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2题;共26分)
1. (2分) (2016高三上·大连期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漂白粉、水玻璃、冰醋酸、聚乙烯都是混合物
B .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 .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
D . 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 (2分) (2016高一上·绵阳期中) 下列变化,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 H2SO4→SO2
B . H2S→SO2
C . S→SO2
D . SO32﹣→SO2
3. (2分) 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 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B . 烧碱、液态氧、碘酒
C . 干冰、铁、硫酸
D . 盐酸、氮气、胆矾
4. (2分) (2018高一下·江苏期末) 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 陈述Ⅰ | 陈述Ⅱ |
A | Si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 | Si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
B | 铁比铜活泼 | 铜板上的铁钉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 |
C | 蛋白质和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 蛋白质和淀粉水解最终产物均是葡萄糖 |
D | 汽油和植物油都属于烃 | 汽油和植物油都可以燃烧 |
B . B
C . C
D . D
5. (2分) 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知:
氧化还原反应:2FeCl3+2HI═2FeCl2+I2+2HCl;
2Co(OH)3+6HCl═2CoCl2+Cl2↑+6H2O
2Fe(OH)2+I2+2KOH═2Fe(OH)3+2KI;
3I2+6KOH═5KI+KIO3+3H2O
复分解反应:2HSCN+K2CO3═2KSCN+CO2↑+H2O; KCN+CO2+H2O═HCN+KHCO3
热分解反应:4NaClO 3NaCl+NaClO4;NaClO4 NaCl+2O2↑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 . 酸性(水溶液):HSCN>H2CO3>HCN
B . 还原性(碱性溶液):Fe(OH)2>I2>KIO3
C . 热稳定性:NaCl>NaClO4>NaClO
D . 氧化性(酸性溶液):FeCl3>Co(OH)3>I2
6. (2分) 下列仪器中,不属于定量仪器的是( )
A . 容量瓶
B . 温度计
C . 烧杯
D . 秒表
7. (2分) (2016高一上·澄城期中) 在强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 Na+、Ba2+、Cl﹣、SO
B . Mg2+、H+、OH﹣、NO
C . Mg2+、HSO 、Na+、Cl﹣
D . NH4+、NO 、K+、SO
8. (2分) (2018高一上·辽源期中)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用大理石跟稀盐酸制二氧化碳:CO32-+2H+=H2O+CO2↑
B .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硫酸溶液:SO42-+Ba2+= BaSO4↓
C . 硫酸溶液中加入Mg (OH)2:2H++ Mg(OH)2=Mg2+ +2H2O
D . 铁与稀盐酸反应:Fe +6H+ =2Fe3+ +3H2↑
9. (3分) (2016高二上·邯郸开学考) 类比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CO2是直线型分子,推测CS2也是直线型分子
B . SiH4的沸点高于CH4 , 推测H2Se的沸点高于H2S
C . 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 , 推测Fe与I2反应生成FeI3
D . NaCl与浓H2SO4加热可制HCl,推测NaBr与浓H2SO4加热可制HBr
10. (2分) (2015高三上·莘县期中) 下列氧化物中,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是( )
A . SiO2
B . NO
C . Al2O3
D . SO3
11. (3分) (2020高一上·如东月考)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的漂白剂和氧化剂,可用于各种纤维和某些食品的漂白。马蒂逊(Mathieson)法制备亚氯酸钠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①阶段,参加反应的NaClO3和S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 . 反应①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 . 反应②条件下,ClO2的氧化性大于H2O2反应
D . ②中的H2O2可用NaClO4代替
12. (2分) (2016高一上·福州期中) 在10mL 0.05mo1/L的某金属硫酸盐溶液中,滴加0.1mo1/L BaCl2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BaCl2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10mL该硫酸盐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10﹣3 mol沉淀,则该金属硫酸盐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1
B . +2
C . +3
D . +4
二、 填空题 (共6题;共37分)
13. (5分) 向 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 若缓慢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I表示)可近似用图中曲线________(填字母)表示
(3) 如果用盐酸代替稀硫酸,___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与(2)同样的实验现象,理由是________
(4) 若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悬浮于Ba(OH)2溶液的,如下图所示,向该烧杯里缓缓注入与Ba(OH)2溶液等密度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在此实验过程中,小球将________(填字母)
A.沉入水底 B 浮于水面 C 上下跳动.
