很多幼儿想扮演大将军,但是在排练演出中无法满足大部分幼儿,所以可以将幼儿喜欢的角色放置区域游戏中。 *匈奴这样的反面角色大家不喜欢,可告知幼儿这只是“假装”,并不是真的。如果大家都扮演同样的角色,那戏剧演出就无法进行了。 |
" 我们的小剧场 | " *舞台布景讨论与制作。 | *能根据场景需要设计最基本的舞台布景,如假山、路障、军营。 *在教师的帮助下参与布景制作,合作完成舞台布景。 | |
c 分幕排演(第一幕) | " *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分幕排演。 *熟悉自己扮演的角色的台词。 *结合已有表演经验,进一步丰富角色的动作,能注意表情的细腻表达。 *能表现女扮男装英勇战斗的情境。 *明确每一幕上场和下场的角色顺序。 *知道自己在舞台上的位置。 | *每一幕的场景布置、站位安排、上下场顺序、组别需要和小朋友一起商量好。 *做动作:教师引导幼儿一边说台词,一边做动作,注意肢体动作和表情的配合,要突显角色的典型特点。角色主要有:将军、木兰、匈奴首领、匈奴兵、鼓手、旁白。 *将军的开场白声音要响亮,情绪要激昂。 *所有演员从舞台的左侧进场,右侧退场。 *念旁白衔接下幕。 | |
c 分幕排演(第二幕) | *角色分为:将军、木兰、匈奴首领、匈奴兵、鼓手、旁白。 *匈奴首领的语调要随情节的发展而有强弱的变化。 *匈奴兵们的表情动作要表现出凶狠。 *念旁白衔接下幕。 | ||
c 分幕排演(第三幕) | *角色分为:将军、木兰、匈奴首领、匈奴兵、军医、旁白。 *在对抗的过程中要注意阵容的安排和人员的安 全,避免发生人多拥挤而互相碰撞。 *在军医出场时,要提醒幼儿两两合作,把伤员抉出战场。 | ||
" 完整排演 | *能完整表演整个情节。 *体验合作的成就感。 | *在教师提示下,按照情节发展顺序,从第一幕到最后一幕完整表演。 *能根据旁白提示,再次完整表演。 | |
" 正式演出 | *能大胆面对较为陌生的观众进行表演,体验正式演出的快乐和成就感。 | *正式演出的场地要大一些,最好选择大厅、多功能教室。 *要求在空间较大的场地,按照每一幕的场景把所有道具布置好。 |
活动1 戏曲中的花木兰
活动目标
.理解戏曲《花木兰》主要情节内容,感受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勇气。
.能模仿戏曲中各角色的肢体动作,并做出其造型。
3.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能坚持角色造型。
活动准备
.戏曲作品《花木兰》、戏曲背景音乐、舒缓的音乐。
2.战场音乐。
活动过程
引入:戏剧游戏“将军与兵”。
.战场音乐。
教师扮演“大将军”,幼儿扮演“小兵”,一起去训练场训练。当“大将军”说:“来到训练场,练习武功。”“小兵”们纷纷做出各种武打动作。最后,突然“将军”喊道,“敌人来了!严阵以待!”小兵们摆出防御或进攻动作,并定格。
.戏曲欣赏:初步感受花木兰替父从军的精神。
初步欣赏戏曲作品《花木兰》。
教师:这段戏曲画面里有谁?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心情怎么样?你喜欢这一戏曲吗?为什么?
