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22:22:13
文档

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

《5、我们的呼吸》课堂教学设计课标解读:本节课在“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这一学生已有的认知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猜想、实验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呼吸的过程,理解呼吸的意义,并通过查阅资料等实践活动,讨论了解呼吸系统保健等于呼吸有关的问题。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我们的呼吸》教材分析:通过探究“吹气球感受呼吸”和“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两个问题,来认识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存在,没有人可以在停止呼吸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通过
推荐度:
导读《5、我们的呼吸》课堂教学设计课标解读:本节课在“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这一学生已有的认知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猜想、实验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呼吸的过程,理解呼吸的意义,并通过查阅资料等实践活动,讨论了解呼吸系统保健等于呼吸有关的问题。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我们的呼吸》教材分析:通过探究“吹气球感受呼吸”和“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两个问题,来认识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存在,没有人可以在停止呼吸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通过
《5、我们的呼吸》课堂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本节课在“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这一学生已有的认知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猜想、实验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呼吸的过程,理解呼吸的意义,并通过查阅资料等实践活动,讨论了解呼吸系统保健等于呼吸有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我们的呼吸》

教材分析:

通过探究“吹气球感受呼吸”和“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两个问题,来认识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存在,没有人可以在停止呼吸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

通过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拓展活动与准备活动相呼应,做到前有孕伏,后有发展。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能够做到珍爱生命。

2、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做出猜想和假设。

3、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会收集资料并分析资料;能对实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

教学重点: 

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能够做到珍爱生命。

教学难点: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做出猜想和假设。

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会收集资料并分析资料;能对实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与基础】

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

案例背景分析:

活动准备版块以简洁的文字提出了课堂探究活动需要准备的材料:气球、玻璃管、打气筒、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集气瓶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用鼻子和嘴重复的做一样什么运动?

——(呼吸)。

如果不呼吸人会怎么样?(窒息或是死亡)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对我们的生命非常重要,没有人能在停止呼吸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探索了解“我们的呼吸”,?(贴课题)

那我们就来吹气球感受一下呼吸。请大家做好准备,吸足气,一次性呼出。

吹到最后感觉如何? ——(要是再不吸气就没有气吹了。) 

胸部有什么感觉?——吸气时胸部鼓起来了,吸气时胸部又憋下去了。——胸部在动。

【用自制道具来吹气球,感受呼吸,容易激发学生兴趣,激起探究的欲望。亲身体验呼吸,深刻体会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

二、探究新知

对于我们的呼吸,大家有没有想要探究的问题?那么老师有问题,你看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你觉得他们是一样的气体吗?想一想,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的看法。

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 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那么到底一样不一样,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演示。

(教师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火柴燃烧的时间,一样吗?不一样。详细说明——火柴在空气中燃烧的时间很长,一直燃烧完毕。在呼出气体的瓶里燃烧时间很短,很快熄灭。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吸进和呼出的两种气体是不一样的。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验证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成分是不一样的。】

三、设计探究实证:

既然吸进和呼出的两种气体是不一样的,那谁知道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吸进的气体中氧气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好像以前妈妈说过。

大家觉得她说的对吗?

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大家都知道,那么怎样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呢?实验验证。

如果要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我们要先来学习二氧化碳的特性,二氧化碳有一个特性是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接下来我们应该怎样来设计实验呢?给同学们1分钟时间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根据刚才学习的二氧化碳的特性,我们可以向澄清石灰水内充两种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如果能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那应该就是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同学们已经有了实验思路,我们接下来就来动手实验吧!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以及分工。

你们小组是怎样分工的?——(A负责收集呼出的气体和空气并监督实验现象和结论。B负责验证两个集气瓶内的气体成分。C负责验证石灰水的变化情况。D负责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好实验记录单。)

他们的分工非常的具体,明确,其他小组也是这样分工的吗?

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看大屏幕:——(操作过程要严密、实验器材轻拿轻放、认真观察做好记录,注意安全……)

好,那就开始动手实验吧!

投影仪交流学生的实验单,实验结论: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不相同, 吸进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较多,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的含量较多,氧气的含量较少。

【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们明白吸进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

同学们再回想刚才老师做的演示实验,还记得哪种气体可以让火柴很快熄灭吗?呼出的气体。既然刚才大家验证了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那么大家是否还可以整理出二氧化碳的另一个特性呢?

小组讨论。

交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两个特性:1、不支持燃烧2、可以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到了二氧化碳的第二个特性,这样这节课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碳的两个特性。】

四、拓展延伸: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了我们在呼吸的过程中,吸进了较多的氧气,呼出了较多的二氧化碳。可是有一种东西和我们的呼吸正好相反,它吸收了较多的二氧化碳,释放出了较多的氧气。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绿色植物。如果没有绿色植物,那我们整个世界是不是就被二氧化碳充斥满了呢?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保护环境。说的真好。

【本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要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1、我了解了二氧化碳的特性:不支持燃烧,可以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我明白了呼吸对我们很重要。

3、我知道科学的结论是经得起反复验证的。

4、我们在实验时小组合作的很默契,所以我明白小组同学团结合作很重要。

5、我明白了实验过程每一个细节都要严谨,否则实验结论就可能完全错误。

6、我知道了我们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7、我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教师总结:

大家今天的收获可真多,不过要纠正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说法,我们不能说吸进了氧气,呼出了二氧化碳,而是吸进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较多。至于这两种气体中还含有哪些成分,大家可以作为课后拓展,留待课后继续探究,好吗?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愉快地完成了这节课,我感到非常高兴,谢谢大家!下课。

《5、我们的呼吸》实验记录单

对比实验:              

二氧化碳可以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气体成分主要操作过程实验工具实验前石灰水的状态实验后石灰水的状态实验结论
吸入的气体

(空气)

向石灰水中打气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充空气,石灰水        (有、无)变化。

用嘴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石灰水     (有、无)变化,变         。

呼出的气体向石灰水中吹气
结论:

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成分            (相同、不相同), 吸进的气体中,       的含量较多,           的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较多,          的含量较少。

文档

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

《5、我们的呼吸》课堂教学设计课标解读:本节课在“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这一学生已有的认知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猜想、实验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呼吸的过程,理解呼吸的意义,并通过查阅资料等实践活动,讨论了解呼吸系统保健等于呼吸有关的问题。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我们的呼吸》教材分析:通过探究“吹气球感受呼吸”和“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两个问题,来认识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存在,没有人可以在停止呼吸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通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