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 发布机构 | 文件 | 主要内容 | 重点应用 | 保障 | 阶段 |
2015年7月 | 《关于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的纲领》 | 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 | 概念炒作期 | |||
2016年4月 | 工信部、、财政部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 | 重点发展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标志性产品 | 医用机器人 | ||
2016年5月 | 《“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 到2018年,创建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和创新平台 | ||||
2016年6月 | 《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 | 研制推广数字化健康医疗智能设备。支持研发健康医疗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医用机器人、健康和康复辅助器械、可穿戴设备以及相关微型器件 | 医用机器人、康复辅助器械、可穿戴设备 | |||
2016年8月 | 《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 发展先进高效生物技术。加快推进基因组学新技术、生物大数据、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基因组编技术、结构生物学等生命科学前沿关键技术等 | 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技术 | |||
2016年9月 | 工信部、 | 《智能硬件行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 | 研发智能医疗健康设备。重点发展智能家庭诊疗设备、智能健康监护设备、智能分析诊断设备的开发及应用 | 智能医疗设备 | ||
2016年10月 | 《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 | 推动“医工结合”,支持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康复辅助器具产品中的集成应用,支持外骨骼机器人、照护和康复机器人等产品研发 | 医用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 | |||
2016年12月 | 《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 | 推动医疗健康相关的人工智能、生物三维打印、医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以及相关微型传感器等技术和产品的应用 | 医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技术 | |||
2017年2月 | 国家卫计委 |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划(2017版)等15个“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和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 | 修订《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管理规范》《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管理规范》,提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 | 管理规范与控制指标 | “正规期” | |
2017年7月 |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 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建立智能医疗体系。探索智慧医院建设,开发人机协同的手术机器人、智能诊疗助手,研发柔性可穿戴、生物兼容的胜利检测系统 | 手术机器人、医疗辅助系统、可穿戴设备 | |||
2017年12月 | 工信部 |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 | 支持手术机器人操作系统研发、推动手术机器人在临床医疗中的应用。发展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视频图像设备、智能语音、智能翻译等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手术机器人、影像诊断支持 | ||
2018年4月 | 《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 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诊疗决策支持系统,卡站智能医学影像识别以及多种医疗健康场景下的智能语音技术应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 临床诊断支持、智能影像识别 | |||
2018年7月 | 国家卫健委 |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 | 明确了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应用单位及个人在医疗健康大数据标准管理、安全管理、服务管理中的权责、对于统筹标准管理、落实安全责任、规范数据服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医疗大数据 | ||
2018年8月 | 国家卫健委、中医药局 | 《关于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预约诊疗、缴费等,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建设智慧医院 | 可穿戴设备、医疗辅助系统 | ||
科技部、国家中医药局 | 《关于加速中医药健康服务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 | 研发中医医疗器械、辅助用具和系统。重点研发系列智能脉诊仪、舌诊仪等诊断设备,数字化、小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中医治疗设备,中医推拿和康复机器人,具有中医特色的老年康复辅具,中医智能养老设备,构建脉诊大数据智能处理与分析平台 | 医疗辅助系统、疾病诊断支持 康复机器人、辅助设备、医疗大数据 | |||
2019年1月 | 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 | 《关于加强中医医疗器械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 |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挖掘、利用中医药大数据,促进中医医疗器械与互联网、移动终端融合发展,研发可移动、可穿戴、智能化的“互联网+中医医疗器械与辅助系统” | 医疗辅助系统、中医医疗辅助器械 | ||
2019年7月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中心 | 《深度学习辅助决策医疗器械软件审批要点》 | 我国成为第一个通过深度学习辅助决策医疗器械软件审批要点管理规范的国家 | 医疗健康人工智能产品评审要点 | “规范期” | |
2019年8月 | 国家医疗保障局 | 《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的知道意见》 | 1、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项目按医疗机构经营性质分类管理,项目准入以省为主实行分级管理,明确项目准入应符合的基本条件,明确不作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情形; 2、健全“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按公立非公立实行分类管理,收费方式应体现跨区域服务的特征,医保部门制定吊证价格实行升级管理,制定调整价格应保持线上线下合理比价等; 3、明确“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确定医保支付范围,完善医保协议管理 | 医疗服务项目与价格管理、 医保支付 | ||
2019年10月 | 、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 | 关于印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 通过3~5年努力,在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充分运用“互联网+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一批以高水平医院为依托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作平台,形成一批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的专科联盟 | 应用平台 | ||
2019年12月 | 、教育部、民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卫健委、体育总局 | 《关于促进“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的意见》 | 鼓励智能化交互创新应用,引领智能医疗产业新业态发展。面向远程医疗,加快5G行业应用试点,探索“互联网+医疗”的商业保险支撑和保障机制 | 商业保险制度 | ||
2020年3月 | 药监局 | 《医疗器械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修订)》 | 《办法》共7张47条,包括总则、计划方案、检查抽样、检验管理和报告送达、复检处置、监督管理和附则。修订的总体思路是:结合机构改革,明确各级药品监管部分抽检工作职责和要求;敲掉问题导向,推动解决困扰抽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强化风险控制,确保对不合格产品调查、处理,监督企业整改到位 | 质量保证制度 | ||
2021年2月 | 工信部 | 《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征求意见稿) | 攻关智能手术机器人,提升治疗古城视觉实时导航、力感应随动等智能控制功能,推进手术机器人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规范应用。研发临床逻辑、传感测控技术、人工智能算法融合的保健康复装备,发展机于机器人、智能视觉于语音交互、脑_机接口、人_机_电融合于智能控制技术的新型护理装备和康复装备。 | |||
2021年4月 | 工信部 | 《“十四五”智能智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 提供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满足多样化、高品质需求,大力推广面向工序的专用智造装备和专用机器人 | |||
2021年7月 | 国家药监局 | 《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 | ||||
2022年3月 | 国家药监局 |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 | 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通用指导原则,其他含有或涉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医疗器械指导原则可在此指导原则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修改和完善。 | AI医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