(2)师幼共同讨论如何月动作表现花木兰、花木兰老父亲、将军、士兵等,并共同模仿。
教师向幼儿介绍剪纸作品《花木兰》,进一步模仿花木兰的动作。
3.在背景音乐中,欣赏与模仿戏曲人物的细节动作。
(1)自由模仿自己喜欢的人物动作,定格后相互展示。
教师:你喜欢谁的动作?请你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然后摆出动作来。
(2)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主要角色(花木兰、花木兰老父亲、将军、士兵等)的动作,并共同模仿,相互展示。(下面以士兵为例)
教师:战场上的士兵手里拿着什么?请大家来做一做士兵的动作。他的造型是什么样的?请大家来做一做。
4.分组扮演不同角色,用肢体展示出一幅《花木兰杀敌》的画面。
(1)观察并模仿戏曲片段中的角色及其动作。
教师:这一片段有谁?做了什么动作?你来做一做。
(2)小组展示。将幼儿分4个小组,分别摆出戏曲每个片段角色的动作造型。教师帮助修改动作细节。
(3)运用“镜像画面”策略,引导幼儿用肢体展示一幅《花木兰杀敌》图。教师播放战场的音乐,4个小组站成4排,同时摆出各种角色造型。当音乐停止时定格,教师给幼儿拍照片。
5.结束:放松游戏“我给自己按按摩”。
当轻柔的音乐响起,幼儿随之自由地做按摩动作,要求动作越来越缓慢,心里要越来越平静。
延伸活动
小组之间可交换角色,用肢体呈现“戏曲芘木兰”。
活动建议
1.第一次欣赏环节重在戏曲作品整体的把握,包括作品的感情色彩。幼儿在欣赏该戏曲作品后,会产生一些问题:战场上有危险吗?为什么要打仗?什么叫替父从军?为什么要替父从军?
2.第二次欣赏环节重在不同角色的动作细节,要边欣赏边模仿。
3.用肢体合作展示出一幅《花木兰杀敌》的画面,对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多次重复,不断调整,最终形成较逼真的作品。如果因时间原因,该环节可作为延伸活动。
活动2 热闹的村庄
活动目标
1.能用肢体、语言等方式来表现故事中的各种角色,并能大胆想象故事发生的场景。
2.感受热闹的气氛,产生对古代生活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古代村庄PPT。
活动过程
1.引入:戏剧游戏“去古老的村庄”。
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播放柔和的音乐,教师引导幼儿想象我们正在乘坐时间穿梭机开向一个遥远古老的村庄。想象一下,你在村庄里可能会看到什么。幼儿倾听猜想。
2.出示古代村庄图片,幼儿自由表达看见村庄的感受。
(1)欣赏古代村庄图片,观察古代人们所做事情。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古代的人们在做什么?男的做什么?女的做什么?
(2)表达感受。
教师:它和现在人们居住的地方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教师:你们喜欢这个村庄吗?为什么?
3.创编与用肢体动作表现花木兰在村庄中的活动。
(1)想象花木兰取得胜利、回到家乡的生活。
教师:花木兰打仗胜利后,回到了家乡。她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幼儿用肢体动作自由表现,并相互猜一猜。
教师:请把你想到的事情,用动作做出来。让我们来猜一猜。
4.结束:放松游戏“从古老的村庄回来”。
教师播放柔和的音乐,请幼儿闭上眼睛,引导幼儿想象我们要乘坐时间穿梭机回到现代了。“我们离村庄越来越远了,我们越飞越高,身边有小鸟飞过……终于看到我们的幼儿园了。”……
活动建议
1.引入游戏让幼儿耳目一新。他们天马行空地想象,但对村庄的概念理解一般。然而,他们的自由想象很好,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使得老师不得不引导幼儿讨论在那个时候会有这些东西吗?要遵循由浅至深、由易至难的规律,先用语言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再逐渐加入形容词,给幼儿自然地过渡,让他们对古代村庄有一定了解,达到热身的目的。
2.在整个过程中强调幼儿对古代人的表情与动作进行观察与模仿,增强体验,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活动3 我是小小花木兰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模仿花木兰小时候的调皮、习武造型。
2.感受肢体表达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有代表性的花木兰小时候生活的图片(洗漱、劳作、读书、娱乐等)。
2.欢快的背景音乐(中国民乐)。
1.引入:戏剧游戏“我是古代人”。
教师通过口令提问:“谁是吉代人?”幼儿回答:“我是古代人!”同时摆出古代人的动作、造型,并定格。
2.欣赏花木兰小时候的生活图片,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
(1)欣赏花木兰小时候的生活图片,指导幼儿观察她的着装打扮和爱好。
教师:花木兰小时候有什么特点?
(2)幼儿模仿花木兰做各种事情的样子,教师猜测。
教师:你能用身体动作表现花木兰做事的样子,让我来猜猜花木兰在做什么事情?