14. (7分) (2016高二下·大连开学考) 加碘食盐中通常加入的是KIO3 , 该物质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可以和碘化物、亚硫酸盐等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
(1) 写出KIO3与KI在稀硫酸介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 为测定菜加碘盐中碘元素的含量,某学生甲设计了如下实验:
A.准确称取w g食盐,使其完全溶解在适量的蒸馏水中;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过量的KI溶液,使其充分反应;
C.以________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10.0mL,恰好完全反应,判断反应完全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则该加碘盐样品中碘元素的含量为________ mg/Kg(用含w的代数式表示).
(已知:I2+2S2O32﹣═2I﹣+S4O62﹣)
(3) 某学生乙又进行了下列实验:
A.准确称取1.0g纯净的NaCl,加3mL蒸馏水配成溶液,溶液为无色;
B.滴入5滴指示剂和1mL 0.lmol/L KI溶液,充分振荡,溶液不变化;
C.继续滴加l滴1mol/L的硫酸溶液,充分振荡,溶液变蓝色
推测实验中产生蓝色现象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
根据学生乙的实验结果,请对学生甲的实验结果进行分________(偏大、偏小、正确),其原因是________
15. (5分) 某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AlCl3固体配成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然后向此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如图甲所示.滴加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溶解AlCl3固体所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填字母).
a.天平 b.烧杯 c.漏斗d.玻璃棒
(2) 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 BC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 在B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涉及到得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16. (7分) (2017高一上·淄博期中) 现用18mol/L的浓H2SO4来配制100mL 3.6mol/L的稀硫酸.可供选择的仪器有:①玻璃棒 ②烧瓶 ③烧杯 ④胶头滴管 ⑤量筒 ⑥托盘天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仪器中,在配制稀H2SO4时不需要使用的有________(填代号),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
(2) 经计算,需量取浓H2SO4的体积为________ mL.
(3) 配制步骤:量取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少量的蒸馏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①定容的正确操作是继续加蒸馏水至离刻度线下________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②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A.吸出多余液体,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B.小心加热容量瓶,经蒸发后,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C.经计算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
D.重新配制
(4) 配制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
a.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 d.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刻度线
e.稀释后未经冷却就转移定容
(5) 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其中的错误是________.
17. (6分) 固体X是由两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金属元素与另一元素的质量比为14:1。在一定条件下X可发生如图的转化关系,有的反应标出全部产物,有的反应标出部分产物。已知P为气体混合物,R是一种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为红褐色沉淀,M为一种常见金属单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 实现G→H,欲不引进新的杂质,N可以选择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填序号)。
①KMnO4 ②HNO3 ③H2O2 ④Cl2
(3) 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B→D:________;H→C:________。
(4) 已知P中有一种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两种正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5) X与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若有1 mol X被氧化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
18. (7分) (2017高一上·黄陵期末) 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所列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利用产物进一步制取FeCl3•6H2O晶体.(图中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
E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3)
该小组把B中反应后的产物加入足量的盐酸,用该溶液制取FeCl3•6H2O晶体.
①欲检验溶液中含有Fe3+,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
②该实验小组同学用上述试剂没有检测到Fe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滤液中不存在Fe3+可能的原因:________.
③将此滤液中FeCl2完全氧化为FeCl3最好选择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
A.酸性KMnO4溶液 B.Cl2 C.Na2O2 D.FeCl3
④在③所得溶液浓缩结晶前需要用实验证明FeCl2已完全氧化,实验方法是________.
参
一、 选择题 (共12题;共2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 填空题 (共6题;共37分)
13-1、
13-2、
13-3、
13-4、
14-1、
14-2、
14-3、
15-1、
15-2、
15-3、
15-4、
16-1、
16-2、
16-3、
16-4、
16-5、
17-1、
17-2、
17-3、
17-4、
17-5、
18-1、
18-2、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