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交底书
编号: XX-XX-XX
工程名称 | 工程项目部 | 项目名称 | 电缆敷设 |
工作范围及工程量: 本工程共计敷设电缆:110KV高压动力电缆约 KM、6KV高压动力电缆约 KM、低压动力电缆(截面50~185)约 KM、控制电缆约 KM。 | |||
施工方案、操作程序及方法: 1.电缆敷设准备工作 1.1对照电缆清册及安装接线图,认真核对电缆型号规格,确保准确无误。 1.2熟悉电缆敷设缆道流程图,确保电缆走向与设计一致。 1.3高压电缆每盘的长度都作了具体要求,每盘都特指某根,因此在敷设前应仔细核对,确保不错放,以免造成有的太长有的长度不够。 1.4电缆敷设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1.4.1 电缆通道畅通,排水良好。金属部分的防腐层完整,隧道内照明通风完好。 1.4.2 电缆型号、电压规格应符合设计,电缆外观无损伤,绝缘良好。 1.4.3 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配合。 1.4.4 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 1.4.5 在带电区域敷设电缆,应有安全措施。 2 电缆敷设 2.1 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不应使电缆及电缆盘受到损伤。严禁将电缆盘直接由车上推下。电缆盘不应平放运输,平放贮存。 2.2 运输或滚动电缆盘前,必须保证电缆盘牢固,电缆绕紧,滚时必须顺着电缆的缠紧方向。 2.3电缆及其附件到达现场后,应按要求及时进行检查,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电缆型号、规格、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应齐全,电缆外观不应受损,电缆封端应严密。 2.4 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 2.5 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电缆型号 | 多芯 | 单芯 | |
控制电缆 | 10D | ||
聚氯乙稀绝缘电力电缆 | 10D | ||
交联聚乙稀绝缘电力电缆 | 15D | 20D |
2.7 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减少交叉,电缆水平敷设时每隔5~10m左右处,转弯处及首未两端均应加以固定,垂直敷设时每一层支架均应固定。
2.8 在电缆终端头,装设标志牌;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始地点;标志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2.9 电缆的排列应符合下列要求。
2.9.1 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放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2.9.2 电缆的排列顺序自上而下为:6KV电力电缆、380V电力电缆、直流电缆、控制电缆、计算机电缆、通讯电缆。
2.10 电缆与热力管通,热力设备之间的净距,平行时不小于1m,交叉时不小于0.5m,当受条件时,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 | |||
设计变更、设备材料代用情况: 无。 | |||
安全措施: 1.在电缆施工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经常组织安全学习,严格遵守安全规程,不得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2.施工作业地点有足够的照明. 3.敷设电缆应由专人指挥,统一行动,并有明确的联系信号,不得在无指挥无信号时随意拉引。 4.不得在电缆上攀吊或行走。 5.敷设电缆时,电缆盘应架设牢固平稳,盘边缘与地面距离不得小于100mm,电缆应从盘的上方引出。 6.拉动电缆时,应均匀缓慢,不宜拉的过猛,以防电缆盘倒塌伤人。 6.临时工(民工)经培训后上岗,只能在技工领导下进行辅助性工作。 |
施工技术交底书(附页)
质量标准和验评方法:
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 5161.5—2002 电缆线路施工质量检验;
3.设计院施工图纸,厂家有关技术资料。 | |
保证质量措施: 1、严格执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2、严格按《全厂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要求施工。 3、严格履行技术交底书中所提要求 。 4、严格执行各级质量验收制度,确保施工质量。 | |
技术记录内容、见证、签证要求: 1、认真作好原始记录及施工记录,并要求记录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2、及时按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填写验评记录表,并签证。 3、验评表格使用2002年版样式。 | |
其它:无 | |
编制人: | 日期: |
工地:电气工地 | 班组:电缆班 |
交底主持人: | 时间: |
技术交底人: | 交底时间: |
施工负责人: | |
参加交底人员: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