3.采用“照镜子”策略,在教师语言和声音的提示下尝试表现花木兰的不同形态。
(1)教师扮演花木兰,表现各种造型,幼儿模仿。
教师:我们来照镜子,请你们变成和我一样的吧。
(2)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下,幼儿讨论并用身体动作表现花木兰的动态。
教师:这是什么声音?花木兰听到这个声音会怎样呢?
4.结束:放松游戏“我是小小花木兰”。
每位幼儿扮演花木兰,在教师的语言和声音的提示下表现花木兰小时候的各种形态。
活劲建设
1.在“我是古代人”游戏中,可以启发幼儿表现古代人的各种生活、学习、劳作的状态,如辛勤耕作、纺织等,让热身活动充分发挥作用。
2.在表现花木兰的不同造型时,可以让幼儿分组进行,相互借鉴学习,同时培养幼儿安静欣赏的好习惯。
3.延伸活动要激发幼儿对古代兵器的兴趣。
活动4 女大十八变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动画片或图片,感受花木兰戍长的变化,并能用肢体动作和表情进行表现。
2.体验合作与表达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花木兰》的动画片片段、花木兰小时候和长大以后的图片。
2.“花木兰”的服装、道具等。
活动过程
1.引入:戏剧游戏“请你和我相反做”。
教师边说“请你和我相反做”边做动作,幼儿边说“我就和你相反做”边做相反动作。
2.欣赏动画片《花木兰》的片段,讨论花木兰长大后服饰、语言、动作的特点。
(1)欣赏动画片《花木兰》的片段或花木兰图片。
教师:请仔细观察花木兰穿的服装,她怎么说话?她的动作是什么样的?
(2)讨论花木兰长大后服饰、语言、动作的特点。
3.同伴合作探索、表现花木兰长大变化的过程。
(l)教师引导幼儿先两人合作,再到三人合作,再到四、五人合作,鼓励幼儿借助道具等材料表现出花木兰的变化。(爱打扮、变漂亮、能文能武)
(2)幼儿依次模仿不同时期的花木兰,也可分组同时呈现。
4.创设村庄里的情境,幼儿自由结伴表现花木兰长大的过程。
(1)幼儿自由结伴表现花木兰长大。
教师:你们看我们来到了这美丽的村庄,村庄里出现了一只小精灵,它能让花木兰慢慢地长大。
教师入戏扮演小精灵,指导幼儿扮演。
教师扮演的小精灵在森林中穿梭,每到一个花木兰面前都给予一定的描述:这位花木兰在做什么?这位又像在做什么?
5.结束:放松游戏“我是小小花木兰,我会……”。
教师边说边做动作,依照幼儿座位(排队)顺序进行。
活动建议
1.在本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幼儿动作的模仿与表达,还要重视幼儿对表情的理解与表现。
2.观看动画片片段进行角色扮演时,还可以分组表演。
3.“我是小小花木兰”游戏放在放松环节,教师的动作应逐渐放慢,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4.本次活动内容较多,也可分成两三个活动来进行,比如“同伴合作探索、表现花木兰长大的过程变化”和“创设村庄里的情境,幼儿自由结伴表现花木兰长大的过程”可作为单独的活动进行。
活动5 花木兰这一家
活动目标
1.能用肢体、语言等表达方式塑造花木兰一家不同的角色(老父亲、妈妈、弟弟)。
2.在角色扮演中大胆表现角色的各种活动。
活动准备
1.花木兰家人的图片。
2.老父亲的腰带、妈妈的头巾、弟弟的小风车等。
3.舒缓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引入:戏剧游戏“画中人”。
出示花木兰一家聚会的海报,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立体画玩法:以幼儿绘本或其他人物画为基础,让幼几摆出画中人物的造型,也即将平面纸质版中的人物立体化,给人一种人从画中来的感觉。
2.依次出示花木兰一家人(老父亲、妈妈、小弟弟)的图片,讨论与模仿。
(l)讨论:这是谁?什么模样?
教师:他能去打仗吗?
