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 作 4
九溪中心小学 李江红 李文庆
教材说明:
课文第一部分,回忆旧知。首先帮助学生回忆一年级学过的课文《鲁班和橹板》中的一句话,使象声词这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课文第二部分,习作要求。联系生活实际,在叙述事情或描写场景时,能用上几个象声词。课文第三部分,引导想象。要求学生在认真观察图例的基础上,受到启发想象事物发出的声音,用象声词表示出来。
设计理念:
本次习作的教学设计是从儿童心理出发,用密切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新颖有趣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动眼看场景,动耳辨声音,动脑想情节,动口说故事,动手写习作。在习作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学习写作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听说,主动评议,主动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懂得象声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会把生活中听到的声音用象声词写下来。
3、能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
教学重点:学会在习作时使用象声词,使习作更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教学难点:如何恰当,准确使用象声词。
教学准备:各种配音课件(无条件时也可教师模仿)。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猜谜激趣: 弟兄两个,隔山而坐,
任何声音,休想逃过!(打一人体器官) 谜底:耳朵
2、每个人都有耳朵,可是谁的耳朵最灵敏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教师模仿声音)
流水——哗啦啦 北风——呼呼呼 青蛙——呱呱呱
3、谁还会模仿别的声音,让我们大家来听一听,猜一猜?
4、师述:像这些表示声音的词,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叫象声词。
板书:象声词 (揭示学习内容)
5、你对象声词学习有哪些困难?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罗列。
预设:声音如何用词语表示?象声词运用有什么作用?……
我们现在就来解决这些困难。
二、互动学习
A 对比感知,体会象声词的作用
1、小黑板出示:
1这时,一群鸭子叫着,跳入水中。
这时,一群鸭子“嘎嘎嘎”叫着,“扑通扑通”跳入水中。
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笑声。
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
谁能读一读,说说两个句子哪个更好。
你们读了这些词有何感受?(板书: 如闻其声,身临其境)
2、细心观察,象声词两边用什么符号?
师述:因为象声词是表示声音的词,所以象声词写在句子里的时候,一般都要加上引号。(板书:加引号)
B 引导倾听,再现画面,巩固象声词
1考考你们的想象力,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这是什么声音?听着这些声音,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课件播放“吱——”的刹车声)
学生小组交流。
2、同学们不仅听得仔细,而且想象力丰富,真了不起!老师再播放一种声音,此时此刻,你又联想到了什么?(课件播放孩子笑声)
学生小组交流。
C 积累体验,范文赏析,学用象声词
1、同桌合作填空,学习在句子中运用象声词。
2、出示插图,边看边想: A勤快的爸爸一下班就钻进厨房干什么? B、爸爸炒菜的过程是怎样的?都发出了些什么声音?C出示范文。
3、出示其余课文插图,小组合作,注意用上几个象声词,发挥丰富的想象,先自己说一说,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4、学生练说,师生评议。
D 明确要求,个性表达、交流评析
1、同学们说得真好,一定还有许多同学想说,可是一一交流肯定是来不及的,那怎么办呢?就请你把它写下来吧!
2、出示习作要求:
通过叙述一件事或描写一个场景,用上几个象声词。可以写刚才说的,也可以写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如果你不感兴趣,还可以写其他自己想写的内容,无论写什么,要恰当用上几个象声词。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组内评改。
5、谁愿意把自己聆听的声音、想象的画面,生动地描述给大家听,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感受,其他同学就是评委。
6、指名学生上台交流,师生评议。
三、延展学习
1、教师小结:
作文中只有准确、自然地使用象声词,才能使文章更加生动传神,我们不能为了用象声词而去用象声词,那样反倒会使文章显得别扭、不流畅。精彩的文章肯定还有很多,我们等着以后再赏评。写作时不要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读课外书时看看作家是怎么写的,你的进步会更大,你的作文也肯定会更加有声有色。
2、对象声词的认识你还有什么疑问?
3、教师布置作业:把你生活中听到的一个声音场景写成一篇文章。
四、板书设计
表示声音的词
象声词 如闻其声、身临其境
一般加引号
附:习作
锅碗瓢盆交响曲
勤快的爸爸一下班就钻进了厨房。水龙头(“哗哗哗”)唱起了歌,给嫩绿的小白菜们洗了个澡。(“滋滋”)爸爸将白菜倒进了锅里,用铁铲不断地翻炒着,(“当当当”)铲子和锅底亲热地打着招呼。放上作料后,爸爸从橱柜里(“砰砰砰”)拿出一个瓷盘,盛上刚炒好的小白菜。“开饭了!”一首热闹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在爸爸得意地叫嚷声中结束了。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