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高中地理衔接课程(定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2:14:10
文档

初高中地理衔接课程(定稿)

初高中衔接课程地理目录第一章认识世界——地球与地球仪(1)第二章认识陆地——陆地与海洋(5)第三章认识大气第一节世界气候(9)第二节中国气候(13)第一章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的大小形状1.地球的大小※读图理解的一句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方就是赤道,地球中心离南极较近一些,离北极较远一些。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在涉及地球的有
推荐度:
导读初高中衔接课程地理目录第一章认识世界——地球与地球仪(1)第二章认识陆地——陆地与海洋(5)第三章认识大气第一节世界气候(9)第二节中国气候(13)第一章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的大小形状1.地球的大小※读图理解的一句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方就是赤道,地球中心离南极较近一些,离北极较远一些。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在涉及地球的有
初高

中衔接课程地理目录

第一章认识世界——地球与地球仪 (1)

第二章认识陆地——陆地与海洋 (5)

第三章认识大气

第一节世界气候 (9)

第二节中国气候 (13)

第一章 地球与地球仪

一、地球的大小形状

1.地球的大小 ※读图理解 的一句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

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方就是赤道,地球中心离南极较近一些,离北极较远一些。

2.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在涉及地球的有关计算和证明,通常把地球看作是一个正球体。

二、地球仪

1.概念:仿照地球形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2.地轴和两极

①地轴:(假想的)地球的旋转轴。 ②两极是地轴与地表的交点。 北极: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

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

三、经线和经度 纬线和纬度

1.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特点:

①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两条正相对

图1 地球大小示意图

图2 地球仪

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度数和为180,互 为东西;例:20°W 与160°E 形成一个经 线圈。

②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约111Km/1°) ③经线无穷多。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 旧址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也叫0°经线。 ④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

度量: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 ”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个经线圈。

180°W

西 0° 东 180°E

3.特殊的经线

①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②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③20°W 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 ④160°E 以西为东半球,以东为西半球

图3 经线划分示意图

图5 东西半球划分立体示意图

图4 经线划分示意图

4.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

特点:

①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圈,单独构成纬 线圈,纬线的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向南 北两极逐渐递减,到两极为点。 ②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与经线相 互垂直,纬线无穷多。 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纬度

纬度以赤道为起点(起算平面) 分为南北半球,纬度也分为南北纬 南纬用(S )表示,北纬用(N )表 示,南北极点为90° 纬度划分: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6.特殊纬线

①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线。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北纬度界线)。

②30°纬线——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③60°纬线——中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 23°26′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太阳直射点范围界线)南北极圈——66°34′。

图6 东西半球划分平面示意图

图7 纬度划分示意图

图8 温度带划分示意图

图9 南北半球划分示意图

7.经纬网

经纬网及其意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的网格,就是经纬网。建立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1)判断经纬线:方格状经纬网图上横纬竖经;极地经纬网图上以极点为圆心、纬线为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放射出的条条放射线。

(2)判断经纬度:

极地经纬网图中经度的判断:以0°经线作起点,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0°~180°为东经度,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0°~180°为西经度。纬度应根据图中的极点判定,若为北极,则以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范围内各点的纬度均为北纬度,相反则为南纬度。

方格状经纬网图中标注的纬度数由南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度,由北向南增大的是南纬度;图中标注的经度数由西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度。

图10 经纬网判别图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29%,约1.48亿平方千米,海洋占71%,约3.62亿平方千米。概略的说,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地球表层的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陆地则被海洋分隔成大小不等的陆块。陆地大多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但南北半球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

二、

1.陆地、、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

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一般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岛屿。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为半岛。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

图1 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

图2 、半岛、岛屿等示意图

(1)各大洲简介

通常,人们把全球的陆地划分为七个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其中亚洲和欧洲的部分是一个整体,称为亚欧,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西南角与非洲东北角原来也是相连,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运河成为亚非两洲的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在西半球,合称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南极洲绝大部分地区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所环绕,是一个冰雪覆盖的,也是目前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洲。

图3 七大洲的面积与轮廓

图3 七大洲轮廓图

三、海洋

1.概念:

(1)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如图2)。 (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 (2)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如图2)。 2.四大洋:

地球上广大的水域被陆地分隔成彼此相通的四个大洋,按其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它几乎占全球海洋总面积的一半,大约18000万平方千米。位于

北美洲与南美洲分界线

南北美洲分界线

图4 各大洲的分界线

大西洋东西略窄、南北狭长,形状略呈“S”型,是世界第二大洋,面积9300万平方千米。

印度洋大部分地处热带,北部多海湾,南部水域开阔,形状略呈三角形,面积7500万平方千米。

北冰洋绝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这里终年冰封。在四大洋中,面积最小为1475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最浅。

图5 四大洋

图1 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及降水

量柱状图

第三章 认识世界

第一节 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1.气候的两大要素

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例如,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亚欧内部干旱少雨,极地地区终年严寒。

(1)气温

①概念: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②气温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级逐渐降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2)降水

①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赤道地区降水多,两级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的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温带地区的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某一地区气温年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征;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①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分析图1某地的冷热状况;该地最冷的月份(1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在23℃以上。由此得出:该地冬季温和,夏季炎热。

②读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图1某地的干湿状况;该地降水量12、1、2月在100毫米以上,6、7、8月份在30毫米以下。由此得出;该地冬季多雨,夏季少雨。综合该地冷热和干湿的状况,归纳该地气候特征: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二、世界气候的类型分布

从全球范围看,由于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而气候类型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从低纬到高纬,依次分布着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不同的气候类型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

图2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三、气候类型的判读

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注: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0℃,气温变化特点为冬温夏凉。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一、我国的温度带

1.我国一月份气温的分布特点

冬季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差大,达50℃;1月0℃等温线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最冷在漠河,最热在南海诸岛;

2.我国七月份气温的分布特点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最热在吐鲁番盆地,

最冷在青藏高原。

图1 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

图2 中国温带分布图

1.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四类干湿地区:

降水量>蒸发量:①湿润地区②半湿润区

降水量<蒸发量:③半干旱区④干旱地区

3.干湿地区三条分界线:

800㎜等降水量线;400㎜等降水量线;200㎜等降水量线

图3 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

三、我国的冬夏季风

习惯上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比较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甚至难以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其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西以北地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量很少。

2.冬季风夏季风示意图

四、我国的气候类型

1.主要气候类型

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温带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五种气候类型。

2.我国气候的影响

①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营使我国农、林、牧、副、渔业综合发展;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②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降水多时气温也高,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条件。 ③气象灾害:夏季风不稳定易引发旱涝灾害,夏季风来得早退的晚易引发涝灾,夏季风来的晚退的早易引发旱灾。冬季风活动强易引发寒潮,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图 4 冬季风夏季风示意

图 5

我国气候类型分布

文档

初高中地理衔接课程(定稿)

初高中衔接课程地理目录第一章认识世界——地球与地球仪(1)第二章认识陆地——陆地与海洋(5)第三章认识大气第一节世界气候(9)第二节中国气候(13)第一章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的大小形状1.地球的大小※读图理解的一句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方就是赤道,地球中心离南极较近一些,离北极较远一些。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在涉及地球的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