(2)简单装扮,模仿花木兰家人的动作,并作出造型。
教师:你们都来做花木兰的老父亲(或其他家人),他是怎么走路的?怎么说话的?做一个造型。
(3)通过“画中人”游戏,引导幼儿理解木兰的心情。
3.扮演花木兰和家人的生活情景。
(1)采用“坐针毡”策略,讨论花木兰和家人的生活情景。
教师:花木兰的老父亲以前也是打仗的将领,只不过现在老了。他会教花木兰什么本领呢?花木兰的妈妈会教她什么呢?花木兰和小弟弟在一起会做些什么事情?
(2)幼儿分组扮演花木兰和家人的生活情景。
①老父亲教花木兰武功。
②妈妈教花木兰织布、绣花、做家务。
③花木兰带小弟弟一起玩,照顾小弟弟。
4.结束:放松游戏“我想对你说……”。
在舒缓音乐的伴奏下,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人说一句话。
活动建议
1.在第3环节中,让幼儿自由挑选角色并大胆说出理由。如果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提示。
.如果一节活动的内容设计太多,对幼儿有一定的难度,建议分成两次进行。
活动6 谁来去当兵
活动目标
.大胆猜测花木兰烦恼的原因,并想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能够运用语言、表情及其动作表达花木兰烦恼的情感。
活动准备
悲伤的音乐。
活动过程
.引入:戏剧游戏“当兵的路上”。
先让幼儿进行热身练习,在场地中自由走动。让幼儿想象并表现在不同的场景、状态下走路的样子,如泥地、沙地、下雨(雪)天、电闪雷鸣、饥饿、敌人来了、杀敌成功、打败仗、生气等等。
.教师扮演烦恼的花木兰,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扮演烦恼的花木兰,幼儿大胆猜想花木兰不高兴的原因。
教师:花木兰怎么了?她为什么会这样着急、烦恼?
表现花木兰烦恼的情绪。
教师:如果你是花木兰,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采用“坐针毡”策略,讨论花木兰解决烦恼的办法。
故事导入:花木兰的烦恼。
教师:古时候有个姑娘叫花木兰。她家里有一个老父亲和一个弟弟。有一天全国要招兵,花木兰没有哥哥,但她又不忍心让年迈的父亲去。花木兰想替父亲去,可她又是女儿身。此时她的心里很着急,也很烦恼。
教师入戏扮演花木兰,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花木兰。教师作出回虚。教师不断否定幼儿的猜想,激发幼儿的其他想法。
(3)小结幼儿想出的可行办法。
.结束:放松游戏“花木兰的烦恼”。
教师旁白,幼儿扮演花木兰,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悲伤忧愁的情绪。
活动建议
.在导入游戏中,要让孩子大胆想象并做动作。可以提示幼儿饥饿无力时人的状态是怎样的?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力。
2.在本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幼儿动作的模仿与表达,还要重视幼儿对花木兰烦恼的理解与表现。
活动7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活动目标
.在熟悉戏曲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感觉戏曲唱腔。
2.能用不同的动作、声音表现花木兰变身前后的典型特征。
活动准备
.一张画有人物轮廓的大纸、水笔一支。
2.《花木兰》戏曲片段。
活动过程
.引入:戏剧游戏“请你跟我学唱戏”。
教师:用唱戏拖音的方法唱“我的名字叫××××。”请幼儿轮流进行拖音的模仿。
.出示《花木兰》人物轮廓图,讨论与表现花木兰女扮男装。
(l)出示《花木兰》人物轮廓图,把花木兰的形象画在轮廓图上。
教师:花木兰要去当兵只能乔装打扮,你们说该如何给她打扮让她成功变身?
