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现代化城市建设越来越快,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建筑行业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及产业,全面加强并提升现代建筑工程各方面的管理质量,是促进该行业发展的关键。信息、监管、安全等方面问题依然是当前国内建筑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新时代,务必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切实加强工程合同制度化管理、信息化建设,严抓管理质量,确保合同安全与有效性,为推动现代建筑事业发展奠定基础。故有必要对当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市场行业的逐步发展,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合同管理不断得到完善。合同管理不仅能够明确发包、承包双方的权力与义务,而且一旦双方中任何一方违反合同约定或者双方产生纠纷,合同将是调节双方矛盾和经济利益的重要凭证,是保证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地作用。
通过合同管理,可以让员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工作程序和法律后果,提高合同执行的效率。每一位学员都应该认真学习合同,认识自身工作的范围和职责,在工作中自觉地执行合同管理的程序和制度。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能够更加有效地保证项目建设过程中各方的利益,确保工程项目能够顺利有序地进行。
2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合同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首先,业主和承包商的认识不到位。双方之间的关系和位置没有准确认识,未正确认识施工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和承包商应该以项目成功建成作为首要目标。但是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总会对承包上提出一些苛刻的条件,例如压缩工期、压低合同价等,在利润方面把承包商作为敌对方来对待等,导致承包商
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变更和索赔才能保障自身利益。其次,合同管理的不完善,以致工程变更、索赔等事宜不能及时得到补偿。
(2)合同文件中存在漏洞。由于建筑工程中人员流动性较大,合同部门中人员一般都为毕业几年的大学生,工作经验不足,草拟合同过程中不严谨,出现明显错误,给后期合同的执行带来潜在的风险,在进行工程项目预测、评估及各种技术方案的选择中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导致工程项目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
(3)存在分包商先进场后签合同的现象。工程建设过程中业主对工期要求比较紧,项目为了赶工期,在合同未签订的情况下就允许分包商进场,这种现象在项目建设前期的临建、路基土石方、桩基、涵洞等工程问题较为突出,这将置项目部于被动地位,给项目部的运营带来很大的问题。
(4)合同交底不及时。合同签订以后,未能及时地进行合同交底或交底不充分,导致项目上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对合同内容了解不够充分,对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够明确,将导致管理人员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对自身的权利与义务认识不到位,会损害项目部利益,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也可能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打击分包商工作的积极性,甚至会引起合同双方不必要的纠纷,给项目造成损失。
(5)合同管理手段落后、未能及时采用信息化管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拟定的合同数量非常多,就合同文本来说,其内容包括合同及附件、专用条款、通用条款、协议书、图纸、分包清单、安全生产及工程建设廉政合同等。合同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专业、高效,才能保障项目建设过程流畅。然而,目前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合同管理工作相比于信息化发展的速度还比较滞后,目前还没有适合于工程合同管理方面的专业软件。此外,项目在选择分包商的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功能,造成信息了解不够及时全面,同时工作效率低下。
(6)合同双方法律意识薄弱。合同的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对于法律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缺少一定的索赔观念,不注意对相关资料及文件进行收集与整理,未能及时提出有效的索赔
【作者简介】田原霞,女,陕西神木人,本科,中交二公局东萌工程有限公司成本核算员,助理工程师,从事成本核算工作。
浅谈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田原霞
(中交二公局东萌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500)
【摘要】在工程建设中,我们往往重视进度、质量、安全方面的管理,容易忽略合同管
理。完善的合同管理不仅能够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更是保证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的基础。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关键词】工程建设;合同管理;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12-0297-02
297
方案。施工合同是经过合同双方同意确认的,因此承包单位及发包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合同的相关要求,合同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及约束力,任何一方均不能违背合同相关规定而违规违章操作。而实际情况是经常性的由于利益及其他原因,造成合同双方在签署合同后依然存在巨大分歧。例如,在合同的招投标阶段,承包单位以更低价的方式获得了项目,而对于业主单位则未对中标价格进行科学考量从而选择了价格最低的竞标单位,从而导致在后期的工程中,势必会存在由于不合理的低价而造成工程建设成本连连追加,但合同的双方又不愿更多地承担相关义务及让步,因此工程建设工期一拖再拖,工程质量也得不到充分保障。
(7)合同中用词准确性偏低。工程项目合同主要以项目施工合同为主体,具体涵盖了主体包含的分包合同、采购合同、设备采购合同及保险合同等多个附属合同。整个项目合同包含一个主体部分与多个附属合同形式存在,依据建筑施工合同的常规释义,承包单位应当对整个合同承担理解职责,工程的业主单位应当对整个合同的正确性承担相关责任。而实际情况则是工程施工单位往往依据业主单位的理解及相关范例等拟办了合同协议,并经过业主方的认可后双方签订合同。但整个合同经过几轮的确定后,最后与当初招投标文件中的相关条款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
3应对措施
(1)重视合同管理及其规范性。应该将项目成功建设完成作为合同发包、承包双方的首要目标,不应出现随意压缩工期,降低合同价等不合理要求,同时应该不断完善合同管理。FIDIC合同条款之所以能够得到业内的认可,究其原因主要是该条款自身的完善性及严密性,此外基于该条款可以大大提升工程管理效率与质量,有效减少由于合同所造成的各方面问题。针对我国工程合同管理现状,施行合同范本的形式,可以大大提升施工单位合同范本重要性的认识,并将其应用于日常合同管理中。合同范本的推行可以有效改变当前合同管理现状,避免合同中潜在的矛盾及错误,加强对合同双方的约束,提升合同履行质量与效率,最终提升整个工程的管理质量。
(2)加强对合同人员的培训。针对项目目前管理过程中,合同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的情况,应该加强对现有合同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减少在合同拟定过程中出现较大漏洞或者前后矛盾的现象。同时,针对目前建筑行业人员流动性大的情况,项目应立足长远,加强人才储备工作,同时项目老员工应该做好传帮带工作,为项目培养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才。
(3)先签合同后进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杜绝出现先进场后签合同的现象,任何分包商在进场时应先进行合同谈判、约定合同价格、签订正式的合同文件后才能允许其进场施工。先签合同后进场的方式可以加强提升对承包单位的管理,避免资质条件不符合要求及违规违章作业等情况的出现。基于合同的法律效力及约束力,可以是合同双方预先对其所承担职责及工作内容有彻底的了解,这也有利于后期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4)加强合同交底。合同签订后,第一时间对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交底,使管理人员对合同双方的权力与义务能够有充分的认识,保证管理人员在后期的管理过程中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力,保障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部的整体利益,同时也能对自己的义务有充分的认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分包商。对于承包单位,合同交底工作可以使其更好地了解自己所需要负责的项目内容,并对自身的权利及职责有详细的划分,从而避免模棱两可的施工影响工程施工周期与质量。
(5)加强合同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建设。基于目前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大数据、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工作中,应该积极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合同管理工作中信息量巨大,因此借助互联网,加强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能够积累工程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合同管理文件,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指导之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合同管理工作,减少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基于“互联网+”理念,可以同时实现对多个工程的管理,从而有利于相关单位对公司整体经营现状进行科学化的分析,并制定出切实可靠的发展战略,对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结语
合同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前、中、后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合同管理上的风险能够有效进行防范和控制时,企业的效益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运营过程中的纠纷与风险,为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所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合同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潜在的风险,保障项目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左丽,苟永兵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策略[J]低碳世界,2018(2):294-295[2]杨大建浅谈合同管理在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8,44(1):219-220
[3]任高山新形势下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8(4):206
298
qiyekejiyufaz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