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旭
上古文化的百科全书
学 堂
$
文
经解 典字
《山海经》是一部有关中国上古文化的百科全书。全书约有31000多字,记载了诸多
远古时代的国家和地区,更有550座山,300多条河流水道,100多个神话历史人物,将近
500多种异兽怪类。书中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含神话、传说、天文、地理、历史、宗教、 民俗、气象、动物、植物、医药、矿藏、考古等门类的知识。对于后人研究当时的民俗、、 文化、宗教 及
有 的 和意义。
评论家对《山海经》的者和 书时间一直没有定论,多
非一人一时\\ 史书中 , 的。
《史记
传沖道
、山海经有物 。 ,《山海经经书,所以
书于。史家的,《山海经
时代。
的
是代
的《山海经传》。 的 有 代神话家
的《山海经 —中有 150 代历史 家
的《山海经广— 的 多
时代的。《山海经》《山经》和《海经》个 。
《山经》 《 山经》《西山经》《北山经》《山经》《中山经》;《海经
《海外经》《海
内经》和紇荒经》。按照位,《海外经 《海外南经》《海外经》《海外经》《海外
经》;《海内经 《海内 经》《海内 经》《海内 经》《海内 经》;荒经 《大
荒东经》《大荒 经》《大荒 经》《大荒 经》《海内经》。共18卷39篇。
《山经 、、北、东四个位的山川为纲,记叙内容 神话、山峦、草木、鸟兽
等,每篇 若干节 后 节
相关联的语句承接,使得互相 的关系更
楚。《海经》主 记载海内外的神奇事物、奇异风貌 及水系的区域分布,有纲有目,前后 贯穿。《大荒经》主记载黄帝、女O 、夸父、等传说人物的诸多神话资料,反映了华夏先 祖对自然的思索,对英雄的 凸显中华民族的精神气概。
堂S
叹术》何何
《山海经》内容广博,包容万象,在地理学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科学、文学等研究上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我们主要探究《山海经》在文学领域的意义和成就。
1.以图叙事,图文并茂。
根据刘锡诚、马昌仪、刘宗迪等人的研究,《山海经》的母本应该有图,特别是《海经》,当为先有图,后有文,书中的文字是对图片的解说。但在以后的传承中,古图佚失,文字却流我们在的《山海经》中的图,多为后人经象的。
2.《山海经》保留大量远古时代的历史资料。
《山海经》中的地理山河、动植物、民族风俗文化以及种族部之的等内容基当的.后人的古和《经》对的.文化的中之的的象图.对意象和据。《山海经》有极高文献研究价值。
3.对后世文学的重大影响。
是中文学要。《山海经》中、、民族
、、族和.内容为后文学
及象.对文学有《》《》中
与《山海经》明《读山海经》句句于母本;李白、李商隐、李贺运典故和象征意象仲琳的《封演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承恩《西游记》、李汝《镜花缘》都与《山海经》一脉相承。
《山海经》在一定程度反映中文化的基本特点和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又为后世文学塑造了不少文学母题。
1.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山海经•大荒南经》)
【译文】东南海面,甘水之间,有个叫做羲和的国家。羲和国有个女子名叫羲和,在甘之地为太阳沐浴。
【解读】羲和是中国的太阳女,东夷人祖先帝俊妻子,相生了十个太阳寸又是太阳赶车夫。后人根据典和女P补天说概括补天浴日”,比喻人类有胜勇气和能力,也意指伟
2.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山海经•北山经》)
【译文】是炎帝名叫女女儿,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而亡,不得返回,死后化
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的石头、木块,用来填塞东海。
【解读】女娃因游玩而溺于东海,遂化为精卫鸟,发誓填平东海。“精卫填海”的传说
表现出仇恨极深、立志报复的精卫鸟精神,后来人们借此比喻勇往直前、不畏困难的坚决
意志;赞扬不被困难折服、矢志不渝地朝着既定目标奋进的精神9
3.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
(《山经•海内经》)
【译文】有鸾鸟自,鸟自%鸟头上的“德”字,的
是“顺”字,的“仁”,脊背上的““义”字9它一出现天下就会和平7 9说【解读】鸟鸟出来的百鸟,为的,是经!
化的,表着。“鸾”一平、的典字
学环境%堂
4.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山海经•海内南经》)
【译文】有一的,9后出
来9有的服用,不会有的9
【解读】一化的,比山海经的
,神的女、,有,们的的%的
意化传有、、的意义。于《山海的“食象”以
及后世衍生的“人不足蛇吞象”,都批判人的贪婪、人性的不抑制以及贪得无厌、
得寸进尺的欲望9
5.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下9渴喝水,就黄河、渭河饮水;黄
河、渭河的水不够,去北方的大湖喝水9还没到达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
杖,化成了桃林9
【解读】“夸父逐日”的传说体现丰富的力,一方面人类于自
然的探寻服,另一方面表现出了一勇敢执着、不断追求、甘为人类造福的高精
神和顽强意志9现语的“夸父逐日”这一成语既比喻人有大志,比喻自不量力9
6.洪水滔天。|窃帝之息壤以埋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鳏于羽郊。鳏复生禹。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译文】(上古时z洪水肆虐,鳏窃天的来洪水,有得天的
命令9天山死~9~(死后)生下大9天于大散土来平定九州9
【解读】“鳏治水”的神传说山海吕春史有9
大而不入,用方,于治洪水9大治水的古代人民治洪水的的奋,们的表现出来的执着前后
、为人、不不的精神着,着后人追寻他们的足不断
前9《山海经》中的神话资源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激发文人的创作灵感。陶渊明就有一组以《"海经》为蓝本的组诗,最为后人所熟知的当属《读"海经》(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I可待。
在高考中,与《"海经》相关的大多是其中的神话传说以及衍生的成语:
1.(2012年北京卷第19题)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与日逐走……道渴而死,充其仗,化为邓林(树林)。”有人认为,文中殉难的登山者有如追日不得的夸父,中的悲剧英雄。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自己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2.2005年北京春季卷第四大题现代文阅读中,节选了王富仁先生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卫填海”和“夸父逐日”。
3.2011年天津卷第二大题涉及对华夏先祖以及中国文化的论述:“被我们中国人奉为文人,无古神,的同,
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文经解典字学
堂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