(2)小结花木兰女扮男装形象,教师模仿女扮男装的花木兰动作和语言。
(3)幼儿表现女扮男装的花木兰。
3.花木兰变变变:幼儿分别表现变身前后的花木兰形象。
(1)幼儿表现变身前后的花木兰,表现出说话的表情、声音和动作的不同。
教师:我们来玩“花木兰变变变”游戏。当我说花木兰女装,你们就表现
花木兰原来的女孩样子;当我说花木兰男装,你们就表现花木兰当兵的样子。
(2)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各种表演道具,表现变身前后的花木兰形象,进一步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花木兰女扮男装的特征和动态,比如走路的姿势、说话的声音等。
(3)教师小结木兰变装前后的差异。
4.结束:放松游戏“谁像小小兵”。
教师问:谁像小小兵?幼儿答:我像小小兵。
幼儿摆出造型并定格。
活动建议
1.在导入游戏“请你跟我学唱戏”中,可先让幼儿欣赏相关戏曲片段。幼儿对戏曲唱腔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使之大胆地表现。
2.在本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幼儿对于戏曲拖音的模仿与表达,主要让孩子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
活动8 苦练兵器
活动目标
.能用表情、语言和动作表现花木兰的英勇。
2.能想象并创设花木兰在军营中学本领的动作和场景。
活动准备
.矛、盾牌、弓箭、大刀、剑、斧等兵器制作材料或成品。
2.戏曲作品《花木兰》、练太极拳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引入:戏剧游戏“我的兵器碰兵器”。
出示矛、盾牌、弓箭、大刀、剑、斧等兵器,并把幼儿分成相应的兵器小组,比如大刀组、弓箭组等。当教师指向斧头组时,这组小朋友就需要说我的斧头碰大刀或者其他兵器。(建立安全契约:不能碰到对方身体。)
.欣赏戏曲片段:观看古代战场所需的兵器。
欣赏戏曲片段。
教师:这段戏曲画面里,发生了什么?他们都在做些什么?他们手里拿了些什么?
自由模仿使用各种兵器的动作。
教师:你最喜欢哪种兵器,可以做出使用这种兵器的动作来。
3.出示古代兵器图片,了解古代兵器的种类和用法。
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兵器图片。
教师:你们都知道古代人打仗需要用到哪些兵器吗?(”讨论:这些兵器有什么用?怎么使用呢?
.根据不同兵器进行动作的创编与练习。
(1)单独使用一种兵器做一个造型(比如矛、盾牌、弓箭、大刀、剑等)。
(2)集体练习每种兵器的使用方法。
5.结束:放松游戏“我是武术家”。
播放打太极的背景音乐幼儿自由地展示自己的武功。
活动建议
1.在集体讨论兵器环节,教师要先让幼儿充分地欣赏古代的各种兵器,让他们对兵器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便于讨论。
2.在最后放松环节,教师播放音乐应当选取类似练太极拳这样节奏缓慢的音乐。
3.幼儿对于兵器的认识比较单一,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去让孩子有所接触。
活动9 排兵布阵
活动目标
1.能想象并创设花木兰在军营中学本领的动作和场景。
2.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与动作,感受布阵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戏曲作品《花木兰》、练功的背景音乐、舒缓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引入:戏剧游戏“弓箭手、步兵和骑兵”。
教师扮演古代将军,幼儿扮演古代士兵。当将军发出指令“弓箭手”,幼儿做射箭动作;发出指令“步兵”,幼儿摆出挥舞刀剑的动作;发出指令“骑兵”,幼儿做骑马、舞剑的动作。
2.戏曲片段欣赏,感受花木兰成功入营后的喜悦。
(1)欣赏戏曲片段(《成功入营》)。
教师:这段戏曲画面里有谁?花木兰在做什么?她的心情怎么样?
(2)幼儿自由模仿花木兰入营的动作、表情。
3.讨论:排兵布阵。
(1)初步认识排兵布阵。
教师:什么叫排兵布阵?为什么要排兵布阵?
教师小结:排兵布阵就是排列队伍,排列战斗阵势。排兵布阵是为了战胜敌人,打胜仗,那么怎样排兵布阵呢?
(2)观看排兵布阵的视频。
教师:下面请小朋友看视频,看在战争中怎样排兵布阵的。
(3)教师出示布阵图,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向幼儿介绍“撒星阵”和“鸳鸯阵”。
撒星阵:撒星阵的队形布列如星星,连成一排的“拐子马”冲来时,士兵散而不聚,使敌人扑空。等敌人后撤时散开的士兵再聚拢过来,猛力扑击敌人。
鸳鸯阵:士兵分为三队。当敌人进到百步时第一队步兵进攻,敌人进到六十步时第二队士兵发射弩箭,敌人进到十步时第三队骑兵用刀矛向敌人冲杀。
(4)幼儿利用磁性教具在地板上摆出不同的阵式,教师指导。
教师:如果你是花木兰,你会怎样进行排兵布阵?请你们来摆一摆吧!(围成一个圆、排成东南西北方阵、两排埋伏等等。)
4.幼儿尝试用动作摆出各种阵容,教师进行指导。
(1)练习摆出阵容的队形。
教师:老师当将军,请你们当士兵来排兵布阵吧!
