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人/ 审题人 铁山一中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诘问(jié) 憎恶(zèng)孤孀(shuāng) 迸溅(bèng)
B. 哽咽(gěng )嗥鸣(gāo) 污秽(huì) 地壳(ké)
C.斑斓(lán) 懊悔(huǐ) 惩罚(chěng) 门槛(kǎn)
D.彷徨(páng)赫然(hè) 卓越(zhuó) 亘古(gèn)
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震悚 疮疤 千均重负 任重道远
B. 驿站 祷告 目不窥园 深恶痛诀
C. 烦躁 疮疤 别出心栽 销声匿迹
D. 眼翳 炽痛 盘虬卧龙 沥尽心血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班长是个非常负责任的人,他每天切切察察,班上发生的每一件事他都清清楚楚
B.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以前的我是一个非常内向害羞的人,很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
D.为了揭示中华文化的传承规律,他潜心贯注进行研究,耗费了毕生精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取决于他是否有理想抱负,是否受过良好教育,是否刻苦努力。
B.电视、报刊、杂志等主流媒体承担着纯洁语言、倡导文明、传递正能量。
C.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干预、预防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D.走进美丽的黄石园博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 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讨论。
3 看来,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
4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5 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
A. ②④③①⑤ B.②①③⑤④
C. ④②①③⑤ D.①③②⑤④
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这部组诗是著名诗人冼星海创作的,由音乐家光未然谱曲。
B.《最后一课》 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C.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D.《太空一日》 展现了我国航天员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他是我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7.古诗文默写 ( )(6分)
(1)黄梅时节家家雨 , 。 (赵师秀《约客》)
(2)不畏浮云遮望眼 , 。 (王安石《登飞来峰》)
(3)啊!黄河!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4)一切都是瞬息, ;而那过去了的 , 。
(5)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诗:
, 。
(6)《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 。
8、名著积累(4分)
请把相应的作品、作家或作品中人物名字补充完整
作品 | 相关内容 |
《海底两万里》 作者 (1) | 十点一刻,尼摩船长亲自把舵。一条宽阔的长廊,又黑又深,在我们面前出现。 (2)号直冲进去。在它两旁发出一种我没有听惯的沙沙声响。这是红海的水,由于地道的斜坡,冲到地中海上。它跟着这道急流下去,像箭一般快,虽然它的机器想要尽力慢一些,把推进器逆流转动,也没有起作用…… |
作品 《 (3) 》
| (4)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 |
(3) (作品) (4) (人物)
9、综合性学习。(4分)
(1)生活处处有语文,你看!街道上,随便都能看见语文,能听见语文,能感受语文。她能纳百川,化作空气,一点点地渗入我们的生活。
下面是三则广告语,请选一题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2分)
A. “ 手下留情,足下留青。” ——爱护绿地的宣传广告
B.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 图书馆的公益广告
C.看成败,人生豪迈,不过是从头再来。 —— CCTV 公益广告
我选 赏析:
(2)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这里还有两副不完整的对联,请同学们帮忙对一对。(任选一题) (2分)
上联: 活到老,学到老, 老不服老。
下联: 画亦精,字亦精, 。
上联: 敬老爱老孝老以长为尊,
下联: 。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4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2 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文,完成12~15题。(10分)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 卖油翁》)