(2)尝试根据信号,练习按照阵容准备、进攻。
教师:将军给出信号,阵容中的士兵就要进攻。
教师:第一次信号是我的口头指令:弓箭手准备,进攻;步兵准备,进攻;骑兵准备,进攻。
教师:第二次信号是鼓声:连续声吝,表示准备;很响的一声停后,表示可以进攻。
5.结束:放松游戏“战后休息”。
当舒缓的音乐响起,幼儿扮演±兵或坐或卧休息,放松上身、腿部、脚部。
活动建议
1.在集体讨论排兵布阵环节,教师要给幼儿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后,让他们亲自尝试来做一做,落实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旁进行引导。
2.在幼儿集体摆出对抗阵型时,他们很容易兴奋,并出现混乱状态。这时候教师要注意指导语的使用,可以入戏以将军的身份来控制局面。比如,教师以将军的口吻对士兵说:“如果动静太大会让敌人发现我们在布阵。”这样一来孩子很快进入角色中,便于活动的有序开展。
活动10 英勇抗战
活动目标
1.在大胆扮演角色的时候,能用语言、声效、戏曲等多种方式进行戏剧表达。
2.理解并尝试体验花木兰在战场上的勇敢,并能用表情、语言和动作进行表现。
活动准备
戏曲作品《花木兰》、马蹄声背景音乐、胜利欢庆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引入:戏剧游戏“我是小小兵”。
幼儿扮演战场上的小兵,跟随鼓点节奏自由做出各种打仗的动作。(提示不能碰触到同伴身体。)还可加入呐喊声,创设杀敌的紧张气氛。
2.再次欣赏有关英勇抗战的戏曲片段,进一步感受花木兰英勇杀敌的精神。
(1)欣赏戏曲片段。
教师:这次你又发现了花木兰杀敌还有哪些好的招数?
(2)自由模仿戏曲中人物的杀敌动作。
教师:你喜欢谁的动作,可以模仿出来。
3.模仿并创编花木兰英勇杀敌的动作细节。
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花木兰的杀敌动作,师幼共同创编更丰富、细腻的动作。
幼儿分男女两组表演,由一位幼儿扮演花木兰,带领士兵与敌战,教师引导他们变换阵容。
.结束:放松游戏“欢天喜地庆祝吧”。
播放欢庆的音乐。教师:“战争胜利了,让我们尽情地欢呼吧!”幼儿自由表达胜利后的喜悦之情,可跳舞、唱歌等。
活动建议
.再次欣赏花木兰杀敌片段时,教师要注意让幼儿倾听、观察花木兰的语言、动作,然后才能激发幼儿在后面的环节中积极杀敌的热情。
2.在集体讨论创编动作环节,教师先请幼儿个别表现示范,然后再分工合作布阵,最后集体对抗,应循序渐进。
活动11 大获全胜
活动目标
.能合作表现战争胜利后的庆祝情景。
2.喜欢参与戏剧创作活动,体验扮演角色的乐趣。
活动准备
.《金蛇狂舞》背景音乐、舒缓优雅音乐。
2.有关古代“庆功宴”的视频。
活动过程
1.引入:戏剧游戏“开心大狂欢”。
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狂欢舞蹈,当音乐停下来的时候,幼儿做开心(或大笑)的表情。
教师:今天我们要举办一次狂欢会,跟着音乐一起跳舞吧。当音乐停下来的时候,做开心或大笑的表情。
2.音乐欣赏:感受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1)欣赏乐曲《金蛇狂舞》。
教师:这段音乐你听完有什么感觉?听后心情怎么样?
(2)在《金蛇狂舞》的背景音乐中,自由舞蹈,表现战争胜利的喜悦。
3.表现战争胜利后人们的表情和动作。
(1)欣赏有关古代“庆功宴”的视频,讨论:战争大获全胜后人们的表情和动作。
教师:战争取得了胜利,人们会说什么?表情怎么样?会做什么动作?(欢呼、跳舞、拥抱、翻滚、喝庆功酒等等)
(2)在背景音乐中,依次表现祝贺的动作。
(3)表演国王对功臣加封晋爵的情景。
4.结束:放松游戏“今夜入睡”。
教师:庆贺了一晚上,我们都很累了。大家都该睡觉了。教师引导幼儿扮演士兵,纷纷安静下来,入睡。
活动建议
1.在导入环节,教师要做一些便于幼儿相反做的动作。同时也要跟本次的活动内容有一定的相关性。
2.在欣赏完花木兰杀敌成功的片段后,幼儿不仅能表现出战争胜利后花木兰的表情与动作,更要表现出花木兰内心的喜悦。
活动12 我们一起编剧本
活动目标
1.知道剧本由若干幕构成。
2.能创作连环画剧本。
活动准备
花木兰图片若干、舒缓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回忆花木兰英勇抗敌的情节。
(1)讨论:花木兰跟随将军,与士兵一起与匈奴抗战的故事都有哪些内容。
①花木兰出征。
②两军大战。
③大获全胜。
(2)根据主要情节内容,有顺序地讲述故事细节。
2.讨论剧本剧幕和第二幕中场次名称。
3.讨论各剧幕的画面内容。
教师:可以画什么?画成几幅图?
4.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幼儿分组制作连环画剧本,并填写剧幕顺序。
活动建议
1.该剧第二幕有4场,绘制第二幕连环画剧本时,可根据场次画4幅图。
2.教师可引导幼儿为剧本写页码。
*我们的剧本:(花木兰)*
角色: 花木兰、将军、匈奴首领、匈奴兵、军医、鼓号手。
第一幕 木兰出征
旁白:在北朝时期,匈奴不断扩张,试图侵占中原,英勇的战士们和可恶的匈奴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
将军:战士们!匈奴已经逼近,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一定要将这帮可恶的匈奴打败。
花木兰:抗战到底,保家卫国。
第二幕 两军大战
第一场
旁白:匈奴兵们也不甘示弱。
匈奴首领:让他们见识见识我们匈奴的厉害,哈哈哈!
匈奴兵:支持首领!支持首领!
第二场
将军:你们看,翻过这座大山就是匈奴的军营,我们赶紧布署方阵准备出发。
花木兰:将军英勇,将军英勇!
旁白:这时里的战士挥舞战旗,吹响号角,击鼓。
匈奴首领:不好,他们已经发现了我们,我们要拼死对抗!有没有信心?
匈奴兵:有!
匈奴首领:我们赶紧冲啊!
将军:你们看匈奴正向我们进攻,我们要赶紧埋伏起来!暗中取胜。
花木兰:是,将军。
第三场
旁白:大家各就各位!
(士兵进行排兵布阵。)
旁白:匈奴一步步靠近,他们全然不知道自己已经中了对方的圈套。
将军:战士们,我们千万不能发出声音,以免打草惊蛇。
花木兰:遵命!
匈奴首领:你们看,都是一群胆小鬼,知道我们要来了连人影都不见了。
匈奴兵:首领英明!首领英明!
旁白:匈奴掉以轻心地慢慢靠近战士事先设好的圈套,还沾沾自喜。就在他们准备发起攻击的时候,一部分士兵正一步步地将他们包围。
将军:战士们,上!让他们尝尝我们的厉害!
旁白:战士们悄悄地将匈奴们包围起来,匈奴已经无路可退。
匈奴首领:别怕,兄弟们,我们拼了!
第四场
旁白: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搏斗,这时双方都有人受伤,军医们赶紧将受伤的战士送回军营进行救治。
(双方军医上场。)
第三幕 大获全胜
旁白:最终战士们将匈奴控制住。匈奴见此情况慌乱不已,纷纷举起武器展开最后的反击。最终,战士们将匈奴击败。
匈奴首领:别打了,别打了。
木兰:那你认不认输?
匈奴们:我们投降认输。
木兰:你们以后还来抢占我们的地盘吗?
匈奴首领:不会不会,我们马上就撤离。
旁白:众多战士一起将可恶的匈奴赶出了边境。从此国家太平!举国上下都是一片欢声笑语。
战士们:哦,胜利了!我们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