【乙】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③,尝乘间④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 欧阳修论作文》)
【注释】①顷岁:近年。 ②孙莘老:孙觉,字莘老。 ③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公,是敬称。 ④乘间:趁对方空闲时。
1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1)尝射于家圃( 尝试 ) (2)尔安敢轻吾射( 轻视 )
(3)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方法 ) (4)世人患作文字少( 毛病 )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尔安敢轻吾射 / 安能辨我是雄雌 B.但微颔之 / 但当涉猎
C.睨之,久而不去 / 旦辞爷娘去 D.惟手熟尔 / 尔安敢轻吾射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分)
(2)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2分)
15.两文都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回答16--18题。 (14分)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③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叔叔盖的。”
④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⑤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⑥“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⑦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6.请结合语境,指出选文三个画线句中“梨花”的不同含义。(3分)
①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②那洁白的梨花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
17.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种顺序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3分)
18.揣摩下面的语句,分析画线词语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4分)
(1) 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2) “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19.结尾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这句诗,有何作用?(4分)
(二)阅读《年年依旧的菜园》,完成20--23题。 (16分)
(1)外祖母家有一片很大很大的菜园。春天一到,最先种上的是菠菜、生菜和白菜,之后种香菜、水萝卜和土豆,再之后种那些爬蔓的植物:豆角、倭瓜、黄瓜等。当然,如果弄到茄子秧、柿子秧、辣椒秧,它们也一定会被恰到好处地栽种在园子里,那时候菜园中的蔬菜品种可就丰富多了。
(2)外祖母对外祖父说:“你去给园子锄锄草。”
(3)我便跟着外祖父到园子中锄草。
(4)外祖父对外祖母说:“你去园子里给我弄点葱来蘸酱。”
(5)我便跟着外祖母到园子中拔葱。
(6)我常常在帮助外祖父锄草的时候将苗也锄了下来,我也往往在帮外祖母拔葱的时候将葱根断在土里。
(7)我总是帮倒忙,但外祖父和外祖母从不责备我。我是太爱菜园了。
(8)菜园中不总种菜,也种花。花种在边边角角的地方。有步步高、胭粉豆、大烟花、地瓜花、爬山虎,当然种得最多的要数扫帚梅了。只要花一开,蜜蜂和蝴蝶山就来了。绿油油的菜地衬托着紫白红黄的花朵,看上去美极了。
(9)太阳刚下山了,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只是见月光像泉水一样倾泻下来,把那些开花的不开花的植物全都镀上一层银光。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是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而当天色微明、菜园种的植物沾染了浓重的露水、太阳忽然跃出山顶将露珠照散的时候,农人们也就下田干活了。
(10)外祖父和外祖母都是农民。农民是土地真正的主人。我扯着外祖父的手时感觉那手是粗糙而荒凉的,我扯着外祖母的手时感觉那手也是粗糙而荒凉的。外祖父摆弄那些农具的时候我便也跟着摆弄,外祖母给地施肥时我便也跟着施肥。
(11)我不喜欢谷子。外祖母就说:“谷子是粮食啊,人是靠它才活命的啊。”我就渐渐喜欢上了谷子。
(12)外祖父说:“别小看我这片菜园和自留地,它可以养活城里的几十条人命哪。”我便知道城里其实是个很贫乏的地方。
(13)外祖母告诉我,我生活的地方就是农村,我便知道农村是广大的,我也知道那些菜地和麦田都是农民的命根子。我跟着他们学会了打垄、锄草、间苗、施肥和收割,所以直到如今我的手仍然缺乏女性的细腻和柔美,它们同样是粗糙而荒凉的。
(14)当我的双手远离那些农具的时候,我就很自然地用手拿起笔回忆那些让人感到朴实和亲切的消逝了的日子。回忆那菜园,菜园里的蚂蚱和蜻蜓;回忆麦田,丰收后有稻草人屹立在麦田里的情景。我便觉得那田野的风又微微吹来,我的心头不再是一潭死水,我生命的血液又会畅快地在体内涌流起来。
(15)当我坐在城市的咖啡厅里听着那些饱食终日的人发着空虚的牢骚,我便会想到外祖父劳累一天后吃罢晚饭沿着菜园散步的情景。外祖父呼吸着真正的空气,所以无论在他生前或死后,他的睡眠都是安详的。如今他在他种过黄豆和玉米的土地上安息了。
(16)外祖母依然健在,她仍然用她粗糙而荒凉的手忙碌在菜园里。外祖母种的菜外祖父如今是吃不到了,就由她的儿孙来吃,而到了她的儿孙也吃不到了的时候,外祖母肯定早就不在人间了。而菜园总要有人种下去。人一代代地老去,菜园却永远不老。
(17)冬天来了。冬天来了的时候菜园就被雪覆盖了。那些好看的蚂蚱和蜻蜓不见了,那些花和碧绿的菜蔬也都没了。白雪覆盖着生长过茂盛植物的土地,白雪同样覆盖着为耕种这些植物而死去了的人的灵魂,那些寂寞而宽厚的依附着土地的灵魂。
(18)我的手是粗糙而荒凉的。
(19)我的文字是粗糙而荒凉的。
20.从文中找出一个与标题相照应的句子,并体会标题包含的情感。 (3分)
21.阅读(1)_(9)段,说说作者记忆中的菜园具有哪些特点?(2分)
2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我扯着外祖父的手时感觉那手是粗糙而荒凉的。
(2)我的文字是粗糙而荒凉的。
23.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外祖父、外祖母的突出特点。 (3分)
24.有评论者说:这篇文章“在朴素、平淡的文字中蕴藏着深邃而浓烈的情感”。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4、作文 (50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伴随着许许多的告别。告别童年,告别朋友,告别亲人……和心爱的事物告别,和自身恶习告别……在告别中我们不断长大,渐渐成熟。告别引发了我们美好的祝福: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告别意味着新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关于告别,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经历?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思考?请以“告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017年—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测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答案
1.D 2.D 3.A 4.A 5.B 6.D 7.(1)青草池塘处处蛙 (2)自缘身在最高层 (3)你是伟大坚强,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4)一切都将会过去;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8.(1)儒勒 凡尔纳 (2) 诺第留斯号或鹦鹉螺号 (3) 骆驼祥子 (4)祥子
9.(1)A.这句广告 告诉人们,不要摘花折枝(手下留情),脚底下不要踩草坪(足下留青)要爱护花草,保护环境。B.这句广告采用徐志摩的诗极有诗意地展现了,图书馆的特有文化气息,也委婉地道出了,要保持图书馆的安静与氛围,轻轻的来,轻轻的去。C.这句广告充满豪迈之情,体现不屈之意,突出表达了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2)下联: 画亦精,字亦精, 精益求精 。 下联:育幼教幼护幼以幼为先。
10.D 11. 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2.A 13.D 14.(1)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2)文章的缺点不必等待别人来批评指正,自己多写多改就能发现出来。
15.熟能生巧 艺熟必精,多写才熟手。 16.①哈尼姑娘梨花②自然界的梨花③既指自然界盛开的梨花,也象征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17.插叙 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18.(1)闪出写出了哈尼小姑娘动作的轻快、灵活,与她们的年龄相吻合,体现了她们活泼、快乐的特点。
(2)“很受感动”表明了她对发扬雷锋精神的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日后照管 小茅屋的感情因素。“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成为自觉行动。
19.引用陆游的的“驿路梨花处处开”诗句结尾,一语双关,既照应题目,又以花喻人,表明“处处”都有美如梨花的、助人为乐的人,雷锋精神之花开遍了神州大地,大大拓展了文章的境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0.照应的句子:人一代代地老去,菜园却永远不老。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外祖父外祖母和童年往事的深切的怀念之情。21. 品种丰富、美丽、富有生机与活力
22.(1)“粗糙’是终年辛勤劳作的结果,同时也是岁月沧桑、生活艰辛的真实写照,因而使人感到“荒凉”。(2)一方面指指作者写农村生活,带有浓厚的农村气息,语言质朴,不事雕饰;另一方面,作者认为所有的语言都无法表达对外祖父和农村 生活的深厚情感,所以觉得自己的文字是“粗糙而荒凉”的。
23.勤劳、质朴、宽容、热爱生活 (答对三点给满分)
24.(1)文章写景部分写菜园的蔬菜、花木,写冬天白雪覆盖的园子,没有雕琢修饰,但对菜园的喜爱,对童年生活的追怀溢于言表。
(2)中间叙述部分,作者写与祖母的交流,没有华丽、精致的词藻,朴实、淡远,但深刻地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对土地、故土的热爱。
(3)后面部分回溯乡村生活,语淡情真,表现对现代城市生活的思考和对故乡亲人的挚爱。
(答对两点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